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起搏器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策略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占启 李争 +3 位作者 丛洪良 张兰芳 张芳 李向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起搏器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连续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安装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36例,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B...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起搏器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连续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安装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36例,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B组42例,起搏器术前3~5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12h恢复;C组34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3~5d,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术前12h停用,术后12h恢复。结果A、B、C组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6%,7.1%,23.5%(P=0.044),囊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8%,2.4%,17.6%(P=0.025),C组渗血和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B组和C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较A组长[(10.5±3.0)d和(11.6±2.9)dus(7.5±2.3)d,P=0.000];住院期间3组患者均无囊袋感染及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起搏器置入围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明显增加出血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脉介入对AMI患者心室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王占启 王爱平 +4 位作者 王灵芬 姜云发 陈春红 肖暖 张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6-57,共2页
将首次AMI患者166例分成两组,KillipⅠ级(A组)87例,KillipⅡ~Ⅲ级(B组)79例,两组内分别行其中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AMI后1~2周、24周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行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功能。结果B组... 将首次AMI患者166例分成两组,KillipⅠ级(A组)87例,KillipⅡ~Ⅲ级(B组)79例,两组内分别行其中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AMI后1~2周、24周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行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功能。结果B组直接PCI患者1~2周、24周时左室功能指标与溶栓治疗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直接PCI患者住院24周时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溶栓患者(P〈0.01)。表明KillipⅡ~Ⅲ级患者直接PCI治疗更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降低再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例
3
作者 王占启 丛洪良 +3 位作者 张芳 张兰芳 贾辛未 李向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318-1319,共2页
应用普通二维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应仔细了解患者心脏解剖结构及心功能状态,术中宜采用解剖标测与理想靶点相结合的策略,并尽量减少诱发室上性心动过... 应用普通二维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应仔细了解患者心脏解剖结构及心功能状态,术中宜采用解剖标测与理想靶点相结合的策略,并尽量减少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伴胸闷气短半个月于2015年5月22日入院。10年前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胸闷,无咳嗽、咳痰及咯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悸 室上性心动过速 重度肺动脉高压 标测 镜像右位心 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发作 希氏束 内脏转位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1∶2传导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4
作者 王占启 李向欣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109-109,I0001,共2页
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悸30余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70/90mmHg,平素口服波依定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自觉脉率快,约110次/min,无头晕、黑蒙、晕厥,无胸闷、... 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悸30余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70/90mmHg,平素口服波依定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自觉脉率快,约110次/min,无头晕、黑蒙、晕厥,无胸闷、胸痛及上肢放射痛,多持续1h左右自行缓解,为突发突止。之后症状间断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每月发作7-8次,性质、程度较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 诱发 传导 发作次数 阵发性心悸 高血压病史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GMP-140、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冯惠平 冯惠清 +3 位作者 王占启 张兰芳 陈春红 王艳飞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组(33例)给予10 mg/d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3例)给予20 mg/d瑞舒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32周...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及心功能影响。方法将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组(33例)给予10 mg/d瑞舒伐他汀,强化组(33例)给予20 mg/d瑞舒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32周;另选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血清IL-6、GMP-140、BNP,双平面Sinpson法计算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及强化组治疗前IL-6、GMP-140、BNP水平升高,LVEF降低(P均<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及强化组IL-6、GMP-140、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P均<0.01);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强化组IL-6、GMP-140、BNP水平降低,LVEF升高(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MI患者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斑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6 血浆Α-颗粒膜蛋白 脑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惠平 贾新未 +3 位作者 王占启 李晓红 谢俊敏 冯翠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IL-6、脑钠素(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检测其用药前和用药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IL-6、脑钠素(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检测其用药前和用药32周血清IL-6、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结果治疗32周,治疗组血清IL-6和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其LVEF、EDV、ESV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均<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UAP患者血清IL-6和BN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阿托伐他汀 白细胞介素6 利钠肽 心脏功能试验 INTERLEUKIN-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利钠肽与硝普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兰芳 陈春红 +2 位作者 贾新未 陈彦霞 王占启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7期755-75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并AHF、心功能KillipⅢ级并排除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随机分为rhBNP组和硝普钠组,在标准抗缺血治疗和静脉应用呋塞米针剂治... 目的对比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MI并AHF、心功能KillipⅢ级并排除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随机分为rhBNP组和硝普钠组,在标准抗缺血治疗和静脉应用呋塞米针剂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分别加用rhBNP和硝普钠,观测两组患者用药24小时后液体出入量,用药72小时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rhBNP组用药24小时后排尿量及液体出入量差值明显高于硝普钠组,排尿量(1 628.5±210.3)mlvs(1 394.6±187.2)ml(P<0.01),液体出入量差值(454.1±153.8)ml vs(204.9±122.6)ml(P<0.01);72小时后两组患者BNP水平、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F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但rhBNP组降低和升高的幅度比硝普纳组高,用药后rhBNP组和硝普钠组BNP(446.7±104.8)ng/L vs(524.7±106.2)ng/L(P<0.01),LVEDD(51.2±6.4)mm vs(61.9±7.0)mm(P<0.01),LVEF(46.1±3.6)%vs(41.7±2.9)%(P<0.01)。结论与硝普钠比较,rhBNP能更明显改善AMI并A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硝普钠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春红 尹博英 +3 位作者 王丽梅 肖暖 王占启 冯惠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的AMI患者63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A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患者于治疗后...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的AMI患者63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A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患者于治疗后7、180 d查肝功能、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结果治疗180 d时,A组CRP、BNP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LVEF、EDVI、ESVI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变化。180 d与7 d比较,A组EDVI、ESVI、LVEF改善,CRP、HDL升高,BN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防止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室重构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血小板CD40L及血小板指标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向欣 王艳飞 +3 位作者 解俊敏 贾新未 王占启 张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CID40L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63例为研究组;另选...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CID40L及血小板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63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皆采取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血小板CD40L检测,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肌钙蛋白Ⅰ(Tn-Ⅰ)等,应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CD40L及血小板指标临床相关性,其中研究组检测时间包括术前与术后,而对照组健康者则仅为入组时.结果 ①研究组术前与对照组入组时比较,CD40L及Tn-Ⅰ明显升高(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与对照组入组时比较,CD40L明显升高[(8.97±0.73)MFI比(0.80±0.27)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Tn-Ⅰ明显高于对照组入组时[(18.74±2.65) μg/L比(0.010±0.008)μg/L,P<0.05];MPV、PDW数值高于对照组入组时(P<0.05);而两组患者PLT、PCT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研究组患者术后CD40L、Tn-Ⅰ、MPV、PDW较术前明显升高.④PCI术后患者血小板CD40L水平与MPV及PDW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血小板形态改变属于血小板活化的主要特点,而血小板指标可能对血小板CD40L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凝血及炎症反应,应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表达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血小板指标 临床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芳 尹博英 +2 位作者 杨瑛 贾新未 王占启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8期913-915,共3页
肺栓塞是由于各种原因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心肺循环的临床危重症。已经证实内皮功能障碍、局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继发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学异常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机制... 肺栓塞是由于各种原因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心肺循环的临床危重症。已经证实内皮功能障碍、局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继发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学异常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对抗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肺动脉压Ⅲ。近年来有动物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临床中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芳 尹博英 +2 位作者 杨瑛 王占启 李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4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8例。根据是否应用阿托伐他汀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阿托伐他汀组(n=26),观察15 d。比较两组患者经胸...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8例。根据是否应用阿托伐他汀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阿托伐他汀组(n=26),观察15 d。比较两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胸痛、心悸、颈静脉怒张、P2亢进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右心功能不全、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阿托伐他汀组死亡率及转ICU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阿托伐他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芳 王占启 +4 位作者 杨瑛 陈春红 贾新未 潘焕军 尹博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4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右室内径、肺动脉压。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入院后6 h、3 d、15 d均略高于对照组[(83.25±10.01)mm Hg比(77.40±12.11)mm Hg,(90.34±4.01)mm Hg比(86.16±4.11)mm Hg,(89.59±3.05)mm Hg比(93.63±3.55)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入院后6 h、15 d低于对照组[(20.53±7.66)μg/L比(25.50±7.91)μg/L,(11.58±5.61)μg/L比(15.36±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阿托伐他汀组右室内径[(23.1±5.5)mm比(28.4±6.3)mm]、肺动脉压平均值[(30.4±6.3)mm Hg比(36.6±8.5)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可成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13
作者 王爱平 陈春红 +2 位作者 王占启 王彦 尹博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溶栓治疗 护理 溶栓药物 AMI患者 静脉注射 第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金玉 王占启 +4 位作者 张盼 张兰芳 赵艳莎 成雨达 孟小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39,共3页
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因阻塞肺动脉系统出现不同病理生理学的并发症,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肺栓塞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病例较少见,尤其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历更为罕见,目前仅有少数文献报道。现将河北大学附... 肺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因阻塞肺动脉系统出现不同病理生理学的并发症,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肺栓塞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病例较少见,尤其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历更为罕见,目前仅有少数文献报道。现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肺栓塞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患者的情况进行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岁,主因头晕、乏力11 d于2022年4月11日入我院心血管内科。既往脑梗死病史2年,未遗留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诊断 鉴别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硬化患者肝肿瘤手术中的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山 谭文翔 +6 位作者 郭宏伟 吕文才 王晓光 马岳峰 冯众一 毛卫 王占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606-609,633,共5页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组,行同侧半肝血流持续性阻断,健侧血流正常;IP组2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前先阻断5 min、复流5 min的预处理方法。比较3组术中阻断时间、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3组及3组中阻断时间<30 min者术后1、3、7、14 d的ALT、AST及TB变化情况。结果:3组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IP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时间<30min者术后肝功比较,IP组较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血流阻断前预处理可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失血量。术前预计切除时间<30 min的患者可采用预处理减少出血量及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外科治疗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