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颜钰 陈秀铭 +5 位作者 谢宇为 曾真 王则琦 薛学佳 檀东昊 李霄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22,共15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对消除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负面问题,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发挥游憩、文化等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InVEST模型、最小累积阻...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对消除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负面问题,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发挥游憩、文化等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InVEST模型、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重力模型等技术手段判定生态、游憩和文化源地,构建多类型网络与识别节点,并提出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和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泉州市中心城区内生态源地共有20处,构建了38条生态廊道,识别出19个生态夹点、27个障碍点、10个踏脚石和132个断裂点。(2)筛选出28处游憩源地,构建得到游憩廊道60条。(3)提取出167处文化源地,构建主要文化廊道4条和识别文化发展片区7处。(4)生成112处复合景观节点和144条复合廊道。(5)提出节点保护建设、通廊载体打造与城市生态、文旅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可为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目标导向 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阻力模型 泉州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失衡背景下非正式绿地更新潜力及策略研究——以福州市鼓台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燕芳 薛佳慧 +2 位作者 王则琦 林妍 李房英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4,共12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开启存量更新模式。居民绿地需求与绿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有研究证明,非正式绿地在城市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具备较大发展潜力。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开启存量更新模式。居民绿地需求与绿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有研究证明,非正式绿地在城市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具备较大发展潜力。聚焦于绿地低供高需的城市区域,以福州市鼓台中心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挖掘供需失衡区范围内可利用的非正式绿地资源。从时、空间可用潜力两个维度确定影响非正式绿地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引入帕累托前沿理论,利用Matlab中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得出调研区域内对非正式绿地进行更新改造的多个解集的优先层级。最后基于综合评估结果和三种不同的场地类型提出非正式绿地的更新策略,为高密度老旧城区绿地的存量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失衡 非正式绿地 帕累托最优解集 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3
作者 薛佳慧 曾燕芳 +3 位作者 王则琦 傅烨婷 张秉铖 李房英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森林康养产业是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厘清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可有效指导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资源分配,促进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为例,采用计量地理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实... 森林康养产业是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厘清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可有效指导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资源分配,促进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为例,采用计量地理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解析各驱动因素对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总体呈现“五核四点两带”的大聚集、小分散格局,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各维度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其中基地分布与旅游景区等资源分布呈正相关,而与区位交通、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维度驱动因子的分布存在部分空间错位。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布局--驱动机理模型,并提出产业发展布局建议,以期为福建省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基地 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