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核不育大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静 张自国 +3 位作者 曾汉来 李玉珍 王前和 程鹏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 生态核不育大麦9111-2-3(H.distichum)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诱导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抽穗前28~14d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此时为大麦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中期至四分体形成期。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上限温度为10℃,可育下限温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核不育 大麦 育性转换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发松 朱旭彤 +2 位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谢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1-245,T001,共6页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 生态核不育大麦是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选育的由核基因与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雄性不育材料。我们对该材料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其雄性不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核不育大麦选系9211在武汉市正常播期播种(10月20日)和早播(10月10日)条件下,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不育度分别为98.97%和99.96%;晚播(11月19日)条件下,则表现为部分可育,结实率为48.52%。不育花粉可分为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其中以典败为主,占99.82%。10月20日播种,常规密度下,9211主穗和分蘖均表现高度雄性不育,主穗与分蘖的各项育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稀植条件下,晚生分蘖的花粉典败率比主穗明显下降,结实率相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核不育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核不育大麦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发松 瞿波 +2 位作者 朱旭彤 程鹏飞 王前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8-440,T001,共4页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 对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成熟花粉以及对照品种8909和鄂啤2号的成熟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和可育株均含有空秕状和圆形、饱满两类花粉;两对照品种的花粉为圆形、饱满类型。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株的圆形花粉与对照品种花粉一样,其萌发孔有明显突出的孔盖;而生态核不育大麦不育株的圆形花粉则无孔盖。因此,可认为萌发孔孔盖的有无是生态核不育大麦可育与不育花粉的典型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核不育 大麦 花粉鉴定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4
作者 周发松 李佐坤 +4 位作者 朱旭彤 饶华熹 胡业正 王前和 程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6-8,共3页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周发松,李佐坤,朱旭彤,饶华熹,胡业正(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王前和,程鹏飞(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科所)一、选育经过1987年从杂交组合(南大2419/B91-80... 小麦新品系华87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周发松,李佐坤,朱旭彤,饶华熹,胡业正(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王前和,程鹏飞(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科所)一、选育经过1987年从杂交组合(南大2419/B91-80/华早2号)F_5代株系中选得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系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大麦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秦盈卜 王前和 +2 位作者 王建南 王述龙 李梅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叙述了国内外及湖北省的啤酒大麦生产现状 ,对国内外和湖北省啤酒大麦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提出了发展啤麦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生产现状 产业化发展 进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不育大麦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发松 朱旭彤 +1 位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大麦科学》 1995年第3期10-12,29,共4页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播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播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初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由温、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 1987年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从大麦F1杂交组合辐射后代中选得一个雄性不育材料.其雄性不育随播期不同而变化,武汉秋季早播表现为高度雄性不育,迟播则表现为基本可育。初步研究表明其雄性不育性是由温、光等生态因子与基因互作而致,因此,将其定名为“生态核不育大麦”。本文着重介绍该不育大麦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遗传特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不育性 三系配套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中稻大面积空壳形成的原因及防止途径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前和 潘俊辉 +3 位作者 李晏斌 唐霖 任华英 彭坤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对 90多个中稻田块空壳率的调查 ,结合武汉市 3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 ,认为 2 0 0 3年中稻空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热害所致 ,品种间空壳率有明显差异。提出中稻抽穗开花时≥ 37℃持续 5d以上为本地大田空壳致灾的热害指标 ,指出武汉... 通过对 90多个中稻田块空壳率的调查 ,结合武汉市 3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 ,认为 2 0 0 3年中稻空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热害所致 ,品种间空壳率有明显差异。提出中稻抽穗开花时≥ 37℃持续 5d以上为本地大田空壳致灾的热害指标 ,指出武汉地区中稻 (一季晚稻 )抽穗期在 8月中下旬较安全 ,要求播种期在 5月中下旬为宜 ,同时应选择耐高温性好的品种 (杂交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地区 大面积空壳 形成原因 防制途径 抽穗期 播种期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雄性不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前和 程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 1991年第11期14-16,共3页
大麦和水稻一样属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目前各类作物的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化学去雄、白交不亲和系及雄性不育系等手段,而日前国内外关于大麦雄性不育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杂种优势离生产上的应用更是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就... 大麦和水稻一样属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目前各类作物的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化学去雄、白交不亲和系及雄性不育系等手段,而日前国内外关于大麦雄性不育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杂种优势离生产上的应用更是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就我们在大麦雄性不育及其遗传特性对环境的敏感性、应用前景等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三系配套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丝优63在“旱抛再”栽培中的增产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前和 陈双清 《湖北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8-10,共3页
杂交水稻丝优63产量高,再生力特别强,抗病抗逆性好,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采用一播两熟的“旱抛再”栽培模式种植,每公顷可产稻谷12t左右,比汕优63增产4.8% ̄6.0%,高产田块每公顷产量达15t左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丝优63 再生力 栽培 旱育秧 抛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优质杂交稻品种贮藏蛋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莹 邵锦震 +3 位作者 余夏夏 王前和 朱伯华 丁毅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6,共7页
研究选取水稻品种共20个,其中包括湖北省近两年审定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10个(‘鄂早17’、‘鄂早18’、‘两优1193’、‘武香880’、‘岳优26’、‘宜优99’、‘协优96’、‘鄂晚12’、‘鄂中5号’、‘两优277’)以及7个普通杂交水稻(‘G... 研究选取水稻品种共20个,其中包括湖北省近两年审定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10个(‘鄂早17’、‘鄂早18’、‘两优1193’、‘武香880’、‘岳优26’、‘宜优99’、‘协优96’、‘鄂晚12’、‘鄂中5号’、‘两优277’)以及7个普通杂交水稻(‘G98-202’、‘578’、‘两优637’、‘宜优22’、‘3685’、‘3089’、‘加育948’)和国家审定的优质水稻品种3个(‘嘉育948’、‘两优932’、‘舟903’),采用不连续的SDS-PAGE电泳分析种子贮藏蛋白,结果在谷蛋白中主要分离出57 kD的蛋白前体、37~39 kD的酸性亚基和22~23 kD的碱性亚基。同时,选取品种‘3089’、‘嘉育948’、‘537’、‘舟903’和‘两优93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种子贮藏蛋白中的谷蛋白亚基的含量。结果表明,水稻谷蛋白亚基含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评价品种营养品质优劣的参考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蛋白 醇溶蛋白 SDS-PAGE 高效液相色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优质稻米开发的问题及建议
11
作者 王前和 文小平 唐霖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5期62-64,共3页
根据优质稻米标准,分析了武汉市当前优质稻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优质稻米的主要途径及其具体措施。
关键词 优质稻米 开发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晚粳鄂晚9号的选育及其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庆四 王前和 +4 位作者 吴业奇 文小平 蔡福民 尹团章 唐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7,共2页
鄂晚 9号是由香血糯与中粳 84 - 12 5杂交 ,经系谱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晚粳新品种 ,全生育期12 5d ,米质为新国标 1级优质米 ,口感佳 ,脱粒性好 ,整精米率高 ,大面积生产每公顷产量 675
关键词 水稻 鄂晚9号晚粳稻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正季田间纯度鉴定及杂株率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华胜 辛复林 +2 位作者 王前和 张松山 黎兰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05-2608,共4页
对2009年生产的34个(148个样品)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武汉地区正季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合格率仅为87.84%,影响组合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异株和不育株,其次是异品种,其中变异株率为1.60%,不育株率为1.11%,异品种率0.09%。纯度高... 对2009年生产的34个(148个样品)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武汉地区正季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合格率仅为87.84%,影响组合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异株和不育株,其次是异品种,其中变异株率为1.60%,不育株率为1.11%,异品种率0.09%。纯度高的样品变异株和不育株很少,更没有异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纯度 不育株 变异株 异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鹏飞 王前和 谢志雄 《大麦科学》 1993年第1期24-25,共2页
一九八七年四月我们于本所试验田中发现由昆明夏繁选回的(毛-21—4米)F_1/毛一)辐射后的 F_4M_3代的三行二棱后代中,4042和4043两行全部植株高度不育,其不育度90.6%,经检验确认为雄性不育。
关键词 大麦 三系配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丝优63“旱抛再”的适宜播期、密度及施肥方法
15
作者 文小平 王前和 +2 位作者 唐霖 余维堂 赵定杰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21-23,共3页
丝优63“旱抛再”栽培应适时早播,头季慎重施肥和采取适宜的抛植密度。播期应在3月25日至3月底,头季施肥以稳为主,尽可能发挥两季最大增产潜力,抛植密度以每公顷315万穴为宜。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丝优63 播期 施肥方法 抛植密度 水稻
全文增补中
小麦应用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增产效果及关键技术
16
作者 周开平 高广金 王前和 《湖北农业科学》 1990年第10期18-20,共3页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是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的联合固氮菌,采用独特的培养基配方,经工业发酵制成的新型生物增产菌剂。它具有固定大气中分子态氮和产生多种活性物质的机能,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和促进生长。...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是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从小麦根系中分离出的联合固氮菌,采用独特的培养基配方,经工业发酵制成的新型生物增产菌剂。它具有固定大气中分子态氮和产生多种活性物质的机能,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和促进生长。已在全国近20个省示范推广,该项成果1988年获国家发明奖,并被列入《1989~199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我省系全国17省市(区)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开发协作组成员,从1988年起开展了该项目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摸索出该技术在我省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固氮菌 根际 丰产 联合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