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冯超红 李丽娟 +8 位作者 张姣姣 王俊美 李亚红 刘露露 韩自行 石瑞杰 万鑫茹 徐飞 宋玉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三唑类杀菌剂。本课题前期明确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促生增产,但其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苯醚甲环唑拌种对茎基腐病田中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对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根际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分蘖期镰孢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苯醚甲环唑拌种处理提高了细菌网络的复杂性,降低了真菌网络复杂性,使植株根际微生物网络更接近健康植株根际的特征。该研究从根际微生物的角度为苯醚甲环唑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机制研究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苯醚甲环唑 根际微生物 镰孢属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云南省猪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媛媛 张懿 +9 位作者 赵屹钦 曾邦权 王俊美 杜润 赵珍 张然 何依蓉 陈红艳 张文东 赵焕云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全面了解2017—2021年云南省猪瘟(CSF)流行及免疫状况,预估疫病流行和发生风险,采集病原学样品63 224份、血清学样品146 547份,进行CSF病原和血清抗体监测。结果显示:2017—2021年云南省CSF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2.94%、81.47%、80.79... 为全面了解2017—2021年云南省猪瘟(CSF)流行及免疫状况,预估疫病流行和发生风险,采集病原学样品63 224份、血清学样品146 547份,进行CSF病原和血清抗体监测。结果显示:2017—2021年云南省CSF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2.94%、81.47%、80.79%、80.24%、82.53%,规模场合格率略高于散养户,但差异不显著(P>0.05);CSF病原核酸阳性率分别为0.52%、0.74%、1.10%、1.02%、2.42%,散养户、屠宰场阳性率高于规模场。结果表明:自2017年CSF退出强制免疫后,云南省CSF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病原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分布范围广,免疫密度低和抗体合格率低的散养户发生CSF的风险较高,提示应对其加强监测和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病原学 血清抗体 监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化合物S-A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美 欧阳捷 +3 位作者 许美凤 邓志威 马丰年 张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690,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S-A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该化合物在氯仿溶剂中存在分子内氢键过程,而该交换过程对核磁共振结果的影响异常明显.针对以上现象,通过外加试剂和改变温度的手段对样品体系或测试环境进行了调制,提高...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S-A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该化合物在氯仿溶剂中存在分子内氢键过程,而该交换过程对核磁共振结果的影响异常明显.针对以上现象,通过外加试剂和改变温度的手段对样品体系或测试环境进行了调制,提高了核磁共振谱图的信号质量和"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化学交换 结构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俊美 张超 +1 位作者 李晨阳 刘莲莲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对产生交通事故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利用所给附件信息,以事故类型、事故天气、事故车辆、驾驶人员信息(年龄、性别、驾照信息)以及其他和交通事故有关的因素为比较数列,利用数理统计方... 对产生交通事故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利用所给附件信息,以事故类型、事故天气、事故车辆、驾驶人员信息(年龄、性别、驾照信息)以及其他和交通事故有关的因素为比较数列,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交叉分析方法,得出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并利用所得结论对道路交通提出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交叉分析 事故人员 事故类型 事故车辆 事故地点 事故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诱导抗性基因TaWIR1b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王俊美 徐飞 +3 位作者 宋玉立 李亚红 刘露露 韩自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0-153,共4页
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根本途径,抗病基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基因TaWIR1b(Accession no.M94959.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新农19’的cDNA,获得了完整ORF,编码85个氨... 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根本途径,抗病基因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基因TaWIR1b(Accession no.M94959.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新农19’的cDNA,获得了完整ORF,编码85个氨基酸残基,比对后发现与TaWIR1b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获得的TaWIR1b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定量引物,分析TaWIR1b在全蚀菌胁迫条件下不同互作模式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全蚀病菌后抗病小麦品种‘新农19’中TaWIR1b基因被诱导表达,接菌后3d达到峰值143.97,感病品种‘新麦19’中峰值出现在接菌后8d,表达量仅为对照的4.22倍,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对全蚀病的抗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TaWIR1b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砂沸腾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6
作者 王俊美 钟军 《煤矿机械》 201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介绍了干粉砂浆生产中烘砂沸腾炉的自动控制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及功能需求分析,选用横河CENTUM系列Wizma集散控制系统,重点对炉膛温度控制和尾气温度控制进行设计及调试。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 介绍了干粉砂浆生产中烘砂沸腾炉的自动控制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及功能需求分析,选用横河CENTUM系列Wizma集散控制系统,重点对炉膛温度控制和尾气温度控制进行设计及调试。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干粉砂浆生产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砂浆 沸腾炉 PID控制 Wizma集散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 被引量:74
7
作者 徐飞 宋玉立 +4 位作者 周益林 张昊 王俊美 李亚红 韩自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2,共7页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特点是北部和西部发生较重;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生较重,而小麦-水稻连作田块发生较轻;干旱的田块发生危害重。病害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感病最严重的分蘖病茎高度减少55.8%,且不能结实;能结实病茎较健茎高度减少14.0%~18.0%,穗粒数减少22.7%~54.5%,穗粒重减少33.3%~90.5%,千粒重减少3.2%~73.2%;当病田白穗率为22%时,有效穗数减少33.3%,产量损失达51.6%。本文还针对目前国内对小麦茎基腐病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河南省 发生特点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飞 王俊美 +7 位作者 杨共强 宋玉立 赵凯 韩自行 李丽娟 刘露露 李亚红 张姣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4-219,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飞 韩自行 +6 位作者 宋玉立 刘伟 周益林 李丽娟 王俊美 秦志英 程燕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6-302,共7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25 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为63.6%~100%。药剂拌种对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地点的影响。2018年开封和2020年内黄的25%氰烯菌酯SC、2019年温县和2020年内黄的30 g/L苯醚甲环唑FS和2020年内黄的30%丙硫菌唑OD拌种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灌浆期的病情指数;在2019年温县的25%氰烯菌酯SC和2018年开封的30 g/L苯醚甲环唑FS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病情指数,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25%氰烯菌酯SC、30 g/L苯醚甲环唑FS和30%丙硫菌唑OD拌种处理的灌浆期病情指数防治效果为12.8%~85.1%,增产1.2%~13.1%。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30%多·酮SC、30%丙硫菌唑OD和50%多菌灵WP在小麦拔节期喷雾防治能够显著降低灌浆期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防效为49.5%~59.2%;白穗率防治效果为9.5%~17.9%;病茎率防治效果为46.7%~61.4%;除30%丙硫菌唑OD外,其他2种药剂处理可使小麦增产5.0%~6.1%。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施杀菌剂的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药种比5∶1000)单独拌种处理或30 g/L苯醚甲环唑FS(药种比3∶1000)拌种结合拔节期30%多·酮SC(1200 mL/hm^(2))喷雾能够有效降低病情指数24.1%~26.0%,并提高产量10.0%~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药剂防治 杀菌剂 氰烯菌酯 丙硫菌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飞 宋玉立 +6 位作者 王俊美 韩自行 赵凯 李丽娟 张姣姣 刘露露 李亚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侵染时期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不同防治时间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飞 宋玉立 +7 位作者 杨共强 王俊美 赵凯 韩自行 李丽娟 刘露露 李亚红 张姣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85,共7页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及减少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进行了小麦花期前后不同时间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评...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及减少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进行了小麦花期前后不同时间喷施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豫保1号'和2016年‘周麦18'上,齐穗期(Ⅰ-3,DAA=-1,Zadoks=59)、始花期(Ⅱ-1,DAA=0,Zadoks=61~64)、盛花末期(Ⅱ-2,DAA=1,Zadoks=69)、灌浆初期(Ⅲ-1,DAA=4,Zadoks=71)施药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都显著减少(P<0.05),以始花期或盛花末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抽穗盛期(Ⅰ-1,DAA=-6,Zadoks=55)和齐穗期(Ⅰ、Ⅰ-2,DAA=-2、-4,Zadoks=59)施药在病穗率上都没有防治效果,而在病粒率上显著减少(P<0.05);乳熟期(Ⅲ-2,DAA=10,Zadoks=73)施药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都没有防治效果。此外,齐穗期(Ⅰ、Ⅰ-2,DAA=-2或-3、-4,Zadoks=59)防治效果不稳定。2015年‘豫保1号'不施农药对照的病穗率高(85%)的条件下,齐穗期(Ⅰ,DAA=-2,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P<0.05),2016年‘豫保1号'不施农药对照的病穗率低(14.5%)的条件下齐穗期(Ⅰ,DAA=-3,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粒率(P<0.05),但在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和产量上没有防治效果,2016年‘周麦18'上齐穗期(Ⅰ-2,DAA=-4,Zadoks=59)喷药能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和病粒率,但在籽粒中DON毒素积累和产量上没有防治效果。药剂不同时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受到年份和发病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防治时期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小麦主栽品种赤霉病综合抗性鉴定及其FHB1抗性基因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飞 王俊美 +6 位作者 杨共强 宋玉立 刘露露 李丽娟 李亚红 韩自行 张姣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92,共9页
本研究明确了黄淮冬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侵染、抗扩展、抗毒素积累和抗籽粒侵染能力以及几种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检测了各品种是否带有FHB1抗性基因,旨在为该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抗性品种培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小... 本研究明确了黄淮冬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侵染、抗扩展、抗毒素积累和抗籽粒侵染能力以及几种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检测了各品种是否带有FHB1抗性基因,旨在为该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抗性品种培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小麦赤霉病综合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2个黄淮冬麦区主栽品种中,有20个为感病品种,只有‘郑麦9023’和‘西农979’为中感品种,所有品种均不含FHB1基因;长江中下游麦区的9个品种中,‘扬麦17’和‘宁麦9号’等6个品种表现中抗,‘扬麦23’表现中感,‘苏麦3号’和‘扬麦21’表现抗,‘扬麦14’‘扬麦17’和‘扬麦23’不含有FHB1基因,其他品种均含FHB1基因。小麦品种的抗扩展能力与抗侵染能力无显著相关性(r=0.27,P>0.05);两种接种条件下小麦品种的病粒率与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积累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P<0.01;r=0.88,P<0.01);单小花滴注法接种条件下,小麦品种的平均病级与病粒率和籽粒中DON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P<0.01;r=0.81,P<0.01);喷雾接种条件下,小麦品种的病小穗率与平均病级、病粒率、籽粒中DON含量和ZEN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P<0.01;r=0.73,P<0.01;r=0.78,P<0.01;r=0.63,P<0.01)。在毒素积累抗性上,DON含量和ZE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P<0.01)。在目前黄淮冬麦区没有中抗品种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育种和鉴定目标为抗籽粒侵染和抗毒素积累的品种,在小麦品种推广过程中加以运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赤霉病 抗病性 病粒率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FH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安全配置的实施与管理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琳 刘云 +3 位作者 张征 张凯 王俊美 戴勤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的具体实施和管理方法。方法:在PIVAS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要求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正确使用超净层流台,严防微粒污染。结果:PIVAS实施6个月,配置液体170 000袋,无一例静脉输液反应,同时减...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的具体实施和管理方法。方法:在PIVAS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要求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正确使用超净层流台,严防微粒污染。结果:PIVAS实施6个月,配置液体170 000袋,无一例静脉输液反应,同时减少了不合理的用药现象,降低了医疗成本,加强了对护士的职业保护。结论:严格对人员和制度管理可以保障PIVAS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安全配制 实施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娴 朱旭 +2 位作者 郭晓静 梁艳 王俊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或及时干预。方法:对11所学校连续6a的2050名体检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就引起近视的常见原因对比、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选出较明显的致近视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引起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或及时干预。方法:对11所学校连续6a的2050名体检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就引起近视的常见原因对比、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选出较明显的致近视因素。结果:在诸多致青少年近视的因素中,作业过多及光源闪烁的系数分别为1.132和1.254,危险度为3.590和3.681,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作业过多分值为(OR=2.054)、光源闪烁(OR=2.036)。结论:作业过多及光源闪烁的持续存在是引起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飞 杨共强 +3 位作者 何文兰 宋玉立 王俊美 李亚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 本研究采用试管苗菌饼接种法对108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全蚀病鉴定和评价,评价指标以病情指数为主,株高、根干重和茎叶干重为辅。结果表明,供试108个小麦品种(系)中达到中抗水平的只有‘新农19’一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系)的0.9%;感病品种有‘郑麦3596’、‘曌氏2010-06’和‘郑麦9023-9’等82个,占供试品种(系)的75.9%;高感品种有‘豫农211’、‘众麦2号’和‘豫麦49’等25个,占供试品种(系)的23.2%。在3个辅助评价指标中,株高、根干重、茎叶干重都与抗性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以茎叶干重为最佳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全蚀病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煤矸石粉掺合料制备及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白春 麻凤海 +1 位作者 刘书贤 王俊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1,共4页
通过胶砂强度评价法,确定煅烧煤矸石粉掺合料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750℃、恒温2 h、研磨3 min;在此基础上,研究煤矸石掺合料与其他掺合料复掺比例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煤矸石粉与矿粉或粉煤灰... 通过胶砂强度评价法,确定煅烧煤矸石粉掺合料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750℃、恒温2 h、研磨3 min;在此基础上,研究煤矸石掺合料与其他掺合料复掺比例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煤矸石粉与矿粉或粉煤灰最佳复掺比例为3∶7,与粉煤灰复掺,混凝土塌落度值、7 d、28 d抗压强度高于与矿粉复掺。与粉煤灰复掺,冻融循环次数可达550次;与矿粉复掺,冻融循环次数达到500次。综合各项指标,煅烧煤矸石粉与粉煤灰的相容性优于与矿粉之间的相容性,二者复合使用,既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又能保证混凝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煤矸石粉 复掺比例 抗压强度 冻融循环 工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金春 刘清浩 +2 位作者 孟越 王俊美 刘红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5-147,151,共4页
以烯丙基罗丹明B为荧光染料,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荧光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磺酸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产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能好且稳定;电导... 以烯丙基罗丹明B为荧光染料,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荧光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磺酸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产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能好且稳定;电导率测定表明,微球表面磺酸基的含量较高,约为90μmol/g;荧光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明,聚合在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中的烯丙基罗丹明B具有和烯丙基罗丹明B一致的性质,并证实磺酸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罗丹明B在乙醇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基 聚苯乙烯 共聚荧光微球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钢纤维掺量、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春 刘书贤 +3 位作者 麻凤海 王俊美 赵娟 姜景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研究3种掺量、4种长径比的塑钢纤维,对橡胶混凝土的塌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其应力-应变曲线影响,得到各因素对橡胶混凝土塌落度、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塑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增大,混凝土塌落度... 通过研究3种掺量、4种长径比的塑钢纤维,对橡胶混凝土的塌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其应力-应变曲线影响,得到各因素对橡胶混凝土塌落度、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塑钢纤维掺量增加、长径比增大,混凝土塌落度减小,黏聚性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提高,曲线下降段变缓,延性、韧性、阻裂性显著提高;选用最佳长径比20、适宜掺量6 kg/m3,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较基准混凝土分别提高36.7%和69.7%,试件破坏时完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钢纤维 掺量 长径比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钢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制备及其抗冻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春 麻凤海 +3 位作者 刘书贤 王俊美 刘书会 蔡林志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塑钢纤维掺量、橡胶颗粒粒径及橡胶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极差与方差分析结果,得出塌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塑钢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其最佳配比为塑钢纤维掺量6 k...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塑钢纤维掺量、橡胶颗粒粒径及橡胶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极差与方差分析结果,得出塌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塑钢纤维增强橡胶混凝土其最佳配比为塑钢纤维掺量6 kg/m3,橡胶颗粒粒径10目,橡胶颗粒掺量28.3 L/m3。在抗压强度相当的情况下,最佳配比配制的混凝土较基准混凝土,其抗折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提高16.1%和13.4%;拉压比和折压比分别提高28.57%和34.54%,抗冻标号可达F225,混凝土的脆性和抗裂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钢纤维 橡胶颗粒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发现梨孢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飞 王俊美 +3 位作者 杨共强 宋玉立 刘露露 李丽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4,共5页
2015年从河南省田间小麦赤霉病病穗上分离得到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镰刀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田间单小花滴注法和喷雾法接种测定其致病力,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麦穗中的毒素种类进行测定,明确其产毒特... 2015年从河南省田间小麦赤霉病病穗上分离得到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镰刀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田间单小花滴注法和喷雾法接种测定其致病力,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麦穗中的毒素种类进行测定,明确其产毒特征。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个菌株均为梨孢镰刀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为白色菌落,菌落底部产生少量红色色素,平均生长速度为13.3 mm/d;小型分生孢子为椭球形葡萄状,平均大小为7.1μm×5.8μm,未见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致病力弱,且不侵染穗轴,单小花滴注法接种条件下平均病级为0.1,喷雾法接种条件下平均病小穗率为6.5%;供试的8个镰刀菌菌株均不产生T-2和HT-2毒素,均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NIV毒素含量水平为371.74~5282.80μg/kg,其中3个菌株产生少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86.13~227.22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赤霉病 梨孢镰刀菌 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