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聚类图谱的基本农田领域文献分析及进展
被引量:
14
1
作者
钱凤魁
张靖野
+2 位作者
王秋兵
王卫雯
张雪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7,共8页
研究目的:以"基本农田"为主题词的1338篇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可视化方式建立基本农田主题研究聚类图谱,分析近30年(1986-2015)中国基本农田研究领域不同时间阶段研究态势与进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
研究目的:以"基本农田"为主题词的1338篇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可视化方式建立基本农田主题研究聚类图谱,分析近30年(1986-2015)中国基本农田研究领域不同时间阶段研究态势与进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本农田的内涵在对基本农田功能认知的演替中不断扩展;(2)研究主题从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保护发展到与环境条件相协调的保护研究;(3)基本农田领域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日益完善,研究科学问题多元化;(4)研究成果推动了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实践工作发展。研究结论:一是基本农田研究体系与内容日益丰富;二是还存在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要考虑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特征,与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机制以及加强动态监测的研究;三是基本农田领域研究应成为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基本农田
聚类图谱
研究进展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双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被引量:
27
2
作者
申杨
龚健
+2 位作者
叶菁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6,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模型,并以黄石市为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基于“短板理论”,考虑限制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建立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承载力基础上完成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功能角度开展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环境对耕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耕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同时统筹兼顾了生态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需求,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3)结合耕地质量对黄石市耕地进行分区,划分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后备调控区、生态退耕区4类,在耕地分区基础上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双重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申杨
龚健
+2 位作者
李晓丹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贝叶斯网络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聚类图谱的基本农田领域文献分析及进展
被引量:
14
1
作者
钱凤魁
张靖野
王秋兵
王卫雯
张雪锋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329)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664)
+1 种基金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LJQ201510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5BGL039)
文摘
研究目的:以"基本农田"为主题词的1338篇文献检索基础上,以可视化方式建立基本农田主题研究聚类图谱,分析近30年(1986-2015)中国基本农田研究领域不同时间阶段研究态势与进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本农田的内涵在对基本农田功能认知的演替中不断扩展;(2)研究主题从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保护发展到与环境条件相协调的保护研究;(3)基本农田领域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日益完善,研究科学问题多元化;(4)研究成果推动了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实践工作发展。研究结论:一是基本农田研究体系与内容日益丰富;二是还存在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包括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要考虑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特征,与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机制以及加强动态监测的研究;三是基本农田领域研究应成为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与参与。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基本农田
聚类图谱
研究进展
CITESPACE
Keywords
land management
basic farmland
cluster map
research progress
Citespace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被引量:
27
2
作者
申杨
龚健
叶菁
王卫雯
陶荣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54)。
文摘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模型,并以黄石市为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基于“短板理论”,考虑限制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建立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承载力基础上完成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功能角度开展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环境对耕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耕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同时统筹兼顾了生态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需求,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3)结合耕地质量对黄石市耕地进行分区,划分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后备调控区、生态退耕区4类,在耕地分区基础上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双重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黄石市
Keywords
evalu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development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demarcation
Huangshi City
分类号
F301.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申杨
龚健
李晓丹
王卫雯
陶荣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自然资源部法律评价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湖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基金
甘肃农业大学博士项目启动基金(GAU-KYYQD-2022-44)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ZRZY2023KJ05)。
文摘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贝叶斯网络
武汉城市圈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
driving mechanism
Bayesian Network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聚类图谱的基本农田领域文献分析及进展
钱凤魁
张靖野
王秋兵
王卫雯
张雪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双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申杨
龚健
叶菁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申杨
龚健
李晓丹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