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余辉荧光粉Ba_(5)SiO_(4)Cl_(6)∶Eu^(2+),Ln^(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1
作者 曾巍 陈欣 +4 位作者 陈文潇 苟彩祥 钱士业 王吉乐 秦宇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4-1991,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_(5)SiO_(4)Cl_(6)∶Eu^(2+),Ln^(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余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347 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2+)单...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Ba_(5)SiO_(4)Cl_(6)∶Eu^(2+),Ln^(3+)蓝色长余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余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347 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2+)单掺杂和Eu^(2+)、Ln^(3+)共掺杂的荧光粉都发出明亮的蓝光,发射光谱显示其具有2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位于440 nm和500 nm,属于Eu^(2+)在不同格位的特征发射(4f^(6)5d1-4f^(7))。镧系离子掺入后在带隙中会产生杂化能级,引入不同深度的陷阱,对材料的余辉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Ba_(5)SiO_(4)Cl_(6)∶Eu^(2+),Ln^(3+)样品的性能最佳,其余辉时间超过12 h。Ba_(5)SiO_(4)Cl_(6)∶Eu^(2+),Ln^(3+)样品与单掺杂样品相比初始亮度提高了12倍。Dy^(3+)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样品中深陷阱(T_(2))的浓度,有望用于光学数据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荧光粉 Eu^(2+)掺杂 镧系元素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