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液浓度对豆腐柴果胶/乳清浓缩蛋白冷固型乳液填充凝胶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宋苗苗 王军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2,共9页
乳液填充凝胶具有乳液和水凝胶的优点,本研究将皮克林乳液嵌入豆腐柴果胶/乳清浓缩蛋白冷凝胶中,随后凝胶化形成冷固型乳液填充凝胶,旨在探究皮克林乳液浓度对乳液填充凝胶膨胀性、凝胶强度、持水性、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 乳液填充凝胶具有乳液和水凝胶的优点,本研究将皮克林乳液嵌入豆腐柴果胶/乳清浓缩蛋白冷凝胶中,随后凝胶化形成冷固型乳液填充凝胶,旨在探究皮克林乳液浓度对乳液填充凝胶膨胀性、凝胶强度、持水性、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填充凝胶为完整性良好的自支撑凝胶,在皮克林乳液浓度为15%时形成高凝胶强度的凝胶网络。氢键是乳液填充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皮克林乳液提高乳液填充凝胶的白度(55.29±0.52)、持水性(90.03%±0.82%)、凝胶强度(72.58±6.32 g)和冻融稳定性(26.93%±0.47%),有助于形成更紧凑的凝胶网络,确保乳滴在冷凝胶中稳定、均匀的分布。流变学表明皮克林乳液在乳液填充凝胶中作为活性填料,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二者表现较弱的频率关联度。体外消化表明,与皮克林乳液和玉米油相比,乳液填充凝胶显著提高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和姜黄素的生物可及率。总体而言,添加适量的乳液有利于改善乳液填充凝胶的凝胶特性,有助于指导凝胶类食品封装递送系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柴果胶 乳清浓缩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 皮克林乳液 乳液填充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DS同源基因的楸树瞬时基因沉默技术体系的建立
2
作者 费越 王军辉 +1 位作者 卢楠 张苗苗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60,共12页
【目的】构建一种作用于楸树叶片的瞬时基因沉默技术体系,以阐明楸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buPDS-5在楸树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方法】以楸树为研究对象,在楸树基因组中鉴定楸树PDS基因家族成员,并基于表达模式分析明确C... 【目的】构建一种作用于楸树叶片的瞬时基因沉默技术体系,以阐明楸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buPDS-5在楸树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方法】以楸树为研究对象,在楸树基因组中鉴定楸树PDS基因家族成员,并基于表达模式分析明确CbuPDS在楸树各组织的表达量情况。进一步通过同源克隆从楸树中获得了CbuPDS-5的cDNA序列。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同源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其结构和类型。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TRV2-CbuPDS-5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注射法侵染楸树叶片创制楸树基因沉默株系。同时,通过表型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buPDS-5基因沉默对楸树生长和叶片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在楸树全基因组中鉴定出6个楸树PDS成员,并分别在叶片、花等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选择与番茄CaPDS相似度最高和在叶片中显著高表达的CbuPDS-5基因作为目标基因。本研究分离得到的CbuPDS-5基因全长1095 bp,其中ORF长948 bp,共编码315个氨基酸,含有1个二核苷酸结合基序,但在C端存在氨基酸缺失。功能验证结果表明,侵染2个月后的新生叶片呈现明显光漂白症状,并且多次侵染可显著增加叶片白化范围。qRT-PCR结果证明出现光漂白症状的叶片,其CbuPDS-5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试验结果表明,VIGS系统可以用于楸树的瞬时基因沉默。楸树CbuPDS-5基因可作为指示基因更快验证林木瞬转体系的有效性和沉默时长,而由CbuPDS-5基因创制的花斑叶楸树可有效提高楸树的园林观赏价值,同时为观材两用的花斑叶楸树新品种的培育奠定遗传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 基因沉默 花斑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王启龙 王军辉 +1 位作者 左淑荣 刘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9-664,共6页
文章以不同产地的燕麦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 文章以不同产地的燕麦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燕麦β-葡聚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制备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燕麦β-葡聚糖复合乳液,探究其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及乳液液滴尺寸。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燕麦β-葡聚糖均由葡萄糖组成,3种燕麦β-葡聚糖之间没有明显的理化或结构差异;复合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明显高于纯MP乳液,且3种燕麦β-葡聚糖均能显著减小MP乳液液滴的尺寸,提高乳液质量。研究结果为MP和燕麦β-葡聚糖食品乳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肌原纤维蛋白(MP) 乳液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军辉 夏飞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SLE患者纳入病例组,并选择6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及肾功能指标;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SLE患者纳入病例组,并选择6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及肾功能指标;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估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血清补体C3、C4和C1q抗体水平;分析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与肾功能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SLE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肌酐(Scr)(83.61±10.71)μmol/L、尿素氮(BUN)(6.45±1.47)mmol/L、β_(2)-微球蛋白(β_(2)-MG)(6.23±1.4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6±7.39)μmol/L、(3.02±1.25)mmol/L、(1.65±0.58)mg/L,肾小球滤过率(eGFR)(80.56±14.28)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19±15.3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0.56±0.17)、(0.16±0.04)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31)、(0.30±0.12)g/L,抗C1q抗体水平(46.65±11.48)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0.6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活动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0.89±0.23)、(0.25±0.07)g/L均明显高于中重度活动患者的(0.31±0.08)、(0.08±0.02)g/L,抗C1q抗体水平(31.47±6.28)U/ml明显低于中重度活动患者的(59.76±8.7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与Scr、BUN、β_(2)-MG、SLEDAI积分呈负相关(P<0.05),与eGFR呈正相关(P<0.05);抗C1q抗体与Scr、BUN、β_(2)-MG、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3、C4、抗C1q抗体是影响SLE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2.14、5.68,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血清补体C3、C4明显下降,抗C1q抗体水平明显升高现象,多预示患者病情加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补体C3 补体C4 抗C1Q抗体 病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多糖RSB-4结构表征及抗炎活性研究
5
作者 张宁 刘咏 +1 位作者 张超 王军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6-802,共7页
三棱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用作中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等功效。文章采用热水提取法从三棱根茎中提取出多糖RSB,再通过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三棱多糖RSB-4;并对RSB-4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棱多糖RS... 三棱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用作中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等功效。文章采用热水提取法从三棱根茎中提取出多糖RSB,再通过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三棱多糖RSB-4;并对RSB-4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棱多糖RSB-4的平均分子量大小为9.32×10^(5) Da,单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是一种葡聚糖。结合甲基化和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结果可知,三棱多糖RSB-4的主链由(1→3)-α-D-Glc p组成,在(1→3)-α-D-Glc p的O-6位连有支链T-β-D-Glc p和(1→6)-α-D-Glc p。免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棱多糖RSB-4显著提高了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活性并促进NO的释放。研究结果为三棱多糖在功能性食品、抗炎药物上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多糖 理化性质 结构表征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蛀干期3种切梢小蠹不同种群数量及其在树干分布研究
6
作者 王军辉 王宏勋 张津津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36-141,共6页
切梢小蠹是危害云南松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发生在云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已造成大量松树的死亡。通过研究蛀干期3种切梢小蠹在云南松树干的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以掌握其分布和危害特点,将蛀干期刚被入侵... 切梢小蠹是危害云南松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发生在云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已造成大量松树的死亡。通过研究蛀干期3种切梢小蠹在云南松树干的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以掌握其分布和危害特点,将蛀干期刚被入侵为害的云南松树干截成长50 cm的木段,解剖并记录每段木段上的切梢小蠹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玉溪市采集到横坑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总数量的89.5%,整个树干均有分布,云南切梢小蠹数量占总数量的10.5%,主要分布在树干的中上部。建水县采集到横坑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比为58.5%,分布于树干的中下部,云南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比为41.5%,且在整个树干均有分布。安宁市采集到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的数量占比分别为31.6%、31.8%和36.6%,主要分布于树干的中下部、中上部及整个树干。3个地区的3种切梢小蠹,在树干相同高度分布的同种切梢小蠹,其雌虫、雄虫在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云南地区蛀干期3种切梢小蠹种群数量在树干分布情况随着地区不同而不同,在云南松树干的空间分布与其发生数量有着密切关系,这为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切梢小蠹种类而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切梢小蠹 蛀干期 种群数量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复合保鲜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嘉麒 刘咏 +1 位作者 董娜 王军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2-526,547,共6页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营养丰富的高温菌类,保鲜是草菇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难点。文章以草菇质量损失率、自溶指数、腐烂指数和褐变度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温度、1-甲基环丙烯(1-MCP)体积比和乙醇体积比等对...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营养丰富的高温菌类,保鲜是草菇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难点。文章以草菇质量损失率、自溶指数、腐烂指数和褐变度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温度、1-甲基环丙烯(1-MCP)体积比和乙醇体积比等对草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菇复合保鲜工艺条件是保鲜温度为13℃、1-MCP体积比为30μL/L、乙醇体积比为200μL/L;在该条件下贮藏的草菇褐变度较低、蛋白质和总糖损失较少,综合变化值最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与UV-B辐照保鲜、乙醇保鲜、1-MCP保鲜、低温保鲜等传统单一保鲜工艺相比,复合保鲜工艺处理过的草菇在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自溶指数、腐烂指数、维生素C质量比的损失等均有所降低,保鲜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草菇复合保鲜工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复合保鲜 正交优化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菇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方媛 张娅娣 +1 位作者 刘咏 王军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文章采用常温水提和热水浸提法从白玉菇子实体中提取常温水提多糖(WHN)和沸水浸提多糖(WHB),通过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获得6种分级组分WHN_(1)、WHN_(2)、WHN_(3)、WHB_(1)、WHB_(2)、WHB_(3)。理化性质结果表明:WH... 文章采用常温水提和热水浸提法从白玉菇子实体中提取常温水提多糖(WHN)和沸水浸提多糖(WHB),通过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获得6种分级组分WHN_(1)、WHN_(2)、WHN_(3)、WHB_(1)、WHB_(2)、WHB_(3)。理化性质结果表明:WHN和WHB的总糖质量分数为67.72%和80.54%,分级组分总糖质量分数为93.48%~98.77%,含有少量蛋白质和糖醛酸;多糖组分的单糖摩尔分数各不相同,WHN、WHN_(1)、WHN_(2)、WHN_(3)是以半乳糖和葡萄糖为主的杂多糖,WHB、WHB_(1)、WHB_(2)、WHB_(3)组分中葡萄糖占比均最大,WHB_(3)为葡聚糖。采用药理学模型考察多糖对鼠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吞噬活性以及N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WHN_(1)和WHB_(3)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为白玉菇多糖在药物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多糖 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9
作者 葛婉婷 刘莹 +6 位作者 赵智佳 张珅 李洁 杨桂娟 曲冠证 王军辉 麻文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4,共12页
【目的】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其自然群体可能的迁移路线,为黄心梓木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濒危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当前和未来(2030s、2050s、2070s)4个时期的环境... 【目的】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其自然群体可能的迁移路线,为黄心梓木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濒危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当前和未来(2030s、2050s、2070s)4个时期的环境变量数据以及黄心梓木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综合分析限制其扩散的环境因子,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结果】1)MaxEnt模型各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9,模型预测结果非常准确。2)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狭窄,当前适生区总面积为50416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2309 km^(2),仅在黔南和黔西南部分地区分布,中适生区(面积14288 km^(2))在其周围分布,低适生区面积33819 km^(2),分布在贵州中部、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呈先扩张后收缩的变化趋势,其中高强迫(SSP5-8.5)情景下的2030s时期适生区总面积最大(70313 km^(2)),新增面积达当前适生区总面积的39%。3)最干月降水量(bio14)、海拔(bio20)、等温性(bio3)、年降水量(bio12)是限制黄心梓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4)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潜在适生区的质心迁移方向总体为先向北移后向东南移。5)基于黄心梓木现状提出在高适生区范围内就地划分保护区,在湖北西部、重庆东北部等潜在适生区开展相关育种试验扩大其种植面积以及建立种质资源库等相关保护措施。【结论】黄心梓木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较为狭窄且中、高适生区相对集中,大多分布在贵州西南部,广西、云南、四川、重庆以及湖北部分地区也可能有分布;目前黄心梓木的潜在适生区未达到饱和,预计适生区面积会持续扩增至2030s;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心梓木潜在适生区面积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基于黄心梓木现状,建议以人为方式开展协助恢复其生境以及快速促进其种群扩大等相关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心梓木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地理分布预测 主导环境因子 迁移路线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研究——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7
10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2 位作者 李斌 郭文英 夏良放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66,共8页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0 0 482、0 796 1± 0 0 71 8、0 792 9± 0 0 72 7。运用指数选择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1个种源 ,预期增益为39 0 3%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2~ 3个种源 ,5个地点材积的平均育种增益为 2 7 5 7%。根据主效应值和稳定性参数分析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种源 互作 遗传稳定性 适应性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菇抗肿瘤活性多糖WHB3的结构表征
11
作者 李孟欣 张娅娣 +1 位作者 刘咏 王军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6-1111,1117,共7页
文章采用热水浸提及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从白玉菇(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均一多糖组分WHB3。糖醛酸测定表明WHB3不含糖醛酸;单糖组成分析表明WHB3由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为2.3×10~6 Da... 文章采用热水浸提及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从白玉菇(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出均一多糖组分WHB3。糖醛酸测定表明WHB3不含糖醛酸;单糖组成分析表明WHB3由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为2.3×10~6 Da;结构分析结果表明,WHB3主链由(1→6)-β-D-Glcp组成,其中部分(1→6)-β-D-Glcp的O-3位连有支链1-α-D-Glcp。通过体外肝癌细胞HepG2抗肿瘤实验模型考察白玉菇多糖WHB3及其部分酸水解产物WHB3-S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WHB3和WHB3-S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与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多糖质量浓度达到500μ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38.18%、35.88%。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与WHB3相比,WHB3-S在各质量浓度下的抑制率明显较低,说明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及支链的缺失对WHB3的抗肿瘤活性有显著的影响,降低了WHB3的肿瘤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为揭示白玉菇多糖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潜在联系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多糖 结构表征 抗肿瘤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云杉硬枝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军辉 张建国 +4 位作者 张守攻 许洋 李汝杰 齐秀兰 侯晓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6,共6页
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方法对影响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插穗生根的内在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别就川西云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插穗类型、插穗长度、采穗母树坡位、采条方向、插穗切口处理方式和环割等对插穗... 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方法对影响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插穗生根的内在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别就川西云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插穗类型、插穗长度、采穗母树坡位、采条方向、插穗切口处理方式和环割等对插穗生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mg·kg^-1 ABT1号生根粉处理插穗基部3h,500mg·kg^-1 ABT1号生根粉处理1h和1000mg·kg^-1BA速蘸处理,促进川西云杉硬枝插稳生根的效果较佳,生根率分别达到81.0%,76.2%和78.6%。不带上1年生枝条的生根率显著大于带上1年生枝条的,分别为56.4%,16.7%和14.3%。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在3种插穗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12~20cm插穗长度生根率分别比大于20cm和小于12cm的,高出83.2%。阴坡的生根率比阳坡高23.8%。2个采穗方向在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和生根率之间差异不显著。4种插穗切口处理方式间差异不显著。环割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显著低于不环割处理的生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川西云杉 无性繁殖 插穗生根率 ABT 1号生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结构抗浮水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军辉 陶连金 +1 位作者 韩煊 周宏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32,共9页
目前我国结构抗浮水位方面研究成果虽然很丰富,但分歧很大,不仅直接影响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也造成了研究工作自身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水文学、水力学和土力学等科学理论,分别从抗浮水位基本概念、抗浮水位分... 目前我国结构抗浮水位方面研究成果虽然很丰富,但分歧很大,不仅直接影响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也造成了研究工作自身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水文学、水力学和土力学等科学理论,分别从抗浮水位基本概念、抗浮水位分析中两个基本问题(孔隙水压力和远期最高水位)的方法论和抗浮水位分析的技术体系等3个角度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客观分析。在抗浮水位基本概念方面,根据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理论,将目前研究成果划分为二维、准三维和三维等3种类型,提出了各自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三者之间逻辑关系,讨论了各自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在孔隙水压力分析方法方面,尤其是孔隙水压力折减问题,对基于渗流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的经典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评述的同时,还对当前讨论热烈的基于结合水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评价。在地下水远期最高水位预测方面,着重讨论了历史最高水位法、基于宏观数据反演法和数值分析法等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需要完善之处。在抗浮水位分析技术体系方面,以北京地区为例对该类问题作了简要总结与评述。最后,对抗浮水位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要性评述,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抗浮水位 地下水 孔隙水压力 远期最高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强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军辉 张守攻 +3 位作者 马常耕 刘娇妹 陈永国 陈海庆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云杉属Picea是世界重要工业用材树种,其育苗的瓶颈在于苗期和幼林期生长慢,严重影响其遗传评价进程。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云杉及针叶树种塑料大棚及温室强化快速育苗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光照、温度、湿度、水分、肥料等影响云杉... 云杉属Picea是世界重要工业用材树种,其育苗的瓶颈在于苗期和幼林期生长慢,严重影响其遗传评价进程。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云杉及针叶树种塑料大棚及温室强化快速育苗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光照、温度、湿度、水分、肥料等影响云杉快速育苗的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补光处理对云杉播种育苗有显著影响,通过光照处理,可以阻滞云杉的早期封顶。根区温度也是影响云杉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采用强化育苗技术可大大缩短育苗周期,使苗木提早出圃。最后展望了今后我国在云杉强化育苗方面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云杉属 强化育苗 光照 温度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钗石斛免疫活性多糖DNP-W1B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军辉 查学强 +1 位作者 潘利华 罗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1-885,共5页
从金钗石斛茎中获得了1个均一多糖组分DNP-W1B,采用化学与光谱学结合的手段对其一级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DNP-W1B分子量为7.7×105,比旋度[α]2D0=+81.3°(c 0.3,H2O),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6.2:3... 从金钗石斛茎中获得了1个均一多糖组分DNP-W1B,采用化学与光谱学结合的手段对其一级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DNP-W1B分子量为7.7×105,比旋度[α]2D0=+81.3°(c 0.3,H2O),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6.2:3.1:0.9.DNP-W1B主链由1,4-和1,6-连接的葡萄糖残基组成,在主链1,6-连接葡萄糖残基的4位形成分支,支链由末端半乳糖残基和阿拉伯糖残基组成.初步的免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DNP-W1B在体外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多糖 结构解析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纸浆材造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军辉 张守攻 +2 位作者 石淑兰 胡惠仁 张宋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4,共4页
该文以日本落叶松为原料 ,分别研究了用碱量、硫化度、保温时间对硫酸盐法制浆的影响 ,并对不同树龄、不同部位和不同单株之间的制浆差别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 ,最佳蒸煮工艺条件为 :用碱量 2 1%、硫化度 2 5 %、最高温度 170℃、保温时... 该文以日本落叶松为原料 ,分别研究了用碱量、硫化度、保温时间对硫酸盐法制浆的影响 ,并对不同树龄、不同部位和不同单株之间的制浆差别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 ,最佳蒸煮工艺条件为 :用碱量 2 1%、硫化度 2 5 %、最高温度 170℃、保温时间 2 5h ;随着树龄的增大 ,日本落叶松的蒸煮难度增加 ;在树干的顶部、干部和基部中 ,干部原料较易蒸煮 ;不同单株间的制浆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但影响不大 ;树龄较小的 12年生日本落叶松纸浆的物理性能要好于 15年生和 2 3年生的 ;原浆的卡伯值高对保持日本落叶松KP浆的抗张强度和裂断长有利 ,而对耐折度和撕裂指数不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硫酸盐法 制浆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桤木种源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初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1 位作者 夏良放 余良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1,共7页
对6年生四川省桤木15个种源51个家系在湖北、江西、福建3个试验点试验林的单株生物质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桤木种源3个地点6年生的平均单株生物质产量为6.15kg。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株生物质产量具有极... 对6年生四川省桤木15个种源51个家系在湖北、江西、福建3个试验点试验林的单株生物质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桤木种源3个地点6年生的平均单株生物质产量为6.15kg。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株生物质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地点效应,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交互作用显著。3个地点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遗传力为0.27~0.75,家系遗传力为0.17~0.83,表明单株生物质产量受到中度到强度的遗传控制。材积(直接通径系数0.791)对单株生物质产量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树高(直接通径系数0.396)和木材基本密度(直接通径系数0.256)。树高、胸径和冠幅通过材积对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四川省金堂盐井、盐亭、金堂淮口、沐川和邛崃5个桤木种源初选为工业用材林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种源 单株生物质产量 遗传变异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木种源的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划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2 位作者 夏良放 万军 干小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6,共5页
以桤木Alnus cremastogyne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和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并划分了种源区。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值(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 以桤木Alnus cremastogyne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和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并划分了种源区。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值(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单株生物质产量和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桤木种源EGA和试验林生长表现,把桤木划分为3个种源区:盆西北周沿区、盆中区和盆南周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桤木 种源 地理变异 种源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奶制作工艺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军辉 查学强 姜绍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文章对影响酸豆奶质量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在0.5%的NaHCO3溶液中浸泡12 h,用豆水比1∶14磨浆,添加蔗糖10%,牛奶10%,以3%的接种量接入菌种,在温度38℃下,发酵6 h;在此体系下获得的产品质量优良,w(蛋白质)≥2.1%,w(总糖)≥9.... 文章对影响酸豆奶质量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在0.5%的NaHCO3溶液中浸泡12 h,用豆水比1∶14磨浆,添加蔗糖10%,牛奶10%,以3%的接种量接入菌种,在温度38℃下,发酵6 h;在此体系下获得的产品质量优良,w(蛋白质)≥2.1%,w(总糖)≥9.8%,酸度56,乳酸菌≥4.7×107个/mL,未检出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奶 发酵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军辉 查学强 +1 位作者 罗建平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568-3569,3571,共3页
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考察了土壤含水量9%、12%、15%、18%、21%及24%6个梯度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率,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指标H2O2、MDA及叶绿素含量,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SOD、CAT与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 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考察了土壤含水量9%、12%、15%、18%、21%及24%6个梯度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率,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指标H2O2、MDA及叶绿素含量,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SOD、CAT与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玉米萌发率及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玉米幼苗H2O2与MDA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干旱胁迫越严重趋势越明显;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各不相同,SOD活性在干旱胁迫初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呈下降趋势,POD与CAT活性在干旱胁迫初期变化不大,后期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干旱胁迫能加剧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且膜脂过氧化的程度随干旱胁迫的加大而加大,幼苗自由基清除相关酶活性在胁迫初期会上升以抵抗干旱胁迫,后期则下降,且不同的酶在抗干旱胁迫中的作用不同。植物在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它们之间相互协调且保持一个稳定的平衡态而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玉米 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