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库岸散粒体滑坡涌浪特性
1
作者 王珊珊 张检召 +3 位作者 王东坡 杨东旭 袁蔚林 欧阳朝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滑坡涌浪灾害具有历时短、地形条件复杂、规模大的特点,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本文以库岸滑坡失稳入水涌浪过程为研究对象,考虑水上滑坡与淹没滑坡两种情景,设计并开展散粒体滑坡涌浪3维物理模型试验,量测滑坡入水运... 滑坡涌浪灾害具有历时短、地形条件复杂、规模大的特点,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本文以库岸滑坡失稳入水涌浪过程为研究对象,考虑水上滑坡与淹没滑坡两种情景,设计并开展散粒体滑坡涌浪3维物理模型试验,量测滑坡入水运动堆积过程及涌浪产生、传播过程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沿滑坡运动方向传播的离岸波与沿河道上下游传播的侧向波波幅、传播规律特性等。结果表明:当滑坡从淹没工况到水上工况时,涌浪波幅最大值特征逐渐从波峰小于波谷转向波峰大于波谷;沿滑坡运动方向产生的涌浪波幅大于沿库岸传播的涌浪波幅,侧向波传播过程中波幅高度衰减程度小于离岸波;进一步分析发现,涌浪沿河道上下游传播时,侧向波最大浪高为其首浪高度的2.5倍;散粒体滑坡涌浪最大高度与散粒体质量成正相关,与散粒体初始淹没率成负相关;受滑坡体入水时相对厚度的影响,涌浪最大高度与入水高差成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无量纲分析方法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推导出散粒体滑坡涌浪最大高度经验公式,并采用提出的经验公式对三峡库区巫山红岩子滑坡与加拿大切哈利斯湖滑坡涌浪案例最大浪高进行计算分析,验证该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散粒体 物理模型试验 传播特性 涌浪最大高度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孔隙介质中循环驱替对两相渗流及毛细捕获的影响
2
作者 邓汉鑫 武东生 +1 位作者 王晓光 王东坡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4,共10页
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渗流和毛细捕获是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CO_(2))封存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机制。尽管已有研究对两相流驱替模式及其判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循环驱替过程中两相渗流特性和毛细捕获机制的研究仍相对不足。通过孔隙尺度的水-油... 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渗流和毛细捕获是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CO_(2))封存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机制。尽管已有研究对两相流驱替模式及其判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循环驱替过程中两相渗流特性和毛细捕获机制的研究仍相对不足。通过孔隙尺度的水-油两相循环驱替可视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孔隙非均质性和循环驱替次数对两相渗流特性及毛细捕获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循环驱替破坏了非润湿相的连续性,使其分解为难以重新活化的孤立“液滴”,经过4次循环驱替后,毛细捕获效率最高可达40%。随着孔隙介质非均质性的增加,通过绕流机制大量捕获非润湿相,非均质孔隙结构中毛细捕获效率相比均质介质提高了32.5%。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循环驱替过程中4种典型的毛细捕获液滴类型:附着型、桥接型、团状型和簇状型液滴,其中,附着型液滴的数量占比最高,但其捕获体积较小,而簇状型液滴对毛细捕获效率贡献最大。该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循环注入过程中毛细捕获机制的理解,并为提高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孔隙介质 两相渗流 循环驱替 毛细捕获 微流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创园背景下工业遗存外部空间形态更新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合柴1972文创园为例
3
作者 黎德成 郝杨光 王东坡 《住宅产业》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城市中遗留的老旧工业区成为更新改造的重点。如何让老旧工业区外部公共空间契合新的建筑使用功能、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更新改造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基于建筑构成学理论,以外部空间活化利用为目标,选取安徽省合肥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城市中遗留的老旧工业区成为更新改造的重点。如何让老旧工业区外部公共空间契合新的建筑使用功能、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更新改造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基于建筑构成学理论,以外部空间活化利用为目标,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工业遗存合柴1972文创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空间构成进行分析,优化其外部空间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工业遗存建筑改造提供借鉴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存 外部空间构成 外部空间设计 空间形态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信号的滚石定位及动力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东坡 陈会娟 +2 位作者 李伟 闫帅星 陈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26,60,共9页
基于滚石诱发地震信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滚石灾害信息,对灾情评估至关重要。开展了滚石冲击坡面地震动监测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滚石冲击地震信号时频域特征规律,分析了到时法与极化法的震源定位性能,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滚石体积与冲... 基于滚石诱发地震信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滚石灾害信息,对灾情评估至关重要。开展了滚石冲击坡面地震动监测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滚石冲击地震信号时频域特征规律,分析了到时法与极化法的震源定位性能,并基于量纲分析法建立了滚石体积与冲击速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滚石冲击坡面(弹跳阶段)产生的地震信号表现为短持时、宽频带的三角状脉冲特征;结合到时法和极化法震源定位理论,实现了滚石冲击坡面的空间定位,得出到时法是更为优良的滚石冲击震源定位方法,其平均相对定位误差不超过10%;基于无量纲反演模型预测的滚石体积、冲击速度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平均预测误差均低于20%。研究成果可为滚石灾害动力学参数的快速获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地震信号 震源定位 动力参数反演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与地下商业街连接空间优化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
5
作者 王东坡 周思齐 《住宅产业》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伴随着TOD模式的开发,越来越多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直接相连。该连接空间不仅承担着疏散人流的作用,也能为地下商业区提供客流量。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通...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伴随着TOD模式的开发,越来越多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直接相连。该连接空间不仅承担着疏散人流的作用,也能为地下商业区提供客流量。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通过文献归纳、问卷调查、IPA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连接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需求之间的矛盾,总结出连接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连接空间 TOD模式 地下商业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合肥市旅居养老建筑设计策略
6
作者 王东坡 付琪琪 《住宅产业》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随着退休潮的来临,老年人对不同养老模式的认知逐步拓宽,国内旅居养老产业迅速发展。但部分城市旅居养老软硬设施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等,使得旅居养老市场竞争力弱。本文基于实地走访调研,深入挖掘安徽省合肥市旅居养老人群的需求,分... 随着退休潮的来临,老年人对不同养老模式的认知逐步拓宽,国内旅居养老产业迅速发展。但部分城市旅居养老软硬设施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等,使得旅居养老市场竞争力弱。本文基于实地走访调研,深入挖掘安徽省合肥市旅居养老人群的需求,分析当前旅居建筑的设计问题,从选址、总图、建筑、户型、室外环境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差异化设计,提高合肥市旅居养老建筑的竞争力,为今后我国旅居养老建筑的设计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居养老 养老需求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基耗能装置在铁路桥墩防车撞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吕文达 唐鹏 +3 位作者 王东昀 李林 王东坡 闫帅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50,1061,共11页
随着公路、铁路、城市立交桥的大量建设,跨线桥数量剧增,桥墩被汽车撞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针对目前铁路桥墩防车撞防护装置的不足,提出了一款泡沫铝基组合耗能装置的结构型式。该研究结合了静力压缩试验、落锤冲击试验以及有限元... 随着公路、铁路、城市立交桥的大量建设,跨线桥数量剧增,桥墩被汽车撞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针对目前铁路桥墩防车撞防护装置的不足,提出了一款泡沫铝基组合耗能装置的结构型式。该研究结合了静力压缩试验、落锤冲击试验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防撞装置缓冲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车辆撞击防撞装置的冲击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泡沫铝-聚氨酯-泡沫铝三层组合结构型式中工况3~4吸能效果最佳,其吸能密度(EA)、比吸能(SEA)以及吸能效率(EEA)值分别为3×10^(3) kJ/m^(3)、12.21 kJ/kg、28.57%。在数值模拟中,无防撞装置工况下,车辆撞击力最大值为5 332.99 kN,桥墩吸收的能量为22.05 kJ,最大应力为124.46 MPa,墩身产生明显损伤;在有防撞装置工况下,车辆撞击力最大值为2 674.41 kN,降低了49.85%;桥墩最大应力为6.96 MPa,降低了94.41%。结果表明该防撞装置组合结构对桥墩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冲击 桥墩防护 泡沫铝 静力压缩 落锤冲击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进 王东坡 《住宅产业》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在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推动我国城市存量更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本文以体育功能置入工业遗存的改造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的可行性,梳理不同规模的改造模式及特征。并通过调查研究,围绕建筑... 在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推动我国城市存量更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本文以体育功能置入工业遗存的改造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的可行性,梳理不同规模的改造模式及特征。并通过调查研究,围绕建筑体量优化、结构优化、体育功能的匹配、空间限定方式优化及立面优化五大方面提出改造策略,以期丰富体育型工业遗存建筑改造的理论研究,实现工业遗存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体育功能 工业遗存建筑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钢筋混凝土板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东坡 何思明 +3 位作者 欧阳朝军 张晓曦 向波 王晓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1-886,共6页
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高山峡谷众多,特殊的地质地貌发育了大量滚石山地灾害,严重威胁山区人民的安全。一般认为,采用棚洞结构进行滚石灾害防治是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然而,滚石对棚洞的冲击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尤其表现在滚石与棚洞... 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高山峡谷众多,特殊的地质地貌发育了大量滚石山地灾害,严重威胁山区人民的安全。一般认为,采用棚洞结构进行滚石灾害防治是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然而,滚石对棚洞的冲击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尤其表现在滚石与棚洞顶板的瞬态接触过程中。而目前国内外对此缺乏合理的计算方法,严重制约滚石棚洞结构的工程应用。为此,结合Olsson为求解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冲击问题所提出的动力控制方程,针对目前接触准则给出的接触定律与实际往往不符所带来的缺陷,通过引入数值压痕试验手段,提出了一种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RC)板动力响应问题的理论方法。结合算例,将该方法与Herzt理论解、动力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erzt弹性理论解未考虑结构塑性变形影响,导致滚石冲击力偏大;而该方法得到的理论解与动力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该方法不仅可用于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RC板动力响应分析,同时为压痕试验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棚洞RC板 压痕试验 冲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防护棚洞EPS垫层结构缓冲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东坡 何思明 +1 位作者 吴永 李新坡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9-203,214,共6页
工程实践表明聚氨酯泡沫(EPS)垫层结构对滚石防护棚洞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但其作用机理,缓冲效果定量评价还有待深度研究。为此,对滚石冲击荷载下铺设土垫层及EPS垫层结构棚洞板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通过静力压痕数值试验获取... 工程实践表明聚氨酯泡沫(EPS)垫层结构对滚石防护棚洞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但其作用机理,缓冲效果定量评价还有待深度研究。为此,对滚石冲击荷载下铺设土垫层及EPS垫层结构棚洞板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通过静力压痕数值试验获取不同垫层结构与滚石在加卸载条件下的接触力—压痕关系,并将其引入棚洞板的冲击动力控制方程,进而计算滚石冲击荷载下不同垫层结构棚洞板的动力响应,并与动力有限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解与动力有限元结果非常接近,理论方法可用于棚洞动力响应分析;EPS垫层结构缓冲效果显著,可大幅度降低滚石冲击力,且EPS材料密度越小、厚度越大耗能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棚洞 EPS垫层 压痕试验 冲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EPS垫层棚洞耗能减震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东坡 何思明 +1 位作者 李新坡 向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7,共6页
通过在棚洞顶部铺设砂垫层能够达到一定的缓冲吸能目的,然而工程实践表明:砂垫层材料缓冲效果有限,且自重荷载较大,建设成本偏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此,在传统棚洞砂垫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聚苯乙烯泡沫层(EPS)的复合垫层结构,... 通过在棚洞顶部铺设砂垫层能够达到一定的缓冲吸能目的,然而工程实践表明:砂垫层材料缓冲效果有限,且自重荷载较大,建设成本偏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此,在传统棚洞砂垫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聚苯乙烯泡沫层(EPS)的复合垫层结构,依托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宝鼎棚洞工程,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运煤缆车冲击棚洞过程动力响应进行研究,与传统砂垫层进行比较,从而揭示EPS垫层在棚洞结构设计中的耗能减震作用。结果表明:与传统垫层结构相比,结合EPS垫层的棚洞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棚洞结构自重、冲击力、以及棚洞混凝土板的位移、应力响应,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洞 EPS垫层 冲击响应 耗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冲击桥墩动力相互作用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东坡 陈政 +3 位作者 何思明 陈克坚 刘发明 李明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63-3372,共10页
在我国西部山区地震、地质活跃带,泥石流灾害对位于泥石流沟道、沟口等位置处的桥墩构成重大威胁。如何量化描述泥石流冲击桥墩的动力过程,是泥石流减灾领域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以泥石流灾害威胁成兰铁路沿线桥墩的工程背景为... 在我国西部山区地震、地质活跃带,泥石流灾害对位于泥石流沟道、沟口等位置处的桥墩构成重大威胁。如何量化描述泥石流冲击桥墩的动力过程,是泥石流减灾领域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以泥石流灾害威胁成兰铁路沿线桥墩的工程背景为基础,依托大型泥石流模拟系统,进行多组室内大比例泥石流冲击桥墩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泥石流流速、流深以及流体特征参数与泥石流冲击压力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过程主要受到弗汝德数Fr和雷诺数Re两个无量纲数控制,稀性泥石流冲击压力主要控制参数为Fr,而对于黏性泥石流则同时有Fr和Re的影响;不论是对于峰值冲击力还是冲击功率谱,不同类型泥石流差别显著;在相同重度等条件下,稀性泥石流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此外,各种类型泥石流通过临界Fr线得到了本质上的区分。研究成果将为桥墩抗泥石流冲击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桥墩 冲击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夹芯板加固山区跨泥石流桥墩抗冲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东坡 李伟 +2 位作者 何思明 李新坡 吴永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在山区跨泥石流桥墩外表面覆盖一层缓冲防护结构可有效减小泥石流冲击危害,达到保护桥墩的目的。为此,将泡沫铝作为一种耗能缓冲材料引入桥墩抗泥石流冲击领域,并将其与钢板组合为复合夹芯结构,采用静力压载试验对五种不同结构形式夹芯... 在山区跨泥石流桥墩外表面覆盖一层缓冲防护结构可有效减小泥石流冲击危害,达到保护桥墩的目的。为此,将泡沫铝作为一种耗能缓冲材料引入桥墩抗泥石流冲击领域,并将其与钢板组合为复合夹芯结构,采用静力压载试验对五种不同结构形式夹芯板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铝夹芯结构在进入屈服强度后有宽而平的耗能缓冲应力平台,可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对比五种夹芯结构的耗能性能,确定未加入竖向钢板的双层泡沫铝夹芯结构为最优化的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优化结构在跨泥石流桥墩上的示范应用,工程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桥墩 泡沫铝 压载试验 耗能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闭孔泡沫铝夹芯板耗能缓冲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东坡 何思明 +2 位作者 李新坡 吴永 孙新坡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山区构筑物外表面覆盖一层缓冲材料能有效减小滚石冲击危害,达到保护工程结构的目的。为此,将泡沫铝作为一种耗能缓冲材料引入滚石灾害冲击领域,并将其与钢板组合为夹芯板结构,采用静力压载试验及动力有限元对滚石冲击泡沫铝夹芯板动... 在山区构筑物外表面覆盖一层缓冲材料能有效减小滚石冲击危害,达到保护工程结构的目的。为此,将泡沫铝作为一种耗能缓冲材料引入滚石灾害冲击领域,并将其与钢板组合为夹芯板结构,采用静力压载试验及动力有限元对滚石冲击泡沫铝夹芯板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揭示泡沫铝夹芯板耗能缓冲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泡沫铝及夹芯结构在进入屈服强度后有较宽的耗能缓冲平台,可吸收大量冲击能量;同时夹芯板结构可有效降低被保护物结构挠度变形,伴随夹芯钢板厚度不断增大,垫层冲击坑深度不断降低,被保护结构中心点变形有较明显下降,但过大的钢板厚度使得泡沫铝夹芯板整体刚度增强,反而不利于泡沫铝夹芯板能量耗散。因此,在泡沫铝缓冲垫层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被保护物结构所容许的变形量及承受冲击力双重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泡沫铝 夹芯板 耗能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以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东坡 许敏 +2 位作者 薛林福 刘立 王德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球深部动力系统的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地球深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岩石圈、软流圈以及莫霍面。岩石圈的厚度、有效弹性厚度以及流变性决定了它对构造活动、热活动以及变形的响应,控制了拆离带的深度,影响了盆地... 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球深部动力系统的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地球深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岩石圈、软流圈以及莫霍面。岩石圈的厚度、有效弹性厚度以及流变性决定了它对构造活动、热活动以及变形的响应,控制了拆离带的深度,影响了盆地的热结构,进而影响到盆地的结构类型。软流圈不仅对岩石圈底部产生熔蚀作用,使岩石圈变薄,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岩石圈的热学性质。莫霍面是一个动态的界面,从大的方面看,反映了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从小的方面看,指示了盆地的形成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从早、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形成众多的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于松辽地区形成大型坳陷盆地。这些盆地沿松辽盆地-辽北-辽西一线呈有规律的排列,其含油气性由西北向东南由断陷含气坳陷含油,过渡为含气断陷不含油坳陷,到最后断陷中不含油气。油气的这种分布规律表面上看与盆地类型有关,实际上是受盆地深部地球动力系统的控制。主要体现在:(1)松辽盆地岩石圈厚度约50~60km,平均比辽西地区薄25km;岩石圈厚度越大拆离带的深度就越大;折离带深度越大,岩石圈的强度越大。由此可见,松辽盆地的岩石圈强度明显低于辽西地区,因此更易发生挠曲变形而形成坳陷盆地。(2)由于盆地的基底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岩石圈 沉积盆地 油气分布 地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接头与结构疲劳延寿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3
16
作者 王东坡 龚宝明 +2 位作者 吴世品 张海 冯延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4,共14页
对焊接接头与结构疲劳延寿技术的相关现状和进展进行全面叙述,一方面依据相关国际规范介绍了焊趾打磨、TIG熔修、锤击、针式冲击等传统经典焊接结构疲劳延寿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同时超声冲击和低相变点材料疲劳延寿技术的最新研究进... 对焊接接头与结构疲劳延寿技术的相关现状和进展进行全面叙述,一方面依据相关国际规范介绍了焊趾打磨、TIG熔修、锤击、针式冲击等传统经典焊接结构疲劳延寿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同时超声冲击和低相变点材料疲劳延寿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也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国际上关于焊接结构疲劳延寿新技术的研究仍然是热点之一。锤击与超声冲击工艺性缺陷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低相变点焊缝韧性提升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问题及其母材稀释对低相变点焊缝组织演变影响问题;疲劳延寿处理结构设计与评价问题、复杂载荷条件下疲劳延寿效果稳定性及其保障问题等今后要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推动焊接结构疲劳延寿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越来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 疲劳延寿 超声冲击 TIG熔修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的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东坡 刘浩 +3 位作者 裴向军 孙新坡 周良坤 刘彦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6-253,共8页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其中离散元模拟砂土垫层,有限差分法模拟棚洞混凝土结构,在充分发挥两种模拟方法优势下,开展滚石以不同角度、不同速度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受冲击棚洞支座反力、棚洞顶板位移、滚石冲击力分析,揭示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对支座反力影响显著,冲击角度增大,支座反力随之增大。相对而言,在较小冲击角度下,支座反力受冲击角度的影响较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则更明显;冲击力方面,伴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增大,滚石冲击力随之增大,较大冲击角度下,角度的增大对冲击力的提升更加明显;棚洞顶板中心处竖向位移值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在较小冲击角度下,冲击角度对顶板位移的影响更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棚洞 冲击角度 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的弹塑性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东坡 刘洋 +1 位作者 裴向军 石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过程伴随复杂的能量转化,基于经验或Hertz接触理论的传统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击设计与实际状况有较大出入.为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滚石冲击响应计算方法,引入Olsson针对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提出的冲击动力控制方程,... 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过程伴随复杂的能量转化,基于经验或Hertz接触理论的传统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击设计与实际状况有较大出入.为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滚石冲击响应计算方法,引入Olsson针对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提出的冲击动力控制方程,结合弹塑性接触理论开展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动力响应分析,并与Hertz解及动力有限元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ertz理论解由于仅考虑板的弹性变形,其峰值冲击力较弹塑性理论解和动力有限元解分别增大31.8%和77.1%,其最大压痕深度较后两者分别增大17.3%和61.8%,而基于弹塑性接触准则的冲击动力响应更加接近于动力有限元解,趋于真实,且避免了复杂建模过程,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冲击 钢筋混凝土板 弹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散释名、类方及其出处考证 被引量:31
19
作者 王东坡 李卫红 +2 位作者 丁雷 张赛 张惠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6-8,共3页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方名源于该方有益气固表之功效,以及防风之别名谓"屏风",故名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名同药异方也有4首,分别是《究原方》玉...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方名源于该方有益气固表之功效,以及防风之别名谓"屏风",故名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名同药异方也有4首,分别是《究原方》玉屏风散、《古今医鉴》玉屏风散、《麻科活人全书》玉屏风散、《笔花医镜》玉屏风散。该类方最早应为刘完素所创,记录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最早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为《究原方》或《仁存方》,现存最早记载并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是《丹溪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方名解释 出处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东坡 周良坤 +2 位作者 裴向军 黄畇坤 刘兴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95-202,共8页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分析多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缺乏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为此,以山区棚洞结构为原型,搭建滚石冲击棚洞结构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坠落高度下不同垫层厚度及密度的冲击试验,并建立对应的数值模型。进一步通过与试验结果比...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分析多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缺乏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为此,以山区棚洞结构为原型,搭建滚石冲击棚洞结构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坠落高度下不同垫层厚度及密度的冲击试验,并建立对应的数值模型。进一步通过与试验结果比对,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松散砂土垫层比密实砂土垫层具有更好的耗能效果;增大垫层厚度能够延长冲击持续时间,有效降低滚石冲击力,但随着厚度不断增加,其缓冲能力的提升程度减缓;通过对Hertz接触理论、日本公式、动力有限元三种方法比较,发现前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偏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棚洞结构砂土垫层的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棚洞 砂土垫层 物理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