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HIV植物蛋白MAP30等药物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临旭 孙永涛 +5 位作者 杨为松 白雪帆 黄长形 牟丹蕾 张颖 梁雪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 :研究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植物蛋白MAP30、无环鸟苷 (ACV)、α 干扰素 (IFN α)及叠氮胸苷(AZT)等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 (HSV)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 ,观察药物作用 4 8h后对HSV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并... 目的 :研究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植物蛋白MAP30、无环鸟苷 (ACV)、α 干扰素 (IFN α)及叠氮胸苷(AZT)等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 (HSV)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 ,观察药物作用 4 8h后对HSV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ELISA法测定药物对培养上清HSV 1和HSV 2抗原分泌的抑制作用。 结果 :MAP30和ACV均可使HS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MAP30对HSV 1和HSV 2抗原分泌的 5 0 %抑制浓度 (IC50 )分别是 0 .5 μmol L和 0 .4 μmol L ,ACV分别是 2 .8μmol L和 2 .2 μmol L ,而IFN α和AZT对HSV无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MAP30除具有抗HIV活性外 ,还具有抗HS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抗病毒制剂 单纯疱疹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C的获取与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的表达
2
作者 李军 冯志华 +3 位作者 李光玉 牟丹蕾 王平忠 徐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066-1068,i0018,共4页
目的:证实体外诱导分化的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高效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 目的:证实体外诱导分化的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高效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F 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2 h后接种于完全培养液中,并加入rhGM-CSF、rhIL-4刺激分化,共培养7天,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DC表面特异性标志DC-SIGN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荧光染色,检测DC-SIGN的表达。结果:经诱导产生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高表达DC特异性标志物DC-SIGN。结论:GM-CSF与IL-4联合刺激PBMC可分化为DC,且高表达DC-SIGN,为后续研究DC-SIGN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