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与垂直井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向浩 王延斌 +3 位作者 袁钧 薛培 魏秋野 王宏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基于樊庄区块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寻找樊庄区块高产能有利目标区,运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法,在考虑构造因素和不考虑构造因素2种情况下分析了煤层气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含气量、煤层厚度、临储比与日均产气量的关系。结果表... 基于樊庄区块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寻找樊庄区块高产能有利目标区,运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法,在考虑构造因素和不考虑构造因素2种情况下分析了煤层气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含气量、煤层厚度、临储比与日均产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开发工艺的影响条件下,煤层气5个赋存参数对产能影响大小的先后顺序为临储比、含气饱和度、资源丰度、含气量、煤层厚度,并且临储比是影响樊庄区块产能的直接主控因素。因此高临储比、高含气饱和度储层是该区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临储比 含气饱和度 产能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庄区块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水压传播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向浩 王延斌 +2 位作者 倪小明 魏秋野 程嘉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85,共5页
以潘庄区块煤层气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法,采用Visual Modflow 4.2软件分别模拟了原始渗透率与改造后渗透率差别较大的7号井、差别不大的14号井以及群井排采时的水压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单井排采时,当煤储层原始渗透率较... 以潘庄区块煤层气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法,采用Visual Modflow 4.2软件分别模拟了原始渗透率与改造后渗透率差别较大的7号井、差别不大的14号井以及群井排采时的水压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单井排采时,当煤储层原始渗透率较差,且与改造后渗透率差别较大时,受煤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水压传播轨迹形成以井筒为中心的椭圆形,且随着排采时间的增长,椭圆的长短半径比例逐渐增大;当原始渗透率较好,且与改造后渗透率差别不大时,则形成以井筒为中心的近似圆形;群井排采时,初始阶段受煤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区域地下水降低不具规律性.随着排采的进行,地下水势具有整体下降趋势,形成井间干扰,成为该地区高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 水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注入煤层中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莎莎 王延斌 +2 位作者 倪小明 袁钧 王向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7,62,共5页
基于煤层渗透率变化对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重要性,研究了煤中矿物质与CO2反应引起的煤层渗透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渗透率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煤体渗透率随CO2注入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渗透率变化量最大值出现在注入CO2后... 基于煤层渗透率变化对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重要性,研究了煤中矿物质与CO2反应引起的煤层渗透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渗透率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煤体渗透率随CO2注入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渗透率变化量最大值出现在注入CO2后的1.75个月左右;煤储层中注入CO2对原始渗透率较低或较高的煤层改善效果都不理想,而对中等原始渗透率(0.3036-3.0990)×10-3μm。的煤层改善效果较好。最后通过分析渗透率与孔隙度随时间的关系,建立了R-R型、I-R型、I-I型3种孔隙度一渗透率关系模型,其中,I-I型对煤层气开发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体渗透率 孔隙度 CO 注入 煤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置换CH_4试验中煤体应变及渗透率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晋 王延斌 +2 位作者 王向浩 刘成龙 范晶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86-391,共6页
为研究煤层注CO2置换CH4过程中煤体应变及渗透率的变化特征,采用沁水煤田屯留矿3号煤层圆柱体原煤试样,在不同围压(820 MPa)及注入压力(16 MPa)条件下,进行注CO2置换煤层CH4试验。研究表明:置换试验中,煤样的轴向、径向及体积应变... 为研究煤层注CO2置换CH4过程中煤体应变及渗透率的变化特征,采用沁水煤田屯留矿3号煤层圆柱体原煤试样,在不同围压(820 MPa)及注入压力(16 MPa)条件下,进行注CO2置换煤层CH4试验。研究表明:置换试验中,煤样的轴向、径向及体积应变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降低,随围压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围压的增加,相同压降范围内的轴向、径向、体积应变降幅呈增大趋势;且相同围压条件下,径向应变大于轴向应变。试验同时发现,同一围压下,受有效应力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及滑脱效应等作用影响,煤体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关系;相同有效应力条件下,渗透率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且在试验压力范围内,有效应力增加后期渗透率相对初期提高了8.53%2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H4 应变 渗透率 置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曾鸣 魏汝晖 +2 位作者 梁世红 王向浩 韦鲁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实验时间对输送效率都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Q=160 m3/h、振动频率f=16.6 Hz、实验时间T=40 s时,可能偏差Ep=0.055 g/cm3、输送效率90%,取得了理想的分选和输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正交法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倪小明 张崇崇 +1 位作者 王延斌 王向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74-178,共5页
为了尽量避免实验室对煤中甲烷气体解吸时煤基质收缩量测试结果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储层中气、水产出时引起的煤基质压缩变形与解吸收缩,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力学预测模型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有效应力、... 为了尽量避免实验室对煤中甲烷气体解吸时煤基质收缩量测试结果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煤层气井排采时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储层中气、水产出时引起的煤基质压缩变形与解吸收缩,构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力学预测模型显得很有必要。基于有效应力、损伤等力学理论,结合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构建了有效应力压缩煤基质的压缩效应模型;根据吉布斯公式、Bangham理论和Langmuir方程,构建了气体解吸引起的煤基质收缩解吸效应模型;基于表面自由能和煤基质弹性能等能量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效应与解吸效应相互影响下煤基质收缩数理模型。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实例对气、水两相流阶段的煤基质收缩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基质收缩量的贡献方面,压缩、解吸效应及2者相互影响的4种效应贡献能力处于同一数量级。其中解吸效应影响最大,解吸效应的收缩量计算结果与其他学者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基本相符。所建煤基质收缩量数学模型能对不同储层地质条件下气、水两相流阶段煤基质收缩量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煤基质 收缩量 气体解吸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延斌 倪小明 +5 位作者 王向浩 潘建旭 薛培 高莎莎 李霞 郭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78,共4页
为降低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风险,节约成本,应用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中的单因素指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阶梯优选法、BP神经网络法等,结合C#开发语言,建立了煤层气资源评价系统;对煤层井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嵌套Come... 为降低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风险,节约成本,应用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中的单因素指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阶梯优选法、BP神经网络法等,结合C#开发语言,建立了煤层气资源评价系统;对煤层井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嵌套Comet产能模拟软件,建立了井型选择井网优化系统;根据GIS原理,建立了开发决策图形显示系统;煤层气开发决策系统采用了公共接口模块的外联式结构进行集成,将专家系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并引入传统的地质学科是一个有益探索,该系统能较准确地为煤层气地面开发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煤层气 系统集成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CO_2置换CH_4过程中煤岩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春光 王延斌 +1 位作者 王向浩 高莎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69,276,共6页
综述了在高压条件下CO2置换CH4过程中煤岩特性变化的试验及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注入CO2后煤岩特性变化对煤岩结构、渗透率及CH4产量的影响,指出我国深部煤层CO2置换CH4过程中煤岩特性变化的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由于CO2较CH4具有更... 综述了在高压条件下CO2置换CH4过程中煤岩特性变化的试验及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注入CO2后煤岩特性变化对煤岩结构、渗透率及CH4产量的影响,指出我国深部煤层CO2置换CH4过程中煤岩特性变化的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由于CO2较CH4具有更强的可吸附性,CO2置换CH4过程中煤基质发生吸附膨胀,应力、应变同时增大,造成渗透率下降,初期CH4产量较低,随着CH4气体解吸量的不断增大,开采一段时间后CH4产量将大幅度增加,这种煤岩特性变化规律及CH4产量变化特征与现场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CO2 注入 置换 煤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干法分选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世红 曾鸣 +4 位作者 李凌月 魏汝晖 王向浩 朱学帅 韦鲁滨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1年第4期15-17,共3页
分析了当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干法分选设备,介绍了新设备的分选原理及创新之处,模拟分选煤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开发新型干法分选设备和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干法选煤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振动排料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浑源煤中层状藻类体的生烃潜力与特征
10
作者 郭彪 马施民 +4 位作者 李猛 王向浩 席晋 王崇敬 蒋仁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109,共4页
为了对山西浑源煤中层状藻类体各生烃参数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进而对该区层状藻类体的生烃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热模拟试验、荧光试验、离子探针等方法对该区煤中层状藻类体的生烃潜力、生烃特征和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层状... 为了对山西浑源煤中层状藻类体各生烃参数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进而对该区层状藻类体的生烃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热模拟试验、荧光试验、离子探针等方法对该区煤中层状藻类体的生烃潜力、生烃特征和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层状藻类体普遍具荧光,在低成熟阶段,具有中强的浅绿色荧光,强的正荧光变化,荧光光谱呈现双峰,前峰出现在波长500 nm附近,后峰出现在680 nm附近,前峰比后峰大;生油时镜质组反射率R0为0.4%~1.2%,温度为250~475℃以及生烃的峰值R0=0.95%,且排烃高峰晚于生烃高峰,说明该区的层状藻类体的生烃能力强,生油带很宽,能生成一定量的液态烃和气态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藻类体 生油窗 煤层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曲线识别鱼卡煤田东部ZK0-4井
11
作者 范晶晶 王延斌 +2 位作者 王向浩 王晋 张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3期14-16,32,共4页
基于鱼卡煤田东部大量勘探和开采资料,采用地球物理测井中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划分煤体结构的方法,对鱼卡煤田东部ZK0-4井下含煤段M7煤层进行了煤体结构的识别.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煤体结构曲线形态及异常幅值的范围识别... 基于鱼卡煤田东部大量勘探和开采资料,采用地球物理测井中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划分煤体结构的方法,对鱼卡煤田东部ZK0-4井下含煤段M7煤层进行了煤体结构的识别.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煤体结构曲线形态及异常幅值的范围识别出ZK0-4井四段煤层的不同煤体结构:745~746 m段上部0.6 m为原生结构煤,下部0.4 m为夹矸;748~749.5m段中间夹杂0.5 m泥岩,其余均为碎裂煤;752.5~753.5m段为粉煤;758~761 m段上下各有1 m碎裂煤,中间为原生结构煤分布少量夹矸.由此判定该井周围M7煤层煤体结构以碎裂煤-粉煤为主,后期煤层气生产井位设计应避开该区域,寻找煤体结构较完整的高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卡东部 ZK0-4井 测井曲线 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地质行业内部实行监理制的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礼 王向浩 +1 位作者 郭慧 李霞 《河南建材》 2010年第6期65-66,共2页
近几年新疆煤田地质勘查进入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在钻探施工中,安全、质量、环保、效率、费用等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就近几年的内部监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理体系,确保了勘探生产过程安全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 监理 内部 煤田地质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煤阶CO_2与CH_4竞争吸附解吸置换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向浩 王延忠 +1 位作者 张磊 王延斌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3期46-51,共6页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北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以及新疆硫磺沟煤矿地质资料,采用U.S.A TerraTek IS-100等温吸附解吸仪开展了CH_4、CO_2单组分吸附解吸试验以及CO_2、CH_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解吸试验研究,分析了高、低煤阶煤对CH_4、CO_2单...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柿庄北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以及新疆硫磺沟煤矿地质资料,采用U.S.A TerraTek IS-100等温吸附解吸仪开展了CH_4、CO_2单组分吸附解吸试验以及CO_2、CH_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解吸试验研究,分析了高、低煤阶煤对CH_4、CO_2单组分气体吸附解吸规律以及CO_2、CH_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山西沁水高煤阶煤样吸附能力强于新疆硫磺沟低煤阶煤样,高煤阶煤样对CH_4、CO_2气体的吸附解吸曲线具有可逆性,低煤阶煤样对CO_2气体的解吸曲线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混合气体竞争吸附解吸过程中,高煤阶煤样中CO_2、CH_4吸附浓度及吸附量变化较大,高煤阶煤样CH_4对CO_2的分离因子强于低煤阶煤,高煤阶煤样竞争解吸效果明显,因此高煤阶煤更利于CO_2置换CH_4,且低压置换效果更好;低煤阶煤样中CO_2、CH_4吸附浓度及吸附量变化不大,竞争吸附解吸效果不明显,置换效果较差,说明高煤阶煤更适合通过注CO_2置换CH_4来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煤阶 CO2 CH4 竞争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保靖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向浩 王延忠 +1 位作者 周正武 陈宏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4,共8页
为了查明湖南保靖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基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测试成果,采用数理统计以及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地质条件以及富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岩层主要为黑色碳质泥岩,且含有... 为了查明湖南保靖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基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测试成果,采用数理统计以及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的地质条件以及富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岩层主要为黑色碳质泥岩,且含有大量笔石,优质页岩段厚8~16 m,总有机碳(TOC)含量普遍接近2%,干酪根类型以I型为主,Ro平均值大于2%,达到高热演化程度;龙马溪组岩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有机质孔,微裂隙相对发育,孔隙以微孔和中孔为主,为页岩气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孔隙度及渗透率较差,但脆性矿物质量分数较高(≥43%),为后期的压裂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龙马溪组TOC、构造保存条件、底部泥质深水陆棚微相和硅质深水陆棚微相,以及发育的孔裂隙系统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主控因素 地质条件 龙马溪组 湖南保靖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保靖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向浩 王延忠 +1 位作者 陈宏亮 张磊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2期9-15,共7页
为了查明湖南保靖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基于研究区龙马溪组钻井岩心的测试分析数据,采用页岩气富集理论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龙马溪组的生烃潜力、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富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泥... 为了查明湖南保靖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基于研究区龙马溪组钻井岩心的测试分析数据,采用页岩气富集理论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龙马溪组的生烃潜力、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富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泥岩,且含有大量笔石,优质页岩段厚度变化范围为8~16m,总有机碳含量普遍大于2%,干酪根类型以I型为主,Ro平均值大于2%,达到高热演化程度;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有机质孔,微裂隙相对发育;孔隙度及渗透率较差,但脆性矿物含量较高(≥50%),为后期的压裂改造提供有利条件;龙马溪组底部泥质深水陆棚微相和硅质深水陆棚微相、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微裂隙成为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龙马溪组底部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同时具有较高的页岩气富集空间以及有利的人工压裂改造因素,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优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潜力 储层特征 页岩气富集理论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瓦斯“零排放”示范矿井前景分析
16
作者 王向浩 吴德山 《能源科技》 2021年第2期3-6,10,共5页
为了减缓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实现我国碳中和远景目标,国家能源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煤矿高效生产过程中难免伴随着煤矿瓦斯的产出,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减少温室气体排... 为了减缓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实现我国碳中和远景目标,国家能源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煤矿高效生产过程中难免伴随着煤矿瓦斯的产出,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清洁能源供应量,国家能源集团可借鉴国内瓦斯"零排放"示范矿井成功经验,在全集团高瓦斯矿井实施"井上下三区联动"综合治理方式;积极探索低瓦斯浓度发电、乏风发电、低浓度瓦斯直燃、烟气再利用等关键技术,通过建立保德煤矿瓦斯"零排放"示范矿井,逐步实现全集团矿井瓦斯"零排放",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交易,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发电 乏风发电 零排放 示范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