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权与人权在近代的转换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人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34,共9页
"民权"与"人权"这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概念均源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民权所代表的是一个"群"的范畴,关涉的是国家(古希腊城邦)权力的合法来源,以及国家权力运作的最高合法依据;人权则是一个"个体"概念,意味着个... "民权"与"人权"这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概念均源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民权所代表的是一个"群"的范畴,关涉的是国家(古希腊城邦)权力的合法来源,以及国家权力运作的最高合法依据;人权则是一个"个体"概念,意味着个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在国家、社会中具有的价值和尊严,是确定国家权力限度的界标。从民权到人权,人权高于民权,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传统生成演进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征。由于中国近世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致使其在接受西方宪政文化时首先认同的是民权,而不是人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观念则为移进西方民权思想与议会制度从"文化"意义上架起了一座桥梁。民权这一具有独立价值的概念始终被融化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洪流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由"合群"而复兴而强盛的"工具理性"。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五四人"不再仅仅希望通过张扬民权以创建一个团结合群的民族国家,而更是呼唤一个能够给予个体全面自由发展天地的新型社会的到来,从民权向人权转换的时代于是得以开启。但"五四人"自觉不自觉地又把人权当作是救国的新工具,把民族主义因素灌注于人权之中,从而使得由民权向人权的转换成了未完成的交响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权 人权 梁启超 知识分子 五四人 民族主义 国家权力 康有为 民本思想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人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100,共7页
constitution一词,首先经由英国政治实践固化为一个确定的政治概念;接着通过美国的政治试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律性概念;而那些社会契约论的信奉者们则运用“社会契约”方法,重新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使其演变为一个优越于其他政治类型... constitution一词,首先经由英国政治实践固化为一个确定的政治概念;接着通过美国的政治试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律性概念;而那些社会契约论的信奉者们则运用“社会契约”方法,重新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使其演变为一个优越于其他政治类型的现代立宪体制的代名词。近世以降,constitution一词东渐吾国,复又激活了“宪法”这一古老的汉语词汇。被深深地嵌入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宪法概念由此获得了西方现代政制与中国本土性的双重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TUTION politiea 自然状态 契约理论 正当性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人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72,共14页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与现代性始终是国家所追求的双重目标。中国的现代时间包括"革命时间"与"当下时间",而同为现代时间意识的革命与建设并非前后之决然二分。"建设者"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功能身份概念...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与现代性始终是国家所追求的双重目标。中国的现代时间包括"革命时间"与"当下时间",而同为现代时间意识的革命与建设并非前后之决然二分。"建设者"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功能身份概念,它的出现与"八二宪法"的时间观、时间意识密切相关。宪法中的"建设者"作为一种时间维度的存在物,正处于这一进步主义时间坐标的"现在"位置上。工人阶级分享了执政党的阶级优势,成为其执政的"阶级基础","建设者"分享的则是在国家现代性目标中的功能特性,成为执政的"群众基础"的一部分。国家现代性既需要具有革命血统的工人阶级保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也需要"建设者"等其他社会阶层对国家现代性的实际贡献。"建设者"受制于宪法所构筑的"国体语境"(阶级性),同时又独立于这一语境,而与国家现代性联系在一起。就其来源而言,它所属的"新的社会阶层",既是国家现代性的伴生物,又是促进国家现代性实现的重要主体,其意义将由"未来"(目标)给付和规训。"建设者"的现代功能身份与政治身份的二元构造,说明了党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其理论已发生衍变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时间 革命时间 社会主义 八二宪法 建设者 椭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之累——近代中国宪政文化的沉思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人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9-106,共8页
我们基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西方的宪政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是西方社会、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它被称为 ClnintendedConseguence,即没有预期到的,没有想到的结果。人们通常说,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是近代... 我们基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西方的宪政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是西方社会、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它被称为 ClnintendedConseguence,即没有预期到的,没有想到的结果。人们通常说,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无可否认,这种制度是根植于西方深厚文化土壤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宪政文化 中国宪政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孙中山 学习西方 近世中国 国家富强 严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宪政文化之自由理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人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0,共14页
中国宪政文化之自由理念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直立”之于个人与直立之于人类应是同样的重要。一个民族拥有的物质力量无论强弱,它直立于世界的进化意义决不等同于个人直立于社会的伦理意义。在西方,始终与个人概念相联系的自由,... 中国宪政文化之自由理念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直立”之于个人与直立之于人类应是同样的重要。一个民族拥有的物质力量无论强弱,它直立于世界的进化意义决不等同于个人直立于社会的伦理意义。在西方,始终与个人概念相联系的自由,被看作是个人直立于社会的始点和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自由 孙中山 梁启超 宪政文化 自由主义 严复 国家富强 个人主义 斯宾塞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技术、价值与知识——中国法学的三种基本态势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人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共7页
中国法学目前的现状分为三种,或者说有三个知识谱系。第一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门技术,这可能是当下中国部门法学一个主流的架构;第二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套价值体系,是一套价值;第三个知识谱系是把法学作为知识体系。这三个谱系的法... 中国法学目前的现状分为三种,或者说有三个知识谱系。第一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门技术,这可能是当下中国部门法学一个主流的架构;第二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套价值体系,是一套价值;第三个知识谱系是把法学作为知识体系。这三个谱系的法学各有其价值和意义,这里我以一个编辑和教书人的双重身份,对中国当下的法学知识形态进行了阅读,阅读是个性化的,包含了对与错。我认为,中国的法学应该是多元的,它是中国法学繁荣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谱系 技术 价值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哲学与法律之间:法哲学的一个理论模式——吕世伦、文正邦教授《法哲学论》一书评介
7
作者 王人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143,共3页
文章对《法哲学论》一书在构建法哲学理论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介 ,包括法哲学的学科定位、法哲学的内容和体系以及法哲学的逻辑起点三个方面。
关键词 书评 吕世伦 文正邦 <<法哲学论>> 学科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审判”负面效应批判——兼论构建传媒与司法间的和谐关系 被引量:29
8
作者 朱健 王人博 《政法论丛》 2006年第6期30-33,共4页
“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我国现实语境中,这两种价值都有保护的必要,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传媒间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媒体审判 表达自由 司法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分权模式价值思考
9
作者 王人博 《探索》 1988年第4期33-36,共4页
一一种政治模式的确立与变换既是政治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所致,也是系统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与政治现代化相伴随的政治分权模式的确立是一定社会阶段中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政治模式 价值思考 商品经济 必然产物 政府机构 历史阶段 政治系统 封建专制 表现形式 社会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