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南省沿黄地区“三生”空间生态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昊
李琪颖
狄巍榕
路婕
蔚霖
-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省土地整治与生态重建工程技术中心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6,共11页
-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3A63001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3004204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058)。
-
文摘
文章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等方法,测度2000-2020年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多尺度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南省沿黄地区“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呈现出生态、生产用地总体减少,生活用地持续增加的态势,以各类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用地的减少最为显著。(2)2000-2020年研究区在生态环境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共同影响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特征,农业生产用地转变为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三生”空间变化图斑呈现明显聚集性,黄河干流沿线以正效应贡献图斑为主,郑州市、三门峡市以负效应贡献图斑为主;济源市贡献率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转变,开封市和洛阳市经历了由负到正的转变,其他地市贡献率无质的变化。(3)夜间灯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以夜间灯光和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沿黄地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沿黄地区
-
Keywords
land-use function change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space
eco-environment effect
geo-detector
Henan Province’sarea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