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阑尾炎21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合锋 李素娟 +1 位作者 王洪轩 胡元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病季节春季3例、夏季5例、秋季6例、冬季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哭闹不安7例,... 目的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病季节春季3例、夏季5例、秋季6例、冬季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哭闹不安7例,腹胀14例,拒奶8例;均有不同程度腹部压痛反应,全腹或局限性腹部肌紧张及压痛反应15例,右侧腹部包块9例,腹壁发红水肿5例。9例术前超声即诊断为新生儿阑尾炎,有7例以消化道穿孔、5例因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中证实为阑尾炎。患儿均行阑尾切除术,1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7例阑尾炎症伴肠梗阻,右下腹肠管粘连严重,一期行肠造瘘术,3个月后行肠闭瘘术。2例术后钡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提示先天性巨结肠,3个月后行巨结肠根治术。围手术期均静脉输注美罗培南、术后进行肠外、肠内营养。21例患儿中,2例因术后肠梗阻家长拒绝再次手术,余预后均良好。结论新生儿阑尾炎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早期确诊困难,术前多诊断为消化道穿孔、腹膜炎、肠梗阻等,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及早诊断、积极手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腹膜炎 腹腔镜手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7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合锋 胡元军 +1 位作者 孙大庆 张文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7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新生儿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5年,进行体格检查及肛门功能Kelly评分。... 目的 :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7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新生儿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5年,进行体格检查及肛门功能Kelly评分。结果:7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及电解质紊乱再次住院治疗,术后大便每天10~20次,6个月~1年后每天大便6~8次,2年后每天排便3~5次,大便基本成形,排便功能正常。7例患儿kelly评分优6例(85.7%),良1例(14.3%)。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手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型巨结肠 S oave术 新生儿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18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武玉睿 张士松 +3 位作者 王合锋 胡元军 王东 张文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1期911-912,共2页
近年来,腹壁无瘢痕手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梅克尔憩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做到外观无瘢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小儿梅克尔憩室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1个月-4岁。16例以突发大量便血... 近年来,腹壁无瘢痕手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梅克尔憩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做到外观无瘢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小儿梅克尔憩室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1个月-4岁。16例以突发大量便血为首发症状,1例因腹痛入院,1例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时偶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 腹腔镜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肠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石璐璐 王东 +2 位作者 陈海波 梅荣 王合锋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1例儿童结肠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肠PECom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2岁,因反复腹痛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横结肠巨大占位性病变,肠镜活检怀疑结肠PECom... 目的探讨1例儿童结肠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肠PECom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2岁,因反复腹痛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横结肠巨大占位性病变,肠镜活检怀疑结肠PEComa。考虑肿物较大,遂全麻下行结肠肿物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对HMB45呈弥漫性强阳性反应,对Melan-A、SMA、S-100、Desmin、CD31和CD34均呈阴性,Ki-67染色显示增殖指数<5%。患者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未接受任何手术外的其他特殊辅助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儿恢复顺利,术后7 d出院。目前已随访6个月,无复发、转移迹象。结论PEComa是一种间充质性肿瘤,由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具有独特特征的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组成,在儿童中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术前误诊率高,主要依靠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同时需注意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 儿童 诊断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47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合锋 刘兴峰 +2 位作者 王洪轩 胡元军 武玉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期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膈疝患...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期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入院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是否有产前诊断、膈疝位置、临床表现、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等资料。结果:47例患儿中,左侧膈疝42例,右侧膈疝5例,产前检查发现先天性膈疝13例。45例患儿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42~150 min,平均为(63±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9.0 m L,平均为(3.0±1.7)m L;术后需呼吸机支持天数为2.0~11.0 d,平均为(3.9±1.4)d。2例患儿中转开放手术。47例患儿中,术后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9.4%(42/47)。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膈疝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横膈/外科学 横膈/先天性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