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井机械能效地层压力监测新方法在南海莺琼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现军 郭书生 +4 位作者 王世越 毛敏 刘为 郭冲 赵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南海莺琼盆地超压成因复杂,传统的地层压力监测方法现场应用局限性较大。基于此采用基于钻井机械能效的地层压力监测新方法通过破岩效率分析实时反演地层压力。结果表明:MSE数据对加载和卸载型超压均有较好的响应特征,且随钻定量监测结... 南海莺琼盆地超压成因复杂,传统的地层压力监测方法现场应用局限性较大。基于此采用基于钻井机械能效的地层压力监测新方法通过破岩效率分析实时反演地层压力。结果表明:MSE数据对加载和卸载型超压均有较好的响应特征,且随钻定量监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该区域超压起于莺歌海组二段,黄流组超压显著,存在地层压力“台阶”现象。新方法的经验参数选取方便,可直接通过随钻参数对地层压力进行实时监测,相对于传统的Dc指数等方法,定量计入了扭矩的影响,并联合测井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莺琼盆地 地层压力 监测 机械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心和电成像测井的遗迹组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向威 王晓飞 +6 位作者 崔维平 牛永斌 王世越 汤翟 李平久 程怡高 邵威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81,共13页
目的为了查明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遗迹组构的发育特征,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方法以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代表性取心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岩心上遗迹化石与围岩发育特征,识别遗迹组构,通过校正岩心和电成像测井的深度,分析各类典型... 目的为了查明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遗迹组构的发育特征,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方法以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代表性取心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岩心上遗迹化石与围岩发育特征,识别遗迹组构,通过校正岩心和电成像测井的深度,分析各类典型遗迹组构对应电成像测井的响应特征,建立琼东南盆地北部三亚组五类遗迹组构电成像测井识别的参考图版,用于连续电成像测井动态图像上遗迹组构的识别。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心和电成像测井图像上识别出5种遗迹组构,即Ophiomorpha-Thalassionides遗迹组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Planolites-Thalassionides遗迹组构,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和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2)对比南海北部相似沉积环境9口钻井112个层位岩心和电成像图像上识别出的遗迹组构,二者有104个层位完全吻合,识别准确度可达92.9%(8个层位因电成像质量较差,识别结果不一致),说明基于岩心和电成像测井识别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三亚组遗迹组构结果可靠、效果良好。结论该项研究对分析研究区储层的(古)沉积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层的改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电成像测井 遗迹组构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相研究
3
作者 向威 王晓飞 +5 位作者 崔维平 欧阳帅玉 王世越 邵威猛 程怡高 牛永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方法为指导,对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的岩性、岩石序列组合和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识别,并以此为相标志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新近系的沉积相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从琼东南盆地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共识别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等共5类岩性,岩性较为复杂,整体粒度较细,粒径跨度很大,垂向上岩性呈现明显的旋回性。(2)根据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中不同形态线条的组合方式,结合倾角矢量模式,共识别出5类层理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此外还识别出了钙质结核和生物扰动构造。(3)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环境总体为滨-浅海相、半深海和深海相沉积,局部层段发育浊流沉积;沉积演化规律表现为在渐新世晚期陵水组沉积时期全区发生海进,接受了滨海三角洲为主的各类沉积作用;到中新世早期的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沉积环境逐步由滨岸沉积环境过渡到浅海和半深海沉积;至黄流组和莺歌海组沉积期海水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半深海和深海沉积;而到莺歌海组沉积末期,发生了缓慢的海退,逐步变为半深海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 松涛隆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高温高压井精准卡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4
作者 郭书生 王世越 +2 位作者 彭志春 柳泽旭 秦瑞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南海西部莺琼盆地是世界三大海上高温高压区域之一,勘探作业面临地层高温高压以及异常压力导致的钻井安全压力窗口窄的难题,实现安全钻探的必要条件之一即要实现精准卡层,进而将套管下至合适位置,保证充足的安全压力窗口钻进至目的层段... 南海西部莺琼盆地是世界三大海上高温高压区域之一,勘探作业面临地层高温高压以及异常压力导致的钻井安全压力窗口窄的难题,实现安全钻探的必要条件之一即要实现精准卡层,进而将套管下至合适位置,保证充足的安全压力窗口钻进至目的层段。深度、压力预测的常规手段是利用邻井的时深关系和地层对比,但预测精度低、分辨率差同时也无法解决地层横向非均质性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系统开展了高温高压探井精准卡层关键技术研究,总结了一套基于常规随钻声波测井、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和随钻电阻率前视测井技术的高温高压井精准卡层关键技术体系,为高温高压井合理优化井身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地质目的完成率和作业时效显著提升,释放高温高压勘探作业的成本压力,推动了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勘探作业安全顺利实施。研究成果可为高温高压井钻探过程中准确预测目的层深度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盆地 高温高压 随钻声波 垂直地震剖面 随钻电阻率前视 精准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地层测试作业中粘卡机理分析及定量化粘卡概率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世越 樊兆亚 +3 位作者 张智凯 饶广 陈辑超 高蓓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08-113,118,共7页
电缆地层测试作业时,由于电缆地层测试仪器静止时间长和自重大的特点,粘卡概率明显高于常规电缆测试,且粘卡类型多为压差吸附粘卡和电缆键槽粘卡。对压差吸附粘卡和电缆键槽粘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压差吸附粘卡的因素主要有测... 电缆地层测试作业时,由于电缆地层测试仪器静止时间长和自重大的特点,粘卡概率明显高于常规电缆测试,且粘卡类型多为压差吸附粘卡和电缆键槽粘卡。对压差吸附粘卡和电缆键槽粘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压差吸附粘卡的因素主要有测井仪器或电缆与井壁的贴合面积、钻井液粘卡系数、仪器或电缆的静止时间以及过平衡压力;影响电缆键槽粘卡的主要因素包括岩石破裂强度、井斜及电缆地层测试仪器的质量。基于粘卡机理分析,提出了有效吸附压差概念和新的电缆键槽粘卡物理模型,并利用监督学习的方法改进了UNDERHILL提出的电缆地层测试半定量粘卡预测模型,建立了新的电缆地层测试粘卡概率定量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井斜、狗腿度、钻井液体系等因素与粘卡概率的关系。将粘卡概率定量预测模型应用于南海西部电缆地层测试作业中,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粘卡及打捞井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地层测试 粘卡机理 压差吸附粘卡 有效吸附压差 电缆键槽 粘卡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钻头前方地层速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书生 朱江梅 +2 位作者 王世越 赵前华 王晓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了应对中深地层高温、超高压等特点所带来的钻井工程风险,准确预测钻头前方压力变化界面深度是其中的关键点之一。因此钻头前方地层速度预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本文提出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刻... 为了应对中深地层高温、超高压等特点所带来的钻井工程风险,准确预测钻头前方压力变化界面深度是其中的关键点之一。因此钻头前方地层速度预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本文提出利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刻画客观因素对地层速度的影响,从而将钻头前方地层速度预测转化为基于非线性多元回归的有监督机器学习问题。主要步骤包括:首先基于VSP走廊叠加资料的多属性信息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然后利用反演来预测中频地层速度;再利用粒子滤波法来求解该多元回归模型的状态参数,该模型将中频地层速度等因素特征作为输入,通过求解从而有效地预测钻头前方地层速度。实际应用成效表明该方法可预测钻头前200 m的高精度地层速度,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前方地层速度 多元回归模型 有监督机器学习 VSP走廊叠加资料 粒子滤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南海高温高压井的实践 被引量:23
7
作者 廖高龙 郭书生 +4 位作者 胡益涛 梁豪 高永德 王世越 赵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中国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区域油气资源丰富,该区块主要目的层埋深超过4000m,地层压力系数大于2.2,温度在200℃左右,勘探开发作业难度巨大,常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高温高压井作业要求。基于此,针对高温高压井地质及工程特征,从管理创新、技术... 中国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区域油气资源丰富,该区块主要目的层埋深超过4000m,地层压力系数大于2.2,温度在200℃左右,勘探开发作业难度巨大,常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高温高压井作业要求。基于此,针对高温高压井地质及工程特征,从管理创新、技术优化和大数据等方面提出南海高温高压井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及技术体系。研究及实践表明: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与设计优化钻井流程和取资料方案,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大数据库实现多源信息共享,研究地质工程一体化预测、监测及有效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南海高温高压井地质及工程问题。探索形成的"随钻声波、中途VSP和随钻前视组合技术""地震、钻井、随钻测井、录井、中途VSP、随钻前视组合技术六位一体预监测技术""地质工程智能监测、安全预警体系"等一体化特色作业体系在层位深度、异常高压、钻井情况等的精细预测、监测和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未来可通过进一步建设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勘探—开发—钻完井方案,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应用,助力类似复杂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工程 一体化 中国南海 高温高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地层超压成因与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书生 陈现军 +2 位作者 廖高龙 王世越 赵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48,共6页
地层超压的复合成因是莺歌海盆地地层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缺乏复合成因的孔隙压力计算方法,极大地影响了随钻孔隙压力的预测精度。利用多井测井曲线组合法、Bowers声波-密度交会图法对莺歌海盆地地层超压成因进行识别;开展轴压和围压条... 地层超压的复合成因是莺歌海盆地地层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缺乏复合成因的孔隙压力计算方法,极大地影响了随钻孔隙压力的预测精度。利用多井测井曲线组合法、Bowers声波-密度交会图法对莺歌海盆地地层超压成因进行识别;开展轴压和围压条件下的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得到考虑岩石卸载密度变化的加载、卸载特征方程;通过孔隙压力与密度关系,建立复合成因超压中单成因贡献率的数学模型,实现多成因条件下单成因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乐东A井复合超压中以卸载型超压为主,其对孔隙压力的贡献率为40.9%;该定量评价方法有助于掌握目标区域地层超压的主要成因及其贡献率,可为提高孔隙压力预测的精度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复合成因超压 单成因贡献率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井旁地质体成像技术在复杂断层区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鸣 杨红君 +2 位作者 王晓飞 孙本强 王世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4,共4页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为复杂断块油气藏,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钻井工程风险大、测井取资料作业困难等问题,如何精细描述井旁断层及裂缝等地质体的构造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声波井旁地质体成像技术中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技术,有效地提高了...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为复杂断块油气藏,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钻井工程风险大、测井取资料作业困难等问题,如何精细描述井旁断层及裂缝等地质体的构造特征显得尤为重要。声波井旁地质体成像技术中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井旁地质体的描述精度。文中对井旁断层的成像特征及偶极横波的方位分辨率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分析,利用研究区2口井的声波测井资料验证了声波井旁地质体成像技术能够对井旁发育的小断层进行精确识别和描述。在油气勘探和评价阶段,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钻井方案,避免工程风险,提高钻井效率,进而落实可采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成像技术 井旁小断层 井旁地质体 乌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BD21井深水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书生 廖高龙 +2 位作者 梁豪 彭志春 王世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9,共11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前期已在深水西区乐东—陵水凹陷发现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但深水东区宝岛—长昌凹陷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深入,导致深水东区勘探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部署在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风险...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前期已在深水西区乐东—陵水凹陷发现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但深水东区宝岛—长昌凹陷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深入,导致深水东区勘探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部署在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风险探井BD21井在陵水组三段试获日产凝析油200.2m3、日产气73.12×104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30多年来在深水东区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基于BD21井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崖城组规模烃源岩,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受神狐隆起控制,陵水组沉积期北部断阶带发育优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两期油气充注时期断裂活动性弱,构造演化与供烃时机匹配,储层和沟源断裂形成垂向+短侧向高效油气输导体系;区域性盖层覆盖了成藏系统内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空间范围,油气运移输导封闭条件好。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展现了深水斜坡区构造—岩性油气藏规模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宝岛凹陷 深水东区 陵水组 成藏条件 重大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实时评估原状地层流体性质和泥浆滤液污染的数字采样技术
11
作者 王世越 陈鸣 +2 位作者 秦瑞 谢献辉 高云龙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47-148,共2页
裸眼井中进行泵抽取样作业是对验证地层流体性质的最直接手段,通常我们利用随钻地层测试仪或电缆地层测试仪通过井下泵抽的方式取得地层样品,然后将样品取出并送往实验室,再经过数周或数月的分析才能够准确得到样品分析结果,这样的作业... 裸眼井中进行泵抽取样作业是对验证地层流体性质的最直接手段,通常我们利用随钻地层测试仪或电缆地层测试仪通过井下泵抽的方式取得地层样品,然后将样品取出并送往实验室,再经过数周或数月的分析才能够准确得到样品分析结果,这样的作业流程耗时长,无法及时的知道现场的后续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抽取样 流体性质 泥浆滤液污染 数字采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钻前视探测技术的异常高压气层综合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永德 王世越 +4 位作者 常波涛 孙殿强 陈鸣 王超 张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6,共9页
南海北部乐东地区是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但钻井作业采用的不同探测技术受到测量深度、垂向分辨率和预测精度等影响,难以保障安全钻井需要及时预警和规避高压层的孔隙压力和界面深度的需求。为此,通过综合基于... 南海北部乐东地区是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但钻井作业采用的不同探测技术受到测量深度、垂向分辨率和预测精度等影响,难以保障安全钻井需要及时预警和规避高压层的孔隙压力和界面深度的需求。为此,通过综合基于常规随钻测井资料的压力监测技术、基于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的钻头前方地层界面及压力预测技术和IriSphere随钻前视探测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以IriSphere随钻前视探测技术为主导的综合预测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钻前模拟显示,当轨迹在低阻泥岩层中,可提前8~10 m探测到较高阻、且较厚(厚度大于3 m)的高压气层,前视探测技术在实钻中有较大可能实现预期的前视效果;(2)通过结合分辨率较低、探测深度深的VSP预测和分辨率较高、探测深度浅的随钻前视探测方法进行随钻决策,识别出了钻头前方的高压气层及其对应的地层孔隙压力增加趋势;(3) VSP法预测的钻头前方高压气层顶界深度与实钻深度误差介于-10~33 m,而随钻前视探测较高阻、厚度5 m的高压气层,预测深度仅与实际深度相差1 m。结论认为,经过现场应用实践该综合识别方法能及时有效地预防高压气层相关的地质工程风险,准确定位套管鞋深度位置,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高温高压天然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层 综合识别方法 随钻前视探测技术 井身结构 孔隙压力预测 垂直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