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冲突环境下的非合作三人对策集结模型
1
作者 王发坤 宋业新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10期16-19,共4页
针对三人多冲突环境,建立了多个非合作三人对策的综合集结模型。根据多冲突环境下局中人受到的资源约束,得到局中人的可行策略串集合和多冲突环境下的综合结局空间,构建局中人在综合结局空间上的合成支付函数,进而建立多冲突环境下的非... 针对三人多冲突环境,建立了多个非合作三人对策的综合集结模型。根据多冲突环境下局中人受到的资源约束,得到局中人的可行策略串集合和多冲突环境下的综合结局空间,构建局中人在综合结局空间上的合成支付函数,进而建立多冲突环境下的非合作三人对策集结模型。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三人对策 多冲突环境 对策集结 策略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冲突环境下的两人一阶超对策交互集结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宋业新 王发坤 瞿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2-1676,共5页
针对不确定多冲突环境,建立了多个两人一阶超对策的交互集结模型。基于单一局中人在多个超对策中所认知的对策模型,结合该局中人所受到的资源约束及其对另一局中人资源约束的认知,建立该局中人在多冲突环境中所认知的多个对策的集结模型... 针对不确定多冲突环境,建立了多个两人一阶超对策的交互集结模型。基于单一局中人在多个超对策中所认知的对策模型,结合该局中人所受到的资源约束及其对另一局中人资源约束的认知,建立该局中人在多冲突环境中所认知的多个对策的集结模型,在所有局中人所认知的对策集结模型基础上得到多个一阶超对策的交互集结模型;给出了超对策交互集结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过程。最后,通过一个军事例子说明了模型的实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对策 对策集结 策略串 多冲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ML在Web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发坤 崔汉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4-275,共2页
介绍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基于实例探讨了在仿真中的应用及与数据库的交互。
关键词 VRML WEB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IS技术在网络监测中的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发坤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63-66,共4页
阐述了利用NDIS进行网络包的监测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网络适配器在数据链路层网络包的监测,并通过数据报文结构的分析,再现了应用层协议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NDIS技术 网络监测 MAC 协议封装 TCP/IP IPX/SPX 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谐波在二维材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夏芳芳 王发坤 +3 位作者 胡海龙 许翔 李阳 翟天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2-1030,共9页
二次谐波作为非线性光学的重要分支,逐渐成为表征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众多表征方法中,二次谐波因其无损检测、高稳定性、可调谐性、超快响应、偏振敏感性、通用性、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二维材料结构表征,为二维材料的物... 二次谐波作为非线性光学的重要分支,逐渐成为表征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众多表征方法中,二次谐波因其无损检测、高稳定性、可调谐性、超快响应、偏振敏感性、通用性、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二维材料结构表征,为二维材料的物性研究和功能应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大大推动了二维材料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二次谐波在二维材料结构表征中的研究,简述了二次谐波产生原理,介绍了飞秒激光器接入共聚焦拉曼光谱仪产生二次谐波测试装置,分别讨论了二次谐波在二维材料的层间堆垛层数、层间堆垛角度、单层二维材料晶界及晶体取向表征方面的应用。同时,本文还介绍了采用二次谐波强度直接、灵敏地检测晶体中应变幅度以及通过二次谐波信号变化跟踪材料中的缺陷变化,接着讨论了二次谐波与拉曼光谱、光致发光的多维度关联分析在材料全面深度表征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二次谐波未来在材料结构表征中的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 二维材料 非线性光学 结构表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工况静压支承转速与承载力的耦合与协同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晓东 黄殿彬 +4 位作者 韩飞 孙帆 王发坤 詹士伟 周德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99-1506,共8页
为了解决极端工况下静压支承高精度稳定运行问题,建立静压支承旋转速度和承载能力耦合关系数学模型,研究静压支承微间隙油膜综合润滑性能的载荷特性和速度特性,实现旋转速度和承载能力的合理匹配与协同。本文搭建了静压支承旋转速度与... 为了解决极端工况下静压支承高精度稳定运行问题,建立静压支承旋转速度和承载能力耦合关系数学模型,研究静压支承微间隙油膜综合润滑性能的载荷特性和速度特性,实现旋转速度和承载能力的合理匹配与协同。本文搭建了静压支承旋转速度与承载能力匹配关系测试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极端工况时,随旋转速度增加,油膜温升增大和油腔平均压力减小,其承载能力逐渐下降,旋转速度和承载能力呈非线性关系;随承载增加,油膜温升和油腔平均压力增大,其旋转速度相应降低,承载能力与旋转速度仍然保持非线性关系,旋转速度和承载能力具有确定合理匹配值。建议通过减少油腔摩擦面积、采用低粘度润滑油、适当加大油膜厚度等方法,增加高速重载极端工况静压支承的承载能力或提高旋转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工况 静压支承 旋转速度 承载能力 耦合与协同关系 有限体积法 数值仿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