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车组气动阻力降阻优化数值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东屏 何正凯 +1 位作者 李明高 兆文忠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8,共4页
本文以动车组为模型,首先对其350km/h明线运行的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关试验数据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呈现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计算所采用的模型及计算方法准确可靠。其次通过对流场的气流状况以及车身表面压力分布的详细分... 本文以动车组为模型,首先对其350km/h明线运行的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关试验数据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呈现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计算所采用的模型及计算方法准确可靠。其次通过对流场的气流状况以及车身表面压力分布的详细分析,分别提出修改空调导流罩及受电弓导流罩,添加外包风挡、侧向裙板等措施降低列车的运行阻力,并对优化方案的外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阻力值及其降低率的定量结果。最终优化设计方案有效地减少了列车整体阻力,与原车相比,降阻率达到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高速动车组 气动阻力 降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数值仿真在高速列车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东屏 兆文忠 马思群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8,共5页
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不仅关系到列车牵引效率,而且还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性。本文介绍CFD数值仿真在高速列车设计中的应用:采用Airpak软件对列车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数值仿真,采用Fluent软件对列车水箱中水的晃动问题、列... 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不仅关系到列车牵引效率,而且还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和列车运行安全性。本文介绍CFD数值仿真在高速列车设计中的应用:采用Airpak软件对列车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数值仿真,采用Fluent软件对列车水箱中水的晃动问题、列车外流场以及二维流线型列车模型的远场气动噪声进行数值仿真。对空调通风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研究进行对比,计算与试验的良好一致性说明采用的CFD模型是可靠的;水箱晃动计算的压力波提供的水箱壁屈曲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数值仿真 高速列车 空气阻力 空调通风系统 水箱中水的晃动 气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积雪特性数值仿真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东屏 尤明 +3 位作者 范军 斯琴 刘高峰 董华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2,共8页
基于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350 km/h高速动车组明线运行转向架周围空气流场进行数值分析,采用离散相模型对路面积雪引起的转向架风雪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周围流场存在的大量空... 基于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350 km/h高速动车组明线运行转向架周围空气流场进行数值分析,采用离散相模型对路面积雪引起的转向架风雪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周围流场存在的大量空气涡流,影响了转向架周围的空气压力分布。转向架表面的雪花颗粒黏附堆积情况与转向架的安装位置及其周围的空气流场压差有关。中间车第一个转向架颗粒黏附数量最多,尾车第二个转向架黏附数量最少。通过优化转向架周围的裙板结构,转向架周围的空气压力有明显变化,转向架周围垂向方向空气压力差有减小趋势,转向架表面及前后导流板雪花颗粒黏附堆积数目比原方案降低了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转向架 雪花流动 数值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风工况下高速动车组空调表面气动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东屏 何正凯 兆文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9-23,共5页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速动车组模型,对其在不同横风工况下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动车组空调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空调机组所受阻力值由头车至尾车逐渐减小,横...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速动车组模型,对其在不同横风工况下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动车组空调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空调机组所受阻力值由头车至尾车逐渐减小,横风等级增加,阻力值变化不大;空调机组进出口表面负压值及冷凝器进出口压差随横风等级的增加而增大,4、8、12级横风时,空调进出口表面负压总值较无横风时分别提高约30%、174%、561%;随横风等级增加,头车空调所受横向力并无显著变化,而中,尾车空调所受横向力急剧增加,且方向与头车所受横向力相反.4、8、12级横风时,三车空调及导流罩所受横向力总值分别为78、532、2 499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数值仿真 动车组空调 外流场 横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贯通道内空气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东屏 王斌 +1 位作者 李鹏 斯琴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7-10,共4页
建立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内部乘客站立密集.使用k-ε标准湍流模型对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人体散热以及车体各组件对外部温度的传热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贯通道内流场平均温度为22.5℃,... 建立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内部乘客站立密集.使用k-ε标准湍流模型对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人体散热以及车体各组件对外部温度的传热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贯通道内流场平均温度为22.5℃,气流组织速度范围约为0.1~0.3 m/s.参照欧洲EN14750-1标准,贯通道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及温度的热舒适性指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贯通道 气流组织 数值模拟 EN14750-1标准 热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客室内热环境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东屏 李鹏 +1 位作者 陈伟 刘斌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4,26,共5页
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对某动车组空调风道及客室内的气流分布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车内座椅、行李架等障碍物对气流组织的影响,而且还考虑了车体各壁面传热、车窗热流、乘客散热和太阳辐射等对客室内热环... 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对某动车组空调风道及客室内的气流分布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中不仅考虑了车内座椅、行李架等障碍物对气流组织的影响,而且还考虑了车体各壁面传热、车窗热流、乘客散热和太阳辐射等对客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将空调送风风道纳入了车室计算区域,客室顶部送风孔板做等面积简化.研究结果表明:客室内座位区人体头部位置温度范围为24.5~26.5℃,温差为2℃,过道区温度范围为23.5~24.5℃,温差为1℃,客室内温度差为3℃.研究结果为客室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和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ε湍流模型 动车组 数值模拟 太阳辐射 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铁路客车空调数值仿真平台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东屏 耿平 兆文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利用Visual Basic 6.0设计面向对象的铁路客车空调数值仿真平台.该平台通过调用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的解释性脚本语言——Journal语言,进行参数化建模、自动数值计算;利用欧洲铁路联盟(UIC553)标准对直观显示车厢内的气流组织状况的后处... 利用Visual Basic 6.0设计面向对象的铁路客车空调数值仿真平台.该平台通过调用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的解释性脚本语言——Journal语言,进行参数化建模、自动数值计算;利用欧洲铁路联盟(UIC553)标准对直观显示车厢内的气流组织状况的后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对标准测点的计算温度数据与实验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基于该平台,那些不太熟悉CFD软件的工程师们就可以快速进行空调通风系统的数值仿真计算,从而提高方案对比效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平台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数值仿真 参数化建模 空调通风系统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罐车内部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屏 尤明 +1 位作者 田磊 董华军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了获取保温罐车的最佳保温性能,以保温罐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符合其实际运行工况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运用SIMPLE算法和VOF模型,对保温罐体内部溶液温度的传热状况进行仿真分析.罐体外壁保温层的总厚度不变,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和岩棉,通... 为了获取保温罐车的最佳保温性能,以保温罐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符合其实际运行工况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运用SIMPLE算法和VOF模型,对保温罐体内部溶液温度的传热状况进行仿真分析.罐体外壁保温层的总厚度不变,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和岩棉,通过改变聚氨酯和岩棉各自的厚度,来对比分析当保温材料厚度组合不同时,保温罐车在24 h运行过程中,罐体内部溶液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当采用20 mm厚度的聚氨酯和50 mm厚度的岩棉作为罐体保温层时,罐体的保温效果最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得数据吻合,计算方法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温度场 保温材料 保温罐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空调风道挡板对车厢内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东屏 周溶溶 +1 位作者 韩璐 孔繁冰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以某地铁中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对空调风道及车厢内部三维空间区域定员230人工况下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空调通风设计方案做量化评估,计算中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过程.由计... 以某地铁中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对空调风道及车厢内部三维空间区域定员230人工况下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空调通风设计方案做量化评估,计算中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过程.由计算结果可知,风道第8个出风口有空气逆流现象且车厢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针对上述缺点,对第8个出风口周围挡板相对位置及数量进行调整.新方案消除了风道出风口逆流现象,车厢内人体舒适区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温差由原方案的4℃降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κ-ε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风道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0km/h动车组头车司机室及客室内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东屏 刘一达 +1 位作者 黄少东 袭望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1-4,38,共5页
以某250 km/h动车组头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司机室和客室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采用κ-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空调风道和内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流场内流动参数的详细信... 以某250 km/h动车组头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司机室和客室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采用κ-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空调风道和内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流场内流动参数的详细信息,并结合国际铁路联盟规程UIC 553-01-2005(客车的通风、采暖和空调型式试验)对头车司机室和客室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头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CFD数值仿真 温度场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明线运行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东屏 许乔奇 周韶泽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带有车轮的200 km/h动车组模型,对其明线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并对列车壁面附面层网格进行了细分,得出压力、速度的分布规律,针对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带有车轮的200 km/h动车组模型,对其明线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并对列车壁面附面层网格进行了细分,得出压力、速度的分布规律,针对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列车的阻力系数为0.436,升力系数为0.014;此型200 km/h动车组车尾的安全避让距离为6 m;当加密附面层网格使y+从2200减小到55时,阻力系数提高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外流场 空气动力学仿真 附面层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检测车明线运行辅助变流器进排风口表面压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东屏 赵强 兆文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对350 km/h高速检测车明线运行外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车头表面压力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误差1%,在允许范围之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高可信度.分析高速检测车辅助变流器进风口和排风口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辅助变流器不工作的情... 对350 km/h高速检测车明线运行外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车头表面压力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误差1%,在允许范围之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高可信度.分析高速检测车辅助变流器进风口和排风口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辅助变流器不工作的情况下进风口的平均压力为正,且相差不大,排风口1的压力为正,排风口2,3的压力为负,进排风口的压差都为正.辅助变流器正常工作时进排风口的压力变化规律与不工作时相同,但进风口平均压力都为负值,且平均压力减小.1号辅助变流器进排风口压差为负值,2,3号辅助变流器进排风口压差均为正值.1号辅助变流器排风口的压力偏高,进排风口压差为负,计算表明此位置不适合设置排风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仿真 高速检测车 辅助变流器进排风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显示方法研究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流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屏 兆文忠 +1 位作者 杉山弘 东条启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1-525,共5页
在一个压力-真空型超声速风洞中,剪切应力敏感的液晶表面流动显示技术被用来研究方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的超声速流动。实验是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的超声速风洞中进行。它提供了关于测试表面流动结构的定性信息,诸如湍流边界层分离和再... 在一个压力-真空型超声速风洞中,剪切应力敏感的液晶表面流动显示技术被用来研究方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的超声速流动。实验是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的超声速风洞中进行。它提供了关于测试表面流动结构的定性信息,诸如湍流边界层分离和再附,以及边界层流动的维数等。液晶显示结果与纹影实验照片和油膜方法进行比较,证实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面流动显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似冲击波 表面流动显示 剪切-敏感液晶 冲击波/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 湍流边界层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气含湿量的列车空调系统数值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东屏 兆文忠 +1 位作者 刘刚 许乔奇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改善空调客车的空气调节系统,使其能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空气,从而满足乘客的乘车舒适度,对某空调列车的通风系统及车厢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了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温度均匀的改进设计方案;为使空调通风系统... 为改善空调客车的空气调节系统,使其能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的空气,从而满足乘客的乘车舒适度,对某空调列车的通风系统及车厢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了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温度均匀的改进设计方案;为使空调通风系统仿真效果更加趋近实际情况,数值计算中考虑空气含湿量,研究空气含湿量对温度分布的作用;并且对人体散热量两种定义方式对车厢温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空调系统 方案优选 空气含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380B动车组司机室风道及室内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东屏 高壮 +1 位作者 李明 刘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14,48,共5页
针对CRH380B司机室风道结构复杂的特点,以其司机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空调送风风道和司机室的三维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采用κ-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司机室的空调风道和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 针对CRH380B司机室风道结构复杂的特点,以其司机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空调送风风道和司机室的三维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采用κ-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司机室的空调风道和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流场内流动参数的详细信息,并结合国际铁路联盟规程UIC 553-2004,对司机室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头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H380B 司机室 CFD数值仿真 速度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快轨列车圆形与矩形隧道运行气动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屏 徐光平 +1 位作者 李明 兆文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连续性方程Reynolds时均Navier-Stokes方程以及RNG k-ε湍动能模型方程对都市快轨列车隧道运行的空气动力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在以160 km/h隧道运行速度分别通过圆形和矩形隧道的工况下,从列车进入隧道直至整车完全驶出隧道的空... 基于连续性方程Reynolds时均Navier-Stokes方程以及RNG k-ε湍动能模型方程对都市快轨列车隧道运行的空气动力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在以160 km/h隧道运行速度分别通过圆形和矩形隧道的工况下,从列车进入隧道直至整车完全驶出隧道的空气阻力以及车体表面压力变化情况,并对圆形及矩形隧道流场特性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在矩形隧道和圆形隧道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阻力分别达到15 458.5 N和13 829.3 N,最大表面压力分别达到4 252.3 Pa和3 815.8 Pa.在两种隧道中运行的列车阻力变化规律及列车表面压力变化规律相同,矩形隧道运行时列车的最大阻力与圆形隧道相比增加了14.3%,表面最大压力增加了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快轨列车 隧道 数值仿真 气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槽内水平段汽车白车身的气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东屏 陈济臣 +1 位作者 赖宇阳 油忠超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3-36,共4页
针对白车身在电泳槽中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基于日本CRADLE公司的SC/Tetra软件,利用八叉树方法对含有白车身的电泳槽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应用k-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电泳槽中白车身外流场进行流场模拟分... 针对白车身在电泳槽中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基于日本CRADLE公司的SC/Tetra软件,利用八叉树方法对含有白车身的电泳槽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应用k-ε标准湍流计算模型和SIMPLE算法对电泳槽中白车身外流场进行流场模拟分析.文中采用静网格模型和动网格模型两种不同方法对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96%,说明计算结果可靠.计算得到汽车白车身在电泳槽水平运行时阻力值约为17.89 N,横向力值约为1.85N,升力值约为522.36 N,计算结果为电泳生产线中遇到的脱钩、车身倾斜和车身颠覆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电泳槽 汽车白车身 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电弓气动特性随列车时速及工作高度变化规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东屏 赵亚军 +1 位作者 孙成龙 黄思俊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2-36,42,共6页
基于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1 600和2 800 mm升弓高度下受电弓不同时速的气动力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受电弓在开口运行时的气动抬升力.计算结果表明:受电弓在工作高度2 800 mm时仿真结果与风洞试... 基于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1 600和2 800 mm升弓高度下受电弓不同时速的气动力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受电弓在开口运行时的气动抬升力.计算结果表明:受电弓在工作高度2 800 mm时仿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误差保持在10%以内.受电弓由工作高度2800降低至1 600 mm,受电弓各部件气动升、阻力基本都随着工作高度减小而绝对值减小,降幅基本保持在20 N以内.整弓的气动抬升力随着工作高度的减小而减小,降幅基本保持在60%以内.同一高度下整弓的气动抬升力都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工作高度2 800 mm时速度每增加40 km/h,气动抬升力增加约30 N;工作高度1 600 mm时速度每增加40 km/h,气动抬升力增加保持在10 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数值模拟 气动抬升力 工作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编组高速列车过中长隧道气动效应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东屏 张旭平 +1 位作者 赵洁 孙成龙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25-32,共8页
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根据列车在实际线路中的运行情况,建立了列车-隧道耦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将8编组高速列车以350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的数值仿真结果与TB/T 3503.3—2018的理论计算结... 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根据列车在实际线路中的运行情况,建立了列车-隧道耦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将8编组高速列车以350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的数值仿真结果与TB/T 3503.3—2018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列车通过隧道时隧道壁面、列车表面和列车内部的压力变化特性,中长隧道内压力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压力变化特性与压力波传播规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长隧道的中部,波形发展更为充分,更容易受到同类型压力波的叠加作用。最大正压峰值和最大负压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2244和3517 Pa,均出现在距离隧道入口500 m处。车内压力变化幅度远小于车外压力,且车内压力波动滞后于车外压力波动,头车的压力波动幅度小于尾车的压力波动幅度,两者相差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编组高速列车 双线中长隧道 压力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漏斗车煤堆上表面煤炭颗粒损失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东屏 刘高峰 +1 位作者 岳凌汉 陈济臣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0-84,共5页
通过采用三维不可压缩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一节煤炭漏斗车车厢三维模型,首次对其在时速80 km/h煤堆上表面的煤炭颗粒在气流影响下飘落损失的多相流流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煤炭漏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体前端墙为正压... 通过采用三维不可压缩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一节煤炭漏斗车车厢三维模型,首次对其在时速80 km/h煤堆上表面的煤炭颗粒在气流影响下飘落损失的多相流流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煤炭漏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体前端墙为正压,侧墙及后端墙处于负压,在煤堆上表面前部有明显的涡流产生,在车体中部上表面区域空气流速较小,速度变化比较平稳;由于空气涡流的影响,煤堆上表面中部的煤炭颗粒先往前部堆积,导致煤堆中部的煤炭颗粒减少,随后,煤堆上表面的煤炭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大部分朝下游飘落损失掉了;煤炭颗粒粒径为0.5 mm的煤炭颗粒损失量为97.5%,粒径为5 mm的煤炭颗粒损失量为69%,粒径为1、3、5 mm的煤炭颗粒相比于0.5 mm的损失量分别下降1.5%、14.5%和28.5%,可以得出煤炭颗粒粒径与其损失量成反比关系,即粒径越大,损失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漏斗车 多相流 粒径 损失量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