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倪春华 吴小奇 +5 位作者 王萍 王付斌 贾会冲 朱建辉 张毅 姜海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9,共14页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C6-7轻烃组成中芳烃含量整体偏低(<10%),甚至未检出芳烃,C7轻烃组成具有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特征,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均超过50%。上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天然气K_(1)值、K_(2)值均与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天然气一致,而δ^(13)C_(1)值则与山西组天然气一致,与太原组天然气有明显不同。与山西组天然气相比,下石盒子组天然气整体具有偏低的苯/正己烷、苯/环己烷和甲苯/正庚烷比值,以及明显偏高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综合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天然气均为原地自生自储,而下石盒子组天然气为下伏山西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经历了游离相垂向运移聚集形成,太原组烃源岩不具有显著贡献。受天然气运移和水溶等作用影响,庚烷值、异庚烷值、苯/正己烷比值等轻烃指标直接用于判识大牛地气田致密气成熟度会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气源对比 运移相态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轻烃地球化学示踪--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
2
作者 吴小奇 倪春华 +3 位作者 马亮帮 王付斌 贾会冲 王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 基于天然气中轻烃化合物组成分析和区域性对比,结合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水溶及逸散等示踪作用,探讨运移作用对特定轻烃指标的关联效应。研究表明:①东胜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天然气C5−7异构烷烃含量高于正构烷烃,C6−7轻烃组成呈链烷烃优势分布且芳香烃含量明显偏低(小于4.0%),C7轻烃主体呈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整体表现出煤成气特征且受到了水溶等作用影响;②东胜气田天然气经历了自南向北的游离相运移,并在充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溶作用,其中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什股壕地区天然气在聚集后具有明显的散失;③长距离的游离相运移导致天然气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和甲苯/正庚烷值降低、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值和庚烷值增大,水溶作用导致轻烃异庚烷值增大,天然气散失导致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中C5−7正构烷烃相对异构烷烃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运移相态 散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丰度致密砂岩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充注过程半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6 位作者 伏美燕 王付斌 段博瀚 徐争启 雍洋 李泓运 卢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为天然气运移路径上的滞留气藏,气藏充注程度低、丰度低、产气量低、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是否有效充注、充注程度如何均不明确。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为天然气运移路径上的滞留气藏,气藏充注程度低、丰度低、产气量低、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是否有效充注、充注程度如何均不明确。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厘清了天然气分布特征,并综合烃源岩、砂体以及断裂分布空间组合关系,确定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再根据充注点、充注动力和阻力,确定了优势充注路径,最后开展了不同充注路径下的气水分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太原组2段第2层(太2-2层)、第3层(太2-3层)与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1段,同时存在气层、气水同层以及水层,气水关系复杂,气井产量差异大,存在局部高产气井;(2)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充注点可分为源储邻近充注点、近源充注点以及远源充注点3类,天然气充注方式可分为砂体源内充注、砂体叠置纵横扩散充注、储集体内断裂沟通跨砂体充注以及复合充注4类;(3)建立了天然气充注路径评价参数充注动力(P_(M))和充注阻力(P_(D)),P_(M)越小,充注动力越强,P_(D)越小,充注阻力越小,P_(M)大且P_(D)小,则充注动力损失小,从充注点到井点的充注动力最强、阻力最小,为天然气优势充注路径;(4)确定了4大类11小类气水分布类型和4类充注方式下气水分布规律,其中研究区西部源内充注、近源充注、断砂有利配置充注均可形成较高丰度的天然气富集,东西部远源充注和断砂较有利配置充注可形成较低丰度的天然气富集。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该区目的层寻找充注程度更高的天然气富集区提供依据,也能够在低丰度气藏区的天然气充注优势区进行有效评价,较传统方法更加精细,更适合单个气藏的精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定北地区 上古生界 太原组 下石盒子组 低丰度气藏 天然气充注 半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太原组沉积模式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付斌 李良 陈亚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51,共3页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的沉积特点,目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为满足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的需要,通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在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的沉积特点,目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为满足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的需要,通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在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石炭系太原组地层的沉积特点,并对其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建立了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的沉积模式:无障壁海岸—障壁海岸—三角洲平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石炭纪 沉积模式 建立 演化 特征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成因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付斌 尹伟 陈纯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薄片等的系统观察与统计,结合储层矿物组成、胶结物含量、物性测试分析,从沉积建造到成岩改造开展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全过程分析,剖析沉积、成岩、破裂及油气侵位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作用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第一位因素,奠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并控制了其原始物性;成岩作用控制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甜点"的发育,并最终控制了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裂缝大大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控制了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油气侵位抑制了胶结作用的进行,是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重要的保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甜点”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侵位 长8油层组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油气化探方法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付斌 刘敏军 鲁子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0,共5页
油气化探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化探方法对寻找气藏具有明显的指向作用。针对目前方法较多、没有系统理论认识的情况,作者通过对油气化探方法分析原理和应用实践进行系统分... 油气化探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化探方法对寻找气藏具有明显的指向作用。针对目前方法较多、没有系统理论认识的情况,作者通过对油气化探方法分析原理和应用实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认识:①酸解烃方法是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寻找上古生界气藏的最有利方法,但应用时应排除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干扰;②野外合理采样、室内注重层位、岩性等数据的校正,可最大限度的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③盆地北部的地球化学背景场与其特殊的地貌有着紧密联系,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形态;④化探异常形态最有利的是复合环状和环中环状,异常整体分布呈北东—南西向,与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展布特征基本一致;⑤油气化探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实践结果证明,它对寻找上古生界气藏具有明显的指向作用和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北部 化探方法 酸解烃 碳酸盐含量 气藏 储层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付斌 马超 安川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天然气勘探前景。研究表明:通许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发育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烃源岩,煤层发育,平均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62.9%,平均有机质成熟度为3.34%,有机质类型属于Ⅱ2型;储集岩主要为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平均孔隙度为2.7%,平均渗透率为2.25 m D,发育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上、下石盒子组泥岩发育,饱和气时突破压力为5.88~9.80 MPa,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致密砂岩岩性圈闭为该区最有利的圈闭类型;圈闭形成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以前,源-储匹配关系好,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尉北缓坡中南部是致密砂岩岩性圈闭气藏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许隆起 岩性圈闭 致密砂岩气 勘探前景 通许地区 南华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油气化探原始资料品质的一些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付斌 刘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0-64,6,共6页
油气化探的地质效果与可靠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 ,取决于原始资料的真实性。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表环境和多年油气化探的实际应用效果 ,文中对影响油气化探原始资料品质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概括性的探讨 ,主要对如何提高原始资料品质作... 油气化探的地质效果与可靠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 ,取决于原始资料的真实性。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表环境和多年油气化探的实际应用效果 ,文中对影响油气化探原始资料品质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概括性的探讨 ,主要对如何提高原始资料品质作了一些具体阐述。通过对地形地貌、岩性、土壤碳酸盐等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我们认为任何影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融汇一体的 ,单一的影响因素可能对油气化探诸多方法指标的影响能力有所差异 ,因此在抑制和排除干扰因素时应根据所选用的化探方法有所侧重 ,从而达到去伪存真、提高油气化探原始资料品质的目的。在鄂尔多斯盆地多年的油气化探工作中 ,我们逐渐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抑制和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实践证明 ,在油气化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严格保障野外施工质量 ,是增进原始资料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球化学勘探 影响 条件 抑制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杭锦旗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付斌 马超 安川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三维地震技术是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科学的地震采集、工程方案与组织管理是取得高品质地震资料的保障。以杭锦旗地区南部独贵加汗三维工区为例,从勘探中的关键地质问题、地震资料采集和工程施工等难点入手,制定了针对复杂地... 三维地震技术是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科学的地震采集、工程方案与组织管理是取得高品质地震资料的保障。以杭锦旗地区南部独贵加汗三维工区为例,从勘探中的关键地质问题、地震资料采集和工程施工等难点入手,制定了针对复杂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方案。结果表明:(1)杭锦旗南部地区成藏主控因素是储层物性和源储配置关系,优势储层预测和岩性圈闭含气性评价是三维地震必须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2)"六统一"的三维地震施工方案与组织管理形式成功实施了陆地面积三维地震整体采集,取得了高品质的无痕连接的地震资料,可以为类似地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锦旗地区 三维地震 致密砂岩气 资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氦气分布规律及特大型富氦气田的发现 被引量:58
10
作者 何发岐 王付斌 +8 位作者 王杰 邹彦荣 安川 周小勇 马亮帮 赵永强 张瑾 刘棣民 姜海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发现在该地区天然气中普遍伴生具有工业价值的氦气。通过对东胜气田166口井天然气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为0.045%~0.487%,达到含氦-富氦气田标准。气田中部独贵...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发现在该地区天然气中普遍伴生具有工业价值的氦气。通过对东胜气田166口井天然气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为0.045%~0.487%,达到含氦-富氦气田标准。气田中部独贵加汗区带及北部什股壕区带2个基底断裂发育区氦气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大于0.1%,具有较大的氦气勘探开发潜力。纵向上从下(盒1段)到上(盒3段)氦气含量依次降低,盒1段和盒2段氦气含量较高,均大于0.1%,为主要的氦气勘探开发层系。根据氦气同位素组成发现,东胜气田氦气为典型的壳源成因,主要来源于基底的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氦气分布受基底岩相和深大断裂双重控制,高值区主要沿泊尔江海子等通基底断裂两侧分布,在二级断裂的通氦源断裂与四级断裂的输导体系交汇处和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基底发育区富集。通过对东胜气田重点天然气井中短期内氦气含量随气井生产动态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天然气在较长的开发时期内氦气含量保持稳定;按照体积法计算,其氦气探明储量为2.444×10^(8)m^(3),三级储量为8.304×10^(8)m^(3),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特大型含氦—富氦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建议选取东胜气田作为氦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试验区,加快论证建设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同时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中氦气成藏规律、资源潜力评价以及氦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指导氦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丰度 氦气储量 特大型富氦气田 东胜气田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中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文 苏瑗 +2 位作者 王付斌 陈小梅 周小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3,122-123,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大套黑色页岩,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分析其成藏条件对于明确该区页岩气下一步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页岩气成藏类型及成藏要素,对该区页岩分布、页岩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块靠近盆地中心,发育大套黑色页岩,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分析其成藏条件对于明确该区页岩气下一步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页岩气成藏类型及成藏要素,对该区页岩分布、页岩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及类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微裂缝、等温吸附特征与含气性等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该区中生界延长组"张家滩页岩"具备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条件;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成熟度、埋深和裂缝发育程度是该区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的关键地质参数。结合勘探过程中钻井气测异常的分布情况,指出该区块西南部和中部为下一步应关注的2个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富县区块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有机质含量 等温吸附特征 气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勘探思路转变与天然气领域重大突破 被引量:32
12
作者 何发岐 王付斌 +7 位作者 张威 安川 齐荣 马超 陈英毅 李春堂 范玲玲 归平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转换带发现的东胜气田为近中期中国天然气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明确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条件的控制作用,加强盆地区域构造及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转换带发现的东胜气田为近中期中国天然气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明确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条件的控制作用,加强盆地区域构造及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分析,实现了认识创新和勘探思路转变,明确不同区带差异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盆地北缘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突破。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有效烃源岩、储层及侧向输导通道的差异匹配是天然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处于杭锦旗区块中部的独贵加汗区带继承性古隆起斜坡区下石盒子组具有"源储有效配置、上倾尖灭封堵"的有利天然气富集条件,多期断裂活动为多层气藏形成提供了有效输导通道;独贵加汗区带是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及新层系勘探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有效推动开发建产,提升了盆缘天然气资源价值,拓展了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 富集规律 差异配置 勘探思路 重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有效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邓南涛 张枝焕 +6 位作者 鲍志东 王付斌 梁全胜 李文浩 陆骋 赵双丰 罗梦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精细剖析、类型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长7油页岩和长7暗色泥岩,结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效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常规地球化学评价参... 在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精细剖析、类型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长7油页岩和长7暗色泥岩,结合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有效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常规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测井电性参数三级识别标志,即8β(H)-升补身烷/8β(H)-补身烷<2,w(TOC)>1.6%,S1+S2>4 mg/g,IH>170 mg/g,GR>120 API,Δt>260μs/m,RT>15Ω.m,CNL>25%,并根据地化参数与电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w(TOC)及IH的测井计算公式,从而实现从有限岩心的地球化学信息到全区全井段测井信息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生物标志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有效烃源岩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7
14
作者 邓南涛 张枝焕 +6 位作者 任来义 王付斌 梁全胜 李宇翔 李文浩 赵双丰 罗梦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7,共6页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彬长—旬宜—富县地区)延长组不同层段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及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油页岩的识别标志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生烃潜力及测井电性特...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彬长—旬宜—富县地区)延长组不同层段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及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油页岩的识别标志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生烃潜力及测井电性特征差异明显,油页岩具有典型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识别标志,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靠近湖盆中央的深湖—半深湖相带是油页岩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页岩 分布规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永强 倪春华 +7 位作者 吴小奇 朱建辉 刘光祥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7,共9页
杭锦旗地区二叠系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增储上产领域之一,其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对该区地层水成因和来源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样品开展常量组分、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对地... 杭锦旗地区二叠系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增储上产领域之一,其气水关系复杂,目前对该区地层水成因和来源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样品开展常量组分、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水来源的指示意义。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水主体为CaCl_(2)型,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和以南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平均分别为52.1 g/L和41.9 g/L;不同类型水化学特征参数均指示了地层封闭性较好,地层水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浓缩变质作用,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地层水主体为蒸发浓缩后的陆相地层水,地层中发生了斜长石的钠长石化作用和胶结物的白云岩化作用;地层水氢、氧同位素值主体分别介于-81‰~-75‰和-12.1‰~-8.8‰,水岩相互作用整体明显弱于苏里格气田。受晚白垩世以来区域性抬升过程中凝析水混入、地表水沿断裂渗入等因素影响,少数地层水样品具有偏低的氢同位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微量元素 氢氧同位素 地层水 二叠系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探进展与新领域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发岐 张宇 +6 位作者 王付斌 张茹 张威 齐荣 安川 黎小伟 邓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部过渡带上古生界天然气差异聚集认识,攻关形成盆缘复杂含水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发现东胜气田;在重新处理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盆地南部过渡带中生界致密砂岩断缝体成藏认识,通过断缝体油藏“六定”描述,评价出中生界致密油新的甜点类型;利用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发现盆地北部海相碳酸盐岩断缝控制岩溶储层,提出下古生界大型不整合碳酸盐岩岩溶成储成藏模式,开展复杂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识别预测与选区评价,进而加强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形成两个千亿立方米接替目标。在总结油气勘探成果基础上,形成盆地大范围发育走滑断裂体系、岩溶储层受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盆地深部海相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之下多期活动走滑断裂控制的岩溶带、盆地周缘复杂致密碎屑岩成藏区是重要的勘探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进展 断控岩溶 断缝体 华北油气分公司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与构造沉积格局变迁 被引量:24
17
作者 何发岐 王付斌 +1 位作者 郭利果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鄂尔多斯古生代盆地是在前寒武系裂陷体系上发育起来的克拉通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和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两个阶段。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阶段可细分为早—中寒武世张夏期、晚寒武世三山子期—早奥陶世亮甲山期、... 鄂尔多斯古生代盆地是在前寒武系裂陷体系上发育起来的克拉通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和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两个阶段。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阶段可细分为早—中寒武世张夏期、晚寒武世三山子期—早奥陶世亮甲山期、中奥陶世马家沟期、晚奥陶世平凉期—背锅山期等4个阶段;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可细分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等2个阶段。古生代盆地从早寒武世—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伸展转变为晚奥陶世—二叠纪主动大陆边缘,构造变革受周缘大地构造体制转变控制,内部构造沉积格局具有从寒武纪早期西南“L”型伸展裂陷、中—晚寒武世“坳—坡—隆—坪”、奥陶纪“坳—坡—隆—坳”、石炭—二叠纪“一隆两坳”逐步演化的特征。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和构造—沉积格局变迁过程中,派生了多套烃源岩和储层,其中盆地西—南缘持续沉降区域发育寒武系苏峪口组—辛集组、徐庄组、奥陶系平凉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盆地内部沉降区发育奥陶系徐庄组、马家沟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下古生界中央古隆起两侧古斜坡区发育张夏组高能鲕粒滩、克里摩里组生物礁滩—颗粒滩、马家沟组颗粒滩等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环境 沉积格局 古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沟谷体系构造成因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发岐 齐荣 +3 位作者 王付斌 邓杰 成立 胡天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顶部广泛发育沟谷体系,前人多认为是风化剥蚀和河流侵蚀所致。为了进一步厘清沟谷体系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构造的联系,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对断裂的解释和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恢复,刻画了延长组沟...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顶部广泛发育沟谷体系,前人多认为是风化剥蚀和河流侵蚀所致。为了进一步厘清沟谷体系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构造的联系,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对断裂的解释和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恢复,刻画了延长组沟谷体系,探讨了其构造成因。结论显示,在延长组沉积晚期,受SW向区域构造挤压作用,玉都断裂发生左旋走滑,使延长组未成岩地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展布的挤压隆起与谷地;同时NW-SE向的拉张作用形成了NE-SW向的伸展谷地,最终形成了延长组晚期广泛分布的沟谷体系格局。该认识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及其上覆的延安组的油气勘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走滑 塑性变形 沟谷体系 构造成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探1井上古生界勘探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齐荣 何发岐 +2 位作者 王付斌 贾会冲 王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区块构造特征相对复杂,2020年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的风险探井长探1井在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试获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取得新层系突破,随后又有多口井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多层试获...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区块构造特征相对复杂,2020年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的风险探井长探1井在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试获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取得新层系突破,随后又有多口井在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多层试获工业气流或钻遇良好显示,表明盆地南部物源体系中构造复杂带与盆地内部陇东地区不同,上古生界呈现出多层含气。为查明盆地南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完善和丰富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物源体系成藏认识,通过岩性录井及地层测试、色谱—质谱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及属性分析、区域地质类比等技术手段,系统开展了盆地南部彬长区块构造演化及断裂活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沉积相及储层分布、区域保存条件及天然气输导特征等成藏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具备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天然气成藏表现为“多层叠置、断裂输导、下生上储、立体成藏”模式,优质储层分布及高角度断层输导两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了盆地南缘天然气富集;大型三角洲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高角度断层输导成藏的区域是下步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上古生界 南部物源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成因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永强 许锦 +7 位作者 倪春华 张毅 马中良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的研究,试图揭示原油的成因和勘探前景。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具有低硫、高蜡、中等成熟度特征,其甾烷分布显示以陆生植物为主,少量水生生物;Pr/Ph值为2.16~2.26,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原油碳同位素值为-27.7‰~-26.8‰,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前重后轻,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原油是由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陆相煤系地层中的暗色泥岩生成。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生烃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等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结合原油产出井的位置和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山西组暗色泥岩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暗示着该区的原油勘探值得重视,泊尔江海子断裂两侧邻区是原油聚集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 暗色泥岩 油气勘探前景 上古生界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