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PR2基因激活变异致顽固性低钠血症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
1
作者 付东霞 吴雪 +3 位作者 王会贞 刘晓景 陈永兴 卫海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AVPR2基因变异引起的顽固性低钠血症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低钠血症导致的脑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NSIAD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3岁1月,因间断抽搐伴意识不清并低钠血症1月就诊,实验室... 目的 探讨AVPR2基因变异引起的顽固性低钠血症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低钠血症导致的脑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NSIAD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3岁1月,因间断抽搐伴意识不清并低钠血症1月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血钠、低血浆渗透压、高尿钠、高尿渗透压,二代测序示患儿AVPR2基因存在c.409C>T(R137C)变异,来自母亲。给予限液及补钠治疗,血钠升至正常,后期随访半年,生长发育及血钠均在正常范围。文献检索中英文文献71篇,共63例病例来自25个家庭,其中26例为婴儿或儿童起病(40%),多以惊厥起病(62.5%),其中5例为女童(19.2%)。共报道AVPR2基因变异5种,均为错义突变,其中R137C变异占87.5%,治疗以限水和口服尿素为主。结论 AVPR2基因激活性变异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严重低钠血症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NSIAD AVPR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RAF1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5型
2
作者 付东霞 吴雪 +1 位作者 王会贞 卫海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RAF1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RAF1基因变异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RAF1基因变异致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表型及分子... 目的通过分析1例RAF1基因变异导致的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RAF1基因变异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RAF1基因变异致Noonan综合征5型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初诊时3岁患儿身材矮小,同时有前额长,双耳耳位低,耳垂大,后发迹低,颈蹼,通贯掌,手纹粗等特殊体征,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提示生长激素部分缺乏,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建议完善基因检测,未做。7岁时因身材严重矮小给予生长激素改善身高增长,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心脏彩超、心电图预防心脏并发症。患儿应用生长激素治疗2年半,身高增长19.2cm,9岁半时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室肌增厚、室壁运动幅度略增强、左房大、左室腔略小,二、三尖瓣腱索冗长,瓣叶略脱垂,二、三尖瓣反流(轻度),停用生长激素治疗。完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RAF1基因p.R256G致病性变异,临床和基因均明确为Noonan综合征5型。结论对于存在特殊面容的矮小症,应及时完善基因检测,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延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ONAN综合征 基因突变 身材矮小症 特殊面容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会贞 李文静 +2 位作者 杨海花 陈永兴 卫海燕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确诊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儿婴儿期曾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休克,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口服氢化可的松、氟氢可...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确诊AHC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儿婴儿期曾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休克,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口服氢化可的松、氟氢可的松治疗,病情好转。之后患儿出现生长迟缓,6岁8个月时就诊,查血清17-羟孕酮0.261 n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161.7 pg/mL、皮质醇8.708 ng/mL、睾酮<0.025ng/mL、孕酮<0.030 ng/mL,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无异常发现,CT检查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占位,X线检测骨龄相当于7岁。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NR0B1基因1号外显子和2号外显子区域存在大片段缺失,确诊为AHC。结论AHC临床表现复杂,对有皮肤色素沉着、严重高血钾、低血钠、血清ACTH水平明显升高的患儿应排除AHC,NR0B1基因检测是诊断AHC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NR0B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会贞 卫海燕 陈永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36-37,共2页
目的提高对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有反复肺炎、中耳炎病史,有家族史。当地予抗感染治疗疗效差。查IgM、IgA、IgG明显降低,B细胞缺乏,给予抗... 目的提高对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有反复肺炎、中耳炎病史,有家族史。当地予抗感染治疗疗效差。查IgM、IgA、IgG明显降低,B细胞缺乏,给予抗感染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查IgM、IgA、IgG、B细胞升高。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存在BTK基因突变。结论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常表现为反复感染,本病诊断多依赖临床和血丙种球蛋白测定,BTK基因突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根源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民生 王会贞 曹秀虹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11A期63-66,共4页
分析了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和原因。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更导致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对健康与生命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 抗生素 耐药性 滥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A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兴 卫海燕 +3 位作者 李春枝 王凌飞 罗淑颖 王会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17-18,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关系,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空腹C-肽与血清维生素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T1DM患儿为T1DM组,2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微量荧光方法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用化学发光...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关系,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空腹C-肽与血清维生素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T1DM患儿为T1DM组,2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微量荧光方法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2例T1DM患儿血清C-肽、HbA1c。结果 T1DM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1DM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356,P<0.05),与HbA1c呈负相关(r=-0.394,P<0.05)。结论 T1DM患儿体内存在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水平低下可能与T1DM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糖尿病 1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以持续性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Kabuki综合征患儿临床与KMT2D基因变异分析
7
作者 吴雪 沈凌花 +2 位作者 付东霞 王会贞 陈永兴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1例以持续性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以期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本病,避免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患儿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结果7月龄,女性患儿,表现为持... 目的探讨1例以持续性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以期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本病,避免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Kabuk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高通量测序对患儿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结果7月龄,女性患儿,表现为持续性低血糖,间断抽搐,发育迟缓,特殊面容,伴多发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肛门闭锁、手足脂肪垫、双手小拇指指骨融合等)。高通量测序提示患儿KMT2D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3778_13781del GGCins TGTG,患儿父母未携带该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合并异常体征的持续性低血糖,应想到是Kabuki综合征性低血糖的可能,新位点变异扩展了KMT2D基因变异谱,基因检测是确诊Kabuki综合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伎综合征 高胰岛素血症 低血糖症 KMT2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青霉素产生菌的修复作用以及诱变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瑜君 赵炎生 +5 位作者 邓建慧 宋丽雅 王会贞 张春珍 王红怡 代明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随着氦氖激光照射时间延长,修复作用增大,用紫外与氦氖7min复合处理后,修复作用达到297%,诱变效果随之增大,出现菌落直径变小,放射线变短,孢子颜色变深,生长速度变慢等变化。获一高产菌株,效价提高666%,再经两次连续自然分离,所获高产菌株效价比生产菌株提高2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产生菌 激光 修复作用 诱变效应 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