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场气田泡沫排水采气与气井防腐配伍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艾天敬 钟晓瑜 +1 位作者 王南伟 杨涛 《钻采工艺》 CAS 2001年第6期26-29,共4页
张家场气田已进入开采后期 ,多数井依靠泡沫排水维持生产 ,而所产天然气中的H2 S、CO2 在地层水条件下对气井设备造成严重腐蚀 ,现有缓蚀剂与泡排剂缺乏配伍性 ,影响化排生产。通过对张家场气田腐蚀因素的分析 ,室内对缓蚀剂、泡排剂进... 张家场气田已进入开采后期 ,多数井依靠泡沫排水维持生产 ,而所产天然气中的H2 S、CO2 在地层水条件下对气井设备造成严重腐蚀 ,现有缓蚀剂与泡排剂缺乏配伍性 ,影响化排生产。通过对张家场气田腐蚀因素的分析 ,室内对缓蚀剂、泡排剂进行研究筛选 ,提出了用亲水性缓蚀剂与之配伍的方案。经现场试验 ,达到了既能排水采气又能保护气井设备的目的 ,解决了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场气田 泡沫排水采气 气井 防腐 配伍性 研究 应用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动态分析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易俊 徐春碧 +4 位作者 张其敏 唐洪俊 石永新 王南伟 蒋长春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4-6,共3页
利用较成熟气体及气液两相稳定渗流理论、井筒多相汽模型、节流模型以及节点分析技术,对自喷井和工艺井进行分析计算,能迅速方便地进行气井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分析与预测。文章介绍了气井系统分析过程中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利用较成熟气体及气液两相稳定渗流理论、井筒多相汽模型、节流模型以及节点分析技术,对自喷井和工艺井进行分析计算,能迅速方便地进行气井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分析与预测。文章介绍了气井系统分析过程中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GWSA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可靠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IPR曲线 井筒多相流 系统分析 排水采气 应用软件 动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窒息法扑灭坑道油料火灾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建忠 王南伟 +1 位作者 杜扬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对窒息扑灭坑道油料火灾的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研究了坑道窒息灭火过程中烟气组分和温度的变化以及窒息灭火后可能的爆炸和复燃现象。对各种实验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其研究结果对窒息扑灭坑道中发生的油料火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坑道油料火灾 窒息法 实验研究 烟气温度 烟气组分 油气爆炸 油料储运安全 灭火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油工具测试站总体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伍建林 汤红诚 +1 位作者 王南伟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5-38,共4页
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靠性高、使用、调整、维护方便、具有复合功能等优点 ,应用于某油田采油工具测试站总体方案设计 ,包括测试站主要试验装置、计算机测控系统技术方案等 ,提高了测试站测试精度与效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采油工具测试站 试验装置 计算机测控系统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基配位的新型氧化还原脱硫溶剂开发
5
作者 王南伟 王雪凝 +5 位作者 刘东 戴攀 薛靖文 陈鸿元 陈焰洪 邱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针对适用于中、小规模含硫井口气脱硫的Lo-cat液相氧化还原脱硫工艺,改善传统液相氧化还原脱硫剂存在的稳定性差、硫容量低、产物易堵塞设备等问题,进一步研发出更加绿色高效的湿法氧化还原脱硫剂体系。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N,N-... 目的针对适用于中、小规模含硫井口气脱硫的Lo-cat液相氧化还原脱硫工艺,改善传统液相氧化还原脱硫剂存在的稳定性差、硫容量低、产物易堵塞设备等问题,进一步研发出更加绿色高效的湿法氧化还原脱硫剂体系。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和水的混合物作为溶剂,加入氯化铜和螯合剂制备出绿色高效的铜基湿法氧化还原脱硫剂,对该脱硫剂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开展脱硫实验,以考查不同种类的螯合剂、铜离子与螯合剂比例、温度、水含量及H2S气体流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同时考查了吸收、再生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变化规律及脱硫剂的重复脱硫性能。结果所研发的脱硫剂在60℃以下可稳定工作,最佳脱硫温度为40℃,在30 mL DMF+10 mL水所构成的脱硫溶液中,加入2 g CuCl2和2 g胺类螯合剂组成的脱硫剂具有相对较高的脱硫效果,硫容高达14.83 g/L。结论所研发的脱硫剂可在高效吸收H2S的同时得到较高的硫容量,可为天然气脱硫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DMF 氯化铜 螯合剂 液相氧化还原 铜基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