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源对污泥堆肥过程腐殖质电子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杰 谭知涵 +2 位作者 张木喜 王亚搏 欧车权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葡萄糖、蔗糖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进行高温堆肥,探讨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质(HS)的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不同阶段的HS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葡萄糖、蔗糖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进行高温堆肥,探讨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质(HS)的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不同阶段的HS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和电子接受能力(EAC),以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HS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处理HS的EDC、EAC和RER(电子循环率)在堆肥过程中都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相比葡萄糖组试验,蔗糖组试验增强了HA和FA的ETC和RER,对HA的EDC和FA的EAC提升效果较好;光谱学分析发现,蔗糖组试验促进了蛋白类物质的降解和类胡敏酸、类富里酸物质的形成,且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和含氧活性基团含量高于葡萄糖组试验。相关性分析表明,类胡敏酸物质和芳香族物质的增加促进了HA的ETC和RER的增加,而分子量的增大,蛋白质的下降,腐殖化程度的提高,类富里酸和芳香族物质的形成有利于FA中ETC和RER的增强。因此,在选择污泥堆肥的外加碳源时,可通过蔗糖的投加来强化堆肥腐殖质电子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电子转移能力 胡敏酸 富里酸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产品的困境及其原因与出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晓杰 谭知涵 +4 位作者 田雨欣 张木喜 王亚搏 潘琦 朱红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1,共7页
针对目前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产品存在着农民施用意愿低、市场萎缩的困境,分析了堆肥产品失去市场的主要原因,最终可归结为:①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农民放弃堆肥传统;②堆肥施用的费效比高,导致农民放弃施用堆肥;③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存... 针对目前有机固体废物堆肥产品存在着农民施用意愿低、市场萎缩的困境,分析了堆肥产品失去市场的主要原因,最终可归结为:①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农民放弃堆肥传统;②堆肥施用的费效比高,导致农民放弃施用堆肥;③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存在安全性和质量问题。从发展种养结合的农业模式和规模化经营模式、制定堆肥安全分类标准及开辟堆肥利用新途径、开发和推广更先进和经济的堆肥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推广施用堆肥的建议,旨在为解决堆肥产品的出路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有机固体废物 种养结合 原因及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Bi_(4)O_(5)Br_(2)耦合过一硫酸盐光催化处理渗滤液尾水
3
作者 孙晓杰 王亚搏 +4 位作者 张木喜 谭知涵 李洁 张红霞 朱红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5-702,共8页
采用超声辅助室温原位沉淀法合成BC/Bi_(4)O_(5)Br_(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比了TiO_(2)体系、BC/Bi_(4)O_(5)Br_(2)体系以及BC/Bi_(4)O_(5)Br_(2)耦合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处理渗滤液尾水的效果。考察了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 采用超声辅助室温原位沉淀法合成BC/Bi_(4)O_(5)Br_(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比了TiO_(2)体系、BC/Bi_(4)O_(5)Br_(2)体系以及BC/Bi_(4)O_(5)Br_(2)耦合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处理渗滤液尾水的效果。考察了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中PM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图谱分析渗滤液尾水有机物成分。结果表明: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较另外两体系的效果优异,BC/Bi_(4)O_(5)Br_(2)对COD、腐殖质(A_(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13.07%、12.74%、52.19%,BOD_(5)/COD从0.08提升至0.18。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中,0.1 g BC/Bi_(4)O_(5)Br_(2)耦合0.20 g PMS体系对渗滤液尾水有机物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尤其在反应开始的前0.5 h作用效果明显,1.5 h后降解效率不再明显增加。BC/Bi_(4)O_(5)Br_(2)耦合PMS体系对TOC的最大去除率为30.5%,较BC/Bi_(4)O_(5)Br_(2)体系提高16.5%;对腐殖质的最大去除率为53.97%,较BC/Bi_(4)O_(5)Br_(2)体系提升41.5%。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图谱表明渗滤液尾水以类腐殖质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非均相耦合过一硫酸盐光催化处理渗滤液尾水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尾水 Bi_(4)O_(5)Br_(2) 过一硫酸盐 光催化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O_(5)Br_(2)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4
作者 孙晓杰 张木喜 +3 位作者 王亚搏 谭知涵 王春莲 李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采用室温原位沉淀法制备Bi_(4)O_(5)Br_(2),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所制备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氮气吸附-脱附、瞬态光电流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形... 采用室温原位沉淀法制备Bi_(4)O_(5)Br_(2),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所制备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氮气吸附-脱附、瞬态光电流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元素价态、比表面积和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等进行表征分析。可见光照射时,样品产生了明显的光电流,说明样品具有可见光响应,催化剂合成成功并可应用于可见光催化反应。可见光照射30 min后,Bi_(4)O_(5)Br_(2)对20 mg/L RhB的去除率为89.76%,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0.069 min^(-1)。合成的催化剂Bi_(4)O_(5)Br_(2)由微纳米片状结构组成,存在纳米团簇现象。催化剂的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5~10 nm,比表面积为32.52 m^(2)/g。Bi_(4)O_(5)Br_(2)禁带宽度值约为2.31 eV,载流子的平均寿命为40.44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O_(5)Br_(2) 室温原位沉淀法 罗丹明B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