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与深度监管下的高效混合学习模型构建——从“第二外语教学”俄语课程到外语课程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先永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7年第7期68-74,共7页
文章以对"教室"信息传递通道的开发利用为视角,研究混合学习问题,同当下偏重对网络"虚拟教室"的开发利用不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监管范围设计、网络平台设计、学习任务清单设计、评价量规设计、评价操作... 文章以对"教室"信息传递通道的开发利用为视角,研究混合学习问题,同当下偏重对网络"虚拟教室"的开发利用不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监管范围设计、网络平台设计、学习任务清单设计、评价量规设计、评价操作设计和学习效果评定设计等六个方面,构建了引导与深度监管下二外俄语课程的高效混合学习模型。随后,文章将"第二外语教学"俄语课程的范围扩展至外语课程,进而构建了引导与深度监管下外语课程的高效混合学习模型。新的高效混合学习模型的构建,对网上学习自律缺失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当前混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可为混合学习模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学习 课堂学习 网上学习 第二外语教学 虚拟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Ta掺杂对铌酸钾钠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盼盼 杨秀凡 +2 位作者 杨琼 卢松 王先永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2期47-50,共4页
该文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Sb、Ta掺杂铌酸钾钠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通过计算发现未掺杂的铌酸钾钠带隙为2.188 eV,Sb掺杂铌酸钾钠带隙变为2.213 eV,而Ta掺杂铌酸钾钠带隙为2.098 eV。通过分析Sb、Ta掺杂铌酸钾钠的态密度发现S... 该文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Sb、Ta掺杂铌酸钾钠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通过计算发现未掺杂的铌酸钾钠带隙为2.188 eV,Sb掺杂铌酸钾钠带隙变为2.213 eV,而Ta掺杂铌酸钾钠带隙为2.098 eV。通过分析Sb、Ta掺杂铌酸钾钠的态密度发现Sb掺杂后在-10 eV左右出现新的波,位于-5.508~0.496 eV的波主要由Ta的d轨道和K的s轨道杂化而成。Sb、Ta单掺杂与共掺杂铌酸钾钠均使介电函数的实部ε_(1)(ω)分别提高,但函数整体向低能级移动,虚部在0~3.93 eV产生新的峰且向低能级移动。Ta掺杂时能量损失函数峰值提高,Sb掺杂则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b、Ta掺杂 铌酸钾钠 能带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十三鬼穴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成峰 程博 王先永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把76例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十三鬼穴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取穴为人中、隐白、风府、承浆、间使、上星、大陵、曲池、...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把76例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十三鬼穴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取穴为人中、隐白、风府、承浆、间使、上星、大陵、曲池、颊车、少商、申脉、会阴、海泉(十三鬼穴)针刺,并联合运用认知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为63.1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HAMD评分,增加患者血清5-H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疗效优于西药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认知疗法 5-HT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在中风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勇 王先永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在中风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在中风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平衡训练,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针、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治疗,丙组患者在乙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次,以四周为一个治疗疗程,连续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分别在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站立平衡功能、Holden功能步行分级、10m步行时间、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以及Sheikh躯干评分、Berg平衡评分量表等测定。结果三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Sheikh躯干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Sheikh躯干评分显著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Holden步行能力评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Holden步行能力评级显著高于甲、乙组(均P<0.05)。三组治疗后10米步行时间均显著短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丙组10米步行时间显著短于甲、乙组(均P<0.05)。结论天柱傍针刺平衡区、头针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联合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康复患者的步行能力,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平衡区 运动区 平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针推治疗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致腹痛虚脱1例
5
作者 刘文芹 王先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7期156-,共1页
关键词 针推 地塞米松 腹痛虚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