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1
作者 张格语 陈文红 +7 位作者 温仲明 刘洋洋 贾东升 林子琦 任涵 韩沛东 玉苏普喀迪尔·孜米尼 陈雅娴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3,221,共9页
[目的]探究延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深入分析其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基于MODIS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 [目的]探究延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深入分析其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基于MODIS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延河流域植被NPP的时空动态、稳定性及其与影响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1)2000—2020年延河流域植被NPP的平均值为321.18 gC/(m^(2)·a),上升趋势显著(p<0.01)。(2)NPP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3)延河流域超过70%面积比例的植被NPP变化都呈较高波动或高波动程度,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东北部及志丹县大部分地区。(4)2000—2020年延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呈现波动增加趋势,降雨促进植被NPP正向增加,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被NPP增加。(5)气温和降雨均对延河流域西北地区植被NPP变化有贡献,气温贡献率高于降雨贡献率。[结论]延河流域植被NPP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00年和2018年,退耕还林(草)政策对植被生产力及生态系统健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态 净初级生产力(NPP) 气候影响 相关性分析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志鹏 石长春 +5 位作者 马雅莉 张艳 玉苏普喀迪尔·孜米尼 张格语 温仲明 刘洋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62-2972,共11页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数据、DEM数据和气象数据等,采用Sen趋势分析、MK显著性检验、CV稳定性分析、偏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毛...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数据、DEM数据和气象数据等,采用Sen趋势分析、MK显著性检验、CV稳定性分析、偏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毛乌素沙地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2年毛乌素沙地植被NPP年均值变化范围介于102.75~210.62 g·m^(-2)之间。整体上,植被NPP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是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毛乌素沙地植被NPP年平均值为164.43 g·m^(-2),植被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布在北部,呈减少的区域位于南部。在毛乌素沙地东部对植被NPP的影响中,辐射是主导因素之一;在西部与中部,温度和降水是主导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气候因素对毛乌素沙地植被NPP的变化有显著作用,其结果也为研究区的生态绿色建设与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气候变化 毛乌素沙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根际耐旱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桑源 李光裕 +5 位作者 鲁泽宇 玉苏普喀迪尔·孜米尼 朱天奇 黄轶男 刘铁芫 许岳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6-2593,共18页
本研究从干旱处理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耐旱和促生性能的根际微生物,并结合植物接种试验探究其促生特性,为增强草坪草耐旱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通过平板稀释法从其根际分离纯化出24株细菌,结合形... 本研究从干旱处理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耐旱和促生性能的根际微生物,并结合植物接种试验探究其促生特性,为增强草坪草耐旱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通过平板稀释法从其根际分离纯化出24株细菌,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促生性能鉴定和聚乙二醇6000(EG-6000)耐受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筛选出2株兼具有溶磷、解钾能力以及良好的PEG-6000耐受性的根际促生菌(PGPR)印度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indica)和弗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进行盆栽接种试验。接种结果表明,这两种促生菌能够促进干旱胁迫下高羊茅幼苗的生长,两种菌株1∶1混合后具有更好的促生效果;接种处理能够降低高羊茅品种‘宇宙星’的离体叶片失水率。在干旱胁迫下,印度克雷伯氏菌具有提高高羊茅幼苗脯氨酸含量的能力;而菌株弗氏志贺氏菌具有提高高羊茅种子发芽率且降低高羊茅电解质相对外渗率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两株根际促生菌有较好的耐旱促生性能,为进一步应用根际促生菌研制高效草坪草专用微生物菌肥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干旱 根际促生菌 溶磷 解钾 PEG耐受性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1年中国四大气候区蒸散发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4
作者 玉苏普喀迪尔·孜米尼 张添佑 +3 位作者 杨梦 刘燕丹 王志鹏 温仲明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7780-7792,共13页
聚焦于1982—2021年间中国四大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高寒青藏高原及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蒸腾(Transpiration,T)及蒸腾蒸散比(T/ET)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腾蒸... 聚焦于1982—2021年间中国四大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高寒青藏高原及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蒸腾(Transpiration,T)及蒸腾蒸散比(T/ET)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腾蒸散比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ET、T及T/ET的动态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ET显著下降(Slope=-1.09 mm/a,P<0.05),而T和T/ET显著上升(Slope T=0.34 mm/a,Slope T/ET=0.0019/a,P<0.05)。高寒青藏高原气候区ET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气候区呈现下降趋势;T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显著下降(-0.61 mm/a,P<0.05),在其他气候区显著上升(P<0.05);T/ET在所有气候区均显著上升(P<0.05)。(2)全国ET、T和T/ET的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梯度特征,高寒青藏高原气候区的ET(813.49 mm)、T(515.23 mm)和T/ET(0.62)均为最高。(3)降水、植被指数和气温是全国ET、T和T/ET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指数与气温、降水、饱和水汽压差和辐射的交互作用对T和T/ET最明显。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蒸腾 蒸腾蒸散比 气候区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