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伟 陈践发 +9 位作者 王杰 王晓波 何大祥 王东良 刘凯旋 尤兵 陈聪 付娆 唐帅旗 张佳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9,共14页
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已运用于地球深部物质及天体陨石研究,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在天然气研究中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稀有气体质谱仪,对中国东部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的稀有气体全组分丰度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已运用于地球深部物质及天体陨石研究,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在天然气研究中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稀有气体质谱仪,对中国东部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的稀有气体全组分丰度及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明确了断陷盆地稀有气体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的丰度从轻稀有气体到重稀有气体具有逐渐减小的反“厂”字形趋势。稀有气体的同位素比值^(3)He/^(4)He为2.64×10^(-6)、^(20)Ne/^(22)Ne为9.94、21Ne/^(22)Ne为0.02922、^(40)Ar/^(36)Ar为743.7,均高于大气值,^(80)Kr、^(84)Kr、^(86)Kr、^(131-136)Xe均表现出相对大气过剩的特征,显示天然气中有幔源气体的混入。综合稀有气体的组成特征,说明松辽盆地中深部天然气均为壳幔混源的无机成因,而且不同构造区块、不同类别天然气的幔源组分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对比稀有气体组成与天然气类型发现,轻稀有气体可以较好地区分天然气的类型,而重稀有气体的组成在各种天然气中没有明显差别。稀有气体同位素除了可以示踪天然气来源外,还可以应用在判别天然气成因、区分天然气类型、表征大地构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氦源 壳幔混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东良 林潼 +3 位作者 杨海波 石强 缪卫东 王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246,251,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以及样品的压汞曲线和孔渗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储集体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表现为受岩性、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发育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心、铸体薄片的详细观察以及样品的压汞曲线和孔渗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储集体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岩性的火山岩其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不同,表现为受岩性、成岩作用以及构造发育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多样性。研究区整体呈现出孔隙发育受风化壳和裂缝的控制作用。成像测井分析认为火山岩体中裂缝较发育,且通过对裂缝的识别与分析得出研究区裂缝发育北东向,整体受近东西向的区域大断裂控制明显。同时对石炭系气藏的剖析认为断层对火山岩气藏具有改善和破坏作用,表现为断层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和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作用,以及断层对研究区气藏盖层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断层作用 风化壳 火山岩储集空间 滴南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养院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东良 金荷仙 +1 位作者 范丽琨 唐宇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9-535,共7页
为探求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及快速有效的测算方法,以杭州市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36个20 m×20 m的样地,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4个群落指标。依据林木的分形原理,采用对群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显... 为探求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及快速有效的测算方法,以杭州市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36个20 m×20 m的样地,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4个群落指标。依据林木的分形原理,采用对群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显著性检验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4个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样地总体三维绿量呈正态分布,其中乔木层三维绿量占总三维绿量的近90%。4个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22~0.973,残差分析没有呈现明显图案,所得最优方程为y=2 679.155x11+77.620(y为模拟三维绿量,x11为胸高断面积)。根据模拟方程标准回归系数,14个因子中对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胸高断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学 疗养院 人工绿地 三维绿量 影响因子 分布特征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原油差异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东良 李勇 +5 位作者 敬兵 李建立 国建英 曾昌民 张现军 冯晓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油气田主要含油气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西河甫组(N1x)、古近系卡拉塔尔组(E2k)和白垩系。研究表明,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饱和烃甾烷、萜烷、碳同位素和中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在纵向和平面上均呈现出有规...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油气田主要含油气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西河甫组(N1x)、古近系卡拉塔尔组(E2k)和白垩系。研究表明,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饱和烃甾烷、萜烷、碳同位素和中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在纵向和平面上均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纵向上,原油密度、咔唑的丰度由下而上逐渐降低,而原油饱和烃含量、C21-/C22+、C21+22/C28+29、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碳同位素和气/油比等参数自下而上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些变化趋势主要归结于自下而上的运移分馏作用;而不同层系或同一层系不同油组平面上的特征差异主要受储层沉积相带和物性的制约,是分类聚集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馏 分类聚集 生标特征 柯克亚原油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生排烃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东良 张君峰 +1 位作者 刘宝泉 国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青藏高原实地踏勘采集了大量样品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在对实验产物和残渣计量、检测后 ,总结、归纳出 4类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生排烃模式 :Ⅰ型泥页岩生排烃模式、Ⅱ1型泥页岩生排烃模式、Ⅱ1... 在青藏高原实地踏勘采集了大量样品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的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在对实验产物和残渣计量、检测后 ,总结、归纳出 4类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生排烃模式 :Ⅰ型泥页岩生排烃模式、Ⅱ1型泥页岩生排烃模式、Ⅱ1型灰岩和泥灰岩生排烃模式、沥青生排烃模式。这些模式的建立为正确评价、研究该区海相烃源岩和资源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就这 4类模式之间、这些模式与常规模式之间进行了对比 ,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这对进一步研究青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模拟实验结果与露头剖面实际分析资料对比表明 ,通过模拟实验所建立的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基本上能够反映地下生排烃的实际情况。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海相烃源岩 生烃 排烃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测绘在海上风电电缆后保护施工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龙钧 王东良 罗飞虎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为提升海上风电场风机间非掩埋电缆后保护施工的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综合运用多波束技术和侧扫声呐技术,对非掩埋电缆后保护施工作业区进行精确的地形地貌测绘。根据测绘结果,结合MS1000成像声呐和船舶定位与超短基线水下定位技术,... 为提升海上风电场风机间非掩埋电缆后保护施工的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综合运用多波束技术和侧扫声呐技术,对非掩埋电缆后保护施工作业区进行精确的地形地貌测绘。根据测绘结果,结合MS1000成像声呐和船舶定位与超短基线水下定位技术,监控和定位液压释放架布放混凝土联锁排,对非掩埋电缆进行后保护施工作业。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能提高布放混凝土联锁排的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后保护施工 多波束 侧扫声呐 导航定位 超短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东良 刘宝泉 +1 位作者 国建英 郭树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自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华英参 1井和维马 1井的煤系生油岩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煤在Ro 为 0 6 5 之后 ,液态烃产率急剧增加 ,1 5 之后 ,迅速降低 ,其生油高峰约在Ro 为 1 0 时 ,每吨有机碳的最大产烃量约为15 0kg ;碳质泥岩与... 采自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华英参 1井和维马 1井的煤系生油岩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煤在Ro 为 0 6 5 之后 ,液态烃产率急剧增加 ,1 5 之后 ,迅速降低 ,其生油高峰约在Ro 为 1 0 时 ,每吨有机碳的最大产烃量约为15 0kg ;碳质泥岩与煤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液态烃产率受有机显微组分的影响 ;灰色泥岩的生排油率很低 ,以生成天然气为主 ,当Ro 接近 2 5 时 ,产烃量接近 2 0 0kg。根据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 ,可以建立演化阶段划分标准 ,另外 ,煤岩中显微组分的生烃能力还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生排烃 产率 演化阶段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6
8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6 位作者 宋家荣 杨威 王志宏 李剑 王东良 李志生 谢武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2-711,共10页
利用高石梯—磨溪地区大量新钻探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开展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组分、同位素、轻烃组成、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储集层沥青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1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均为典型的干气,... 利用高石梯—磨溪地区大量新钻探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开展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组分、同位素、轻烃组成、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储集层沥青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1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均为典型的干气,以烃类气体为主。但灯影组干燥系数大、烃类组分含量低、非烃组分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氦气方面。烃源岩成熟度不同和含硫矿物与烃类反应生成H2S是造成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组成细微差别的原因。2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δ13C2值差异明显,主要反映母质类型的差异。3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甲烷δ2H值差异大,主要反映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的差异。4下寒武统页岩、灯影组泥岩、陡山沱组泥岩和灯影组碳酸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32.8‰、-31.9‰、-30.7‰和-27.8‰。5灯影组储集层沥青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值介于筇竹寺组和灯影组烃源岩之间。研究认为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震旦系天然气来源于震旦系和寒武系烃源岩,寒武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特征 天然气成因 震旦系 寒武系 川中古隆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天然气成因判识新指标及图版 被引量:62
9
作者 李剑 李志生 +10 位作者 王晓波 王东良 谢增业 李谨 王义凤 韩中喜 马成华 王志宏 崔会英 王蓉 郝爱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为解决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领域天然气勘探中面临的高演化、多元天然气成因和来源判识等关键性技术难题,通过实验新技术以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完善了多元天然气成因判识方法体系。建立了腐泥型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干酪根降解气和原油裂... 为解决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领域天然气勘探中面临的高演化、多元天然气成因和来源判识等关键性技术难题,通过实验新技术以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完善了多元天然气成因判识方法体系。建立了腐泥型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干酪根降解气和原油裂解气、聚集和分散型液态烃裂解气,N_2、CO_2有机和无机成因,惰性气体壳源和幔源成因,He、N_2、CO_2、天然气汞含量判识煤成气和油型气等多元天然气成因判识新指标及图版。通过在主要含气盆地的应用,明确了四川、塔里木和松辽盆地复杂气藏天然气成因和来源,有效支持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古老碳酸盐岩、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等领域的天然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天然气 成因判识 裂解气 N2 CO2 惰性气体 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泥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剑 马卫 +4 位作者 王义凤 王东良 谢增业 李志生 马成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利用半开放体系生排烃模拟实验、封闭体系的黄金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与开放体系的高温热解色谱质谱实验数据与实测数据,在经典生烃模式基础上,对烃源岩全过程生烃演化特征、排烃效率与滞留烃量、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来源及甲烷同系物裂... 利用半开放体系生排烃模拟实验、封闭体系的黄金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与开放体系的高温热解色谱质谱实验数据与实测数据,在经典生烃模式基础上,对烃源岩全过程生烃演化特征、排烃效率与滞留烃量、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来源及甲烷同系物裂解温度等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腐泥型烃源岩在主生油阶段(R_o值为0.8%~1.3%)的排烃效率为30%~60%,高成熟阶段(R_o值为1.3%~2.0%)的排烃效率在60%~80%;高成熟阶段干酪根降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对总生气量的贡献比大致为1∶4,干酪根降解气量占20%,滞留液态烃裂解气量占13.5%,源外原油裂解气(包含聚集型与分散性原油裂解气)量占66.5%。初步确定了天然气的裂解下限,建立了烃源岩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泥型烃源岩 生烃演化模式 排烃效率 生排烃模拟实验 干酪根 降解气 裂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煤系烃源岩及煤成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8
11
作者 李剑 姜正龙 +2 位作者 罗霞 王东良 韩中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主要发育石炭系和侏罗系两套煤系烃源岩,形成与之相关的两类煤成气。石炭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成熟度高。侏罗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成熟度变化大,中下侏罗统是主力气源岩,资源潜力大。石炭系煤... 准噶尔盆地主要发育石炭系和侏罗系两套煤系烃源岩,形成与之相关的两类煤成气。石炭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成熟度高。侏罗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成熟度变化大,中下侏罗统是主力气源岩,资源潜力大。石炭系煤成气属干气,碳同位素较重,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在-30‰左右,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8‰,为正碳同位素系列,形成自生自储气藏。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分布广,组分相对较湿,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丁烷和丙烷发生倒转的现象较为普遍,反映出天然气的成熟度变化较大,同源不同阶的天然气混合造成重烃碳同位素偏轻。石炭系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大,是准噶尔盆地今后最主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源自侏罗系煤系的天然气分布范围广,南缘是今后侏罗系煤系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天然气 煤成气 煤系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稀有气体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魏国齐 王东良 +5 位作者 王晓波 李剑 李志生 谢增业 崔会英 王志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为例,对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稀有气体进行全组分含量和同位素检测,并判别其成因。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He含量高于大气中He含量1~2个数量级,其中灯二段天然气中He平均含... 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为例,对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稀有气体进行全组分含量和同位素检测,并判别其成因。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He含量高于大气中He含量1~2个数量级,其中灯二段天然气中He平均含量为512×10^-6,达到工业利用标准;而Ne、Ar、Kr、Xe含量相对较低,低于大气含量值。稀有气体全组分含量总体由震旦系灯二段、灯四段至寒武系龙王庙组逐渐降低。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3He/^4He值总体为10^-8量级,^40Ar/^36Ar值总体为1024-9559,^132Xe相对过剩而^129Xe相对亏损,表明He、Ar、Xe均为典型壳源成因,且气田深部没有活动性强的深大断裂和通幔断裂,构造活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大气田 震旦系 寒武系 稀有气体 全组分含量 同位素组成 成因判识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基本生油条件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陈建平 何忠华 +3 位作者 魏志彬 王东良 秦建中 国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7,共5页
从有机地球化学方面深入研究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查干凹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沉积时为一箕状断陷 ,沉积地层和烃源岩厚度变化大 ,主要烃源岩发育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下段 ,厚约 0~ 2 40 0m。目前烃源岩... 从有机地球化学方面深入研究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查干凹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沉积时为一箕状断陷 ,沉积地层和烃源岩厚度变化大 ,主要烃源岩发育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苏红图组下段 ,厚约 0~ 2 40 0m。目前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 0 .15 %~ 2 .66% ,热解生油潜量为 0 .0 7~ 10 .74mg/g,氯仿沥青“A”含量多数在 0 .0 2 2‰~ 3 .75 7‰ ,总烃含量为0 .0 49‰~ 2 .5 2 7‰。有机质丰度变化大 ,但可溶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主要由无定型草本植物降解和藻类组成 (占60 %~ 80 % ) ,其中II1型有机质占 5 0 %以上 ,推测原始有机质类型较好。该凹陷地热梯度较高 ,目前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在0 .8%~ 2 .0 % ,处于成熟生油—湿气阶段 ,饱和烃色谱和色质参数也表明烃源岩已成熟。TTI计算表明其主要烃源岩主要生油期为晚白垩世。综合分析认为下白垩统烃源岩属较好烃源岩 ,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图 5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银额盆地 查干凹陷 生油条件 地质构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液态烃的成藏地位与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文智 王兆云 +3 位作者 王东良 李剑 李永新 胡国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13,共13页
通过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不同源储组合实际剖面研究,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排油率,基于源内、源外分散液态烃和古油藏裂解成气时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明确油裂解型气源灶的主生气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成因法... 通过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不同源储组合实际剖面研究,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排油率,基于源内、源外分散液态烃和古油藏裂解成气时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明确油裂解型气源灶的主生气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成因法为基础的分散液态烃裂解气定量评价"五步法"。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不同源储配置排油率研究与岩石热解参数分析等均反映烃源岩内存在数量相当可观的滞留液态烃,总体特征为有机质含量越低,排油率越小。有机碳含量小于2%的烃源岩,液态窗阶段排油率多小于50%;有机碳含量为2%~4%的砂泥互层和厚层泥岩排油率分别为60%和30%。从烃源岩排出的液态烃受古地形控制,以不同丰度差异聚集在地层中,呈分散或半聚半散形式赋存,统称为源外分散液态烃。源内和源外分散液态烃进一步深埋后,均可裂解形成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勘探实践证明,分散型、半聚半散型和聚集型液态烃裂解气是中国深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勘探地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态烃 源内分散液态烃 源外分散液态烃 液态烃裂解气 烃源岩排油率 液态烃裂解成气 裂解气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古老烃源岩滞留烃及其裂解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剑 王义凤 +3 位作者 马卫 王东良 马成华 李志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5,共7页
我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为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意义重大。为此,结合正演(实验模拟)和反演(地质剖面解剖)两种方法,求取了我国重点盆地不同类型、不同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的滞留烃量,... 我国高-过成熟海相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为原油裂解气,滞留烃是原油裂解气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意义重大。为此,结合正演(实验模拟)和反演(地质剖面解剖)两种方法,求取了我国重点盆地不同类型、不同丰度、不同演化阶段的滞留烃量,建立了5种类型烃源岩(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偏腐殖混合型、腐殖型、煤型)的滞留烃演化模型。结果表明:腐泥型、偏腐泥混合型优质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低于20%,在主生油阶段的排烃效率介于20%~50%,在高成熟阶段的排烃效率介于50%~80%,而相应阶段偏腐殖混合型和腐殖型烃源岩的排烃效率则要低约10%。基于该演化模型,初步计算了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中高成熟阶段-现今滞留烃资源分布和裂解排气量:该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滞留烃在高演化阶段裂解排出的气态烃总量达230.4×10^(12)m^3,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滞留烃裂解气的排出量为12.3×10^(12)m^3,均显示出很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进而指出,四川盆地筇竹寺组烃源岩滞留烃裂解气的有利区主要包括高石梯-磨溪、资阳、威远地区,有利分布面积达4.3×10~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烃源岩 高—过成熟 滞留烃 裂解气 定量评价 正演法 反演法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魏国齐 李剑 +5 位作者 张水昌 谢增业 杨威 王东良 张福东 赵泽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4,121-122,共9页
经过30多年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成气、成藏地质理论,但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难度的增大和供需矛盾的突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一五"... 经过30多年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成气、成藏地质理论,但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难度的增大和供需矛盾的突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有关大气田形成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认识,主要包括:①3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煤成气、原油裂解气和生物气)的生成下限值降低;②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度超过150℃、压力超过40MPa)砂岩溶蚀速率增大2~3倍;③建立了气藏盖层的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盖层评价逐步走向定量化;④研究了5类气藏(大面积低渗透砂岩、礁滩与岩溶、火山岩、超高压、生物气)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明确了其分布规律。进而深化了3大领域的天然气勘探理论:①发展了近源高效聚集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勘探理论,推动了苏里格气田、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②创立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实现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小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的系列突破;③深化了碳酸盐岩台缘礁滩气藏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龙岗气田主体评价勘探与向西向东扩展以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风险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基础地质理论 研究进展 成因机理 成藏理论 勘探理论 储量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7 位作者 李剑 杨威 张水昌 张奇 刘新社 王东良 张福东 程宏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共13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①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生气和高演化煤系烃源岩生气模式;②建立了不同丰度、不同类型烃源岩排烃、滞留烃定量评价模型;③建立了天然气多参数、多指标成因鉴别图版;④建立了2种碳酸盐岩和2种致密砂岩沉积新模式;⑤建立了直接盖层盖储排替压力差评价新方法;⑥建立了大气田成藏模式,总结了大气田的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进而深化了下述5大领域的天然气勘探理论,应用成效显著:①创新了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认识,推动了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和探明;②发展了大型致密砂岩气田成藏地质理论,指导了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③深化了台缘礁滩成藏理论,拓展了四川盆地台缘礁滩天然气的勘探;④深化了大型凝析气藏成藏机理与富集理论,指导了塔里木盆地大型凝析气藏的勘探;⑤完善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实现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的战略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中国 大气田 天然气地质理论 研究进展 成因鉴别 成藏理论 勘探理论 勘探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7
18
作者 莫午零 林潼 +3 位作者 张英 易士威 王东良 张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371,共8页
西昆仑山前主要发育下石炭统和什拉甫组、下二叠统普司格组和中侏罗统杨叶组3套烃源岩。通过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烃源岩特征、油气特征和油—源对比与气—源对比分析,指出柯东—柯克亚构造带原油主要来自二叠系类型较好的Ⅱ型... 西昆仑山前主要发育下石炭统和什拉甫组、下二叠统普司格组和中侏罗统杨叶组3套烃源岩。通过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烃源岩特征、油气特征和油—源对比与气—源对比分析,指出柯东—柯克亚构造带原油主要来自二叠系类型较好的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源岩,有部分侏罗系和石炭系天然气混入。从柯东1井和柯克亚含油气构造的构造演化、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演化史出发,分析了成藏演化过程,总结出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模式,得出其成藏可分为4个阶段:原油初始充注时期、主充油时期、主充气时期和油气调整时期。搞清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油气成藏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为该区甩开勘探、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来源 包裹体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柯东-柯克亚构造带 西昆仑山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藏盖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晓波 李剑 +2 位作者 王东良 胡国艺 方家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4-668,共5页
从天然气藏盖层分类、盖层封闭机理、盖层封闭能力影响因素、盖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的实验测试技术和地球物理研究方法、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天然气藏盖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重要控制作用,并... 从天然气藏盖层分类、盖层封闭机理、盖层封闭能力影响因素、盖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的实验测试技术和地球物理研究方法、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天然气藏盖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重要控制作用,并对天然气藏盖层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加强天然气藏盖层研究,对于完善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指导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盖层 研究进展 封闭机理 定量评价研究方法 综合评价 天然气成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分布、成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晓波 李剑 +6 位作者 王东良 李志生 陈践发 张英 李谨 王义凤 王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40,共11页
以生物气、低熟气理论及岩性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试气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平面、纵向及试气产量分布规律,判识浅层气成因类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浅层气成藏控... 以生物气、低熟气理论及岩性气藏勘探理论为指导,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试气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的平面、纵向及试气产量分布规律,判识浅层气成因类型,探讨不同成因类型浅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差异性,指出不同类型浅层气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西部斜坡区中部组合萨尔图、高台子油层,中央拗陷区上部组合黑帝庙油层及以上层位,朝阳沟阶地中部组合葡萄花油层是浅层生物气、低熟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中央拗陷区中部组合葡萄花和萨尔图油层是浅层油型气的有利勘探方向;东南隆起区和中央拗陷三肇凹陷部分地区下部组合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是浅层煤成气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浅层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浅层气 分布规律 成因类型 成藏控制因素 有利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