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采出水电渗析脱盐预处理的超滤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镇祥华 于水利 +3 位作者 王北福 郑海枫 班辉 苗宝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4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组件,对大庆油田采出水电渗析脱盐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超滤适宜的膜面流速是3.0~3.5m/s,跨膜压差0.30~0.35MPa,工作温度35~40℃。超滤能降低浊度达95%,对油及... 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4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组件,对大庆油田采出水电渗析脱盐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超滤适宜的膜面流速是3.0~3.5m/s,跨膜压差0.30~0.35MPa,工作温度35~40℃。超滤能降低浊度达95%,对油及悬浮物的去除率超过90%。超滤能满足电渗析预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超滤 电渗析 预处理 操作条件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稀释剂PX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振中 娄燕敏 +1 位作者 刘庆旺 王北福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8期25-26,共2页
利用氧化剂H_2O_2和水解剂KOH,对腈纶厂废脚料聚丙烯腈(PAN)降解、水解得到小分子量聚丙烯酸盐类稀释剂PX,PX稀释剂对钠膨润土基浆和聚合物钻井液均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和热稳定性,其加量为0.3%时,降粘率大于70%。
关键词 PX 评价 聚丙烯腈 钻井液 稀释剂 聚丙烯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时间对聚偏氟乙烯/SiO_2平板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清涛 王北福 +1 位作者 姜洪涛 聂立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33,共6页
为得到性能稳定的平板膜,将纳米粒子SiO_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含有纳米SiO_2的乳液进行超声波分散,利用超声空化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分散均匀,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PVDF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 为得到性能稳定的平板膜,将纳米粒子SiO_2填充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含有纳米SiO_2的乳液进行超声波分散,利用超声空化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分散均匀,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PVDF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超声时间对膜结晶度的影响,采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考察膜的官能团结构有无变化,并对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时间并没有改变膜的结晶度,但是微观结构不同。测试了膜的亲水性、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性、力学性能、纯水通量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先达到最佳值随后开始减弱,超声时间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SiO2平板膜 表面活性剂 超声空化 纳米粒子 晶体结构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制膜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江毅 朱元璐 +1 位作者 高明 王北福 《胶体与聚合物》 2021年第4期185-189,共5页
本文综述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热致相分离法的成膜机理,其次逐一重点阐述了聚合物和稀释剂不同体系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就这种方法所制备的微孔膜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 本文综述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热致相分离法的成膜机理,其次逐一重点阐述了聚合物和稀释剂不同体系对所制备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就这种方法所制备的微孔膜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制造精确化可控的膜结构有利于膜的高效广泛应用,未来绿色、高性能膜的发展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聚合物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二氧化硅改性聚醚嵌段酰胺膜对油气分离的性能影响
5
作者 徐荣 熊卫峰 王北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2期25-29,35,共6页
为处理油气挥发污染,以聚醚砜为支撑层,聚醚嵌段酰胺为功能层,在功能层中添加气相二氧化硅进行共混改性,通过旋涂法制备气相二氧化硅颗粒含量不同的改性聚醚嵌段酰胺气体分离膜对油气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对... 为处理油气挥发污染,以聚醚砜为支撑层,聚醚嵌段酰胺为功能层,在功能层中添加气相二氧化硅进行共混改性,通过旋涂法制备气相二氧化硅颗粒含量不同的改性聚醚嵌段酰胺气体分离膜对油气进行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对改性膜进行表征分析,测定改性膜气体通量,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其气体分离性能,并研究不同含量气相二氧化硅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气相二氧化硅与聚醚嵌段酰胺属于物理共混,最大添加量为0.6%(质量分数),且对膜结构没有影响;气相二氧化硅添加量为0.6%时,疏水性明显增强,接触角为95.8°,气体通量相比原膜提高153%,气体综合分离系数为30.77,分离油气能力提高335%,且对正丁烷与异丁烷分离效果最为显著,分离能力分别提高193%和405%。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气相二氧化硅增强了聚醚嵌段酰胺膜的分离性能,添加量为0.6%时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嵌段酰胺 气相二氧化硅 共混改性 气体分离 气体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