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结井筒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从平 赵厚胜 张连福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20,共4页
深厚表土层冻结法施工的立井井筒可能因竖向附加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安设在立井井筒中的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可有效衰减竖向附加力,从而预防井筒破坏。根据竖向可缩性井壁的设计原则,研究了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的结构形式及其简化设计方法... 深厚表土层冻结法施工的立井井筒可能因竖向附加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安设在立井井筒中的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可有效衰减竖向附加力,从而预防井筒破坏。根据竖向可缩性井壁的设计原则,研究了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的结构形式及其简化设计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的安设位置及个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设置双可缩性接头极大地改善了内层井壁的受力状况。现场测试表明,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可有效衰减竖向附加力,使立井井筒运营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 冻结井筒 数值计算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立井地面预注浆堵水及马头门加固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从平 《建井技术》 2011年第4期4-6,10,共4页
针对信湖煤矿主井井筒深度大、地压大、地质条件复杂、岩层抗压强度低的特点,提出了在井筒地面预注浆堵水的同时,利用现有注浆孔和定向分叉孔,对马头门附近岩层进行注浆加固,以提高围岩承载力,防止马头门变形破坏。方案实施后,收到了预... 针对信湖煤矿主井井筒深度大、地压大、地质条件复杂、岩层抗压强度低的特点,提出了在井筒地面预注浆堵水的同时,利用现有注浆孔和定向分叉孔,对马头门附近岩层进行注浆加固,以提高围岩承载力,防止马头门变形破坏。方案实施后,收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立井 地面预注浆 马头门 分叉孔 定向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巷道掘进爆破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从平 《煤矿爆破》 2001年第2期13-17,共5页
结合岩石爆破破碎理论和工程实践,从影响凿岩爆破效果等诸因素出发,对岩巷掘进中深孔爆破的掏槽和光爆等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炮眼深度的选择方法,推荐了较为合理的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光爆装药和光爆参数。
关键词 巷道掘进 中深孔爆破 炮眼深度 掏槽爆破 光面爆破 掏槽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井钻井机钻头楔齿滚刀失效分析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从平 武士杰 +1 位作者 王强 荆国业 《建井技术》 2011年第1期24-25,7,共3页
介绍煤矿立井钻井机楔齿滚刀破岩机理及其影响破岩效率原因分析,结合现场使用经验,总结分析楔齿滚刀失效形式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楔齿滚刀铸造工艺、轴承密封结构及滚刀在钻头体的布置结构等,提出了设计改进意见,以保证楔齿滚刀破岩的高... 介绍煤矿立井钻井机楔齿滚刀破岩机理及其影响破岩效率原因分析,结合现场使用经验,总结分析楔齿滚刀失效形式及其产生原因。针对楔齿滚刀铸造工艺、轴承密封结构及滚刀在钻头体的布置结构等,提出了设计改进意见,以保证楔齿滚刀破岩的高效性,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钻井机 楔齿滚刀 破岩机理 失效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爆切割钢筋混凝土井壁一例
5
作者 王从平 《煤矿爆破》 2001年第3期39-39,共1页
1工程概况 祁南矿西风井机房和风机机电安装工程已结束,剩余工程为井筒防爆盖等辅助工程,其中风峒与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壁需拆除.原施工方案为人工破壁、气割钢筋,为加快施工进度,使西风井早日投入运行,该井壁拟定控制爆破切割多余井壁,... 1工程概况 祁南矿西风井机房和风机机电安装工程已结束,剩余工程为井筒防爆盖等辅助工程,其中风峒与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壁需拆除.原施工方案为人工破壁、气割钢筋,为加快施工进度,使西风井早日投入运行,该井壁拟定控制爆破切割多余井壁,拆除高度为3.968m,弦长5.25m(即风峒宽),剩余横筋和竖筋用气割处理.清渣和气隔均为临空作业,施工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爆破 钢筋混凝土 井壁 爆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松动爆破炮孔密集系数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宗琦 王从平 《爆破》 CSCD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宽孔距岩石松动爆破技术具有增加孔网参数、降低炮孔和炸药消耗、改善破碎效果等优点。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岩石松动爆破较为合理的炮孔密集系数取值为1.5~2.0。
关键词 宽孔距岩石 松动爆破 炮孔密集系数 爆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孔分段直眼掏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宗琦 王从平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3,共3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孔分段直眼掏槽进行实验室模型试验和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孔内分段直眼掏槽能够减少底部岩石的夹制作用 。
关键词 破岩机理 深孔爆破 分段直眼掏槽 掏槽效率 破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巷道围岩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36
8
作者 袁辉 邓昀 +6 位作者 蒲朝阳 安许良 程真富 陈远坤 周卫金 王从平 黄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3,17,共5页
为提高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体系的安全性,提出采用定向钻进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L型钻孔技术、水平孔止浆技术、新型加固浆液研制等,重点介绍了L型钻孔技术中的钻孔装备、测斜定向装备和钻井泥浆质量控制技... 为提高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体系的安全性,提出采用定向钻进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技术,其关键技术包括L型钻孔技术、水平孔止浆技术、新型加固浆液研制等,重点介绍了L型钻孔技术中的钻孔装备、测斜定向装备和钻井泥浆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此技术对信湖煤矿井底车场的中央泵房、变电所进行了注浆加固,实现了垂深999 m水平段注浆加固距离200 m。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明显减少地面预注浆孔数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单孔注浆范围和注浆效果,单孔造斜段注浆量可达1 459 m3,水平加固段注浆量可达955.5 m3,确保了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L型钻孔 注浆加固 止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动爆破技术在立井掘进揭煤中的应用
9
作者 邵东亚 王从平 朱子良 《煤矿爆破》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松动震动放炮揭煤是井巷掘进过煤层时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文中介绍了立井掘进穿过煤层时的松动震动放炮揭煤的方案设计以及震动放炮所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 立井掘进 煤层 松动爆破 装药参数 爆破网路 安全措施 炮眼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志强 吴玉华 +3 位作者 王从平 刘汉喜 孙建荣 程桦 《建井技术》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介绍朱集西煤矿矸石井采用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不用多次扩孔钻进,减少辅肋时间,提高工效,降低钻井成本。
关键词 钻井法凿井 一钻成井 钻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爆破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盛贤 王从平 《煤矿爆破》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结合冻土爆破破坏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探讨立井冻土掘进掏槽爆破和光面爆破机理参数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立井冻土爆破以浅眼多循环、眼深1.2~1.4m为宜;较为合理的掏槽参数为:圈径1.0~1.2m,眼距500~700mm,单耗药量2.... 结合冻土爆破破坏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探讨立井冻土掘进掏槽爆破和光面爆破机理参数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立井冻土爆破以浅眼多循环、眼深1.2~1.4m为宜;较为合理的掏槽参数为:圈径1.0~1.2m,眼距500~700mm,单耗药量2.2~2.8kg/m^3;较为合理的光爆参数为:眼距500~600mm,光爆层厚度500~700mm,炮眼密集系数0.8~1.2,炮眼装药集中度120~160g/m,空气垫层或空气间隙不偶合装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掘进 冻结表土 掏槽爆破 光面爆破 冻结法凿井 爆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合并高压氧治疗重症脑梗死临床观察
12
作者 王从平 曾艳 刘群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降纤酶 高压氧 重症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群会 陈开广 +3 位作者 李俊 王从平 李梅英 韩忠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4 3例 )进行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加内科保守治疗 ,对照组 (4 2例 )为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两组神志恢复清醒时间、体... 目的 前瞻性研究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4 3例 )进行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加内科保守治疗 ,对照组 (4 2例 )为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两组神志恢复清醒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死亡例数、脑积水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引流 治疗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信全 王从平 +2 位作者 易继涛 韩忠顺 莫家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盘治疗神经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92例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盘,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3-6个月随访,优59例、良20例、可5例、差...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盘治疗神经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92例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盘,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3-6个月随访,优59例、良20例、可5例、差8例,优良率85.9%。结论应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盘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局部损伤降低到最小化,拓展了适应证,扩大了微创技术在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臭氧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