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梯田修筑方式下土壤分离能力变化及影响因素
- 1
-
-
作者
常恒
方怒放
王卓霄
戴伟
彭心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733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452023071)。
-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梯田修筑方式下土壤分离能力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不同修筑方式的梯田(人工梯田和机修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性质及土壤分离能力,揭示人工梯田和机修梯田土壤分离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土壤分离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与机修梯田相比,人工梯田的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分别增加了24.81%,24.55%,8.84%,99.47%,144.39%(p<0.05),土壤含水量、容重分别减少了34.47%,8.17%(p<0.05);(2)不同水流剪切力条件下,机修梯田的土壤分离能力显著高于人工梯田(p<0.05);(3)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表明,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和平均重量直径是影响土壤分离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梯田修筑方式下土壤分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和平均重量直径在构建土壤分离能力预测模型时应加以重视。
-
关键词
人工梯田
机修梯田
土壤性质
土壤分离能力
-
Keywords
man-made terracing
mechanically constructed terracing
soil properties
soil detachment capacity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黄土高原梯田土壤饱和导水率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2
-
-
作者
彭心
倪玲珊
纪柯言
戴伟
王卓霄
常恒
方怒放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29,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36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2310712311)。
-
文摘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梯田土壤饱和导水率(Ks)的长期变化及其主控因素。[方法]选取农田、果园及草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梯田,以坡面为对照,采集坡面及修筑年限为7,20,30,40年梯田的土壤样品,测定K_(s)及土壤理化性质。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修筑梯田对Ks的影响、Ks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利用类型梯田Ks随修筑年限增加表现出不同的规律。7,20,30,40年农田Ks持续增长,从0.18 mm/min增加至0.28 mm/min,增长率为55.56%。果园Ks先增加,3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其中30年果园Ks显著高于7年果园Ks,从0.12 mm/min增加至0.35 mm/min,增长率为191.67%。草地Ks先增加,20年后则保持相对稳定,其中20年草地Ks显著高于7年草地Ks,从0.14 mm/min增加至0.31 mm/min,增长率为121.43%。(2)影响Ks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粒径分布、土壤质量密度、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31,-0.561,0.226。[结论]梯田利用类型对土壤性质影响程度的差异导致梯田Ks随修筑年限的增加呈现不同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梯田后续管理及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土壤饱和导水率
梯田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
Keywords
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terrace
the Loess Plateau
land use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