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标准化考试的引人和初步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9-96,共8页
标准化考试也称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严格说来它是指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在确定考试目的,进行考试设计,编制试题,评价试题质量,通过试测以决定试题的难度,建立题库,确立常模或标准,筛选试题搭配试卷,对试题试卷的管理、... 标准化考试也称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严格说来它是指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在确定考试目的,进行考试设计,编制试题,评价试题质量,通过试测以决定试题的难度,建立题库,确立常模或标准,筛选试题搭配试卷,对试题试卷的管理、出版发行,直到评分和对测验分数的解释都必须严格地按照教育测量学的原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测验 标准化测验 二十年代 标准化考试 传统考试 三十年代 陈鹤琴 廖世承 T分数 智力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综合中学制度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4,75,共9页
我国从20世纪初引入西方三段式学制模式后,中学教育就一直存在功能综合与功能分散、文理(实)分组与并组等方面的矛盾和争论。1922年“新学制”曾将综合中学作为解决学生个性适应和升学就业矛盾的理想模式加以倡导,但其实施效果不佳,30... 我国从20世纪初引入西方三段式学制模式后,中学教育就一直存在功能综合与功能分散、文理(实)分组与并组等方面的矛盾和争论。1922年“新学制”曾将综合中学作为解决学生个性适应和升学就业矛盾的理想模式加以倡导,但其实施效果不佳,30年代初即宣告废止。近年来,在强调普教与职教一体化的情况下,同时也是受一种国际潮流的牵引,综合中学又成为实践探索的热点。为了使这种探索更有成效,我们有必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注意普通中学教育的基础性质;坚持从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教育经验;同时也应对综合中学办学模式的不足有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中学 中国 中等教育 办学模式 发展历程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纸的发明看媒介演进对教育的影响——技术向度的中国教育史考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5,共8页
在考察纸的发明和应用过程的基础上,从口说传业向自主阅读的转变、传统师承关系的松解、经学教育中“家学”的衰落、士人知识结构的变化、科举考试的技术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简牍向手写纸本过渡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汉魏之际我国学... 在考察纸的发明和应用过程的基础上,从口说传业向自主阅读的转变、传统师承关系的松解、经学教育中“家学”的衰落、士人知识结构的变化、科举考试的技术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简牍向手写纸本过渡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汉魏之际我国学术和教育变化的媒介层面的原因,为考察当前媒介技术变革对教育的影响提供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教育 简牍 纸本 汉代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以民国时期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伦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创造教育研究中,除对陶行知等个别人物外,几乎没有对我国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发展的有效回溯。梳理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的引入和发展、主题和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因素,呈现和评述民国时期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概...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创造教育研究中,除对陶行知等个别人物外,几乎没有对我国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发展的有效回溯。梳理民国时期创造教育理论的引入和发展、主题和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因素,呈现和评述民国时期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概貌,无论是对认识历史,还是借以观照现实,都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创造教育 稻毛诅风 太玄 陶行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印刷术的应用看媒介演进对教育的影响——技术向度的中国教育史考察之二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95,共8页
考察印刷术推广前后教育的变化,不难发现:印刷术普遍应用于大众传播特别是教育材料的复制,成为北宋初年书院勃兴的契机,也带来了教育的相对普及。书籍的广泛流通也引导了士人读书习惯的改变,泛观博览读书风气普遍流行,鉴于纠正其偏差,... 考察印刷术推广前后教育的变化,不难发现:印刷术普遍应用于大众传播特别是教育材料的复制,成为北宋初年书院勃兴的契机,也带来了教育的相对普及。书籍的广泛流通也引导了士人读书习惯的改变,泛观博览读书风气普遍流行,鉴于纠正其偏差,强调专精成为宋人论读书方法的一项要旨。通过印制试题等方式,印刷术也直接应用于科举考试,有利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张。大量的科场时文甚至习作被印制出版,成为考生模仿和科场剽窃的对象,在教育成为科举附庸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教育 印刷术 宋代 书院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公共科学馆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伦信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4,共6页
科学馆在民国时期学校理科教学特别是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国时期公共科学馆从建议设立到零星出现再到行政推广的过程,凸显了它在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与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科学馆 中学 理科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推士《中国之科学与教育》述评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2,共8页
推士(G.R.Twiss)1922年曾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的邀请下来华从事了两年的科学教育调查和督导工作,其英文版《中国之科学与教育》是他两年工作的总结性著作,但长期以来几无人提及。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从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学法... 推士(G.R.Twiss)1922年曾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的邀请下来华从事了两年的科学教育调查和督导工作,其英文版《中国之科学与教育》是他两年工作的总结性著作,但长期以来几无人提及。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从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学法的改进、科学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对该书进行评述,并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 藉以对此书进行推介,以待教育史和科学史研究者充分发掘其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士 科学教育 新文化运动时期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伦信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60-62,共3页
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王伦信一在古代文献中,永嘉学一般是就永嘉人形成的学术而言,特别是专指产生于南宋时期的永嘉人的学术,以地名学,并非概指某一学派的学术特点。从师传和学术特点的角度分析,永嘉学可似分成两个系统,... 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王伦信一在古代文献中,永嘉学一般是就永嘉人形成的学术而言,特别是专指产生于南宋时期的永嘉人的学术,以地名学,并非概指某一学派的学术特点。从师传和学术特点的角度分析,永嘉学可似分成两个系统,而这两个系统在来源上都和洛学有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渊源 陈傅良 吕祖谦 永嘉学派 《习学记言序目》 学术思想 学术特点 事功学派 事功之学 事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陈鹤琴新论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伦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中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他在引入西方教育学理的同时,运用调查、统计、测量、实验等实证方法开展教育和儿童学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他主持开展的鼓楼幼稚...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中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他在引入西方教育学理的同时,运用调查、统计、测量、实验等实证方法开展教育和儿童学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他主持开展的鼓楼幼稚园实验是探索建立完整中国化学前教育模式的经典案例。他最早尝试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以中国儿童为对象,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体系,开展民族化的儿童学理论探索。他发起创立的"中华儿童教育社"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动我国儿童教育研究的最重要的学术社团。他所创建的"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从不同角度启迪着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鹤琴 实证方法 鼓楼幼稚园 儿童教育 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牍的普遍应用与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伦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6,共7页
从媒介演进的视角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变革学界鲜有关注。虽然简牍作为书写材料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简牍的流行则是在铁器普及从而提高了简牍制作效率以后。简牍的普遍应用促进官藏典籍向民间扩散,也将原来局限于贵族阶层的读书活... 从媒介演进的视角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变革学界鲜有关注。虽然简牍作为书写材料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简牍的流行则是在铁器普及从而提高了简牍制作效率以后。简牍的普遍应用促进官藏典籍向民间扩散,也将原来局限于贵族阶层的读书活动带到民间,促进教学内容由技能形态向文本形态的过渡,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文本阅读和讲述为主的书本教育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 春秋战国 文本 读书 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与基督教教育策略的调整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教育史 教育近代化 基督教教育策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普通高中大众化发展阶段的任务与办学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伦信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共4页
普通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阶段的任务与模式是:适当发展综合性高中,丰富高中阶段的办学模式;通过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普通高中的综合化发展,完善现有综合高中的个性试探、分流选择的功能;提升高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进行... 普通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阶段的任务与模式是:适当发展综合性高中,丰富高中阶段的办学模式;通过课程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普通高中的综合化发展,完善现有综合高中的个性试探、分流选择的功能;提升高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进行适性选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任务 普通高中 综合高中 办学模式 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考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伦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2,共5页
随着晚清上海国际化都市的日渐成型,孵育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外语教育环境,上海社会学习外语的意识也不断加强。本文立足于晚清上海外语教育与晚清上海对外开放态势间的互动和俱进关系,透过对教会学校、本土学校和非正规化教育等途径的外... 随着晚清上海国际化都市的日渐成型,孵育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外语教育环境,上海社会学习外语的意识也不断加强。本文立足于晚清上海外语教育与晚清上海对外开放态势间的互动和俱进关系,透过对教会学校、本土学校和非正规化教育等途径的外语教育进行考察,提供了观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晚清 外语教育 教会学校 本土学校 非正规教育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叙事中的清末教育改革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1,共7页
受维新人士对小说启蒙作用的认识进而发起"小说界革命"的影响,清末小说的译介和创作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教育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小说创作的题材之一。通过撷取清末教育题材小说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叙事片断,... 受维新人士对小说启蒙作用的认识进而发起"小说界革命"的影响,清末小说的译介和创作进入到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教育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小说创作的题材之一。通过撷取清末教育题材小说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叙事片断,透过其常见主题和有关新式学堂办理、教学等情形和师生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揭示小说语境中教育革新与守旧、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所呈现的清末新式学堂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小说 教育 改革 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适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伦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年第1期45-55,共11页
叶适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很有历史影响的教育家。叶适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南宋乾道、淳熙这一学术昌明的年代。朱... 叶适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很有历史影响的教育家。叶适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南宋乾道、淳熙这一学术昌明的年代。朱熹的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南宋时期 宋宁宗 教育思想 淳熙 永嘉事功学派 陈傅良 历史影响 教育内容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本替代简牍过程中的教育文本变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伦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普通用纸后,纸本开始逐渐替代简牍成为常见文本载体形态,引发教育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诸多变化:儒学经注的风格由繁琐趋于简约,士人在单经上的学习负担减轻,适应了纸本环境下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和追求博通的要求。文本...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普通用纸后,纸本开始逐渐替代简牍成为常见文本载体形态,引发教育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诸多变化:儒学经注的风格由繁琐趋于简约,士人在单经上的学习负担减轻,适应了纸本环境下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和追求博通的要求。文本的话语方式也因为教育对象的扩大而显露出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向。由于纸本书写空间的扩展,教育文本中图解的运用也更加普遍。东汉后期石经文本的出现,也未尝不可看成是对纸本的易朽性和在反复传抄过程中的易讹性的一种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本 自主阅读 通俗化 图解 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改革的法国因素
17
作者 王伦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6,共6页
文章撷取了法国因素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影响的两个片断。其一在关于"大学区"制终止原因的讨论中,提到以往人们较少关注的视角,法国"大学区"设计中的教育集权制目标指向与蔡元培崇尚教育独立、学术自由的旨趣相... 文章撷取了法国因素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影响的两个片断。其一在关于"大学区"制终止原因的讨论中,提到以往人们较少关注的视角,法国"大学区"设计中的教育集权制目标指向与蔡元培崇尚教育独立、学术自由的旨趣相龃龉而被有意淡化,中、法"大学区"规模的悬殊等,都给中国借鉴法国经验带来了困难。其二是著名法国物理学家保罗·郎之万作为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四名成员中唯一的科学家,对1930年代中国科学教育的影响,如提升中学科学教育的比重,促进学校教科书本国化,推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南京国民政府 大学区 科学教育 法国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考运动”与学校考试改革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伦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0,共8页
"五四"时期,伴随着"新教育"观念的流行和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引发了人们对考试现状的不满和思考,发展为"废考运动".同时,以教育、心理测量学为基础形成的科学考试理论,作为西方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 "五四"时期,伴随着"新教育"观念的流行和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引发了人们对考试现状的不满和思考,发展为"废考运动".同时,以教育、心理测量学为基础形成的科学考试理论,作为西方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引入中国,掀起了测验运动,并倡导运用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对传统学校考试进行改革,提倡"新法考试".经过多年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校考试的科学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废止考试 新法考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育惩戒的历史嬗变、当前做法及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彦杰 高金锋 王伦信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7,共14页
美国教育惩戒经历了从自由裁量到规范化、多元化过程。针对零容忍政策产生的诸多问题,各州及地方开始从四方面改革学校纪律法律法规:采取多重措施预防学生违纪行为发生;鼓励使用积极行为管理策略矫正学生违纪行为;限制、规范惩罚性、排... 美国教育惩戒经历了从自由裁量到规范化、多元化过程。针对零容忍政策产生的诸多问题,各州及地方开始从四方面改革学校纪律法律法规:采取多重措施预防学生违纪行为发生;鼓励使用积极行为管理策略矫正学生违纪行为;限制、规范惩罚性、排他性惩戒方式使用;建立教育惩戒监测、问责及改进机制。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惩戒以实现学生行为自律为目的;学生违纪行为管理以学校积极氛围营造及非惩罚性行为干预为主,以排他性、惩罚性纪律处分做为最后选择;明确不同惩戒方式适用条件及程序,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纪律政策、法律法规、行为准则的制定和实施;重视违纪学生惩戒后教育;建立基于证据的多级学生行为支持系统;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公平对待所有违纪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育惩戒 法律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理论对教育史研究方法论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彦杰 王伦信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60,共12页
国际史学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史学理论到法国年鉴学派理论,再到新文化史学理论的转向。通过对国际教育史领域三种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1982年至2020年)的实证分析,发现教育史研究深受史学理论两次转向的影响。三种史学理论并非互相替... 国际史学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史学理论到法国年鉴学派理论,再到新文化史学理论的转向。通过对国际教育史领域三种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1982年至2020年)的实证分析,发现教育史研究深受史学理论两次转向的影响。三种史学理论并非互相替代,而是以统整形式渐进融入教育史研究的主题、史料来源、理论构建、研究方法、表述方式等各环节中。这对中国的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促进自身发展,具有如下启示:既要重视宏观的总体史、问题史考察,又要坚持微观的个案分析;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丰富史料来源,加强跨学科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秉承传统史学求真纪实的实证主义精神;要密切关注国际史学的发展趋势,及时借鉴历史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史学 法国年鉴学派 新文化史学 实证分析 信息可视化 教育史研究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