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织复合材料变曲率薄壳件固化特性分析
1
作者 姚文标 牛雪娟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在固化过程中会经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固化成型脱模后产生变形,严重影响构件的成型精度。为了准确预测变形,本文首先建立了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变形的多尺度模型,后结合细观力学方法获得机织复合材料在固化... 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在固化过程中会经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固化成型脱模后产生变形,严重影响构件的成型精度。为了准确预测变形,本文首先建立了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变形的多尺度模型,后结合细观力学方法获得机织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力学性能与热性能的演化。然后以变曲率薄壳件及含曲率的层合板构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热-力耦合的模拟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曲率、厚度参数对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较薄的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温度梯度较低,固化程度比较均匀;曲率参数会对曲面机织件的固化变形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构件厚度越薄,曲率对变形的影响越显著;在变曲率薄壳件固化完成脱模后,同一曲率处,薄壳件经纬纱方向的最大位移大于厚度方向的最大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 代表性体积单元 多尺度 变形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纤维曲线铺放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有限元建模和拉伸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牛雪娟 杨涛 +1 位作者 杜宇 戴维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4,共6页
通过对变刚度铺放路径进行数学建模,得到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拓扑构型,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内每个离散单元的每个铺层进行纤维角度和铺层厚度的独立设计。然后将拓扑构型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GENESIS中,实现层合板铺层信息的可视化显... 通过对变刚度铺放路径进行数学建模,得到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拓扑构型,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内每个离散单元的每个铺层进行纤维角度和铺层厚度的独立设计。然后将拓扑构型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GENESIS中,实现层合板铺层信息的可视化显示和拉伸性能的分析,得出层合板的弹塑性本构关系。通过仿真数据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在所构建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模型上进行拉伸实验仿真的准确度可达95%。该方法不仅可以可视化地展现出铺放过程中发生重叠的位置、整个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厚度分布以及每层上铺放角的分布,还可对其在弹塑性范围内的拉伸性能进行精确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曲线铺放 变刚度复合材料 有限元建模 拉伸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固有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牛雪娟 张准 杨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6-691,共6页
搭建四角简支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态振动实验平台。使用锤击单点激励法获取层合板不同测点位处的频响函数;利用DHDAS动态信号分析系统测得不同铺层结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进一步分析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层合... 搭建四角简支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态振动实验平台。使用锤击单点激励法获取层合板不同测点位处的频响函数;利用DHDAS动态信号分析系统测得不同铺层结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进一步分析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测点位置对层合板整体的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结构对固有频率有很大影响;[0°/90°/±45°]s4铺层结构的层合板的抗冲击性最强、结构整体的刚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振动模态分析 模态振型 固有频率 铺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函数的变刚度层合板铺放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牛雪娟 杨涛 杜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8-855,共8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刚度铺层轨迹设计方法,即采用一对互相共轭的标量场函数实现复合材料变刚度铺层的轨迹定义和铺层设计。最后,通过有限元建模和算例对比方法,对直线铺放层合板和变刚度铺放层合板进行压缩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刚度铺层轨迹设计方法,即采用一对互相共轭的标量场函数实现复合材料变刚度铺层的轨迹定义和铺层设计。最后,通过有限元建模和算例对比方法,对直线铺放层合板和变刚度铺放层合板进行压缩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出变刚度铺放层合板的屈曲特性比直线铺放层合构件提高约23.62%,y方向的屈曲变形位移减小为直线铺层构件的59.47%,大幅度提高了构件的抗压缩屈曲特性,同时也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铺放 标量场函数 正交铺层 压缩屈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CFRP层合板在低速冲击下的分层失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牛雪娟 李辰阳 刘江雨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1-437,共7页
通过窄带曲线铺放技术制备获得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件,不仅可大大增加结构件设计优化的自由度,还可以改善其机械特性。开发了基于三维Hashin失效准则的VUMAT用户子程序,分析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工况下的渐进损伤行为。... 通过窄带曲线铺放技术制备获得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件,不仅可大大增加结构件设计优化的自由度,还可以改善其机械特性。开发了基于三维Hashin失效准则的VUMAT用户子程序,分析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工况下的渐进损伤行为。以CFRP常刚度层合板和七组不同变刚度铺层百分比的层合板为研究对象,研究变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特性,以分层损伤面积和能量吸收为指征进行对比分析。变刚度铺层百分比为50%的层合板单层损伤面积相比常刚度层合板减少了2.57%,且层合板底层没有出现分层损伤的完全失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变刚度铺层可以提升层合板的抗弯刚度,并使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下吸收能量更少,提高了抗分层损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低速冲击 分层损伤 变刚度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通间隙排布条件下碳纤维束展纤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牛雪娟 徐妍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为探究不同流通间隙排布条件下气流展纤器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及流场内碳纤维束的受力情况,采用离散单元法,将碳纤维离散为纤维微元,对流场中数千纤维微元的扩散特性进行建模。通过将纤维微元所受各力与流体阻力进行量级比较,最终得到纤... 为探究不同流通间隙排布条件下气流展纤器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及流场内碳纤维束的受力情况,采用离散单元法,将碳纤维离散为纤维微元,对流场中数千纤维微元的扩散特性进行建模。通过将纤维微元所受各力与流体阻力进行量级比较,最终得到纤维微元运动方程。结合展纤工艺设置相应边界条件,利用COMSOL对流体-纤维微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流通间隙位置对碳纤维束的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通间隙间距离的增大,流场中促使纤维展宽区域的长度增长,有利于纤维持续受力展开。随着最右流通间隙到纤维出口的距离逐渐减小,阻碍纤维展宽区域的长度减小,有利于纤维束的展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微元运动 碳纤维丝束 流固耦合 有限元仿真 展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展纤工艺中不同压差和送丝速度对碳纤维展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牛雪娟 徐妍慧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为探究气流展纤工艺中不同出口压差和送丝速度对碳纤维丝束展宽效果的影响,依据Venturi原理,搭建气流展纤试验平台,并记录大丝束碳纤维展宽过程,计算不同工艺参数下碳纤维丝束在不同阶段的展宽率和展宽均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搭建... 为探究气流展纤工艺中不同出口压差和送丝速度对碳纤维丝束展宽效果的影响,依据Venturi原理,搭建气流展纤试验平台,并记录大丝束碳纤维展宽过程,计算不同工艺参数下碳纤维丝束在不同阶段的展宽率和展宽均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的气流展纤试验台,能获得展宽率高于400%,展宽均匀程度在90%以上的碳纤维丝束,得到的碳纤维丝束的展宽率与出口压差呈正相关,与送丝速度呈负相关;碳纤维丝束的展宽均匀程度与出口压差呈负相关,与送丝速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展纤 碳纤维束 气压差 送丝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抛物面卫星天线反射器固化变形分析
8
作者 牛雪娟 刘江雨 李辰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0,共6页
偏置抛物面卫星天线反射器由碳纤维预浸料铺制而成,在固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热变形、固化收缩变形及机械变形等,且过大的变形会导致反射器反射信号产生偏差。为了有效预测天线反射器在热压罐固化过程中的变形,本文采用线性黏弹性本构模... 偏置抛物面卫星天线反射器由碳纤维预浸料铺制而成,在固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热变形、固化收缩变形及机械变形等,且过大的变形会导致反射器反射信号产生偏差。为了有效预测天线反射器在热压罐固化过程中的变形,本文采用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表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顺序热-力耦合分析法,对天线反射器内部温度场、固化度场及位移场的分布进行建模,并对铺层结构及降温速率对天线反射器变形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纯0°铺层结构,正交和准各向同性铺层天线反射器z向变形量减小了51%以上,且降低降温速率有助于提高天线反射器的固化型面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反射器 碳纤维预浸料 固化变形 顺序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曲线铺放的变刚度复合材料损伤失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杜宇 杨涛 +2 位作者 戴维蓉 李志猛 牛雪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6-830,共5页
根据纤维曲线铺放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层内铺层角度的参考路径制备出铺层顺序分别为[±45/±〈45/60〉2/±〈15/30〉]s和[±45/±〈15/30〉/±〈45/60〉/±〈30/45〉]s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并对该变... 根据纤维曲线铺放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层内铺层角度的参考路径制备出铺层顺序分别为[±45/±〈45/60〉2/±〈15/30〉]s和[±45/±〈15/30〉/±〈45/60〉/±〈30/45〉]s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并对该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拉伸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该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破坏演化过程。通过对纤维直线和纤维曲线铺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和弯曲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纤维曲线铺放比纤维直线铺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极限载荷和强度提高了49%和42%,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极限载荷和强度提高了28%和32%;纤维直线铺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断口破坏较为严重。纤维曲线铺放的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结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曲线铺放 变刚度复合材料 极限载荷 强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带铺放过程温度场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涛 申艳娇 +2 位作者 杨素君 李志猛 牛雪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0-414,共5页
为了测量铺放过程中粘合点温度峰值和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分布,构建了基于Lab VIEW的温度场在线测量系统。实验中预浸带铺放5层,热风枪稳定温度为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放过程的进行,每一层预浸带的温度曲线都出现多个峰值,且峰值逐... 为了测量铺放过程中粘合点温度峰值和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分布,构建了基于Lab VIEW的温度场在线测量系统。实验中预浸带铺放5层,热风枪稳定温度为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放过程的进行,每一层预浸带的温度曲线都出现多个峰值,且峰值逐渐降低,其中第1个峰值即为粘合点温度,平均分别为80.1、91.4、101.3、113、108.3℃,比较可知,各层预浸带粘合点温度逐渐升高。同时,建立了预浸带铺放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中的生死单元以及循环加载技术模拟了预浸带动态铺放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中的粘合点温度分别为71.8、96.2、104.3、107.9、105.3℃,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且粘合点温度越高,其准确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带铺放 温度场分布 动态仿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构件的纤维变刚度铺放路径规划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维蓉 杨涛 +2 位作者 王天琪 李亮玉 牛雪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66,271,共6页
针对复合材料自动铺放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由曲面构件纤维变刚度铺放的方法。根据角度线性变化方式设计了角度参数为>45°/0°<的空间铺放路径,采用空间等距法及正交投影法生成自由曲面芯模表面上的所有... 针对复合材料自动铺放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由曲面构件纤维变刚度铺放的方法。根据角度线性变化方式设计了角度参数为>45°/0°<的空间铺放路径,采用空间等距法及正交投影法生成自由曲面芯模表面上的所有铺放路径,并保存成IGES格式,以获取路径数据信息。应用NURBS曲线拟合铺放路径,拟合结果表明,IGES格式不受芯模形状和边界条件的影响,减少了运算量。计算初次拟合后的铺放路径误差为δ(0.09、0.63、0.3 mm),进行节点细化后的误差减小到δ1(0.01、0.09、0.05 mm),从而提高了铺放头运动轨迹的精确度。应用铺放机器人系统对此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仿真,得仿真偏差δ2(0.01、0.03、0.15 mm),偏差较小,符合铺放要求,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实现任意方向任意变角度的纤维曲线铺放,满足铺放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铺放 自由曲面构件 NURBS曲线 IGES格式 铺放机器人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锤击法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理论及实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菊峰 杨涛 +1 位作者 杜宇 牛雪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8,36,共5页
基于实验模态分析理论,构建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态实验理论及测试系统。首先制备了150mm!80 mm!3.75 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DH5922N动态数据采集仪提取了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力锤所感应到的频响函数及激励信号。将频响函数导入DH... 基于实验模态分析理论,构建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态实验理论及测试系统。首先制备了150mm!80 mm!3.75 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DH5922N动态数据采集仪提取了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力锤所感应到的频响函数及激励信号。将频响函数导入DHDAS动态信号分析系统后获得复合材料层合板一阶及二阶固有频率分别为323.103和656.180 Hz,并测得对应频率下的各测点振型。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实验理论及所用设备可精确提取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模态测试 模态振型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中心孔复合材料变刚度板孔边应力解析法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阳 牛雪娟 潘文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8,129,共6页
利用经典层合板理论分析变刚度板孔边应力很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流场函数设计变刚度铺放轨迹,由获得的铺放轨迹函数进行解析分析的方法。首先,采用带有一个构造参数的流场函数来描述变刚度铺层的曲线轨迹。然后,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去拟... 利用经典层合板理论分析变刚度板孔边应力很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流场函数设计变刚度铺放轨迹,由获得的铺放轨迹函数进行解析分析的方法。首先,采用带有一个构造参数的流场函数来描述变刚度铺层的曲线轨迹。然后,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去拟合变刚度铺层内最大主应力方向。确定构造参数后,离散优化流场函数获得变刚度铺放轨迹。利用含孔偏轴拉伸孔边应力求解法及经典层合板理论,确定变刚度板孔边的应力解析解。同种工况下,变刚度板的最大应力比0°板的应力峰值下降了11.90%。最后,对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进行了对比,解析法与有限元法的最大误差发生在应力集中处,最大误差为5.63%,验证该解析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法 孔边应力 变刚度铺放轨迹 含孔复合材料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带铺放过程温度场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涛 申艳娇 +2 位作者 杨素君 李志猛 牛雪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19,145,共5页
为了测量铺放过程中粘合点温度峰值和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分布,构建了基于LabVIEW的温度场在线测量系统。实验中预浸带铺放5层,热风枪稳定温度为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放过程的进行,每一层预浸带的温度曲线都出现多个峰值,且峰... 为了测量铺放过程中粘合点温度峰值和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分布,构建了基于LabVIEW的温度场在线测量系统。实验中预浸带铺放5层,热风枪稳定温度为20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铺放过程的进行,每一层预浸带的温度曲线都出现多个峰值,且峰值逐渐降低,其中第1个峰值即为粘合点温度,平均分别为80.1、91.4、101.3、113、108.3℃。由比较可知,各层预浸带粘合点温度逐渐升高。同时,建立了预浸带铺放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中的生死单元以及循环加载技术,模拟了预浸带动态铺放过程。有限元模拟结果中的粘合点温度分别为71.8、96.2、104.3、107.9、105.3℃,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且粘合点温度越高,其准确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带铺放 温度场分布 动态仿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带铺放成型复合材料构件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宇 李志猛 +1 位作者 杨涛 牛雪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716,共5页
预浸带铺放过程中的温度历程和热应力对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后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基于生死单元和循环载荷方法,对预浸带铺放成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ANSYS中间耦合方法,实现铺放过程的温度-应力耦合分析:首先对铺放... 预浸带铺放过程中的温度历程和热应力对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后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基于生死单元和循环载荷方法,对预浸带铺放成型复合材料构件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ANSYS中间耦合方法,实现铺放过程的温度-应力耦合分析:首先对铺放过程的温度历程进行求解,然后将温度场计算结果作为热载荷进行应力场分析,得到了预浸带铺放过程中构件内部的热应力分布及成型后的残余应力,最后分析了不同铺放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层中,第一层的轴向、横向热应力最大,分别为64.8、11 MPa,随着铺放进行,各层自身的热应力逐渐增大;铺放头移动速度一定,热气温度从500℃升高到700℃时,构件成型后的轴向、横向残余应力分别增大了14、5.5 MPa;热气温度一定,铺放头移动速度从10 mm/s增加到30 mm/s时,构件成型后的轴向、横向残余应力分别减小了23.6、6.12 MPa,随着铺放层数增加,铺放速度对残余应力影响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带铺放 应力场 数值模拟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的复合材料梁层间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涛 于湛卉 +1 位作者 牛雪娟 杜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5-590,共6页
利用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来探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采用锤击法测量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幅值,并采用频谱转换法将加速度幅值转换成振型位移幅值,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 利用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来探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采用锤击法测量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幅值,并采用频谱转换法将加速度幅值转换成振型位移幅值,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值,进而检测出复合材料梁的损伤位置。以损伤的大小、位置、层为要素制作了4组不同工况的对比试件。实验结果表明,损伤单元MFCI的值5.200 6明显高于各无损伤单元MFCI的平均值0.720 5,并且它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值反映出损伤位置,发生突变单元的间距反映出损伤的大小;3个不同层上损伤MFCI的值分别为5.200 6、5.982 8、6.883 0,可间接反映出损伤发生在不同的层间位置上。多损伤的情况下,损伤MFCI的平均值为1.192也能识别出损伤位置,但比单损伤MFCI的平均值5.294小很多,说明复合多损伤互相干扰,消弱了损伤识别的效率。通过实验证明了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法对判断复合材料梁的层间损伤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梁 层间损伤 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复合材料脱层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菊峰 杨涛 +1 位作者 杜宇 牛雪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9,共5页
利用复合材料的模态柔度曲率矩阵探讨了复合材料构件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脱层复合材料梁的各阶固有频率及节点振型,计算得到模态柔度曲率矩阵判断复合材料梁的脱层损伤。基于梁结构损伤检测理论发展了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 利用复合材料的模态柔度曲率矩阵探讨了复合材料构件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脱层复合材料梁的各阶固有频率及节点振型,计算得到模态柔度曲率矩阵判断复合材料梁的脱层损伤。基于梁结构损伤检测理论发展了基于柔度曲率矩阵的复合材料板结构脱层损伤识别理论,即纵向柔度曲率矩阵和横向柔度曲率矩阵。算例分析表明:对于单一脱层损伤,纵向和横向柔度曲率突变率分别是3.6310、5.4078倍。对于多处脱层损伤,小损伤处纵向和横向柔度曲率突变率分别是3.5350、5.902 8倍;大损伤处纵向和横向柔度曲率突变率分别是5.680 3、10.010 9倍。突变位置与预设的脱层位置一致。说明纵向和横向柔度曲率均能判断复合材料脱层损伤的位置和大小,且相对来说,纵向柔度曲率损伤识别效果更好于横向柔度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脱层损伤 模态柔度曲率矩阵 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飞行模拟器油门台控制系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加富 牛雪娟 +2 位作者 董广宇 杜玉红 刘欣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7期73-76,共4页
针对飞行模拟器开发了一套油门台控制系统,以AT90CAN128为主控芯片,采用该芯片的内嵌CAN通信收发功能,设计了飞行模拟器油门台控制系统方案。采用电磁离合器切换工作模式,从而满足油门台在随动、手动工作状态下不同控制要求。系统通过... 针对飞行模拟器开发了一套油门台控制系统,以AT90CAN128为主控芯片,采用该芯片的内嵌CAN通信收发功能,设计了飞行模拟器油门台控制系统方案。采用电磁离合器切换工作模式,从而满足油门台在随动、手动工作状态下不同控制要求。系统通过高精度电位器实时反馈双油门杆的位置信息,并将反馈信息传给上位计算机。最后进行整机模拟系统联调试验,验证本系统方案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测试数据结果稳定,微调的分辨率小于0.5°,位置信号的偏差小于1%,响应时间小于0.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模拟器油门台 CAN总线 AT90CAN1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圆筒结构脱层损伤识别研究
19
作者 李菊峰 杨涛 +1 位作者 杜宇 牛雪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39,44,共5页
针对复合材料圆筒结构,讨论了基于模态柔度曲率矩阵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脱层复合材料圆筒的各阶固有频率及节点振型,计算得到轴向和周向柔度曲率矩阵来判断损伤。研究表明:轴向和周向柔度曲率矩阵两种方法均可达到精确识... 针对复合材料圆筒结构,讨论了基于模态柔度曲率矩阵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模态分析获得脱层复合材料圆筒的各阶固有频率及节点振型,计算得到轴向和周向柔度曲率矩阵来判断损伤。研究表明:轴向和周向柔度曲率矩阵两种方法均可达到精确识别脱层位置及大小的效果,且越靠近外筒壁,柔度曲率矩阵图突变越大,越易检测。相对而言,轴向柔度曲率Fc在脱层位置突变远大于周向柔度曲率Fd,更易判断损伤。但当损伤发生在沿轴线固定端边界时,轴向柔度曲率Fc本身就有较小突变,应用周向柔度曲率Fd识别防止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圆筒 脱层损伤 损伤检测 柔度曲率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超声检测复合缺陷多层成像实验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梅洪 杨涛 +2 位作者 张斌 杜宇 牛雪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4,共5页
传统的超声B扫描和C扫描检测,并不能完全地展现复合材料复合缺陷的全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人工预制缺陷试样进行了水浸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在超声C扫描底波幅值成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扫描,获取不同层深位置... 传统的超声B扫描和C扫描检测,并不能完全地展现复合材料复合缺陷的全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人工预制缺陷试样进行了水浸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在超声C扫描底波幅值成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扫描,获取不同层深位置的超声反射信号进行切片C扫描成像,利用不同层深位置的切片C扫描图像观察材料内部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超声A、B、C扫描成像与切片C扫描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材料中的复合缺陷进行多角度成像,能够对复合材料内部的复合缺陷进行全方位的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缺陷 超声检测 切片C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