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下肢损伤风险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丙雨 杨济匡 +1 位作者 OTTE Dietmar 王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5,共5页
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事故中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损伤相关参数值在下肢轻微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之间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此,首先从德国深入事故研究数据库(GIDAS)中挑选出354个带有行人下肢损伤... 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事故中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损伤相关参数值在下肢轻微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之间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此,首先从德国深入事故研究数据库(GIDAS)中挑选出354个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案例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接着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行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函数模型,分析车辆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身高以及体重对行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是影响行人下肢严重损伤的显著性因素,而体重与身高不是影响行人下肢严重损伤的显著性因素;并且行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与碰撞速度以及行人年龄正相关。当碰撞速度为43 km/h时,行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达到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行人下肢严重损伤 逻辑回归模型 碰撞速度 行人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典型场景提取及关联规则分析
2
作者 聂进 张翔 +3 位作者 张越 王丙雨 易向贤 周伍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于视频信息提取了货车-两轮车碰撞典型事故场景,对事故场景中不同事故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挖掘以补充代表事故遗漏的事故特征。应用210例带视频信息的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获取相关事故信息,采用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案例进行聚... 基于视频信息提取了货车-两轮车碰撞典型事故场景,对事故场景中不同事故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挖掘以补充代表事故遗漏的事故特征。应用210例带视频信息的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获取相关事故信息,采用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案例进行聚类得到典型事故场景,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每个事故场景中事故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货车-两轮车事故可分为4种典型场景,即2种十字路口事故,1种直行道路事故以及1种丁字路口事故。十字路口事故场景中事故特征与存在视觉障碍关联度较高,且在十字路口事故中“货车左转”所带来的风险也比较高;直行道路事故中货车制动规避与道路上是否有信号灯存在关联性;丁字路口事故中型货车转向规避与骑车人遭到碾压之间存在关联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两轮车骑车人安全对策和安全测试场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交通事故视频 货车 两轮车 K-modes聚类 关联规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前部造型的改变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丙雨 刘天泉 +3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秦利燕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297,共7页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了两组案例中各个事故车辆前部结构值,然后利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找出两组案例车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前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别建立两组案例车型与行人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骨折风险曲线,分析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改变及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车型具有更宽的前保险杠和更浅的保险杠伸出量,更高的引擎盖前缘以及更低的副保险杠下缘高度。在0~40 km/h的碰撞速度内,对于年龄不超过60岁的行人,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生产的车型对行人整体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的保护性能相比于以往的车型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秩检验 逻辑回归 行人下肢损伤风险 汽车前部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员股骨在轴向压力--弯矩下的损伤生物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小晴 杨济匡 +1 位作者 王丙雨 张维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74,共10页
汽车前碰撞事故中在冲击力作用下乘员股骨经常产生骨折创伤.为研究乘员股骨在不同的轴向压力--弯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及其耐受限度值,首先建立了一个较为精细的50百分位乘员的坐姿下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拟股骨动态三点弯曲及下肢的轴... 汽车前碰撞事故中在冲击力作用下乘员股骨经常产生骨折创伤.为研究乘员股骨在不同的轴向压力--弯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及其耐受限度值,首先建立了一个较为精细的50百分位乘员的坐姿下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拟股骨动态三点弯曲及下肢的轴向膝部冲击实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股骨在轴向压力--弯矩载荷下的断裂失效分别进行了曲梁力学模型分析及有限元虚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股骨骨折位置依赖于膝部轴向压力及弯矩的载荷大小的变化,在预加载弯矩从0增加到676Nm时,股骨失效部位由股骨颈部转移到股骨干末端区域;失效部位发生在颈部及股骨干时的最大力矩分别为285~296Nm和381~443Nm.股骨损伤机理的分析结果阐释了在膝部轴向冲击实验中失效部位位于股骨颈部,而在汽车前碰撞事故中仍有大量的股骨干骨折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碰撞 生物力学 乘员股骨骨折 损伤机理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碰撞中髋关节姿态对乘员骨盆骨折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小晴 杨济匡 +1 位作者 王丙雨 张维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4-1290,1306,共8页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在汽车前碰撞中乘员骨盆损伤评价的虚拟试验方法,以便为乘员安全设计提供相关的生物力学参数。基于LS-DYNA和某一50百分位美国男性下肢解剖学结构信息,建立了一个较为精细的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骨盆侧向冲击和膝...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在汽车前碰撞中乘员骨盆损伤评价的虚拟试验方法,以便为乘员安全设计提供相关的生物力学参数。基于LS-DYNA和某一50百分位美国男性下肢解剖学结构信息,建立了一个较为精细的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骨盆侧向冲击和膝-大腿-髋部的膝部轴向冲击模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该模型进行了虚拟试验,以研究不同屈曲角和外展角的髋关节姿态对骨盆在前碰撞的失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髋臼壁各受力点强度的不同,膝部轴向冲击下的骨盆损伤部位和失效值也随着髋关节姿态的改变而变化。随着髋关节屈曲角和外展角的增大,骨盆损伤部位由髂骨转移到髋臼;骨盆失效值随屈曲角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外展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为汽车前碰撞安全设计中的乘员骨盆损伤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碰撞 骨盆骨折 髋关节姿态 乘员下肢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用犁煤器结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丙雨 何卫东 《煤》 2007年第2期50-53,共4页
本文介绍犁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进行了技术改造。从效果看,改造成功。避免了带式输送机电机电流升高而引起的设备损坏,节约了检修费用,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关键词 输煤系统 犁煤器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前碰撞事故中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翔 王丙雨 +2 位作者 杨垚 聂进 王平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不同速度下的全因子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和骑行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身体旋转幅度会随着两轮车及货车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当货车速度超过20 km/h时,骑行者头部损伤指标(Head Injury Criterion,HIC)与胸部3 ms加速度将超过阈值;而当货车速度超过25 km/h时,骑行者下肢接触力也超过阈值;货车速度处于30~40 km/h时,相同货车速度下,骑行者头部HIC值出现随着两轮车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胸部加速度出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碰撞速度 运动学响应 头部损伤 胸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对下肢严重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丙雨 聂进 +3 位作者 Dietmar OTTE 王方 韩勇 彭倩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研究了真实交通事故中的行下肢损伤风险。应用了"德国深入事故调查研究"(GIDAS)数据库中的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404个案例,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汽车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对行人下肢严重损伤(AIS2+)以及胫骨/腓骨骨折风险的... 研究了真实交通事故中的行下肢损伤风险。应用了"德国深入事故调查研究"(GIDAS)数据库中的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404个案例,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汽车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对行人下肢严重损伤(AIS2+)以及胫骨/腓骨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都是影响行人下肢AIS2+损伤和胫骨/腓骨骨折风险的显著性因素。在所用样本中,当碰撞速度为47.5 km/h时,行人下肢AIS2+损伤风险为50%;当碰撞速度高达64.5 km/h时,胫骨/腓骨骨折风险为50%。同时,行人下肢损伤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行人碰撞事故 下肢AIS2+损伤 胫/腓骨骨折 逻辑回归模型 碰撞速度 祗人辱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信息的汽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运动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韩勇 贺伟 +1 位作者 李泉 王丙雨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81-387,共7页
为了能够清楚地理解二轮车交通事故特征及运动学响应,基于二轮车交通事故视频信息对骑车人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学响应进行分析。从互联网上收集200例二轮车事故视频,对二轮车事故情形、骑车人应急姿态、运动学轨迹和骑车人与地面的碰撞特... 为了能够清楚地理解二轮车交通事故特征及运动学响应,基于二轮车交通事故视频信息对骑车人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学响应进行分析。从互联网上收集200例二轮车事故视频,对二轮车事故情形、骑车人应急姿态、运动学轨迹和骑车人与地面的碰撞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60%的事故车辆是轿车,85%的事故发生位置是在十字路口,80%的事故车辆正在直行,有53%的骑车人在碰撞前有应急姿态;骑车人与地面的二次碰撞中,下肢和头部先着地的概率较大,骑车人的落地姿态对身体部位落地顺序有很大影响。该研究结果对有针对性制定安全对策,降低事故数量和减少二轮车骑车人损伤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交通事故 二轮车 运动学响应 应急姿态 二次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胶带纵向划破原因分析与对策
10
作者 何卫东 王丙雨 《煤》 2007年第4期18-19,共2页
针对输送胶带纵向划破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对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值得燃煤电厂和生产厂家借鉴。
关键词 输煤系统 输送机 胶带划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和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下肢损伤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丙雨 邹俊 +2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刘天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4-330,共7页
研究车辆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等参数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影响。为此,从德国深入事故数据库(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GIDAS)中挑选出471个带有骑车人下肢损... 研究车辆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等参数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影响。为此,从德国深入事故数据库(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GIDAS)中挑选出471个带有骑车人下肢损伤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成组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建立自行车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函数模型,分析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年龄、身高和体重)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碰撞速度、骑车人年龄和体重是影响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显著性因素,其中车辆碰撞速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年龄和体重,且骑车人的下肢严重损伤风险与车辆碰撞速度、骑车人年龄和体重呈正相关。当汽车碰撞速度为55 km/h时,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几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下肢损伤风险 逻辑回归模型 车辆碰撞速度 骑车人年龄和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Us深度事故重建的AEB效能对头部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勇 李永强 +4 位作者 许永虹 王丙雨 高秀晶 黄红武 聂冰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0-498,共9页
为保护道路弱势使用群体(VRUs,含行人和二轮车骑车人)的、主被动一体化的、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该文利用高精度事故再现和事故碰撞前场景重建方法,分析了VRU事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传感器探测角(FOV)及制动减速... 为保护道路弱势使用群体(VRUs,含行人和二轮车骑车人)的、主被动一体化的、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该文利用高精度事故再现和事故碰撞前场景重建方法,分析了VRU事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传感器探测角(FOV)及制动减速度等参数的防护效能及VRUs头部损伤风险。结果表明:FOV为30°时事故规避率为45%;当FOV增加到40°、50°和90°时,较FOV为30°事故规避率又分别增加了5%、10%和20%;在FOV为90°,减速度为0.8 g时,即碰时间(TTC)为1 s工况下,车辆平均碰撞速度降低最为明显,高达84%;AEB介入能降低VRUs与车辆前部撞击造成的损伤,但在头部落地损伤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弱势使用者(VRUs)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头部损伤 事故重建 多体分析 传感器探测角(F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前挡风玻璃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余超 兰靛靛 +4 位作者 王方 王丙雨 李桂兵 李凡 彭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197,共9页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耦合得到新的行人碰撞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的多刚体乘用车模型,借助真实的行人碰撞交通事故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基于人车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人车碰撞模型矩阵,其中挡风玻璃角度的变化范围设定为24°~50°(间隔为2°),车辆速度设置为45 km/h,行人与车辆碰撞位置时分别处于车辆前保险杠前端1/2和1/3处。分析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再现事故中的行人动力学响应;行人碰撞保险杠前端中间(即1/2处)位置时的头部损伤较1/3处更严重;头部损伤在本文所分析的变化范围内随挡风玻璃角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当挡风玻璃角度位于32°~34°左右时损伤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碰撞事故 头部/颅脑损伤 挡风玻璃角度 多刚体(MB) 有限元(FE)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杠刚度特性对行人头部及下肢的损伤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天泉 王丙雨 +2 位作者 吴贺 邹俊 毛明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某车辆有限元(FE)数字模型,研究了车辆保险杠刚度特性对行人头部及下肢损伤的影响。获取了20~60 km/h碰撞速度下的保险杠刚度特性曲线。用多刚体仿真方法,研究了刚度为0~1.27 MN/m的保险杠对行人头... 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某车辆有限元(FE)数字模型,研究了车辆保险杠刚度特性对行人头部及下肢损伤的影响。获取了20~60 km/h碰撞速度下的保险杠刚度特性曲线。用多刚体仿真方法,研究了刚度为0~1.27 MN/m的保险杠对行人头部和下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杠刚度对行人的整体运动学响应几乎没有影响,但对行人头部及下肢损伤有影响,且对下肢损伤的影响尤为显著。轿车在20 km/h与60 km/h所对应的保险杠接触力—形变曲线的刚度下,对行人头部的最大接触力分别为4.28 kN和4.26 kN,与行人小腿的最大接触力分别为3.94 kN和9.36 kN。因而行人下肢损伤风险随着保险杠刚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被动安全 保险杠刚度特性 头部损伤 下肢损伤 运动学响应 有限元(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碰下6岁儿童乘员的胸部运动学方程与损伤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凡 王丙雨 +2 位作者 韩勇 叶赛峰 余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624,共8页
为厘清正面碰撞中6岁儿童乘员胸部损伤机理,基于ECE R129法规,选取某款儿童约束系统(CRS),对比Hybrid Ⅲ 6YO假人模型与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在正面碰撞中的运动学响应与损伤指标的差异;用Hybrid Ⅲ 6YO假人模型,建立胸部动力学方程... 为厘清正面碰撞中6岁儿童乘员胸部损伤机理,基于ECE R129法规,选取某款儿童约束系统(CRS),对比Hybrid Ⅲ 6YO假人模型与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在正面碰撞中的运动学响应与损伤指标的差异;用Hybrid Ⅲ 6YO假人模型,建立胸部动力学方程,分析正碰中内外力对胸部加速度的影响;对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的肋骨、心脏和肺部的应变进行分析,得出儿童乘员的胸部损伤风险。结果表明:Hybrid Ⅲ 6YO假人模型所受到的颈部力与安全的肩带力对胸部加速度的影响较大。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的胸部质心合成加速度52.1g,Hybrid Ⅲ 6YO假人模型的加速度38.8g,两者均低于法规规定的参考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碰撞 6岁儿童 胸部损伤 HybridⅢ6YO假人模型 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电动两轮车典型碰撞场景下汽车驾驶员反应差异
16
作者 韩勇 卢明 +2 位作者 王丙雨 袁小宾 张海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90,共9页
为探究汽车驾驶员碰前行为差异和对车辆主动避撞电动两轮车事故的影响,通过在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中搭建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典型场景和3种行驶速度场景开展志愿者试验,结合非参数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调查了驾驶员在不同事故场景... 为探究汽车驾驶员碰前行为差异和对车辆主动避撞电动两轮车事故的影响,通过在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中搭建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典型场景和3种行驶速度场景开展志愿者试验,结合非参数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调查了驾驶员在不同事故场景中紧急避撞行为的差异和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碰前特征制动反应时间、感知时间、运动时间、制动踏板平均开度和加速踏板平均开度在不同典型场景下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行驶速度下驾驶员的反应特征只在速度差异较大情况下出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制动反应时间、制动踏板平均开度和方向盘平均转角是影响碰撞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提高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避撞电动两轮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避撞 驾驶员行为 两轮车事故 六自由度驾驶模拟 非参数检验 二元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对策
17
作者 何卫东 王丙雨 焦立军 《煤》 2007年第4期40-41,共2页
通过对输送机胶带跑偏的调查研究,找出了胶带在运行中跑偏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对策,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延长了胶带寿命。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跑偏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膝关节及后外侧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建立
18
作者 宋艳 吴毅 +2 位作者 姚洁 王丙雨 胡昕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5-45,共1页
本研究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膝关节断层图像数据集,拟构建了一个合并后外侧复合体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膝关节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对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进行生物力学检测。选择CVH-5右... 本研究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膝关节断层图像数据集,拟构建了一个合并后外侧复合体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膝关节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对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进行生物力学检测。选择CVH-5右膝关节断层图像数据集,在前期对PLC进行数字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构建好的膝关节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连接点设置和材料属性赋值,成功构建了合并PLC结构的膝关节三维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膝关节 关节生物力学 后外侧复合体 中国数字化人体 数字解剖学 有限元模型 三维模型 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的电动两轮车-行人碰撞事故特征和场景分析
19
作者 杨垚 王丙雨 +1 位作者 张翔 张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5年第3期396-404,共9页
为了获取电动两轮车-行人碰撞事故中的特征变量和提取典型危险场景,该文通过互联网收集了273例带视频信息的电动两轮车-行人碰撞事故案例,对事故中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行人第1碰撞部位、行人第1触地部位等13个事故特征变量进行统计分... 为了获取电动两轮车-行人碰撞事故中的特征变量和提取典型危险场景,该文通过互联网收集了273例带视频信息的电动两轮车-行人碰撞事故案例,对事故中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行人第1碰撞部位、行人第1触地部位等13个事故特征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中13个特征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事故发生时,电动两轮车行驶速度一般低于30 km/h,且碰撞位置大多集中在电动两轮车前部位置;电动两轮车-行人碰撞事故可分为5种典型场景,分别是垂直碰撞场景、夜间同向碰撞场景、同向侧碰场景、骑车人戴有头盔夜间碰撞场景和对向碰撞场景。该研究结果可为电动两轮车与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的安全对策和安全测试场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两轮车 行人 碰撞事故 统计分析 K-modes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