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猪肝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的小波估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牛金海 严加勇 +2 位作者 王鸿樟 谢志行 刘镇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467-1470,共4页
基于准规则排列散射元 ,构建了生物组织的超声散射模型 ,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了模拟肝脏和新鲜猪肝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 ,得到该方法下离体猪肝的散射元平均间距 d=1 .61 9mm.同时 ,文中就小波分析方法与基于 AR模型的估计方法作了比较 ,... 基于准规则排列散射元 ,构建了生物组织的超声散射模型 ,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了模拟肝脏和新鲜猪肝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 ,得到该方法下离体猪肝的散射元平均间距 d=1 .61 9mm.同时 ,文中就小波分析方法与基于 AR模型的估计方法作了比较 ,研究表明 ,小波分析既能较好地估计出生物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 ,也可以估计出其空间分布 ,从而避免利用 AR模型估计时 ,由于AR阶次的不确定而带来的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生物组织 散射元平均间距 猪肝 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gner-Ville分布用超声回波测量随机介质的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牛金海 王鸿樟 刘镇清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19,共6页
生物组织微结构具有随机介质的特性。文中构建了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的一维随机介质模型。提出用Wigner-Vile分布函数方法估计该随机介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较好地检测出随机介质微小散... 生物组织微结构具有随机介质的特性。文中构建了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的一维随机介质模型。提出用Wigner-Vile分布函数方法估计该随机介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较好地检测出随机介质微小散射元的个数和空间分布,同时能精确地估计出散射元平均间距。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等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 WIGNER-VILLE分布 超声回波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锅炉烟尘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牛金海 刘丙春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年第3期56-58,共3页
为了彻底解决目前许多城市中小型燃煤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仍然很高这一问题,在对山东枣庄、济宁和江苏徐州等城市数百台中小型锅炉除尘系统现状及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从认识、规章制度、锅炉燃烧操作、除尘... 为了彻底解决目前许多城市中小型燃煤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仍然很高这一问题,在对山东枣庄、济宁和江苏徐州等城市数百台中小型锅炉除尘系统现状及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从认识、规章制度、锅炉燃烧操作、除尘器选型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对目前中小型锅炉烟尘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锅炉 烟尘治理 除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晶 牛金海 +3 位作者 徐勇 朱爱民 孙琪 聂龙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52-1356,共5页
在大气压下,NO/N2体系中,利用发射光谱技术对50Hz和5kHz交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200~900nm范围内进行了诊断.在632、674.5、715.5和742nm等处测得了N原子的谱线.利用化学发光法NOx分析仪,模块式红外吸收气体分析检测仪,大气压下直... 在大气压下,NO/N2体系中,利用发射光谱技术对50Hz和5kHz交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200~900nm范围内进行了诊断.在632、674.5、715.5和742nm等处测得了N原子的谱线.利用化学发光法NOx分析仪,模块式红外吸收气体分析检测仪,大气压下直连质谱多种检测手段对放电前后的稳定物种进行了分析,观察到O2的生成.初步讨论了无氧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中NO脱除的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NO N原子 发射光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引发氮氧化物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琪 朱爱民 +2 位作者 牛金海 徐勇 宋志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在523K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体组分体系中NO的转化.实验表明,在无氧体系(NO/N2)中,转化的NO主要分解为N2和O2.在富氧(NO/O2/N2)条件下,由于NO和NO2的生成,NO的转化率最低.体系中加入C2H4(NO/C2H4/N2)时,NO转化率与NO/N2体系... 在523K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气体组分体系中NO的转化.实验表明,在无氧体系(NO/N2)中,转化的NO主要分解为N2和O2.在富氧(NO/O2/N2)条件下,由于NO和NO2的生成,NO的转化率最低.体系中加入C2H4(NO/C2H4/N2)时,NO转化率与NO/N2体系几乎一样,与NO相比,生成的O更易与C2H4作用,几乎没有NO2的生成.当C2H4和O2共存时(NO/O2/C2H4/N2),NO主要被氧化为NO2.当能量密度为125J·L-1时,与其它体系相比,NO/O2/C2H4/N2体系中NO转化率和NO2生成量最大,转化每个NO分子能耗最小(61eV).体系中C2H4主要被氧化为CO.四个体系中N2O的生成量都较少.讨论了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上述四个体系可能的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氮氧化物 乙烯 等离子体化学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与吸附在CuZSM-5上的NO或NO/O2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琪 任亮 +1 位作者 牛金海 宋志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4-1218,共5页
采用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CuZSM-5催化剂上吸附的氮氧化物作用.实验表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使催化剂表面吸附的NO及Cu活性位上吸附的NOx物种脱附,并引发表面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氮氧化物.对于NO/N2... 采用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CuZSM-5催化剂上吸附的氮氧化物作用.实验表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使催化剂表面吸附的NO及Cu活性位上吸附的NOx物种脱附,并引发表面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氮氧化物.对于NO/N2体系,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与吸附在CuZSM-5上NO作用,主要生成N2O和O2.在富氧体系NO/O2/N2,则生成较大量的N2O、NO2和NO.等离子体预处理活性下降的CuZSM-5,可明显提高其催化分解NO活性.对比有或无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预处理NO或NO/O2饱和吸附的CuZSM-5上的NO-TPD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提高催化剂活性的原因与其使催化剂Cu活性位上吸附的NOx物种脱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SM-5 程序升温脱附 介质阻挡放电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利用超声估计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 被引量:1
7
作者 严加勇 牛金海 +2 位作者 寿文德 谢志行 王鸿樟 《声学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是描述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构建并物理仿真了生物组织散射元一维超声散射模型,用小波变换方法估计了仿真生物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分析结果表明,对规则性较强的散射体用多... 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是描述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构建并物理仿真了生物组织散射元一维超声散射模型,用小波变换方法估计了仿真生物组织散射元的平均间距。分析结果表明,对规则性较强的散射体用多分辨分析容易产生漏检,而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图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散射元平均间距 小波变换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电极电脉冲消融下心肌组织电场分布仿真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才 王群山 +1 位作者 莫斌峰 牛金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电脉冲消融作为一种心房颤动新的消融能源,具有更高的组织选择性以及生物安全性,因此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有关多极电极进行组织学电脉冲仿真消融的研究非常有限。在COMSOL5.5平台构建肺静脉环状多电极消融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电脉冲消融作为一种心房颤动新的消融能源,具有更高的组织选择性以及生物安全性,因此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有关多极电极进行组织学电脉冲仿真消融的研究非常有限。在COMSOL5.5平台构建肺静脉环状多电极消融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电压幅值达到约900 V即可使得部分位置达到透壁性消融,而电压幅值达到1 200 V形成的连续消融区域深度可达3 mm。当增加导管电极与心肌组织间距为2 mm时,至少需要约2 000 V的电压使连续消融区域深度达3 mm。通过环状电极电脉冲消融仿真,该研究结果可为电脉冲消融的临床应用时的电压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消融 心肌组织 电场分布 多电极 COMSOL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功能修复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业 牛金海 +4 位作者 刘易非 牛帅 周阳 吴开杰 任秋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5-620,共6页
视网膜修复的研究与应用,将帮助因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盲人重见光明。对当今视觉修复的主要方法,如药物疗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器官克隆(治疗性克隆)、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和人工视觉等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在这些解决方案中,人工视觉... 视网膜修复的研究与应用,将帮助因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盲人重见光明。对当今视觉修复的主要方法,如药物疗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器官克隆(治疗性克隆)、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和人工视觉等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在这些解决方案中,人工视觉假体是当今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对不同的视觉假体方案进行介绍和比较。最后介绍刺入式多电极阵列的视神经假体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视觉假体 视神经 穿透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左心耳封堵三维辅助软件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百 王群山 +1 位作者 莫斌峰 牛金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前标准的左心耳封堵主要使用X线透视影像和经食道心脏超声等二维成像方式来指导手术进行,这会导致术者对左心耳与周围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估计不足,影响手术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心脏CT影像的左心耳封堵三维辅助... 目前标准的左心耳封堵主要使用X线透视影像和经食道心脏超声等二维成像方式来指导手术进行,这会导致术者对左心耳与周围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估计不足,影响手术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心脏CT影像的左心耳封堵三维辅助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实现了基于心脏CT影像数据的左心耳参数测量、并在一种全新的输送鞘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最优输送鞘运动轨迹计算和输送鞘运动三维模拟。该系统有望为左心耳封堵的手术过程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有助于降低手术的学习难度,促进左心耳封堵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CT影像 手术辅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中组织损伤的一种监测方法
11
作者 胡琦龙 李威 +2 位作者 陶侃 萧翔麟 牛金海 《声学技术》 CSCD 2010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用特定频率和功率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照射离体猪肉组织,研究了焦点区域的B超图像变化与HIFU导致的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M超信号变化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逐渐增加HIFU照射次数,焦点区域组织变性,B超图像发生明显改变。... 用特定频率和功率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照射离体猪肉组织,研究了焦点区域的B超图像变化与HIFU导致的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M超信号变化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逐渐增加HIFU照射次数,焦点区域组织变性,B超图像发生明显改变。靶区内灰度超过设定的阈值的区域面积增大,区域内灰度升高,两者均与照射次数成近似线性关系;模拟加热实验中M超信号也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其变化较B超更显著。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实验系统可以实时地检测到组织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视化的HIFU治疗实时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B超图像 M超信号 组织损伤 无损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单/双极起搏模式下回路阻抗研究及离体实验方案
12
作者 丁鼎 林开斌 +5 位作者 黄冬 郭心维 王延鹏 李帅 李京波 牛金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3期237-241,247,共6页
心脏起搏器的单/双极起搏模式与其回路阻抗有关联,从而影响其电池使用寿命。该研究构建了心脏起搏器回路阻抗测试的离体实验方案,方案中使用NaCl溶液模拟人体血液环境,采取水浴的方式对实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 心脏起搏器的单/双极起搏模式与其回路阻抗有关联,从而影响其电池使用寿命。该研究构建了心脏起搏器回路阻抗测试的离体实验方案,方案中使用NaCl溶液模拟人体血液环境,采取水浴的方式对实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双极模式的回路阻抗存在显著差异,在与临床人体参数相似的实验条件下,双极模式与单极模式的回路阻抗差值为120~200Ω。实验结果证实了临床上存在双极模式回路阻抗大于单极模式的现象,对临床心脏起搏器起搏模式的优化选择及起搏器功耗降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回路阻抗 单/双极起搏 离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盆底电刺激治疗仪的电场分布仿真与实验
13
作者 张怡 谢逊芝 +1 位作者 莫斌峰 牛金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非侵入式与侵入式盆底电刺激仪的刺激电场分布差异。通过建立人体盆底肌群的电阻网络模型,利用电路回路分析和仿真,得到了刺激电场分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侵入式电极由于具有中心对称性,导致盆底肌群有等电位区域,无法...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非侵入式与侵入式盆底电刺激仪的刺激电场分布差异。通过建立人体盆底肌群的电阻网络模型,利用电路回路分析和仿真,得到了刺激电场分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侵入式电极由于具有中心对称性,导致盆底肌群有等电位区域,无法形成刺激电流回路,存在电刺激“盲区”,非侵入式电极无此问题;在相同刺激条件下,非侵入式对浅层盆底肌刺激强度最高,中层次之,深层相对较弱;而侵入式电极对浅层和深层盆底肌刺激强度适中,对中层盆底肌有些部位刺激强,有些为刺激“盲区”。此外,动物离体组织实验结果表明组织阻抗很小,脉冲与直流的非侵入电刺激都能很好地传导到组织内部,与分析仿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电刺激 非侵入式 电路分析仿真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Temperature Plasma-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_x by C_2H_2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Oxygen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金海 张志慧 +1 位作者 刘东平 王琪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6-470,共5页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ulsed DC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lasma and Indium modified HZSM-5 (In/HZSM-5) catalyst for C2H2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x at 200℃, in the presence of enriched oxygen by using ...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ulsed DC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plasma and Indium modified HZSM-5 (In/HZSM-5) catalyst for C2H2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x at 200℃, in the presence of enriched oxygen by using a one-stage plasma-over-catalyst (POC) reactor, are reported. With a reactant gas mixture of 480 ppm NO, 500 ppm C2H2, 13.0% O2 in N2 and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GHSV) = 10000 h^-1, pure catalytic, pure plasma-induced (discharges over fused silica pellets) and plasma-catalytic NOx conversion percentages are 45.0%, 4.0% and 92.2%, respectively. NOx conversion rates and energy costs were also compared for pulsed DC DBD and AC DBD re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DC DBD AC DBD plasma-catalytic reduction synergistic effect In/HZSM-5 cataly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sma-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Titanium Oxide Films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TiCl_4/O_2/N_2 Gas Mixtures
15
作者 牛金海 张志慧 +3 位作者 范红玉 杨杞 刘东平 邱介山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95-700,共6页
Low-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TiCl4/O2and N2 plasmas have been used to deposit titanium oxide films at different power supply driving frequencies. A homemade large area low pressure DBD reactor was ... Low-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TiCl4/O2and N2 plasmas have been used to deposit titanium oxide films at different power supply driving frequencies. A homemade large area low pressure DBD reactor was applied, characterized by the simplicity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and a low consumption of feed gas and electric power, as well as being easy to operat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posited film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all deposited films are uniform and hydrophilic with a contact angle of about 15 o.Compared to titanium oxide films deposited in TiCl4/O2gas mixtures, those in TiCl4/O2/N2gas mixtures are much more stable. The contact angle of titanium oxide films in TiCl4/O2/N2gas mixtures with the addition of 50% N2 and 20% TiCl4 is still smaller than 20 o, while that of undoped titanium oxide films is larger than 64 owhen they are measured after one week. The low-pressure TiCl4/O2plasmas consist of pulsed glow-like discharges with peak widths of several microseconds, which leads to the uniform deposition of titanium oxide films. Increasing a film thickness over several hundreds of nm leads to the film’s fragmentation due to the over-high film stress. Optical emission spectra(OES) of TiCl4/O2DBD plasmas at various power supply driving frequencie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itanium oxide film HYDROPHIL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copic Damage of Tungsten and Molybdenum Exposed to Low-Energy Helium Ions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红玉 杨杞 +3 位作者 李欣 倪维元 牛金海 刘东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1-336,共6页
Polycrystalline tungsten(W)and molybdenum(Mo)materials both non-annealed and annealed at temperatures of 800-1750~C have been irradiated with low-energy(220 eV),high-flux(~10^(21)ions/m^2.s)He~+at an irradi... Polycrystalline tungsten(W)and molybdenum(Mo)materials both non-annealed and annealed at temperatures of 800-1750~C have been irradiated with low-energy(220 eV),high-flux(~10^(21)ions/m^2.s)He~+at an irradiation temperature of 600℃and at a dose of1.0×10^(25)ions/m^2.This non-destructive 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echnique provides direct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urface swellings with growth of nanoscale defects in the irradiated materials.A coral-like surface structure and nanostructured defects were formed in W when irradiated at a He+dose of 1.0×10^(25)ions/m^2.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nanostructured defects and serious surface damage of W.Compared to W,Mo suffered much less surface damage after being irradiated at various He~+d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adiation damage tungsten molybdenum 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