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西藏主栽青稞品种营养品质及其淀粉糊化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倩 童亚男 +5 位作者 王丽丽 党斌 吴昆仑 杨希娟 王凤忠 刘丽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342,共10页
青稞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的优质原料,为研究品种、产地等因素对青稞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本文收集我国青稞主产区青海和西藏的30个主栽品种,比较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淀粉糊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青稞营养成分差异较大,重要功能因子... 青稞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的优质原料,为研究品种、产地等因素对青稞营养品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本文收集我国青稞主产区青海和西藏的30个主栽品种,比较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淀粉糊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青稞营养成分差异较大,重要功能因子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总酚介于3.74%~6.54%、5.63%~11.51%和1.90~4.24 mg/g;同时发现青稞β-葡聚糖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品种亦显著影响淀粉糊化特性(P<0.05),样品间淀粉峰值黏度介于468.67~4844.67 cP,糊化温度介于66.30~86.85℃。主成分分析将营养成分、糊化性质共15个指标降维得到5个主成分,发现糊化性质及非淀粉多糖、AX、淀粉、β-葡聚糖含量在青稞品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经聚类分析,筛选出12个高β-葡聚糖(5.62%~6.54%)、11个高AX(10.37%~11.51%)、1个高总酚(4.24 mg/g)、10个高糊化温度(81.05~86.85℃)青稞品种。西宁柴青1号兼具高β-葡聚糖、高AX、高糊化温度的特点,同时总酚含量适中,可能在高活性、低升糖指数(GI)青稞功能食品开发领域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营养品质 糊化特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对青稞麸皮结构、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桐 王雪青 +5 位作者 田亚凝 杨京京 党斌 沈小刚 王凤忠 王丽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9,共9页
为研究粒径变化对青稞麸皮的结构、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不同强度的气流冲击磨(Airflow impact milling,AFIM)对粗青稞麸皮(Coarse highland barley bran,CHB)进行碾磨。获得了平均粒径为69.04μm的中青稞麸皮(Medium high... 为研究粒径变化对青稞麸皮的结构、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不同强度的气流冲击磨(Airflow impact milling,AFIM)对粗青稞麸皮(Coarse highland barley bran,CHB)进行碾磨。获得了平均粒径为69.04μm的中青稞麸皮(Medium highland barley bran,MHB)、58.85μm的细青稞麸皮(Fine highland barley bran,FHB)和32.04μm的超微青稞麸皮(Ultrafine highland barley bran,UHB)。从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理化组成、孔隙特征以及功能特性等方面对这四种样品进行了多重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青稞麸皮的粒径减小,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导致SDF在总膳食纤维中的比例由7.18%(CHB)增加到8.50%(UHB)。显微结果与孔隙特征研究显示,随着粒径减小,青稞麸皮的堆积状态变得更加紧密,50 nm~10μm微孔在青稞麸皮孔隙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CHB组的31%提高至UHB组的69%。麸皮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影响了其持水力、持油力等水合特性,相较于CHB,UHB的这两个指标分别降低了21%与7.64%。体外葡萄糖吸附实验表明,随着粒径减小,青稞麸皮对高浓度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和抑制扩散的能力增强。综上所述,气流冲击磨通过物理改性有效降低了青稞麸皮的粒径分布,同时显著改变了麸皮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孔隙结构和颗粒间堆积状态,进而影响了其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粒径 孔隙特征 水合特性 体外降血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及加工风险评估的研究
3
作者 石永红 王凤忠 +5 位作者 范蓓 贠丹丹 孔志强 于巍 谢宏 李敏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农药残留随着复杂的油脂加工过程发生降解、富集、迁移或者转化,是影响油脂品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但目前油脂加工过程影响农药残留关键因素系统性研究不足,导致其安全控制技术匮乏,影响油脂品质及产业发展。... 农药残留随着复杂的油脂加工过程发生降解、富集、迁移或者转化,是影响油脂品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但目前油脂加工过程影响农药残留关键因素系统性研究不足,导致其安全控制技术匮乏,影响油脂品质及产业发展。构建油脂高效安全控制技术,是我国油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对油脂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种类、含量水平及加工行为等进行综述,分析农药残留影响的关键因素,从安全控制角度提出油脂加工过程农药残留关键控制点,也为加工制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订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加工 农药残留 加工工艺 加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虫模型的流苏石斛和鼓槌石斛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4
作者 刘鹏飞 陈程 +7 位作者 王凤忠 刘佳妮 杨洋 王琼 何汶璐 孙晶 邹翔 范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3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鼓槌石斛乙醇提取物(DCLA)、鼓槌石斛水提物(DCLW)、流苏石斛乙醇提取物(DFHA)、流苏石斛水提物(DFHW)对秀丽隐杆线虫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生物,实验分为空白组、左旋多巴阳性药...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鼓槌石斛乙醇提取物(DCLA)、鼓槌石斛水提物(DCLW)、流苏石斛乙醇提取物(DFHA)、流苏石斛水提物(DFHW)对秀丽隐杆线虫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生物,实验分为空白组、左旋多巴阳性药组和石斛提取物组,检测0.1、1、10、100 mg/mL的DCLA、DCLW、DFHA、DFHW的黄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检测其抗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CLA、DCLW、DFHA、DFHW均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显示出显著抑制作用,且在各实验组中,10 mg/mL均为最佳抑制浓度,其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为DCLA>DFHA>DCLW>DFHW。从不同溶剂提取方式来看,乙醇提取物比水提物显示出更明显的抑制活性,可能是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发挥的作用。结论:鼓槌石斛和流苏石斛水提物及醇提物均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10 mg/mL DCLA抗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作用最强,石斛中的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可能是神经保护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槌石斛 流苏石斛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参芪饼干工艺优化研究
5
作者 肖梦炎 梁婷 +4 位作者 张婷婷 孙晶 王凤忠 谢梦洲 李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开发一款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的饼干,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人参、黄芪、炙甘草、陈皮、茯苓水煎后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电子舌确定环糊精及甜味剂种类及用... 目的:开发一款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的饼干,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人参、黄芪、炙甘草、陈皮、茯苓水煎后的中药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电子舌确定环糊精及甜味剂种类及用量;中药水煎液浓缩后制备参芪饼干;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参芪饼干配方。结果:水煎液加入10%β-环糊精、0.05%甜菊糖苷、10%木糖醇矫味效果最好,无难闻中药味和苦味。山药添加量150 g、红枣添加量40 g、低筋面粉添加量40 g、鸡蛋液添加量50 g时,饼干形态完整,断面结构细密均匀,口感松软,细腻,红枣香味浓郁,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结论:制备出一款口感良好,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参芪饼干,为中药复方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饼干 电子舌 智能感官评定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挥发性风味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凤霞 殷丽君 +5 位作者 贾鑫 高雅鑫 胡淼 文伟 李淑英 王凤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5期204-211,共8页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因其独特风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豆豉的生产过程由多个操作单元组成,操作单元的差异能使豆豉的挥发性风味有所区别,主要是由改变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组成所造成的。微生物分泌的酶系能将大豆中大分子...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因其独特风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豆豉的生产过程由多个操作单元组成,操作单元的差异能使豆豉的挥发性风味有所区别,主要是由改变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组成所造成的。微生物分泌的酶系能将大豆中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最终形成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从而呈现特征风味。基于此,该文对豆豉的分类、挥发性风味物质轮廓进行系统概述,分析豆豉中微生物群落及其与挥发性风味的相关性,并归纳微生物诱导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制品 豆豉 微生物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监管体系研究及启示
7
作者 崔竞雯 王丹阳 +3 位作者 范蓓 刘新民 王凤忠 卢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随着全球健康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管理成为各国食品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声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规性,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信任,更直接影响着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亚洲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先行... 随着全球健康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管理成为各国食品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声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规性,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信任,更直接影响着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亚洲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先行者,日本在健康声称管理方面建立了系统而完善的制度框架,通过制定《特定保健用食品》《功能性标示食品》及《营养功能食品》等制度对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声称实施分级管理。这种分级管理模式不仅涵盖了法律框架的明确规定,还通过严格的科学依据审查,保障了声称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本文以日本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归纳其在法律框架、分类管理和科学依据等方面的规定,总结其监管经验及成效,以期为完善我国保健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保健功能食品 健康声称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大豆的品质特性及其加工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淑英 侯丽真 +3 位作者 于伟 王永泉 范蓓 王凤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48,共5页
以阜豆17、皖豆15、早熟1号大豆为原料,分别制备豆浆、豆腐以及酸豆乳,分析3种大豆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指标,同时探究不同大豆品种对其加工制品的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大豆品种中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以阜豆17、皖豆15、早熟1号大豆为原料,分别制备豆浆、豆腐以及酸豆乳,分析3种大豆品种的营养及功能特性指标,同时探究不同大豆品种对其加工制品的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大豆品种中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无显著差异;早熟1号中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和凝集素含量最高,皖豆15的植酸含量最高。阜豆17、皖豆15适合制备高蛋白质的豆浆,早熟1号制备的酸豆乳硬度较高,阜豆17制备的豆腐出品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时空品质评价 加工适宜性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对青稞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雨晴 张佳琪 +11 位作者 范蓓 包奇军 杨洋 郭子斌 王丽丽 佟立涛 刘丽娅 柳小宁 赵锋 王凤忠 孙晶 厉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共10页
青稞是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β-葡聚糖、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保健功能。青稞麸皮厚、口感差、难消化,经常需通过加... 青稞是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β-葡聚糖、多酚、氨基酸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保健功能。青稞麸皮厚、口感差、难消化,经常需通过加工处理才可食用。过热蒸汽、烘烤、炒制、蒸、煮等热加工方法以及萌发是青稞常见的加工方式,青稞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中会对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其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也会有所改变。本文就近10年来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青稞加工过程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营养健康产品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青稞营养功能的深入研究、品质提升、加工工艺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加工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醛强化大豆分离蛋白/槲皮素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鞠阳 郑秀霞 +3 位作者 段嘉婧 范蓓 王凤忠 孙玉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目的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 目的探究淀粉醛(dialdehyde starch,DAS)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槲皮素(quercetin,QR)复合膜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稞淀粉为原料,通过高碘酸钠氧化制备了DAS,以SPI为基质,以DAS和QR为添加物,以拉伸强度、水分阻隔性能、抗氧化性能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出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后,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物理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DAS强化的SPI/QR复合膜最佳制备条件为每100 mL蒸馏水中添加SPI 6.00 g、pH为8、DAS 5%、QR 4%、DES 25%(DAS、QR、DES以SPI质量计)。在此条件下,薄膜的拉伸强度为(7.37±0.39)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3.54±0.29)×10^(-11)g/(m·s·Pa)、抗氧化活性为(70.88±0.40)%。结构表征结果表明,DAS的添加使得该复合膜分子间形成了共价亚胺键,表面结构及横断面结构更加致密。此外,该复合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紫外阻隔性、疏水性。结论DAS处理改善了SPI/DAS/QR复合膜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耐水、抗氧化性能、热稳定、紫外阻隔、疏水性能。本研究可为基于SPI可生物降解薄膜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醛 大豆分离蛋白 槲皮素 复合膜 物理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橄榄油中掺假廉价油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梅凤 李杨 +2 位作者 李敏敏 王凤忠 李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89-297,共9页
目的 建立三维荧光光谱法结合机器学习快速检测橄榄油中掺假廉价油的方法。方法 采集橄榄油及掺入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3种不同浓度梯度橄榄油的荧光光谱,采用标准差标准化(Standardscaler)、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 目的 建立三维荧光光谱法结合机器学习快速检测橄榄油中掺假廉价油的方法。方法 采集橄榄油及掺入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3种不同浓度梯度橄榄油的荧光光谱,采用标准差标准化(Standardscaler)、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归一化(Normalize) 3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构建5种橄榄油定量掺假模型。结果 在定性模型中,基于PLS算法构建的模型效果最好,对3种掺假橄榄油的判别准确率为0.86~1.00。在定量模型中, Standardscaler预处理结合RF算法构建的模型表现最优,校正集相关系数、预测集相关系数、校正集均方根误差、预测集均方根误差最高,分别为1.00、0.99、0.01、0.02。结论 该方法快速、实时、低成本,适用于橄榄油的定量掺假检测,为橄榄油质量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掺假 三维荧光光谱 机器学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渣的高值化利用:生物转化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维民 高雅鑫 +5 位作者 胡淼 文伟 张鹏飞 张凤霞 王凤忠 李淑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80-290,共11页
豆渣是豆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预防糖尿病、控制体质量、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但豆渣存在含水量高、口感差、易腐败等问题,制约了其高值化利用。微生物发... 豆渣是豆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预防糖尿病、控制体质量、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但豆渣存在含水量高、口感差、易腐败等问题,制约了其高值化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是一种绿色安全的处理豆渣的有效手段,可改善豆渣的功能特性、口感,提高其利用价值,延长保质期,提升豆渣的附加值。尽管微生物发酵对豆渣的功能特性影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未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手段聚焦了豆渣发酵的研究热点,基于以上结果,对微生物发酵对豆渣的生物转化、豆渣营养组分的代谢规律、豆渣的发酵形式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旨在为豆渣在植物基食品的增值利用和功能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生物转化 代谢途径 固态发酵 未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山药的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昕玥 王凤忠 +1 位作者 范蓓 王琼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3期42-47,55,共7页
目的:对不同品种山药的功能成分、功效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药、品种、功能成分、功效作用机制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目的:对不同品种山药的功能成分、功效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药、品种、功能成分、功效作用机制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山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天然的传统中药材,功能活性成分十分丰富,包括多糖类、皂苷类、多酚类、尿囊素等,具有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等作用,对功效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成分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结论:山药在药用和健康食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应加大对其结构、功效作用及机制和相关产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不同品种 功能成分 功能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双黄酮提取分离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佳琪 李敏敏 +5 位作者 范蓓 崔伟业 王琼 卢聪 侯旭杰 王凤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9期21-28,共8页
目的:天然双黄酮是自然界中低分子量多酚类物质,表现出很高生物活性。从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加以利用的方法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梳理近年来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S... 目的:天然双黄酮是自然界中低分子量多酚类物质,表现出很高生物活性。从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加以利用的方法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梳理近年来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分别检索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总结了国内外双黄酮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明确了双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抗炎、抑制癌细胞、抗病毒、抗菌等药理作用,为双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双黄酮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且剂型研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方法 纯化分离方法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基因组规模代谢建模研究与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子豪 倪皓洁 +3 位作者 李文璐 王凤忠 王彦波 曾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8-356,共9页
乳酸菌具有改善食品风味、提高营养价值等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领域。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是研究微生物代谢的重要工具,可以模拟生物体内代谢网络、准确描述基因型-表型关系,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乳酸菌代谢调控等研究中。本文系统... 乳酸菌具有改善食品风味、提高营养价值等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领域。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是研究微生物代谢的重要工具,可以模拟生物体内代谢网络、准确描述基因型-表型关系,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乳酸菌代谢调控等研究中。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以来构建的乳酸菌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并重点综述了现有模型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在分析现有模型存在的主要挑战与局限性的同时,结合目前新技术、新思想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未来如何更加有效、准确地将乳酸菌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有机地应用在食品工业,辅助食品微生物群落智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 代谢模拟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大豆的质构及品质变化规律
16
作者 李鑫雨 王凤忠 +2 位作者 范蓓 颜廷才 李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67-75,共9页
目的探讨烘焙大豆的质构及品质变化规律。方法以华疆4号大豆为原料,利用电子感官、质构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烘焙大豆5个不同温度及时间的25个处理组,分析烘焙对大豆籽粒感官及物性品质的影响,结合荧光光谱仪分析烘焙前后美拉德反应产物(... 目的探讨烘焙大豆的质构及品质变化规律。方法以华疆4号大豆为原料,利用电子感官、质构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烘焙大豆5个不同温度及时间的25个处理组,分析烘焙对大豆籽粒感官及物性品质的影响,结合荧光光谱仪分析烘焙前后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差异,探讨热处理工艺对MRPS影响规律,明确大豆籽粒最佳烘焙工艺。结果大豆硬度与烘焙温度及时间呈负相关,烘焙170℃30 min后硬度无显著差异(P>0.05);电子感官数据发现超过170℃后L^(*)、a^(*)、b^(*)和ΔE均无显著变化(P>0.05),基于以上数据明确大豆最佳烘焙工艺为170℃30 min。荧光光谱数据进一步验证在此工艺下,大豆籽粒产生了MRPS,提升烘焙大豆的风味品质。结论大豆最佳烘焙工艺为170℃30 min,该研究结果为大豆高品质加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烘焙 美拉德反应 质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SNK-5发酵豆乳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17
作者 高雅鑫 胡淼 +3 位作者 文伟 范蓓 李淑英 王凤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3-149,共7页
为开发具有健康功效的新型优质蛋白产品,该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NK-5发酵豆乳,动态分析了发酵过程中豆乳各营养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B.subtilis BSNK-5在豆乳基质中生长旺盛,呈指数级增长;发酵至84 h时,粗蛋白... 为开发具有健康功效的新型优质蛋白产品,该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NK-5发酵豆乳,动态分析了发酵过程中豆乳各营养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B.subtilis BSNK-5在豆乳基质中生长旺盛,呈指数级增长;发酵至84 h时,粗蛋白下降了23.50%,生成了多肽和氨基酸等小分子产物,发酵后期由于氨基酸的过度降解导致水解氨基酸含量下降了42.90%;在氨基酸组成上,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提高了13.34%,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6.90%和18.50%,表明B.subtilis BSNK-5的发酵平衡了豆乳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发酵过程中,脂肪含量增加,脂肪酸含量峰值出现在24 h,其中亚油酸占比达到49.28%;大豆异黄酮明显由糖苷型转变为苷元型,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48 h,以大豆苷转化率最高,大豆素占比约为52.15%。综上,B.subtilis BSNK-5的发酵有效促使了豆乳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而发酵时间直接影响了各营养组分的富集。该研究结果为豆乳品质控制、功能性发酵豆制品开发、植物蛋白资源补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豆乳 发酵过程 营养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醋固态发酵罐关键参数解析与发酵工艺优化
18
作者 李岩 王爱霞 +4 位作者 李晓伟 郑宇 夏梦雷 佟立涛 王凤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48,185,共8页
采用自动化装备进行食醋发酵生产是食醋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采用食醋固态发酵罐设备进行食醋固态发酵,利用共现网络分析发酵条件与核心风味物质的相关性,以满意度函数综合评分(D_(v))为考察指标,优化发酵工艺并建立响应面模型。结... 采用自动化装备进行食醋发酵生产是食醋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采用食醋固态发酵罐设备进行食醋固态发酵,利用共现网络分析发酵条件与核心风味物质的相关性,以满意度函数综合评分(D_(v))为考察指标,优化发酵工艺并建立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利用食醋固态发酵罐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翻醅周期24 h、接种量5.20%、温度35.00℃。与传统手工生产的食醋相比,该工艺条件生产的食醋的理化指标(除挥发酸外)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核心风味物质滋味轮基本重合,但香气轮存在较大差异。温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与2,3-丁二酮、乙偶姻、糠醛、苯甲醛、苯乙醇、甘露糖、乳酸、丙酮酸、氨基酸呈正相关,与酯类、乙酸、原料淀粉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罐 共现网络 满意度函数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健脾类原料及组方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婷婷 王凤忠 +4 位作者 谢梦洲 胡生海 陈琳琳 孙晶 范蓓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目的:分析脾气虚与现代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常用补气健脾的中药材、食材、药对及经典药膳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脾气虚、补气健脾、代谢障碍、药膳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分析脾气虚与现代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并对常用补气健脾的中药材、食材、药对及经典药膳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脾气虚、补气健脾、代谢障碍、药膳等为检索词在古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脾胃气虚证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深入,补气健脾药物成分研究也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对于药食同源食物类的研究较少。结论:应加大对药食同源补气健脾产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补气健脾 代谢障碍 药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降血糖茄皮含片制备
20
作者 郭子斌 魏静 +3 位作者 范蓓 王凤忠 蔡如玉 孙晶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65-74,共10页
以茄皮提取物(Solanum melongena peels extract,SMPE)酚类物质为基础,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优茄皮含片配方工艺。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以茄皮提取物(Solanum melongena peels extract,SMPE)酚类物质为基础,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优茄皮含片配方工艺。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紫黑色和紫红色茄皮SMPE中酚类物质含量,筛选出最优原材料,然后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考察SMPE、甘露醇、木糖醇和柠檬酸添加量对综合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最优复配工艺。结果表明,紫黑色茄皮多酚总量为52.7 mg/g,高于紫红色茄皮37.4 mg/g,故优选紫黑色茄皮为提取原材料。茄皮含片优化复配工艺为SMPE 30%、木糖醇16%、甘露醇12%、柠檬酸2.5%,综合感官评分为92.7,与模型理论预测值93.0基本吻合(RSD=0.200%),经优化复配的茄皮含片风味口感适宜,保证了茄皮含片在辅助降血糖功效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皮提取物 多酚 含片 响应面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