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中京道密檐砖塔制式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卓男 张娜 《世界建筑》 2019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辽中京道密檐砖塔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精准统计,详细介绍了其各部分比例关系。利用按比例放大法选取塔身至塔檐高度为基准,以数据分析为手段从平面、立面和细部等相互关系出发,发现辽中京道密檐塔的塔身与塔檐高度之间存在1:3的比... 通过对辽中京道密檐砖塔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精准统计,详细介绍了其各部分比例关系。利用按比例放大法选取塔身至塔檐高度为基准,以数据分析为手段从平面、立面和细部等相互关系出发,发现辽中京道密檐塔的塔身与塔檐高度之间存在1:3的比例关系和用倚柱高控制此部分高度的制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中京道 密檐塔 比例关系 制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历史文化街道解读
2
作者 王卓男 贺金龙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9期96-98,共3页
城市的形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对于一个特定的城市,总有一些特征的存在与延续,保证了城市的脆弱的独特性。笔者试图从历史地理学以及街道构成的角度,对呼和浩特市一条特定街道进行剖析,以此熏新界定这条街道对于这个城市的可识别意义... 城市的形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对于一个特定的城市,总有一些特征的存在与延续,保证了城市的脆弱的独特性。笔者试图从历史地理学以及街道构成的角度,对呼和浩特市一条特定街道进行剖析,以此熏新界定这条街道对于这个城市的可识别意义,并将议题引向当代语境下,为加强城市的独特性,如何为这条道路寻找"出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 街道 定位 节点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包建筑元素哈那新发展浅析
3
作者 王卓男 高艳莉 张磊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8期240-240,244,共2页
蒙古包是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人民的天才发明,也是蒙古族建筑的标志名片,它主要由架木、毡质、围绳三部分组成。本文就其架木结构构件之一:哈那作为伊始,分析了哈那的产生与演变、结构、定性、灵活性作用,从而探究了哈那在当代建筑... 蒙古包是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人民的天才发明,也是蒙古族建筑的标志名片,它主要由架木、毡质、围绳三部分组成。本文就其架木结构构件之一:哈那作为伊始,分析了哈那的产生与演变、结构、定性、灵活性作用,从而探究了哈那在当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哈那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典型密檐砖塔形制规律探析
4
作者 王卓男 郑虹玉 王志强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3期79-84,88,共7页
辽代佛教盛行,诞生出类型丰富的佛教建筑,现存以密檐砖塔为主。对现存辽代密檐砖塔进行文献梳理、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选取塔身下皮砖至塔檐上皮砖的高度H为研究基准,将其分别与密檐塔塔身平面的相关尺寸,以及立面各组成... 辽代佛教盛行,诞生出类型丰富的佛教建筑,现存以密檐砖塔为主。对现存辽代密檐砖塔进行文献梳理、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选取塔身下皮砖至塔檐上皮砖的高度H为研究基准,将其分别与密檐塔塔身平面的相关尺寸,以及立面各组成部分的高度进行数值上的比对形成比值。根据所得数据发现H与密檐塔塔身内切圆相关,且密檐塔塔身高和塔檐高存在一定的比值关系,说明辽代密檐砖塔形制具有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辽代典型密檐塔的轮廓演变进行分析,由此也反映出契丹民族在高层建筑营建上的理性思考与审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密檐塔 研究基准 数据分析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圆方塔像合一——应县木塔室内 空间与塑像群构图比例探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南 王卓男 郑虹玉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2期71-94,F0002,F0003,共26页
应县木塔各层皆设有塑像,目前仍存26尊,整座木塔仿佛一座沿垂直方向层层垒叠的立体佛寺。木塔的室内空间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为各层塑像“量身定做”。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应县木塔的建筑和各层塑像(包括首层壁画)进行测绘,结... 应县木塔各层皆设有塑像,目前仍存26尊,整座木塔仿佛一座沿垂直方向层层垒叠的立体佛寺。木塔的室内空间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为各层塑像“量身定做”。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应县木塔的建筑和各层塑像(包括首层壁画)进行测绘,结合对测绘图的几何作图与实测数据分析,发现并指出:第一,应县木塔各层的室内空间与塑像群之间,有着极其清晰的构图比例,尤其体现在各层层高与佛像高度的比例关系上。第二,木塔每层塑像群内部,各像之间也存在清楚明了的比例关系。第三,全塔26尊塑像几乎每一尊塑像自身也有着十分经典的构图比例,并且按照不同类型有着明晰的规律。第四,木塔三、五层佛像通高之和,二、四层佛像通高之和,与首层大佛通高呈3∶4∶5(即“勾三股四弦五”)比例关系,并与各层像设布置所反映的佛教教义、仪轨契合。第五,木塔首层大佛通高不仅是各层佛像通高的模度,也是木塔建筑的模度之一,等于木塔总高(不含台基)的1/6。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应县木塔室内空间与塑像中运用最多的几种经典比例,包括√2、3∶2、5∶3(或8∶5)以及9∶5,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周髀算经》《营造法式》等古代文献所载“圆方图”“方圆图”等所反映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周易》中的“参天两地而倚数”“九五之尊”等观念;并且很可能与佛教密宗的“曼荼罗”图式、西方的“黄金分割比”等有所关联,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室内空间 塑像 比例 天圆地方 参天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远营古民居建筑形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康锦润 陈萍 王卓男 《世界建筑》 2017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定远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始建于清代,自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代王爷迎娶皇家女并建府于定远营后,这样的满蒙联姻历经200多年不曾间断,使定远营内的居住建筑形成了类似于京师合院的固定式建筑形态。文章着重分析了定... 定远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始建于清代,自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代王爷迎娶皇家女并建府于定远营后,这样的满蒙联姻历经200多年不曾间断,使定远营内的居住建筑形成了类似于京师合院的固定式建筑形态。文章着重分析了定远营城中遗留的古民居的类型、院落布局等,集中展现了定远营古民居的独特建筑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远营 古民居 建筑形式 院落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密檐式砖塔塔身壁面构成探研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敏 王南 王卓男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3期136-153,共18页
辽代砖塔处于我国古塔发展历程中的繁丽时期,独特的社会环境造就其极具时代特征的塔身壁面构成。本文选择52座辽代密檐塔为样本,对其塔身壁面部分展开系统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辽代密檐式砖塔的塔身构成分属“门窗”及“造像”两大模... 辽代砖塔处于我国古塔发展历程中的繁丽时期,独特的社会环境造就其极具时代特征的塔身壁面构成。本文选择52座辽代密檐塔为样本,对其塔身壁面部分展开系统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辽代密檐式砖塔的塔身构成分属“门窗”及“造像”两大模式,计有“单核心”“双核心”“变体”以及“门窗”四种基础构图,其间可细分出十余种具体构成组合,内蕴显明的地域性特征以及成熟的构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密檐式塔 壁面构成 门窗模式 造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寒地四校联合毕业设计为依托——多校、多学科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齐卓彦 王卓男 +1 位作者 邢建勋 董明晋 《中外建筑》 2015年第8期80-81,共2页
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背景下,建筑学发展也呈现多元化景象,与之相关联的建筑教育与培训需要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寒地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在寒地四校的建筑与规划专业学生中进行联合毕业设计,希望在关注城市与社会、关... 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背景下,建筑学发展也呈现多元化景象,与之相关联的建筑教育与培训需要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寒地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在寒地四校的建筑与规划专业学生中进行联合毕业设计,希望在关注城市与社会、关注地域的同时为学科间、学校间的广泛交流提供有效平台,并为建筑教育的多样性探索一种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校 多学科 联合毕业设计 寒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风东渐——从内蒙古隆盛庄看西方传统审美对北方晋风民居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段晓芸 王卓男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5期193-194,共2页
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的背景下,山西商旅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走西口文化和旅蒙文化进一步向北扩散至内蒙古地区,晋商将西方的建筑形式、风格及生活方式,巧妙地渗透、... 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的背景下,山西商旅在对外贸易往来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走西口文化和旅蒙文化进一步向北扩散至内蒙古地区,晋商将西方的建筑形式、风格及生活方式,巧妙地渗透、融合进晋风民居,形成具有特定时代气息的北方民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 建筑装饰 内蒙古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中的宋代园林意境营造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虹玉 王卓男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北宋园林正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文章以该时期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研究样本,探寻其所反映出的宋代艺术家对山水画造景的审美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对该时期的园林意境营造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宋代园林 造景审美 意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的角度客观看待建筑中的风水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毅 王卓男 《山西建筑》 2008年第8期33-34,共2页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建筑中的风水进行了分析,并从历史局限性、风俗和历史文化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应当正确面对风水理论,挖掘其实用价值及文化价值,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 风水 文化 科学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呼和浩特通道南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瑞玲 王卓男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分析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探讨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对于营造城市空间文化氛围、建设地域特色城市空间的积极作用,从而改善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关键词 立面改造设计 地域特色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媒理论的历史街区博物馆设计研究——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博物馆概念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宇 王卓男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在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暴露出不同程度的活力衰退、业态发展缓慢等问题。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作为归化城历史上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几百年来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风貌和城市肌理,但其无法充分发挥在城市记忆延续、... 在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暴露出不同程度的活力衰退、业态发展缓慢等问题。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作为归化城历史上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几百年来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风貌和城市肌理,但其无法充分发挥在城市记忆延续、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塞上老街正在面临的失活问题,文章以城市触媒理论为指导,以新建博物馆为触媒元素,探讨博物馆设计策略,实现塞上老街活化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触媒理论 历史街区 活化 塞上老街 博物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白塔峪塔数理特征探析
14
作者 顾宗耀 王卓男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5期230-231,共2页
白塔峪塔,位于辽严州兴城,建于道宗时期,为典型的辽代八边形密檐式砖塔。文章通过从塔基、塔身、塔檐及细部入手对白塔峪塔进行测绘、采集数据,探究其数理特征关系,在此过程中发现白塔峪塔存在以中间层和倚柱控制塔高的现象,塔檐3到13层... 白塔峪塔,位于辽严州兴城,建于道宗时期,为典型的辽代八边形密檐式砖塔。文章通过从塔基、塔身、塔檐及细部入手对白塔峪塔进行测绘、采集数据,探究其数理特征关系,在此过程中发现白塔峪塔存在以中间层和倚柱控制塔高的现象,塔檐3到13层为"等高收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白塔峪塔 比例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砌筑形式的发展及更新
15
作者 郭效宏 王卓男 《门窗》 2016年第8期195-196,共2页
砌筑在建筑形态中的运用由来已久,砌筑也是人们本能的一种体现。本文将通过对若干砌筑建筑和砌体形式的分析,来简述砌筑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 砌筑 建筑形态 砌块 更新 本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矿业棕地规划设计理论探究
16
作者 郭效宏 王卓男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4期241-241,246,共2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景观、景观都市主义、矿业棕地这几个概念的引入,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背景指导下,对我国的矿业棕地进行了现状分析。我国的矿业棕地规划设计应该以生态恢复为主,遵循相关的原则,并且满足综合式的布局。
关键词 景观 景观都市主义 矿业棕地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画作对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的影响意义浅析
17
作者 高敏 王卓男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期129-130,共2页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山水画作 造景 空间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