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性与累积特征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凤永 郭朝晖 +1 位作者 苗旭峰 肖细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66-1971,共6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东方香蒲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受性能与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污染土壤处理相比,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48.4、16.9mg·kg-1和316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东方香蒲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受性能与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污染土壤处理相比,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48.4、16.9mg·kg-1和316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无显著降低,东方香蒲对土壤中As、Cd、Pb表现了较强的耐受性能;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285、42.1、1008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明显下降(P<0.05),表现出植株矮小、叶片枯黄等中毒症状。东方香蒲对土壤中As、Cd、Pb的累积主要在根部,其含量分别可达31.69、35.12mg·kg-1和87.12mg·kg-1,而在茎叶中仅为2.06、2.83mg·kg-1和20.18mg·kg-1,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系数小。研究结果表明,东方香蒲可作为As、Cd、Pb重度污染土壤植物稳定修复的潜在目标植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东方香蒲 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活性 植物稳定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渗漏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朝晖 王凤永 +2 位作者 宋杰 肖细元 苗旭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84-2192,共9页
在湖南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长期生态修复试验,通过连续采样研究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渗漏水pH、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的变化,探讨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体系相比,... 在湖南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长期生态修复试验,通过连续采样研究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渗漏水pH、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的变化,探讨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体系相比,芦竹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DOC质量浓度显著增加,As和Pb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表层(0~25 cm)土壤剖面渗漏水中Cd和Zn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As,Cd和Zn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而Pb质量浓度仅达到Ⅴ类标准;产后芦竹地上部年生物量约为4.5 kg/m2,对As,Cd,Pb和Zn的累积分别达0.03,0.04,0.21和0.17 g/m2;芦竹修复体系对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有一定的稳定和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芦竹 重金属 渗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凤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量、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TNF-α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早期治疗 活动性出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急救与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燕军 周良济 +2 位作者 许志刚 王凤永 范佛远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急救与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导管类型分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组64例、普通插管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急救与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导管类型分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组64例、普通插管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ETC组插管时间≤90s者56例,而普通插管组插管时间≤90s者5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06,P〈0.05);ET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8%,明显高于普通插管组的6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39,P〈0.05);ET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普通插管组的1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19,P〈0.05)。结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急救与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具有安全、有效、快捷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复苏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凤永 李滨 +3 位作者 张佳圆 王玉华 赵培利 彭寸敬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脂肪肝合并局灶结节性病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脂肪...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脂肪肝合并局灶结节性病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不同性质局灶结节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组良性结节41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17例,肝囊肿16例,肝腺瘤8例;恶性结节30例,其中肝细胞癌22例,胆管细胞癌8例。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良性结节35例,6例误诊;MRI检查正确诊断良性结节36例,误诊5例。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恶性结节23例,误诊7例;MRI检查正确诊断恶性结节25例,误诊5例。增强CT扫描+MRI检查诊断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增强CT扫描、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MRI检查可提高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正确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