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界地震力理论概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8年第4期1-11,共11页
“上界地震力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主、次上界与主、次设计振型相应,零解与无贡献振型相应,设计振型和无贡献振型共同构成完整的正交函数序列,这是基本理论架构。在刚度分布不明和刚度分布给定情况下,上界解可从不... “上界地震力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主、次上界与主、次设计振型相应,零解与无贡献振型相应,设计振型和无贡献振型共同构成完整的正交函数序列,这是基本理论架构。在刚度分布不明和刚度分布给定情况下,上界解可从不同角度供校核之用,实用性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抗震设计 上界地震力理论 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非常规抗震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前信 《河海科技进展》 CSCD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结果,即使是精确的弹性分析结果,也往往与实际地震反应有出入,有时出入甚至是非常大的。这是由于计算时选取的结构动力特性数据与实际情况未能很好符合所致。系统识别方法虽可测算结构动力特性,但所需时间和费用都不... 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结果,即使是精确的弹性分析结果,也往往与实际地震反应有出入,有时出入甚至是非常大的。这是由于计算时选取的结构动力特性数据与实际情况未能很好符合所致。系统识别方法虽可测算结构动力特性,但所需时间和费用都不少,仅适用于极个别的重要结构物。本文阐述结构上界地震反应的分析原理,并就几种不同的工程实际情形列举简单的分析过程或给出概要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抗震 上界地震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界解在抗震初步设计和验算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就伸臂式结构探讨了上界地震内力理论解的工程实用性。对几种不同质量分布和假设基本振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大多常见情形用主上界做抗震初步设计和验算是方便可行的。
关键词 上界解 抗震 初步设计 验算 结构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讨论稿的答复
4
作者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答复 结构力学 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4
5
作者 屈铁军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3年第1期30-36,共7页
一、前言多点输入问题是地震工程学中一个较艰深的研究领域,它在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要考虑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传统的计算方法(单一输入)把注意力集中到地面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上,而未顾及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事实上,地震时... 一、前言多点输入问题是地震工程学中一个较艰深的研究领域,它在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要考虑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传统的计算方法(单一输入)把注意力集中到地面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上,而未顾及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事实上,地震时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至地表面,引起地面振动,在地面上不同的点接收到的地震波可能经过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地质条件,反映在地表面上的振动当然不会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多点输入 地震波 震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越输电塔体系的动力特性 被引量:104
6
作者 李宏男 王前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36,共9页
大跨越输电塔-导线体系与一般的土木工程结构不同,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由导线和各个钢塔连接而成的连续体.在地震作用下,由于相邻塔架的相互影响,输电塔-导线体系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塔-线耦联振动体系,对它进行精确计算十分困难而且复杂.本... 大跨越输电塔-导线体系与一般的土木工程结构不同,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由导线和各个钢塔连接而成的连续体.在地震作用下,由于相邻塔架的相互影响,输电塔-导线体系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塔-线耦联振动体系,对它进行精确计算十分困难而且复杂.本文在文献[1]和[2]的基础上,给出该种体系更一般的动力分析计算简图,导出了振动方程.最后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该体系的自振特性,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耦联体系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线的模糊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成刚 冯启民 +1 位作者 王前信 熊占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6-72,共7页
本文基于规范给出的地下直管道的分析模型,考虑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和地震烈度划分的模糊性以及地下管道的三种破坏状态和相应的模糊变形(或模糊应力)区间,建立起地下直管线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另外利用文献[2]中... 本文基于规范给出的地下直管道的分析模型,考虑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和地震烈度划分的模糊性以及地下管道的三种破坏状态和相应的模糊变形(或模糊应力)区间,建立起地下直管线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另外利用文献[2]中提出的具有部分耦联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给出了地下管线卓越周期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本文方法简便、实用,可用于震害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 地震波 模糊随机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道随机反应及动力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建 王前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根据Aly Hindy和Milos Novak提出的地面运动空间相关性模型,利用修正的金井清谱作为地震动模型,计算了管道的轴向随机地震反应,考察了地面运动相关性对地下管道地震反应的影响,并计算出以首次超越破坏为破坏准则的管道动力可靠性。
关键词 地下管道 随机地震反应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权残值法的充要性问题及其权函数的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成刚 杜修力 王前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2-338,共7页
本文论证了偏微分方程初-边值混合问题的加权残值方程的充要性条件和有关定理。关于充要性条件的讨论也为正确选择解析函数作为权函数,建立充要的加权残值方程提供了理论指导。重点讨论了边界积分方程的充要性。指出了两种满足充要条件... 本文论证了偏微分方程初-边值混合问题的加权残值方程的充要性条件和有关定理。关于充要性条件的讨论也为正确选择解析函数作为权函数,建立充要的加权残值方程提供了理论指导。重点讨论了边界积分方程的充要性。指出了两种满足充要条件的权函数和相应的边界积分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残值法 充要条件 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隔震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峰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4年第2期21-25,30,共6页
本文首先简述了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并阐述了基底隔震方法的优点。然后,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基底隔震系统的构造,并给出了它们的力学模型。最后,概述了一些国家近几年对基底隔震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基底 隔震结构 抗震设计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1台阵记录的自功率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屈铁军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5年第1期34-43,共10页
本文计算了SMART-1台阵三次地震各测点加速度水平分量的功率谱,用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拟合,求得了模型的三个谱参数。然后用线性回归模型统计了各参数在场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和在场地上的变化不明显,而谱强度S_0则随测点... 本文计算了SMART-1台阵三次地震各测点加速度水平分量的功率谱,用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拟合,求得了模型的三个谱参数。然后用线性回归模型统计了各参数在场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和在场地上的变化不明显,而谱强度S_0则随测点坐标和测点所在位置土层厚度的变化较明显。土层越厚,S_0越大;测点的坐标值越大(离震中越远),则S_0越小。分析结果可供长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 统计分析 局部场地 空间变化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滑移隔震结构的随机反应和概率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峰 王前信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80-84,共5页
给出了基底滑移隔震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求得了基底滑移隔震结构在有限带宽白噪声扰动作用下的均方滑移反应和均方滑动速度反应,根据最大滑移反应的概率分布函数,导出了带有概率意义的基础附加宽度计算公式。
关键词 隔震结构 随机反应 概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浑河输电塔——电缆体系的纵向简化抗震计算
13
作者 李宏男 陆鸣 +1 位作者 王前信 王苏岩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11,共11页
对沈阳地区跨越浑河的60KV线路的输电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塔一缆纵向耦联振动的力学模型,推演了在地震作用下此模型的振动方程,采用作者编制的TCCV89计算机程序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其结果可推广到具有几层电缆的输电塔体系。
关键词 输电 铁塔 电缆 抗震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水坝地震力上限的理论解
14
作者 张艳红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0年第3期44-51,共8页
基于积函数极值法,确定了刚度分布未知的挡水坝的地震剪力和地震弯矩上限。计算表明,本文的理论解与文献[1],[2]的数值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 挡水坝 地震力 积函数极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