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素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
21
1
作者
常磊
韩凡香
+5 位作者
柴雨葳
王仕娥
杨德龙
程宏波
黄彩霞
柴守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7-494,共8页
为了解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甘肃省旱作区设置定位试验,研究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F)和露地种植(CK)3种方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差异。...
为了解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甘肃省旱作区设置定位试验,研究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F)和露地种植(CK)3种方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SM处理能增加冬小麦成熟期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与P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M处理会降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能显著提高小麦开花后籽粒氮和磷的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69.3%和70.3%,其所积累的氮素和磷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1%和53.0%,并有效减少了开花前茎叶积累的钾素在开花后的流失。说明秸秆带状覆盖有利用促进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养分转移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马建涛
程宏波
+4 位作者
柴守玺
王仕娥
高甜甜
常磊
丁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4,共10页
【目的】了解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的影响.【方法】以‘LK99’(早熟)、‘克新1号’(中熟)和‘青薯9号’(晚熟)为材料,设置秸秆带状覆盖(T_1)、地膜覆盖(T_2)和露地平作(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系统研究...
【目的】了解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的影响.【方法】以‘LK99’(早熟)、‘克新1号’(中熟)和‘青薯9号’(晚熟)为材料,设置秸秆带状覆盖(T_1)、地膜覆盖(T_2)和露地平作(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系统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CK相比,T_1鲜薯产量增加13.7%~23.9%,干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D)提高34.3%~73.8%;T_2鲜薯产量增加24.7%~44.5%,WUE_D提高42.5%~63.8%.不同品种间鲜薯产量和WUE_D的最大增幅T_1处理均为早熟,T_2处理依次为早熟和中熟.覆盖显著提高单薯质量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早、中、晚熟马铃薯平均单薯质量比CK依次增加10.6、19.9和26.4 g.鲜薯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1~*),与WUE_D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覆盖对各品种的不同时期和土层均具有增墒或降墒的双重效应,增墒作用更为显著,覆盖材料间增墒效果相似,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以晚熟品种覆盖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最显著(1.5%).【结论】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是半干旱雨养农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高效用水的技术,而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可减少污染,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带状覆盖
马铃薯
产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素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
21
1
作者
常磊
韩凡香
柴雨葳
王仕娥
杨德龙
程宏波
黄彩霞
柴守玺
机构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36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3-2-49)
甘肃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项目(GSAU-XKJS-2018-080)
文摘
为了解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甘肃省旱作区设置定位试验,研究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F)和露地种植(CK)3种方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SM处理能增加冬小麦成熟期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与P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M处理会降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能显著提高小麦开花后籽粒氮和磷的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69.3%和70.3%,其所积累的氮素和磷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1%和53.0%,并有效减少了开花前茎叶积累的钾素在开花后的流失。说明秸秆带状覆盖有利用促进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养分转移
旱地
Keywords
Bundled straw mulching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Nutrient translocation
Drylan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马建涛
程宏波
柴守玺
王仕娥
高甜甜
常磊
丁伟
机构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373)
甘肃省农牧厅科研专项(072-034035)
文摘
【目的】了解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的影响.【方法】以‘LK99’(早熟)、‘克新1号’(中熟)和‘青薯9号’(晚熟)为材料,设置秸秆带状覆盖(T_1)、地膜覆盖(T_2)和露地平作(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系统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CK相比,T_1鲜薯产量增加13.7%~23.9%,干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D)提高34.3%~73.8%;T_2鲜薯产量增加24.7%~44.5%,WUE_D提高42.5%~63.8%.不同品种间鲜薯产量和WUE_D的最大增幅T_1处理均为早熟,T_2处理依次为早熟和中熟.覆盖显著提高单薯质量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早、中、晚熟马铃薯平均单薯质量比CK依次增加10.6、19.9和26.4 g.鲜薯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1~*),与WUE_D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覆盖对各品种的不同时期和土层均具有增墒或降墒的双重效应,增墒作用更为显著,覆盖材料间增墒效果相似,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以晚熟品种覆盖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最显著(1.5%).【结论】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是半干旱雨养农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高效用水的技术,而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可减少污染,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带状覆盖
马铃薯
产量
土壤水分
Keywords
plastic film mulching
straw strip mulching
potato
yield
soil moisture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素的吸收利用
常磊
韩凡香
柴雨葳
王仕娥
杨德龙
程宏波
黄彩霞
柴守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马建涛
程宏波
柴守玺
王仕娥
高甜甜
常磊
丁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