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投资者“炒新”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吴桐桐
王仁曾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出处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64,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市场结构演进、效率变迁及金融稳定性演化研究”(19AJY025)。
-
文摘
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表明: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加剧投资者“炒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机制缓解投资者“炒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激发投资者乐观情绪机制刺激投资者“炒新”。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投资者乐观情绪的刺激程度相较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更明显,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时,需强化其缓解信息不对称功能,同时注意防范投资者情绪和过度反应引发的风险。
-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投资者“炒新”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情绪
-
Key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vestors’“specul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vestor sentiment
-
分类号
F83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金融稳定目标对双支柱框架协调关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苏嘉胜
苏亮瑜
王仁曾
-
机构
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9,共17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8268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JY025)。
-
文摘
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多年探索,"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这一双支柱调控框架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的综合体系。结合中国金融监管实践,在一个包含四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中构建两类不同的"双支柱"调控政策组合,并通过两部门连续博弈分析以及异质性家庭福利模拟测算两类视角,重点就货币政策是否引入金融稳定目标对于两部门协调最优化方式的影响做出分类讨论,研究发现,无论从政策制定者还是家庭主体的角度考虑,传统泰勒规则引导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以协调施政方式为最优,而当货币当局额外盯住金融稳定目标时,两种政策以分立施政的协作方式为最优。
-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DSGE
-
Keywords
financial stability
monetary policies
regulatory framework with monetary policy and macro-prudence as two pillars
DSGE
-
分类号
F822.0
[经济管理—财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