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山地拖拉机调平与防翻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
作者 牟孝栋 杨福增 +4 位作者 段罗佳 刘志杰 宋卓颖 李宗霖 管寿青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目的/意义]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智能化是未来农机行业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中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且面临坡陡路窄、地块碎小、地形地貌复杂等多种环境因素制约,各生产环节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现实问题,并且缺乏适合丘... [目的/意义]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智能化是未来农机行业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中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且面临坡陡路窄、地块碎小、地形地貌复杂等多种环境因素制约,各生产环节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现实问题,并且缺乏适合丘陵山区大坡度农机装备研发的理论支撑。[进展]综述了国内外丘陵山地拖拉机调平及防翻系统的研究现状。其中拖拉机车身调平技术平行四杆与液压差高式结构简单,折腰扭腰式更适合连续起伏的崎岖路面,重心可调与全向调平式坡地牵引性与适应性均较好;驾驶室及座椅调平技术基于角度传感器自适应控制,关键在于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舒适度;车身与农具姿态协同控制技术大都采用PID控制技术实现协同控制,但缺乏作业效果反馈机制;拖拉机防翻保护装置与预警技术在防翻保护架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模拟感知提前预判翻车危险信号并及时反馈。[结论/展望]未来丘陵山地拖拉机调平、防翻预警及无人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1)结构优化、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研究;2)坡地适应性好的农机具仿形系统研究;3)环境感知、自动干涉的防翻预警技术研究;4)农机精准导航技术、智能化监测技术和农机作业远程调度与管理技术研究;5)坡地纵向稳定性理论研究。以期为研发符合中国丘陵山地复杂作业环境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山地拖拉机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拖拉机调平 悬挂机具调平 防翻系统 侧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坡地玉米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2
作者 耿端阳 孙延成 +4 位作者 李华彪 牟孝栋 张国栋 王宗源 鹿秀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19,共9页
针对中国丘陵山地玉米种植以小地块、坡地块较多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设计了一款履带式坡地玉米收获机,实现山地丘陵地区复杂地形条件玉米机械化收获。该收获机采用横辊摘穗技术,解决了传统摘穗辊喂入性不流畅和复杂地形下玉米植... 针对中国丘陵山地玉米种植以小地块、坡地块较多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设计了一款履带式坡地玉米收获机,实现山地丘陵地区复杂地形条件玉米机械化收获。该收获机采用横辊摘穗技术,解决了传统摘穗辊喂入性不流畅和复杂地形下玉米植株的喂入问题,提高割台的喂入量,有效缩短整机长度0.5~1.2m左右;并采用可伸缩式履带行走底盘,通过调整履带轮距增大整机重力变化的安全范围,降低坡地作业机器侧翻风险,使整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行驶稳定性提高了27.34%;基于液压控制原理研制了双向作业操控系统,实现在山地丘陵等小地块条件下的转弯掉头作业功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穗损失率考核指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机具前进速度、摘穗辊间隙、摘穗辊转速;利用Design-expert建立各影响因素与指标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机具前进速度为2 km/h、摘穗辊间隙为14 mm、摘穗辊转速为1000r/min;在该最优参数组合工况下,果穗损失率为1.25%。该机设计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丘陵山地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收获机 丘陵山地 横辊割台 防侧翻 双向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收获机碟盘式籽粒破碎装置仿真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22
3
作者 牟孝栋 姜慧新 +3 位作者 孙延成 徐海港 姚艳春 耿端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8-226,共9页
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机玉米籽粒破碎效果差、破碎率低、影响青贮秸秆发酵与籽粒养分转化的问题,设计了适合青贮玉米籽粒破碎的碟盘式青贮玉米籽粒破碎试验台,对关键部件刀盘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基于DEM法对籽粒破碎过程进行了运动和力学分析... 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机玉米籽粒破碎效果差、破碎率低、影响青贮秸秆发酵与籽粒养分转化的问题,设计了适合青贮玉米籽粒破碎的碟盘式青贮玉米籽粒破碎试验台,对关键部件刀盘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基于DEM法对籽粒破碎过程进行了运动和力学分析,首先建立基于离散元法的玉米籽粒粘结颗粒模型;利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开展正交仿真试验优化,选取刀齿数、刀刃深度、破碎间隙和刀辊转速作为仿真试验因素,籽粒破碎率为试验考察指标,确定了最优组合参数,即刀齿数48、刀刃深度5 mm、破碎间隙2 mm、刀辊转速59 r/s,在该条件下籽粒破碎率为90.35%,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相对误差为3.36%;台架试验结束后,采用宾州筛对其筛分,物料可分为小型、标准、大型和未完全破碎型4种,占比分别为1.3∶6∶1.8∶0.9,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台架试验各指标满足行业标准,实现了对玉米籽粒的高破碎和高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收获机 籽粒破碎 离散元 破碎刀盘 碟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螺旋缺口锯齿型揉丝破碎辊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耿端阳 牟孝栋 +3 位作者 孙延成 张仰猛 李华彪 姜慧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141,共8页
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机玉米秸秆揉丝破碎效果差、效率低,影响青贮秸秆后期发酵与粗纤维转化的问题,并考虑到青贮玉米秸秆的韧性较大,设计了适合青贮玉米秸秆揉丝破碎的试验台。对秸秆的揉搓破碎机理和辊齿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得... 针对青贮玉米收获机玉米秸秆揉丝破碎效果差、效率低,影响青贮秸秆后期发酵与粗纤维转化的问题,并考虑到青贮玉米秸秆的韧性较大,设计了适合青贮玉米秸秆揉丝破碎的试验台。对秸秆的揉搓破碎机理和辊齿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得出当两辊齿锋面对钝面并配合螺旋缺口时,可达到对秸秆的挤压、揉搓和剪切效果,并建立了基于离散元法的玉米秸秆颗粒粘结模型,利用EDEM开展虚拟仿真试验,探究齿数、两辊差速比、缺口螺旋圈数和主动辊转速对秸秆丝化率的影响效果,得出了最优参数组合为:破碎辊齿数166、差速比30%、缺口螺旋圈数80、主动辊转速5 000 r/min,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03%;台架试验结束后,采用宾州筛对其筛分,小型物料占比38.37%、标准物料占比52.75%、未完全破碎物料占比8.88%,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开展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缺口锯齿型破碎辊对玉米秸秆的丝化率较常规齿型破碎辊提高8.22%,满足行业标准并实现了对玉米秸秆的高破碎和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秸秆揉丝 破碎辊 螺旋缺口 锯齿型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导航的农业装备全覆盖路径规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洋成 耿端阳 +3 位作者 兰玉彬 谭德蕾 牟孝栋 孙延成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5-192,共8页
目前农业机械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发展,同时农业无人机也应用于农业植保作业,全覆盖路径规划作为农业机械导航的核心技术,对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基于目前全覆盖路径规划技术发展研究,按照传统规划算法以及启发式算法的分类对各... 目前农业机械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发展,同时农业无人机也应用于农业植保作业,全覆盖路径规划作为农业机械导航的核心技术,对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基于目前全覆盖路径规划技术发展研究,按照传统规划算法以及启发式算法的分类对各种算法在农业机械导航上的应用进行介绍,并且对于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基于算法发展趋势以及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算法满足多机协同、动态路径规划、多算法结合以及优化机械转向路线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全覆盖路径规划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覆盖路径规划 农业路径规划 精准农业 传统算法 启发式算法 多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栋 牟孝栋 +3 位作者 孙延成 耿端阳 王传申 赵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6,共8页
针对玉米秸秆成捆后,收集搬运过程中易散捆的问题,从玉米秸秆草捆受力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草捆静置、移位和变形过程中载荷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草捆稳定性的因素;利用本团队开发的打捆试验台,开展了草捆密度、草捆长度和捆绳数量对草捆... 针对玉米秸秆成捆后,收集搬运过程中易散捆的问题,从玉米秸秆草捆受力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草捆静置、移位和变形过程中载荷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草捆稳定性的因素;利用本团队开发的打捆试验台,开展了草捆密度、草捆长度和捆绳数量对草捆抗摔率影响的试验,确定了满足草捆质量稳定性的参数取值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了适合草捆收集搬运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草捆密度为175 kg/m^(3),草捆长度为88 cm,捆绳数量为3根,草捆抗摔率为93.5%。草捆稳定性完全满足生产要求,为方捆打捆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草捆 打捆 草捆稳定性 散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孙延成 牟孝栋 +3 位作者 王志伟 姜慧新 王志坚 耿端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32,75,共8页
针对富含蛋白质的饲用构树必须经过粉碎发酵后才能提高反刍动物采食的适口性问题,结合其一次性揉搓难以满足发酵饲料品质要求的特点,以单次低丝化率为依据,采用正态分布方式确定能够满足构树饲料丝化要求的揉搓丝化次数,为确定构树收获... 针对富含蛋白质的饲用构树必须经过粉碎发酵后才能提高反刍动物采食的适口性问题,结合其一次性揉搓难以满足发酵饲料品质要求的特点,以单次低丝化率为依据,采用正态分布方式确定能够满足构树饲料丝化要求的揉搓丝化次数,为确定构树收获机结构提供设计依据;同时进一步确定初级和三级秸秆丝化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提高构树饲料的切断与丝化效果;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验证揉搓丝化级数、茎秆切断长度、揉搓板数对茎秆丝化率的影响规律,建立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生成相应的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揉搓丝化级数、茎秆切断长度、揉搓板数对茎秆丝化率有显著影响,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揉搓丝化级数为3级、茎秆切断长度为18 cm、揉搓板数为24个,在该条件下构树茎秆丝化率达95.6%,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可靠性设计 切断丝化 茎秆丝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