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1/f噪声表征VDMOS器件的抗辐照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党会 许天旱 +1 位作者 谢端 王党朝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1-574,共4页
介绍了用于航空航天DC/DC转换器中的VDMOS器件和电离辐照前后低频1/f噪声的变化。研究了电离辐照情况下VDMOS器件的阈值电压漂移、跨导的退化对1/f噪声幅值、γ值的影响。结合实验,比较器件1/f噪声幅值和γ值在辐照前后的变化,对其抗辐... 介绍了用于航空航天DC/DC转换器中的VDMOS器件和电离辐照前后低频1/f噪声的变化。研究了电离辐照情况下VDMOS器件的阈值电压漂移、跨导的退化对1/f噪声幅值、γ值的影响。结合实验,比较器件1/f噪声幅值和γ值在辐照前后的变化,对其抗辐照性能做表征研究。对VDMOS器件在辐照前后的变化做了分析,从γ值分形的角度简要说明辐照对器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辐照 1/f噪声 γ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相干成像原理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军 李应乐 +1 位作者 邓蓉 王党朝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30-34,共5页
总结了激光雷达相干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根据激光相干成像一般原理,针对2种最新激光雷达即距离高分辨多普勒和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技术,给出其系统技术框架和成像效果。分析了激光雷达相干成像特点及系统设计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指... 总结了激光雷达相干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根据激光相干成像一般原理,针对2种最新激光雷达即距离高分辨多普勒和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技术,给出其系统技术框架和成像效果。分析了激光雷达相干成像特点及系统设计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注意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空间、空中和地基平台激光雷达相干成像试验研究和理论仿真奠定预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干成像 激光距离多普勒成像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电子技术中的压电复合减震材料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瑞林 王党朝 +3 位作者 高超 常乐 韩兆芳 丁国芳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15期13-14,共2页
首次将压电陶瓷粉体应用于减震沥青 ,提高了原有材料的减震性能 。
关键词 沥青 压电陶瓷 减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C辐照损伤与VDMOS器件1/f噪声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党会 许天旱 +1 位作者 王党朝 曹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通过对DC/DC转换器低频噪声测试技术以及在γ辐照前后电性能与1/f噪声特性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使用低频噪声表征DC/DC转换器的可靠性是对传统电参数表征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对DC/DC转换器辐照损伤与其内部VDMOS器件1/f噪声相关性进行... 通过对DC/DC转换器低频噪声测试技术以及在γ辐照前后电性能与1/f噪声特性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使用低频噪声表征DC/DC转换器的可靠性是对传统电参数表征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对DC/DC转换器辐照损伤与其内部VDMOS器件1/f噪声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引起DC/DC转换器辐照失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转换器 1/f噪声 可靠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矿区煤炭粉尘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霍江润 李晶 +2 位作者 王党朝 王科雯 闫萧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22-3534,共13页
露天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炭粉尘对矿区及周边大气、植被、土壤和居住环境造成影响,但煤炭粉尘污染程度、污染范围量化及其长时序趋势变化等相关研究滞后。提出了煤炭粉尘最大影响范围和持续影响范围概念,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和2006... 露天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炭粉尘对矿区及周边大气、植被、土壤和居住环境造成影响,但煤炭粉尘污染程度、污染范围量化及其长时序趋势变化等相关研究滞后。提出了煤炭粉尘最大影响范围和持续影响范围概念,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和2006—2021年Landsat TM/ETM^(+)/OLI影像,反演增强型煤炭粉尘指数(Enhanced Coal Dust Index,ECDI)和煤炭粉尘污染程度,综合运用线性回归和叠置分析方法,揭示了胜利矿区开采过程中煤炭粉尘的时序变化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①煤炭粉尘污染年际变化可分为严重期(2006—2009年)、改善期(2010—2013年)和稳定期(2014—2021年),与开采生命周期基本一致,且随开采时间的推进呈现先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②2019—2021年春季和夏季煤炭粉尘污染程度普遍偏高,季相变化在相对无污染区、轻度污染区和中度污染区相对明显;③煤炭粉尘持续影响范围的总体识别精度为92.67%(kappa系数为0.85),随着原煤产量的递增,常年持续和最大影响范围不断缩小,下降幅度分别为43%和80%,年内持续影响范围空间分布保持基本稳定,年内最大影响范围下降;④2006—2021年相对无污染区面积净增191.69 km^(2)(62.70%),严重污染区面积净减4.59 km^(2)(19.74%),煤炭粉尘污染程度呈下降、上升趋势的面积分别占矿区面积的52.11%和4.07%。2021年相对无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面积达矿区总面积的91.91%(约601.13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煤炭粉尘污染 时空变化 像元二分模型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露天矿排土场三维模型构建 被引量:29
6
作者 隋涛 肖武 +3 位作者 王党朝 王鑫 田帅帅 孙浩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2,共8页
排土场作为露天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精确的排土场三维模型,有助于直观掌握排土场的地形变化信息,对于进一步监测其稳定性,确保矿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胜利西一号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为例,首先利用无人机获取了排土场南部3个... 排土场作为露天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精确的排土场三维模型,有助于直观掌握排土场的地形变化信息,对于进一步监测其稳定性,确保矿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胜利西一号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为例,首先利用无人机获取了排土场南部3个相对航高(85,100,115m)的影像;然后分别采用2款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的软件(Pix4D mapper和Agisoft Photo Scan)对不同相对航高的影像进行了处理,得到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并对两者分别进行了平面、高程精度分析。研究表明:3个航高对应模型的精度均可以满足1∶1 000地图和地形图成图要求,其中,相对航高为100 m时对应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最高,可以达到1∶500成图精度要求,并且利用Pix4D mapper软件得到的模型精度略高于Agisoft Photo Scan软件,故而采用100 m相对航高获取了整个排土场的影像并构建了排土场三维模型。综合分析认为:无人机摄影测量可以满足排土场的监测、维护需求,相较于传统测量方法,具有范围广、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露天矿区地形地貌高精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 排土场 三维模型构建 SFM DSM 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毕银丽 李向磊 +2 位作者 彭苏萍 解琳琳 王党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5-213,共9页
为研究煤矿露天开采对自然植物与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对采矿区周边不同距离草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采集距矿区不同距离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①距矿区边界100 m处,草地自然植物... 为研究煤矿露天开采对自然植物与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对采矿区周边不同距离草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采集距矿区不同距离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①距矿区边界100 m处,草地自然植物群落以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和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为主;距离煤矿400 m处植物群落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krylovii)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主,900 m处以大针茅、小画眉草和糙隐子草为主;距离煤矿1900 m处,以克氏针茅、糙隐子草和大针茅为主;②与对照区相比,距离矿区越近,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群落相似性降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SOM)、硝态氮(NO3--N)和速效磷(AP)均显著减少;③远离矿区的位置土壤肥力要好于矿区附近,煤矿开采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壤肥力产生影响,矿区周边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④冗余分析(RDA)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正相关。矿区周边植被群落的演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群落物种的变化明显,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在影响矿区周边植物群落特征的土壤因子中所占比重较大。矿区周边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可在自然恢复为主的前提下,实施适当的人工干预调控以促进矿区周边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矿区 植物多样性 土壤因子 空间异质性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党朝 刘慧芳 +2 位作者 肖武 邹玉珠 王鑫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1期135-140,145,共7页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胜利一号露天矿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采样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法和地统计法结合ArcGIS研究了复垦排土场表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可以看出,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的C0/C0+C...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胜利一号露天矿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采样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法和地统计法结合ArcGIS研究了复垦排土场表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可以看出,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的C0/C0+C值分别为8.19%和3.31%,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容重的C0/C0+C的值为39.45%,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这3项物理指标均显示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其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应性,这种对应性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改良措施、指导该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土壤物理性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党朝 申莹莹 杨震 《中国煤炭》 2020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了探究大型露天煤矿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例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了露天煤矿建设开发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对当地生态环境带... 为了探究大型露天煤矿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例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了露天煤矿建设开发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但矿山所开展的相关预防、控制、治理措施也有效缓解了系列影响,煤矿生态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开发建设 环境影响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oscopic and scanning probe analysis on large-area epitaxial graphene grown under pressure of 4 mbar on 4H-SiC(0001)substrates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党朝 张玉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73-578,共6页
We produced epitaxial graphene under a moderate pressure of 4 mbar (about 400 Pa) at temperature 1600 ℃. Raman spectroscop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onfirm that epitaxial graphene has taken shape contin... We produced epitaxial graphene under a moderate pressure of 4 mbar (about 400 Pa) at temperature 1600 ℃. Raman spectroscop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onfirm that epitaxial graphene has taken shape continually with slight thickness variations and regularly with a centimeter order of magnitude on 4H-SiC (0001) substrates. Then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we analy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estimated the layer number of epitaxial graphene. Finally,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nd a scanning force microscope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4-mbar pressure, epitaxial graphene could be produced on a SiC substrate with a large area, uniform thickness but a limited morphological property. We hope our work will be of benefit to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epitaxial graphene on SiC substrate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substrate GRAPHENE epitaxial graph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重构土壤化学性质及苜蓿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玲玲 曹银贵 +5 位作者 王凡 黄雨晗 尚志 佘长超 王党朝 白中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为提升草原露天矿区干旱胁迫下生态修复效果,将内蒙古国家能源集团北电胜利露天煤矿矿区的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及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构造4种不同的重构土壤组和表土对照组,以不同热解温度及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 为提升草原露天矿区干旱胁迫下生态修复效果,将内蒙古国家能源集团北电胜利露天煤矿矿区的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及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构造4种不同的重构土壤组和表土对照组,以不同热解温度及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开展了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及苜蓿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对表土对照组和重构土壤组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不同。D_(1)方案中,D_(1-500-12)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3)方案中,H_(3-500-6)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10)方案中,H_(10-300-24)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11)方案中,H_(11-500-24)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H_(15)方案中,H_(15-400-6)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优。(2)在重构土壤组H_(3),H_(10)和H_(11)中,当生物炭热解温度为300℃或400℃,且添加的生物炭含量为24 g时,干旱胁迫下苜蓿存活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整个盆栽试验中,H_(3-400-24)在干旱胁迫下苜蓿存活率最高。(3)结合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和苜蓿抗旱性的综合影响,最优的生物炭处理方式为H_(10-300-24)。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不同,对干旱胁迫下植物抗旱性的提升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土壤化学性质 生物炭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石 孟祥芳 +4 位作者 马妍 陆兆华 宋仁忠 韩兴 王党朝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93-599,共7页
矿山资源开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矿山建设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已成为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国家“双重”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综述矿山修复目标、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指标体... 矿山资源开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矿山建设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已成为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国家“双重”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综述矿山修复目标、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指标体系及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方法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矿山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出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基于生态安全、生态功能、景观服务及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指标体系,矿山生态修复评价方法体系重点介绍效益评价及价值计算方法,并对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进行了展望。为科学认知与定量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生态修复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露天矿地物分类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仁忠 郑慧玉 +4 位作者 王党朝 尚志 王兴娟 张成业 李军 《中国矿业》 2022年第7期102-111,共10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对高分辨率影像的分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矿区地物分类更是矿区生态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深度学习可以通过提取大量的历史影像数据规律及特征,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因此本文采用U-Net模型开展...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对高分辨率影像的分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矿区地物分类更是矿区生态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深度学习可以通过提取大量的历史影像数据规律及特征,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与分类,因此本文采用U-Net模型开展高分辨率露天矿区地物类型分类研究。采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勾画样本数据集提取样本数据特征,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对矿区测试集进行测试,探讨深度学习在高分遥感影像上的自动识别能力。结果表明,U-Net模型对露天矿区地物识别的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分数(F;-score)值分别达到0.86、0.82、0.84,均高于最大似然法、随机森林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基于深度学习中的U-Net模型可以对露天矿区地物类型进行有效的自动识别,为高分露天矿区遥感影像数据的地物分类提供技术支撑,有效实现了露天矿各地物自动识别与分类的能力。本文研究成果可以用于AI在露天矿区遥感分类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矿区分类 自动识别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U-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an analysis of epitaxial graphene grown on 4H-SiC (0001) substrate under low pressure condition
14
作者 王党朝 张玉明 +5 位作者 张义门 雷天民 郭辉 王悦湖 汤晓燕 王航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439-442,共4页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feasible route of growing epitaxial graphene on 4H-SiC (0001) substrate in a low pressure of 4 mbar (1 bar=105 Pa) with an argon flux of 2 standard liters per minute at 1200, 1300, 1400,...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feasible route of growing epitaxial graphene on 4H-SiC (0001) substrate in a low pressure of 4 mbar (1 bar=105 Pa) with an argon flux of 2 standard liters per minute at 1200, 1300, 1400, and 1500 ℃ in a commercial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SiC reactor.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 confirm that epitaxial graphene evidently forms on SiC surface above 1300 ℃ with a size of several microns. By fitting the 2D band of Raman data with two-Lorentzian function, and comparing with the published reports, we conclude that epitaxial graphene grown at 1300 ℃ is four-layer graph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substrate epitaxial graphene Raman spect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胜利管理模式 实现矿山快速发展
15
作者 王党朝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2年第B08期145-148,共4页
阐述了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的发展目标、战略、经营理念,以及创新矿山管理模式,实现矿山快速发展,打造高效、绿色矿山的做法,展望了公司"十二五"建设世界一流煤电企业的目标,对其它矿山企业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战略 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1#露天煤矿地下水和疏干废水的治理
16
作者 王党朝 《神华科技》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地下涌水的影响,做好防治水工作,对改善露天煤矿采场作业条件、保证边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胜利1#露天煤矿在防治水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浅谈如何做好露天煤矿地下涌水和疏干废水的治理工作。
关键词 地下涌水疏干废水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properties of epitaxial graphenes on Si-and C-face 6H-SiC substrates
17
作者 王党朝 张玉明 +5 位作者 张义门 雷天民 郭辉 王悦湖 汤晓燕 王航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80-483,共4页
In this paper,the epitaxial graphene layers grown on Si-and C-face 6H-SiC substrates are investigated under a low pressure of 400 Pa at 1600 C.By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we find that there... In this paper,the epitaxial graphene layers grown on Si-and C-face 6H-SiC substrates are investigated under a low pressure of 400 Pa at 1600 C.By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we find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formation and the properties between the epitaxial graphene layers grown on the Si-face and the C-face substrates,including the hydrogen etching process,the stacking type,and the number of layers.Hopefully,our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epitaxial graphene on SiC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substrate epitaxial graphene Raman spectroscopy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