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相关颌面部血管畸形1例
1
作者 孟鑫 张静睿 +5 位作者 张诗涵 程龙龙 侯明 王买全 蔺栋鹏 王永功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血管畸形相关疾病,主要影响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其潜在的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风险,口腔科医师及时识别并转诊至相关科室对改善患者预后及...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血管畸形相关疾病,主要影响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其潜在的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风险,口腔科医师及时识别并转诊至相关科室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报告1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相关的BRBNS患者,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旨在提高口腔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避免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血管畸形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消化道血管畸形 临床诊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锶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买全 李运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仅易于发生骨折,他们在接受牙种植、人工关节置换等治疗时,还经常存在生物植入材料骨整合不佳、甚至松动脱落的问题,严重...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仅易于发生骨折,他们在接受牙种植、人工关节置换等治疗时,还经常存在生物植入材料骨整合不佳、甚至松动脱落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状况,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植入体的骨整合已经成为骨科、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以及老年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难题。近期的研究发现,微量元素锶是一种具有促进成骨和抑制骨吸收双重作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本文就微量元素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形成 骨吸收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应用催产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买全 彭利伟 李运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全身应用催产素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20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在每只大鼠的双侧股骨远中干骺端各植入1枚种植体,同时接受催产素全身用药,实验组皮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全身应用催产素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20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12周后,在每只大鼠的双侧股骨远中干骺端各植入1枚种植体,同时接受催产素全身用药,实验组皮下注射催产素(每天1 mg·kg-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用药4周后,观察8周,手术取出大鼠胫骨和带有种植体的股骨,采用显微CT和组织学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的骨质疏松情况,用显微CT、组织学观察和推出试验评价骨结合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胫骨样本的骨小梁增多、密集,交织成网状,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的相对骨体积分数为0.35%±0.06%,骨结合率为67.25%±9.06%,最大推出力为(70.32±10.91)N,对照组的相对骨体积分数、骨结合率和最大推出力分别为0.11%±0.02%、43.25%±7.01%、(21.65±4.36)N,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身应用催产素可拮抗骨质疏松的负面影响,促进种植体愈合,对纯钛种植体的骨结合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种植体 骨质疏松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应用雌激素和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累加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买全 李运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0-644,共5页
目的:研究在切除卵巢的大鼠体内,局部应用二膦酸盐(BPs)和全身应用雌激素,对有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大鼠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12周后,在每只大鼠的双侧胫骨近端各植入1颗含有HA涂层的种植体,植入左侧胫... 目的:研究在切除卵巢的大鼠体内,局部应用二膦酸盐(BPs)和全身应用雌激素,对有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大鼠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12周后,在每只大鼠的双侧胫骨近端各植入1颗含有HA涂层的种植体,植入左侧胫骨的种植体携带BPs,植入右侧胫骨的种植体不含BPs。大鼠平均分成2组,其中一组接受17β-雌二醇(E)皮下注射,另一组注射安慰剂。4组大鼠分别为:对照组、雌激素组(E组)、二膦酸盐组(BPs组)、雌激素+二膦酸盐组(E+BPs组)。种植手术12周后,手术取出带有种植体的胫骨,用显微CT和推出试验来评估骨结合效果。结果:E+BPs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种植体周围的相对骨体积增加了2.3倍,骨结合率增加了1.9倍,最大推出力增加了3.3倍。E组和BPs组种植体的固位力也增加了,但效果弱于E+BPs组。结论:全身应用雌激素和局部应用BPs对涂有HA涂层的种植体的骨结合具有累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骨质疏松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奈酸锶对骨质疏松时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买全 王永功 +1 位作者 彭利伟 李亚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治疗对骨质疏松时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骨质疏松组(A组,行双侧卵巢手术)、雷奈酸锶低剂量治疗组(B组,同A组手术)、雷奈酸锶高剂量治疗组(C组,同A组手术)(n=12),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在S...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治疗对骨质疏松时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骨质疏松组(A组,行双侧卵巢手术)、雷奈酸锶低剂量治疗组(B组,同A组手术)、雷奈酸锶高剂量治疗组(C组,同A组手术)(n=12),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在SD大鼠右侧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同时B组给予雷奈酸锶450mg·kg-1·d-1口服,C组给予雷奈酸锶900mg·kg-1·d-1口服,种植术后12周,处死动物,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标本,行形态学、显微CT观察及骨计量学检测。结果:种植术后12周,B、C组种植体周骨密度、种植体骨结合率、新生骨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与B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雷奈酸锶应用可拮抗骨质疏松的负面影响,促进种植体愈合,使种植体骨结合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雷奈酸锶 骨质疏松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颌下置管全麻在复杂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永功 候明 +3 位作者 王买全 彭利伟 闫德民 李亚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53-1155,1159,共4页
目的:介绍特殊全面部骨折手术中一种经颌下置管全麻的方法并探讨其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7例全面部骨折、无法实施鼻插全麻患者,口插全麻并稳定后制备口底与颌下间隧道并将气管导管导出颌下、固定。手术结束后将导管导回口腔。结果:... 目的:介绍特殊全面部骨折手术中一种经颌下置管全麻的方法并探讨其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7例全面部骨折、无法实施鼻插全麻患者,口插全麻并稳定后制备口底与颌下间隧道并将气管导管导出颌下、固定。手术结束后将导管导回口腔。结果:所有患者口腔插管和口底导出均顺利,导管位置无改变,双肺呼吸音对称。术中麻醉平稳,管理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局部无气肿、感染、气道阻塞、神经损伤。结论:在无法鼻插全麻前提下,经颌下置管全麻避免了气管切开,同时满足了颌骨骨折术中咬合对位的要求,是特殊全面部骨折麻醉手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部骨折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颌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永功 侯明 +2 位作者 王买全 张继良 闫峰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DNM)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牙源性DNM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可见病灶牙及颌骨变化,下颌颈胸CT连续扫描显示感染自颌面向... 目的:探讨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DNM)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牙源性DNM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可见病灶牙及颌骨变化,下颌颈胸CT连续扫描显示感染自颌面向胸部扩散的连续过程,表现为口底、颌下广泛积气、积脓,经颈部间隙达纵隔,3例为上纵隔感染,9例扩散到下后纵隔;8例伴胸腔积脓、肺部感染,2例心包积脓、积气。结论: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发病急、扩散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值得警惕。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的有效方法。颌面颈胸连续CT扫描是判断感染扩散范围、确定引流部位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纵隔炎 连续扫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气和预氧化对钯银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博华 叶剑涛 +3 位作者 王永功 闫德民 王买全 侯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研究上瓷前不同预处理条件对钯银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SEM)和X线衍射(EDS)分析A组(预氧化)、B组(除气)的金属表面以及金瓷结合界面,用ISO9693规定的三点弯曲测试分别测定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结果:扫描电镜和... 目的:研究上瓷前不同预处理条件对钯银合金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SEM)和X线衍射(EDS)分析A组(预氧化)、B组(除气)的金属表面以及金瓷结合界面,用ISO9693规定的三点弯曲测试分别测定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结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2组金属试件预处理后表面均可见突起的小瘤状结构,A组试件的小瘤较多、密度较大,大部分融合成条状、片状;B组试件的小瘤较少、密度较小,圆形颗粒状,直径约为1.5μm左右。2组试件金瓷结合界面均有清晰的含有较多颗粒状物的过渡瓷层,金瓷结合紧密。A组和B组金瓷结合强度分别为(45.97±3.92)MPa和(49.11±6.42)MPa(P=0.031)。结论:钯银合金除气比预氧化可以获得较高的金瓷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银合金 除气 预氧化 金瓷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买全 张松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肿瘤分布部位,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术前血清...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4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肿瘤分布部位,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牙结石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是否使用抗生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长、住院时长、术后放置引流管情况及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长考虑为可能影响术后术区感染的因素,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发现可能相关的因素(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舌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颊癌、唇癌、牙龈癌,而腭癌无感染发生,P <0.05。通过对比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术前牙周结石Ⅲ度、术式Ⅲ(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皮瓣修复术)、术中使用抗生素、置管时间≤24h、住院时间>18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百分率均较非感染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转入ICU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致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牙周结石Ⅲ度(OR=7.149,P=0.014)、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OR=0.059,P=0.034)、术式Ⅲ(OR=4.135,P=0.024)、住院时间>18d(OR=24.845,P=0.009)。结论研究发现术前牙周结石Ⅲ度、术前血清白蛋白值≤35g/L、术式Ⅲ、住院时间>18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多发生在舌癌患者中,应针对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重点预防术后术区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术区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