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保险反欺诈现状浅探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光剑 方鹏 杨庆祥 《上海保险》 2009年第10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保险欺诈 反欺诈 现状 被保险人 欧美发达国家 犯罪行为 《刑法》 保险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绿竹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岩辉 顾小平 +3 位作者 吴晓丽 周益权 王光剑 李呈翔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对撑绿竹纸浆林施肥采用"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撑绿竹新竹产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N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N、K2O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0-... 对撑绿竹纸浆林施肥采用"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撑绿竹新竹产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N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N、K2O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0-3水平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推荐施肥用量:纯N为177.744-261.096kg·hm-2,平均219.420kg·hm-2;P2O5为29.700-45.900kg·hm-2,平均37.800kg·hm-2;K2O为100.800-152.910kg·hm-2,平均126.855kg·hm-2。施肥比例:N∶P2O5∶K2O=1∶0.172∶0.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竹 纸浆原料林 施肥 回归设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江方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光剑 马光良 +2 位作者 李呈翔 孙鹏 赵宗国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cm范围以内,尤以5—10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cm范围以内,尤以5—10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生长,再在该段的上部集中发鞭的规律性。同时,6~9月温度和降雨是竹鞭长生长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方竹 地下茎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慈竹生长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曹小军 李呈翔 +2 位作者 魏素才 王光剑 周建红 《世界竹藤通讯》 2009年第6期24-28,共5页
采用典型调查方式,在四川省慈竹的主要分布区域设置33个样地,对慈竹的生长现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各地慈竹生长差异显著;各立地因子对慈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地区>坡度级>土壤肥力>海拔。同时,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将33... 采用典型调查方式,在四川省慈竹的主要分布区域设置33个样地,对慈竹的生长现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各地慈竹生长差异显著;各立地因子对慈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地区>坡度级>土壤肥力>海拔。同时,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将33个样地划分为3个类型,2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生长现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山慈竹播种育苗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光剑 李朝德 +2 位作者 马光良 许建新 黄永香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4期98-101,共4页
通过对梁山慈竹种子贮藏时间、播种覆盖方式及实生苗移植时间、合理密度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种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10 d是比较理想的贮藏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遮阴是获得较多和较好幼苗的关键技术措施,用地膜+遮阴网覆盖的方法,... 通过对梁山慈竹种子贮藏时间、播种覆盖方式及实生苗移植时间、合理密度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种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10 d是比较理想的贮藏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遮阴是获得较多和较好幼苗的关键技术措施,用地膜+遮阴网覆盖的方法,是理想的覆盖方法;梁山慈竹幼苗移植应在8月20日前进行;苗圃生产中以采用30 cm×35 cm的移植密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播种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光剑 马光良 +4 位作者 李呈翔 胡立 王轩昂 胡建明 王钰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4期38-41,共4页
通过对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每hm^2总株数、林分平均胸径、年龄等23个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可知: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平均胸径,每hm^2内胸径为4~5cm、5~6cm^株数,竹株年龄2a、3a、4a生株数计6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每hm^2内与1... 通过对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每hm^2总株数、林分平均胸径、年龄等23个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可知: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平均胸径,每hm^2内胸径为4~5cm、5~6cm^株数,竹株年龄2a、3a、4a生株数计6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每hm^2内与1a、5a生株数计2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海拔、每hm^2内总株数、平均年龄等15个因子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影响林分竹笋产量的23个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每hm^2内2—4a生株数是衡量竹笋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提高林分平均胸径和增加林分中2~4a生株数比例是对目前合江方竹笋用林进行技改的主要手段。同时,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13个样地划分为高产型、中产型、低产型3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方竹 笋产量 林分结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江方竹退笋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光剑 陈洪 +4 位作者 马光良 李呈翔 王晓娟 杨东生 王锐 《世界竹藤通讯》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在合江方竹自然分布区海拔400、600、800、1000和1200 m处分别布设样方,对其退笋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2个年度的研究。结果显示:1)2个年度各海拔处合江方竹的日退笋量均呈"少-多-少"的变化规律,而累计退笋量几乎均呈Logistit... 在合江方竹自然分布区海拔400、600、800、1000和1200 m处分别布设样方,对其退笋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2个年度的研究。结果显示:1)2个年度各海拔处合江方竹的日退笋量均呈"少-多-少"的变化规律,而累计退笋量几乎均呈Logistit曲线增长,中海拔(600 m)退笋总量较大(超过3 000个/667 m^2),而高海拔(1 000和1200 m)的总退笋率较高(超过65%)且进入退笋盛期较早;2)合江方竹的退笋以营养退为主且集中于发笋末期,退笋的易发程度存在年度差异;3)合江方竹发笋10 d左右的高生长速度可能是其退去与否的早期判断依据;4)在无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该竹种的退笋与其发笋量、母竹胸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林内最低气温、温度极差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合江方竹的经营过程中,在其发笋前及时施肥,并采取适当的覆盖措施保温,可能是降低退笋的有效方法;而在发笋初期根据其高生长速度及时采割利用或清除可能退去的笋,也有利于保证笋产量和竹林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方竹 退笋动态 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MaxEnt模型的合江方竹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晓娟 王光剑 +1 位作者 马光良 陈洪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5期9-15,26,共8页
探索合江方竹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了解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开展合江方竹种植区划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基于43个合江方竹地理分布记录和20项环境因子,通过相关分析... 探索合江方竹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了解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开展合江方竹种植区划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基于43个合江方竹地理分布记录和20项环境因子,通过相关分析、刀切法检验、创建分布预测图及因子响应曲线,预测合江方竹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确定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合江方竹在我国潜在适生区面积约1.88×10~5 km^2,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渝4个省(区),湛江、海口和漳州临海地区有零星低适生区分布,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的大娄山地带是合江方竹的高适生区。最干月降水量(bio14)、温差月均值(bio2)、海拔(alt)和年均降水量(bio12)是影响合江方竹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5%,各因子的阈值分别为:18~25 mm、60~72℃、550~1 350 m、1 030~1 160 mm。ROC下的面积(AUC值)达0.996,模拟预测准确性高,结果可信。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具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可能,其分布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且有一定温差的中高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方竹 MAXENT 模型 潜在分布 适生等级 影响因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江方竹在退化杉木林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光良 王光剑 +3 位作者 李朝德 胡立 胡建明 李呈翔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杉木林退化为中山地带的普遍现象 ,为恢复中山地带的生态环境 ,发挥林地的生产作用 ,将退化杉木林改造为合江方竹林。根据合江方竹在退化杉木林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总结出了合江方竹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分析了改造后合江方竹林的... 杉木林退化为中山地带的普遍现象 ,为恢复中山地带的生态环境 ,发挥林地的生产作用 ,将退化杉木林改造为合江方竹林。根据合江方竹在退化杉木林改造中的实际应用 ,总结出了合江方竹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分析了改造后合江方竹林的平均经济收益每 6 6 7m2 为 96 2 .5 0元 /a,是杉木林的 4 .0 1倍。用合江方竹改造退化杉木林 ,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 ,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益。山区发展合江方竹能有效地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 ,同时为农民的生存和就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方竹 退化 杉木林 改造 方竹 应用 管理技术措施 生态环境 山区农民 生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立 王光剑 +1 位作者 马光良 胡建明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5期42-45,共4页
通过对秃杉种源间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2个秃杉种源的树高、基径或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各种源树高、基径或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在造林后2~3 a,可采用树高或基径对秃杉各种源的单... 通过对秃杉种源间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2个秃杉种源的树高、基径或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各种源树高、基径或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在造林后2~3 a,可采用树高或基径对秃杉各种源的单株材积进行早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种源 生长性状 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 单株材积 早期选择 树高 基径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梯度对合江方竹发笋节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光良 王光剑 +2 位作者 李呈翔 向天洪 胡建明 《世界竹藤通讯》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原产地对合江方竹不同海拔梯度发笋节律的观察和研究,得出其开始发笋期、停止发笋期及发笋数都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海拔越高,发笋越早,停止发笋期也越早,平均发笋量3300株/667m2。其发笋期可以划分为开始期、... 通过原产地对合江方竹不同海拔梯度发笋节律的观察和研究,得出其开始发笋期、停止发笋期及发笋数都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海拔越高,发笋越早,停止发笋期也越早,平均发笋量3300株/667m2。其发笋期可以划分为开始期、高峰期和停止期阶段。在海拔1200m以上开始发笋期出现在9月中旬,停止生长期出现在10月上旬;1000m以下开始发笋期、停止生长期分别出现在9月下旬和10月底以后;随着海拔高度平均每降低100m,开始发笋期推迟2 ̄3d,停止发笋期随着海拔高度平均每降低100m推迟3 ̄4d。数学模型(以9月13日为第一天),发笋开始期为K=31.333 ̄0.02383H海拔,停止发笋期为T=64.867 ̄0.03217H海拔;合江方竹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发笋性状可以划分成900m以下和900m以上两类,其中900m以下具有“笋期晚发笋多(晚多)”特性;900m以上具有“笋期早发笋少(早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方竹 生长节律 海拔梯度 发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