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音乐符号传播的抽象特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亦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文章阐述音乐是一种抽象符号——因而不具备语言符号的再现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音乐符号与语言符号或许的确有着某种相似性,但音乐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分野一定是需要的,这不仅是事实,而且确认这一点方能使音乐与语言有机会去更好地完成... 文章阐述音乐是一种抽象符号——因而不具备语言符号的再现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音乐符号与语言符号或许的确有着某种相似性,但音乐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分野一定是需要的,这不仅是事实,而且确认这一点方能使音乐与语言有机会去更好地完成它们各自希望去完成的符号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传播 符号 抽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传播研究的启示
2
作者 王亦高 《音乐传播》 2018年第1期33-36,共4页
结合传播理论来概括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一书的主要观点,可分析出该书对音乐传播研究的启示:研究音乐传播,不能忽视音乐形式主义的维度。该书代表的自律论音乐美学启示我们,研究音乐传播,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避免用歌词研究和历... 结合传播理论来概括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一书的主要观点,可分析出该书对音乐传播研究的启示:研究音乐传播,不能忽视音乐形式主义的维度。该书代表的自律论音乐美学启示我们,研究音乐传播,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避免用歌词研究和历史背景研究代替音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音乐 爱德华·汉斯立克 自律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新闻从业人员生活满意度探析——基于北京地区的一项调研初步数据
3
作者 王亦高 钟愉靖 《传媒论坛》 2018年第22期17-19,共3页
本文是根据2018年秋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一项深入调查而写成的小型调研论文。研究发现,从事新闻职业的工作者对于自身生活质量总体满意,但存在着工作和家庭不能两相兼顾的苦恼。同时,在数字化传统媒体、自媒体工作比在传统媒体、互联网媒... 本文是根据2018年秋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一项深入调查而写成的小型调研论文。研究发现,从事新闻职业的工作者对于自身生活质量总体满意,但存在着工作和家庭不能两相兼顾的苦恼。同时,在数字化传统媒体、自媒体工作比在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工作更能使从业者在生活状态上感到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从业人员 生活满意度 北京地区 新媒体 传统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的“新疆棉花”——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一凡 王亦高 《传媒论坛》 2022年第21期7-11,共5页
涉疆问题一直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报道话题,近来的“新疆棉花”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于涉疆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如何将“新疆棉花”作为一种符号来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选取人民网和China Daily有关于“新疆... 涉疆问题一直是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报道话题,近来的“新疆棉花”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于涉疆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如何将“新疆棉花”作为一种符号来建构中国国家形象。选取人民网和China Daily有关于“新疆棉花”事件的新闻报道,从符号学视角对其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面对国内外不同的受众时,报道中对于“新疆棉花”的符号使用也有所不同。面向国内的报道将新疆棉花呈现为一个去政治化的符号,通过主题的强调、突出机械化生产的细节等叙事方式意指“智能化的新疆棉花生产”,用去政治化的方式推翻西方报道中的“政治污蔑”,构造出民族认同的神话话语;面向国外的报道则通过官方政治和外交的表达,否认外媒对于中国涉疆问题“抹黑”的话语,建立和传播正面的国家形象。但与此同时,在国际传播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对外报道中的政治性和去政治化的日常,打造更为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叙事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新闻报道 新疆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