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当代都市景观的变迁与消费文化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又佳
金秋野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2008年第2期12-20,共9页
-
文摘
当今在我国的大都市中,消费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城市形象。本文选取了几类对消费文化反映相对敏感的建筑形式,并对其随消费文化的演进而发生的变化加以论述,并寻找这种转变对我国建筑学的启示及意义。
-
关键词
中国都市景观
消费文化
-
Keywords
landscape of Chinese metropolis
consumer culture
-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消费时代人居环境解读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
文摘
当今在我国的大都市中,消费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人居环境。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消费时代的人居环境,分析大都市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在消费时代的特征,并寻找这种转变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消费文化
城市化
符号
-
Keywords
human habitat
consumer culture
urbanization
sign
-
分类号
F29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重读萨沃伊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又佳
孔宇航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
-
出处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78,共4页
-
文摘
中国对于现代建筑的引进是片断式的。试以作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萨沃伊为突破口,从对古典的继承、对环境创新及空间的突破等方面重读萨沃伊,其目的是希望能给读者在对现代建筑的理解方面以启迪。
-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建筑创新
萨沃伊
-
Keywords
Savoy, re reading, inheritance, creative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的新的美学原则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新建筑》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
文摘
当代建筑的美学观与传统建筑美学相比有着更加广泛的审美标准。这些新的美学倾向并不是对传统美学的否定,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有益补充。探讨了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呈现出的怪异、消解尺度、无中心等等与传统美学标准不同的审美倾向,分析其背后的哲学、美学、建筑学等语境,并指出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对当代建筑美学的拓展及启示意义。
-
关键词
彼得·艾森曼
建筑话语
美学原则
构图原理
-
Keywords
Peter Eisenman, architecture discourse, aesthetics principle, composition theory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建筑语言的转向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
文摘
建筑师、建筑作品与建筑的观赏者(普通市民)三者的关系随整个人类社会的语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转向。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将建筑师、建筑作品与建筑的观赏者之间的创作与被创作、解读与被解读的关系与作者、文本、读者的关系相类比, 分析建筑的发展、转向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转变。
-
关键词
建筑
语言
作者
文本
读者
-
Keywords
Architecture, Linguistics, Author, Text, Reader
-
分类号
TU-05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谈我国当代建筑中新的美学倾向
被引量:3
- 6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3年第2期11-14,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YJCZH176)
-
文摘
建筑自从诞生伊始便与美和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设计离不开美学判断。在古代建筑美学为权力阶层所独占;现代则成为知识精英表达新精神的媒介;而在今天的民主社会中建筑美学则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在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影响原本是专业范畴的建筑学话语,这就给今天的建筑带来了新的美学倾向。该文即尝试讨论在大众文化繁盛的中国都市中这种新美学的典型特征,以期望为这一课题勾勒出大致的脉络。
-
关键词
建筑形式
美学
大众文化
-
Keywords
Building's form, Aesthetic, Popular culture
-
分类号
TU-026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小议大众消费文化对我国当代建筑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2
- 7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3年第5期20-23,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YJCZH176)
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编号:PHR201106204)
北方工业大学重点研究计划"传统聚落低碳营造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项目"资助项目
-
文摘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悄然来临。在这个时代中,市场、大众对建筑形式的选择不再是严肃的艺术评判,更多的是一种依赖于大众传媒的众声喧哗。这是当代建筑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没有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认真梳理今天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才能为今天的建筑学找到意义的居所。该文试图对这一现象所引发的建筑形式的新特征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建筑形式
消费文化
大众文化
-
Keywords
Building's form, Consuming culture, Popular culture
-
分类号
TU-859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谈大众消费文化场景下建筑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1期19-23,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YJCZH176)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编号:CIT&TCD201404011)
北方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编号:QNBJRC2000323)
-
文摘
随着我国市场?济发展的日趋成熟,建筑的价值判断成为一个令建筑师迷惑的话题。无论是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建筑美学还是建国初的"经济、实用、美观"都不足以涵盖市场经济中多元的价值判断,需要我们做出新的阐释与调整。该文尝试探讨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建筑价值问题,剖析消费场景中建筑价值的本质,指出现代建筑价值取向以及艺术价值的新特征,分析价值判断的话语权力问题,并说明雅与俗历史转换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探讨消费文化背景下实现建筑艺术价值的多种可能性。以期为建筑师进行建筑价值判断,寻求切合的价值取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
关键词
建筑
价值
市场经济
-
Keywords
Architecture, Value, Market economy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中的哲学表征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系
-
出处
《华中建筑》
2006年第2期50-52,共3页
-
文摘
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的叙事倾向于依靠术语与思辩式评述。尽管彼得·艾森曼为他的读者定义了一些词汇的含义,仍有一些术语的意思是晦涩的。本文试将其建筑话语置于后结构主义哲学的背景下,探讨其中的哲学表征及其对时代特征的回应。
-
关键词
彼得·艾森曼
建筑话语哲学表征
后结构主义
-
Keywords
Peter Eisenman, Architecture Discourse, Philosophy token, Post-structuralism
-
分类号
TU-021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维度、比例和建筑
- 10
-
-
作者
王又佳
金秋野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新建筑》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
文摘
分形几何的出现扩展了我们对建筑的维度与比例的传统认识。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应用于建筑学,以分形几何的新视角来讨论建筑学中的传统问题。同时亦将超出单纯的几何学问题的讨论,来反思分形几何的概念应用于建筑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它给当代建筑学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
关键词
维度
比例
分形几何
建筑
-
Keywords
dimension, scale, fractal geometry, architecture
-
分类号
TU-05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彼得·艾森曼建筑话语的句法规则
- 11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系
-
出处
《华中建筑》
2006年第5期15-17,共3页
-
文摘
现代语言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句法学或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其中句法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彼得·艾森曼虽然在不在断地批判自身,却始终醉心于句法学的研究,并提出一套自己的句法规则,运用于其建筑作品中, 该文讨论了他在建筑话语中用过的几个句法规则,探讨其中的哲学背景及其对时代特征的回应。
-
关键词
彼得·艾森曼
建筑话语
句法规则
后结构主义
-
Keywords
Peter Elsenman, Architecture Discourse, Regulation of Syntax, Post-structuralism
-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消费文化视野中的建筑批评
- 12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5年第8期7-9,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YJCZH176)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编号:CIT&TCD201404011)
北方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编号:QNBJRC2000323)
-
文摘
该文尝试解析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中国都市中,建筑批评所出现的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剖析当代建筑批评现象。并依据对于当代建筑批评狭义与广义的讨论将消费文化中建筑批评方法由表及里分为趣味批评与社会文化批评,探讨大众消费文化场景下建筑批评的不同方法,及其对当今建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建筑批评
消费文化
社会文化
-
Keywords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Consumer Culture, Social culture
-
分类号
TU-021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谈商品社会中建筑形式的社会文化功能
- 13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YJCZH176)
北方工业大学科研人才提升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基金资助项目(编号:QNBJRC201320)
-
文摘
在过去的历史年代中建筑除却使用外,其形式是有社会文化功能的,好的建筑具有审美的功能,可以表达时代精神,可以教化大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中建筑形式开始出现了新的社会功能,而且即便是?有的社会功能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该文所讨论的就是这些社会功能对我国当代建筑以及城市面貌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这是在商品社会中建筑师需要梳理的课题。
-
关键词
建筑形式
消费时代
社会文化功能
-
Keywords
Building's form, Commodity economy, Cultural function
-
分类号
TU-02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重读德里达影响下的解构建筑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于泽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6年第5期15-18,共4页
-
基金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资助项目(编号:CIT&TCD201404011)
-
文摘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开创的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而尤以在文学和建筑等领域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该文探讨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思想与建筑的结合及其诸多表现,追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构思及对解构建筑的深远影响,将德里达与埃森曼和屈米等建筑师的合作具体化。德里达引领了建筑走向解构的时代,打开了建筑师创作的崭新空间,重新解读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对建筑空间、建筑审美走向多元化和通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建筑。
-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彼得·埃森曼
伯纳德·屈米
场域
-
Keywords
Denida, Deconstruction, Peter Eisenman, Bernard Tschumi, Chora
-
分类号
TU-0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像标建筑在北京
- 15
-
-
作者
郝翠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10年第8期5-8,共4页
-
文摘
该文详细介绍了像标建筑的含义,并从标志性与文化性、国际性、大规模、高造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北京像标建筑的现状,提出今后像标建筑的发展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理论。
-
关键词
像标建筑
标志
文化
北京
-
Keywords
Iconic building
Landmark
Culture
Beijing
-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谈我国当代建筑中的符号化倾向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王又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处
《华中建筑》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
基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开放课题资助“基于国外城市设计理论引进的基因文脉延续、空间结构完善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编号:401053761815)
北方工业大学校内人才(毓优团队)专项资助“智慧建筑表皮的智能建造理论与实践”(编号:107051360018XN012/026)。
-
文摘
建筑形式是有其符号意义的,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中建筑形式符号意义变得愈加重要,而且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在过去仅仅重要的建筑具有符号化的意义,而在今天就连都市中日常的普通建筑也有了符号化的意义。该文从符号与物质、形式与功能、现实与历史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在这个符号泛滥的年代,建筑形式所出现的新特征,并指出符号本身并不是建筑市场中种种弊端的根源,符号的泛滥、意义的相对匮乏才是其症结所在。
-
关键词
建筑形式
符号
符号化
-
Keywords
Building's form
Symbol
Symbolic tendency
-
分类号
TU-0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
-
题名谈当代国际建筑奖项对建成建筑的文化评估
- 17
-
-
作者
王又佳
辛奕佳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处
《住区》
2018年第1期91-9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51608294)
2017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项目支持
-
文摘
建成建筑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有着文化属性与意义。建筑和文化的关系虽难以用语言描摹,但是每一座建筑,每一位建成建筑的建筑师,都具有时代文化的印记,历史文化的印记,民族文化的印记,地域文化的印记。对于建成建筑的文化评估是建筑使用后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也是难以定量,甚至难以定性的环节。而建筑国际奖项对于建筑文化却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对于建筑使用后的文化评估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影响力
建筑师
建筑作品
普利兹克奖
-
分类号
TU-09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