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貌分区的近3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凯澄 韩桐 +3 位作者 臧华栋 陈阜 薄晓智 褚庆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01-2510,共10页
研究并揭示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耕地等农业资源的匹配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定量分析了... 研究并揭示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耕地等农业资源的匹配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定量分析了基于地貌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85—2015年,平原区以占全国22.9%的国土面积生产了平均占全国42.7%的粮食,其次为山地、台地、丘陵,分别占全国的25.5%、17.2%、14.7%,且粮食生产有向平原和台地集中的趋势,近30年平原区粮食产量集中度上升了3.8%,而山地下降了4.4%。(2)在4种地貌分区中,平原区近30年平均生产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占比30.6%、63.3%、46.9%和40.7%的,而山地生产马铃薯达到了54.1%。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均呈现向平原集中的趋势,而大豆和马铃薯在丘陵、山地的集中度增加。(3)近30年不同地貌分区的粮食产量变化差异要大于播种面积变化差异,不同地貌分区的粮食生产差异加大。因此,在未来进行区域作物布局优化以及制定区域粮食生产技术策略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气候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也要考虑地形地貌的变化和其对农机、土壤耕作等技术的不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分异 地貌分区 集中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带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与热量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凯澄 赵炯超 +5 位作者 韩桐 石晓宇 高真真 薄晓智 陈阜 褚庆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09-1720,共12页
研究并揭示粮食生产格局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和全国683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基于温度带... 研究并揭示粮食生产格局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和全国683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基于温度带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热量资源利用特征。研究表明,在1985—2015年间,中国粮食总产的90%左右由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生产,其占比分别为18.6%、25.6%、21.6%和25.9%。30年来一熟区的粮食产量比重增加了13.8%,而二熟区和三熟区分别下降了2.7%和11.2%。其中一熟区的中温带粮食产量占比增加了13.9%,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同步增加是中温带粮食增产的驱动因素,而三熟区中亚热带的粮食生产占比下降了13.9%。30年来不同温度带≥10℃年积温不断增加,南方增温趋势较北方更明显,但是热量资源利用效率增幅低于北方,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热量资源分布间存在“错位现象”。因此,在进行区域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和策略制定时,需要以区域自然资源特点为基础,分析粮食生产与资源自然匹配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温度带分区 熟制 热量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南粳46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应晓成 朱奕雯 +5 位作者 蒋铭伟 王凯澄 金雨航 石景涛 顾一鸣 沈新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6期38-39,103,共3页
通过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2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南粳46生长影响的试验,明确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对提高稻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均可增加南粳46的有效穗数,提高其产量和稻米外观品质,增产幅度4.6%~10.8%。
关键词 南粳46 稻鸭共作 稻虾共作 稻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蚯蚓粪浸出液替代化肥施用对甜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应晓成 范鹏 +3 位作者 王凯澄 蒋铭伟 王红云 沈新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1期116-117,共2页
为了提高常熟地区甜椒生产能力及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消解产物,开展了蚯蚓粪浸出液浸种育苗及替代化肥施用于甜椒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蚯蚓粪浸出液浓度为75%时,甜椒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甜椒苗的株高和根长也最大;当蚯蚓粪浸出液替代量为... 为了提高常熟地区甜椒生产能力及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消解产物,开展了蚯蚓粪浸出液浸种育苗及替代化肥施用于甜椒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蚯蚓粪浸出液浓度为75%时,甜椒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甜椒苗的株高和根长也最大;当蚯蚓粪浸出液替代量为50%时,甜椒产量最高,比常规化肥处理增产34.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蚯蚓粪浸出液替代化肥比例为50%时最佳,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甜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浸出液 替代 甜椒 发芽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