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介质在固态脉冲形成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依琳 杨群保 +4 位作者 吴文骏 李永祥 赖青贵 王华岑 龙继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5-2008,共4页
开展了固态脉冲形成线相关材料的研究,基于脉冲形成线的特性参数与材料介电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可实现固态脉冲形成线材料的筛选和评估。对不同类型材料介电性能的比较和固态脉冲形成线性能的分析表明:介电常数可调的微波陶瓷是制备固态... 开展了固态脉冲形成线相关材料的研究,基于脉冲形成线的特性参数与材料介电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可实现固态脉冲形成线材料的筛选和评估。对不同类型材料介电性能的比较和固态脉冲形成线性能的分析表明:介电常数可调的微波陶瓷是制备固态脉冲形成线较为理想的材料。以Ba-Nb-Ti微波陶瓷制备的固态脉冲形成线可获得高压脉冲前沿5~6 ns,脉宽为13 ns,脉冲平顶为5~6 ns,击穿场强超过17.5 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固态脉冲形成线 介电常数 脉冲功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4
2
作者 祝炳和 王依琳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8-36,共19页
为了PTC材料的稳定生产,对该材料的制备和性质进行了综述,对原料、掺入物、第二相等对PTC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描述.为了控制阻值的重现性,讨论了烧结及晶界重氧化.最后从应用角度强调说明了显微结构均匀性和晶界热点的关系.
关键词 制备 PTC陶瓷 热敏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风格性舞蹈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依琳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9期201-201,共1页
基于风格性舞蹈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本文就风格性舞蹈语言进行阐述。对风格性舞蹈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围绕两点进行分析:将舞蹈的地域性融入创作中;将创新元素融入其中。
关键词 风格性 舞蹈语言 舞蹈创作 创新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结合法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阻裂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宋福春 刘帅 +2 位作者 王依琳 苏洪业 苏宇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8-295,共8页
目的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负弯矩区的不利受力形式进行抗裂优化分析,提出一种通过特殊布置的剪力连接方式延缓负弯矩区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时间的方法即后结合分析法,改善组合梁桥面板开裂问题。方法以一座(40+50+40)m钢-混组合连... 目的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负弯矩区的不利受力形式进行抗裂优化分析,提出一种通过特殊布置的剪力连接方式延缓负弯矩区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时间的方法即后结合分析法,改善组合梁桥面板开裂问题。方法以一座(40+50+40)m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梁单元模型,将改进的后结合法与预压法、支座位移法及部分预应力法等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比负弯矩区成桥阶段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值、不同措施下应力储备情况、开裂弯矩及最大裂缝宽度。结果后结合法对于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改善效果明显,相同配筋下应力储备为5.76 MPa,是部分预应力法的1.56倍、预压法压重500 kg/m^(2)的4.8倍、支座位移法顶升20 cm的2.1倍;开裂弯矩较之预压法、支座位移法等有显著提升,运营阶段中支点处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08 mm。结论部分预应力法应力储备不足;预压法及支座位移法应力储备值较小抗裂效果不明显,更适合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中,或作为预防开裂的辅助措施,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后结合技术对于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处理效果最优,可在大跨度或重载组合连续梁桥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连续梁 负弯矩 抗裂 后结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移民历史文化传承的研究——以湖北钟祥大柴湖为例
5
作者 王依琳 吴翠翠 童川 《山西农经》 2022年第6期98-100,共3页
20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南省淅川县4.9万人迁居至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柴湖镇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这段艰苦卓绝的移民历史所铸就的文化特征、精神内核等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乡村文... 20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南省淅川县4.9万人迁居至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柴湖镇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这段艰苦卓绝的移民历史所铸就的文化特征、精神内核等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交流、文献研究等方法,结合5W理论分析当前大柴湖移民历史文化传承现状与问题,关注移民文化在传承中所面临的外在环境与内在机制影响,从整合多柴湖移民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振兴 大柴湖移民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封装酶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级联催化实现鱼肉中次黄嘌呤的可视化检测
6
作者 张潇匀 王婧力 +2 位作者 王依琳 王秀丹 程江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5-53,共9页
目的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封装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构建纳米酶级联催化体系,实现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室温下采用一步法仿生矿化工艺将天然酶XOD封装于1,4-苯二甲酸铜(... 目的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封装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构建纳米酶级联催化体系,实现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室温下采用一步法仿生矿化工艺将天然酶XOD封装于1,4-苯二甲酸铜(copper 1,4-benzenedicarboxylate,CuBDC)MOF纳米酶中,制备封装酶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XOD@CuBDC),探究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级联催化性能。通过最适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颜色强度与Hx浓度的标准曲线,考察该方法对鱼肉中Hx的检测。结果与使用游离XOD和CuBDC组成的级联反应系统比较,XOD@CuBDC催化速度更快,显色强度更强,酶储存更稳定。该体系的颜色强度与Hx浓度在0.015~0.470 mmol/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r^(2)>0.99),方法检出限(S/N=3)为10.47μmol/L。应用于不同新鲜程度的牙鲆鱼肉中Hx含量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呈线性关系,相关性为0.98865。结论构建的XOD@CuBDC纳米酶级联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能够用于鱼肉中Hx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封装酶的金属有机框架 级联催化 次黄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