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俊壹 李柳 +3 位作者 沈卫星 吴勉华 周仲瑛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虽然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治疗的专家共识,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通过探索构建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即中西医协同治疗、中医姑息治疗和中医防变治疗,覆盖恶性...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虽然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治疗的专家共识,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通过探索构建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即中西医协同治疗、中医姑息治疗和中医防变治疗,覆盖恶性肿瘤不同阶段,以期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 治疗模式 协同治疗 姑息治疗 防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俊壹 张卫华 刘舟 《现代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134-136,共3页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确切疗效。本文从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回顾。
关键词 中药治疗 变应性鼻炎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期-机-证-靶”诊疗新模式的构建
3
作者 王俊壹 李柳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6-1140,共5页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独立的医学体系和诊疗模式,在强调肿瘤综合治疗的现今,探索并构建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新模式意义重大。传统中医治疗肿瘤重视整体观、治未病,具有整体调节机体、实现带瘤生存、预防复发转移等优势,但在现代医学背景...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独立的医学体系和诊疗模式,在强调肿瘤综合治疗的现今,探索并构建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新模式意义重大。传统中医治疗肿瘤重视整体观、治未病,具有整体调节机体、实现带瘤生存、预防复发转移等优势,但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其面临诊断不明确、治疗不精准、疗效不确切、机制不清楚等难题。为了切实提高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该文基于传统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出“病-期-机-证-靶”的诊疗思路,初步构建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新模式,以期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西医结合 诊疗模式 辨病 辨期 辨机 辨证 辨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汗法浅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卫华 刘华东 +1 位作者 刘舟 王俊壹 《现代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31-32,共2页
汗法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药物的作用,"辛胜即是汗药",发汗的药物性味多属辛,乃可鼓舞阳气蒸化阴液而外出;二是阳气的鼓动作用,因"汗乃身之阳气所化";三是以阴精为物质基础,故有言"汗生于阴"。
关键词 汗法 中医治法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4
5
作者 程海波 李柳 +3 位作者 沈卫星 王俊壹 吴勉华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9-564,共6页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癌毒 病机 邪毒蕴结 抗癌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辨治新发肺系疫病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壹 李柳 +2 位作者 叶放 冯哲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证70余年,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周老强调疫毒是新发肺系疫病的关键病因,外感疫毒引动肺内伏邪是基本病机,病机演变基本符合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并认为三焦传变可能是新发肺系疫...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证70余年,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周老强调疫毒是新发肺系疫病的关键病因,外感疫毒引动肺内伏邪是基本病机,病机演变基本符合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并认为三焦传变可能是新发肺系疫病主要的传变方式,临床辨治以三焦辨证为主导,重视审证求机,治疗倡导以祛邪解毒为先,注重整体观、三因制宜、未病先防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仲瑛 疫毒 伏邪 新发肺系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 被引量:28
7
作者 程海波 王俊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肿瘤微环境是与肿瘤侵袭、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凸显了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创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毒病机理论... 肿瘤微环境是与肿瘤侵袭、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凸显了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创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毒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基础。通过比较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生、致病特性与致病机制,认为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是癌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对进一步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毒 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94-3p在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及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昌 王俊壹 +1 位作者 张其德 顾万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494-3p(miR-494-3p)在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RT-qPCR检测44例胃癌患者和4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494-3p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并评估其对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微小RNA-494-3p(miR-494-3p)在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RT-qPCR检测44例胃癌患者和4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494-3p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并评估其对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在14例胃癌组织和16例胃良性疾病对照患者胃组织中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1.00±0.36)相比,胃癌组血清外泌体中miR-494-3p的相对表达水平(0.21±0.0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1);胃癌组织中miR-494-3p的相对表达水平(0.22±0.07)亦显著低于胃良性疾病对照组(1.0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P<0.01)。血清外泌体miR-494-3p筛查胃癌和健康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725(95%CI:0.622~0.829,P<0.01),当cut-off值为0.370时,其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86.4%,阳性预测值为63.3%,阴性预测值为78.6%,准确性为68.2%。结论miR-494-3p在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呈低表达,有望成为胃癌筛查和辅助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RNA-494-3p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索红花减轻小鼠心脏低温冷保存过程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王俊壹 王寒 林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探索红花对低温冷保存的小鼠心脏的保护机制,分析红花潜在的作用靶点,为中药红花改善离体心肌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红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 目的探索红花对低温冷保存的小鼠心脏的保护机制,分析红花潜在的作用靶点,为中药红花改善离体心肌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红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出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富集分析红花作用机制。构建小鼠离体心脏冷保存模型,采用ELISA检测、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手段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靶点。结果共获得红花活性成分22个、药物靶点421个;ICM 1812个疾病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90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包括Akt信号通路在内的共计137条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红花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炎症进程从而减轻小鼠心脏在低温冷保存过程中受到的损伤。结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了红花对小鼠低温冷保存心脏的保护作用靶点和通路,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为深入探讨红花减轻低温冷保存心脏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为红花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网络药理学 心肌损伤 冷保存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