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对流场速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伟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论述了调整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气流射入主气流的交角和相邻两只辅助喷嘴的间距对汇合后主气流流场速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流场速度分布的变化与引纬过程中的纬纱稳定性的关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 上机参数 流场速度 气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压LDMOS用的高K薄膜湿法刻蚀研究
2
作者 王伟宾 霍伟荣 +3 位作者 赵远远 王姝娅 束平 张国俊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为了对横向双扩散MOSFET(LDMOS)器件所采用的锆钛酸铅(PZT)高介电常数(高K)薄膜进行微图形化,对湿法刻蚀过程中腐蚀液、光刻、刻蚀等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由BOE+HCl+HNO3+H2O+缓冲剂组成的腐蚀液刻蚀效果较好。刻蚀结果表明,所刻蚀... 为了对横向双扩散MOSFET(LDMOS)器件所采用的锆钛酸铅(PZT)高介电常数(高K)薄膜进行微图形化,对湿法刻蚀过程中腐蚀液、光刻、刻蚀等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由BOE+HCl+HNO3+H2O+缓冲剂组成的腐蚀液刻蚀效果较好。刻蚀结果表明,所刻蚀薄膜的厚度约为600nm,最小线条宽度约为3μm,侧蚀比减小到1.07∶1,符合功率器件制备的尺度要求,由此所制备的LDMOS器件耐压提高了近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K薄膜 锆钛酸铅(PZT)薄膜 湿法刻蚀 LDMOS 刻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纶纺织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宾 王子代 《山东纺织科技》 2000年第2期9-12,共4页
对利用氨纶开发弹力牛仔布、弹力毛织物、色织布、针织物进行设备与工艺及纺、织、染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各种高附加值弹力机织物和针织物。
关键词 氨纶纺织品 弹力织物 产品开发 生产技术 弹力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过程对NBT/BaTiO_3复合PTC材料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霍伟荣 于天来 +1 位作者 王伟宾 曲远方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4-257,共4页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Na0.5Bi0.5TiO3(NBT)/BaTiO3复合PTC材料,通过对样品性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研究了工艺过程对NBT/BaTiO3复合PTC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BT的加入方式影响复合PTC材料的半导化,而成型...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Na0.5Bi0.5TiO3(NBT)/BaTiO3复合PTC材料,通过对样品性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研究了工艺过程对NBT/BaTiO3复合PTC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BT的加入方式影响复合PTC材料的半导化,而成型压力影响试样的气孔率,进而影响材料的PTC效应和室温电阻率,最佳的工艺过程为:NBT在二次料中加入,成型压力为298 MPa,烧结温度范围为1 275~1 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基 Na0.5Bi0.5TiO3(NBT) 加料顺序 成型压力 烧结温度 PTC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型喷气织机储纬器的研制与测试
5
作者 王伟宾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19-22,共4页
本文阐述了PC型储纬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并且在工艺测试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对于普及型喷气织机所采用的储纬器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喷气织机 储纬器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梭织机排列浅析
6
作者 王伟宾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在有梭织机与无梭织机各通道使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无梭织机的机构特点,提出了机台排列各通道参数选择范围,以及通用性较好,排列较为灵活的厂房柱网尺寸,可供参考,
关键词 无梭织机 新型织机 机台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breakdown mechanism of a high-side pLDMOS based on a thin-layer silicon-on-insulator structure
7
作者 赵远远 乔明 +2 位作者 王伟宾 王猛 张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24-528,共5页
A high-side thin-layer silicon-on-insulator (SOI) pLDMOS is proposed, adopting field implant (FI) and multiple field plate (MFP) technologies. The breakdown mechanisms of back gate (BG) turn-on, surface channe... A high-side thin-layer silicon-on-insulator (SOI) pLDMOS is proposed, adopting field implant (FI) and multiple field plate (MFP) technologies. The breakdown mechanisms of back gate (BG) turn-on, surface channel punch-through, and vertical and lateral avalanche breakdown are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up analytical models, simulating related parameters and verifying experimentally. The device structure is optimized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The shallow junction achieved through FI technology attenuates the BG effect, the optimized channel length eliminates the surface channel punch-through, the advised thickness of the buried oxide dispels the vertical avalanche breakdown, and the MFP technology avoids premature lateral avalanche breakdown by modulating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Finally, for the first time, a 300 V high-side pLDMOS is experimentally realized on a 1.5 μm thick thin-layer S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implant technology back gate punch-through surface channel punch-through avalanche breakdow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