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双健 丁玉惠 +2 位作者 江茂旺 蒋霞敏 韩庆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角螺 饥饿胁迫 存活率 生长 营养成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室内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平 蒋霞敏 +3 位作者 赵晨曦 彭瑞冰 江茂旺 王双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2,共5页
为了加快虎斑乌贼产业化养殖进程,于2017年6月9日至9月9日在浙江象山来发水产育苗场的室内水泥池进行了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殖试验。共放养人工繁育的虎斑乌贼苗种2000只(平均胴长为3.8 cm),放养初始密度50~60只/m^2,起捕前密度5~8只/m^2... 为了加快虎斑乌贼产业化养殖进程,于2017年6月9日至9月9日在浙江象山来发水产育苗场的室内水泥池进行了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殖试验。共放养人工繁育的虎斑乌贼苗种2000只(平均胴长为3.8 cm),放养初始密度50~60只/m^2,起捕前密度5~8只/m^2;养殖条件:水位80~120 cm,水温20℃~32℃、盐度22‰~33‰、pH 7.6~8.4,溶氧4.0 mg/L以上;每天投喂冰鲜小杂鱼虾2次,投饵量6%~18%;日换水1次,换水量80%~100%。结果表明:经90 d养殖,乌贼的体质量随养殖时间呈指数增长:W=10.718e^(0.045d),体质量为420~620 g,平均体质量为513 g;胴长随养殖时间呈线性增长:WL=0.1401d+3.1815,乌贼胴长达到15.3~18.6 cm,平均胴长为16.6 cm;养殖成活率达到61.5%,养殖平均饵料系数为4.36。表明虎斑乌贼是一种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养殖新品种,适合规模化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生长特性 饵料系数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