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叶危害枫杨的额潜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1
作者 谭贝贝 付怀军 +1 位作者 牛耕耘 魏美才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报道和描述这种膜翅目叶蜂科的潜叶新害虫,并明确潜叶蜂亚科的分类地位和部分潜叶蜂属种的系统学问题。【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学研究法,确定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和种类名称。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线粒... 【目的】报道和描述这种膜翅目叶蜂科的潜叶新害虫,并明确潜叶蜂亚科的分类地位和部分潜叶蜂属种的系统学问题。【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学研究法,确定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和种类名称。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分析,构建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确定了危害枫杨的一种膜翅目叶蜂科食叶新害虫:枫杨额潜叶蜂Sinoscolia fengyang Wei&Niu,sp.nov.。该种与额潜叶蜂属模式种短角额潜叶蜂Sinoscolia brevicornis Wei&Nie,1998近似,但唇基前缘具明显浅缺口,上唇黑褐色;单眼后区隆起程度不高于单眼面,中纵沟浅弱;中窝区明显小于额区,额脊近似方形,额区宽于复眼与额脊距离;触角长1.6倍于头部宽;后翅臀室长于臀室柄部2倍,臀室柄长1.5倍于cu-a脉长。后者唇基端部截型,上唇黄褐色;单眼后区隆起程度高于单眼面,中纵沟深;中窝区与额区几乎等大,额区近似圆形,宽度小于复眼与额脊距离,触角长1.4倍于头部宽;后翅臀室等长于臀室柄2倍,臀室柄长2倍于cu-a脉。额潜叶蜂属Sinoscolia Wei&Nie,1998是中国特有属,与闭潜叶蜂属Scolioneura Konow近似,但上颚不对称,左上颚3齿,右上颚双齿;后翅R1室宽阔开放,锯腹片锯刃几乎平直,阳茎瓣腹侧端部具发达横突等,与后者不同。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建立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简要讨论了潜叶蜂亚科及部分属种的系统学地位。【结论】形态学和基因组系统发育研究均支持枫杨额潜叶蜂Sinoscolia fengyang Wei&Niu,sp.nov.新种成立;凹颜叶蜂亚科Heterarthrinae是潜叶蜂亚科Fenusinae的内群,应并入后者;纹潜叶蜂属Kaliofenusa和潜叶蜂属Fenusa关系较远,应各自独立;横带丝潜叶蜂Fenusella nana(Klug,1816)不是丝潜叶蜂属Fenusella的成员,日本原潜叶蜂Profenusa japonica Togashi,1981不是原潜叶蜂属Profenusa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潜叶蜂亚科 额潜叶蜂属 枫杨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欧美杨的中国厚爪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萌萌 李泽建 +2 位作者 闫家河 魏美才 牛耕耘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9,共6页
记述采自中国山东境内危害欧美杨的厚爪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突瓣叶蜂亚科)一新种:中华厚爪叶蜂Stauronematus sinicus Liu,Li&Wei。本种与杨厚爪叶蜂S.platycerus(Hartig,1840)(杨扁角叶蜂)近似,二者主要区别特征是:新种后足基节... 记述采自中国山东境内危害欧美杨的厚爪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突瓣叶蜂亚科)一新种:中华厚爪叶蜂Stauronematus sinicus Liu,Li&Wei。本种与杨厚爪叶蜂S.platycerus(Hartig,1840)(杨扁角叶蜂)近似,二者主要区别特征是:新种后足基节仅基缘黑色;中胸前侧片上部被毛稀疏,下半部具光裸区;锯腹片17节,3-12节缝具刺毛带;1-5锯刃具细小亚基齿,6-17锯刃亚基齿变宽大;锯基腹索踵基角突出;阳茎瓣头叶中位刺突伸向背叶背顶角,腹叶腹缘稍内凹;体长4.5~6.0 mm等。此外,中华厚爪叶蜂与杨厚爪叶蜂、柳厚爪叶蜂的COⅠ序列K2P距离分别为16.0%和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腰亚目 突瓣叶蜂亚科 厚爪叶蜂属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枝膜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2
3
作者 牛耕耘 何学友 +1 位作者 曾丽琼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报道福建省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一种专食性害虫——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 Niu&Wei,sp.nov.。该种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广东北部、浙江、江西和湖南等乳源木莲分布区。黄氏枝膜叶蜂与大鞘枝膜叶蜂C.megatheca Wei最近似,但本种... 报道福建省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一种专食性害虫——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 Niu&Wei,sp.nov.。该种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广东北部、浙江、江西和湖南等乳源木莲分布区。黄氏枝膜叶蜂与大鞘枝膜叶蜂C.megatheca Wei最近似,但本种体型较小;雌虫触角22+3节,明显长于头部宽的2倍;颚眼距0.4倍于侧单眼直径;中窝浅平,上部无深坑;单眼后区侧沟向后明显分歧;锯腹片中部锯刃平直;寄主为乳源木莲等,与大鞘枝膜叶峰明显不同。枝膜叶蜂属已经测定3种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黄氏枝膜叶蜂与刻胸枝膜叶蜂C.punctata Wei形态差距较大,但线粒体基因组十分近似,其COⅠ等其他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差距很小,但2种nad2基因的P距离为4.86,差别十分明显,这也是膜翅目广腰亚目内第一个被报道确认的近缘种间COⅠ差距微小但nad2差距很大的事例。为方便危害木兰科植物的枝膜叶蜂属种类鉴定,本研究编制了世界枝膜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巨基叶蜂亚科 枝膜叶蜂属 中国 木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白蜡的敛片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3
4
作者 牛耕耘 王青华 +4 位作者 闫家河 付怀军 刘瑞霞 姜敏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5-172,共8页
记述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严重危害白蜡的一种膜翅目叶蜂科食叶新害虫:白蜡敛片叶蜂Tomostethus fraxini Niu&Wei,sp.nov.。其单眼后区强烈隆起,宽长比约等于2;触角第3节微长于第4、5节之和;体和足全部黑色,体毛银色;中胸前侧片下部具... 记述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严重危害白蜡的一种膜翅目叶蜂科食叶新害虫:白蜡敛片叶蜂Tomostethus fraxini Niu&Wei,sp.nov.。其单眼后区强烈隆起,宽长比约等于2;触角第3节微长于第4、5节之和;体和足全部黑色,体毛银色;中胸前侧片下部具宽阔裸带;腹部背板具微细刻纹,锯鞘毛黑褐色,伸向后方等,与本属其他种类明显不同。敛片叶蜂属(Tomostethus Konow)在国内也是第一次确定性报道。比较山东种群与北京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差异,确定两地种群属于同一种类。比较白蜡敛片叶蜂与已报道cox 1数据的2种敛片叶蜂之间的cox 1差异,白蜡敛片叶蜂与黑毛敛片叶蜂和黄肩敛片叶蜂的差异十分显著。为便于本属害虫鉴定,编制了敛片叶蜂属世界已知种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蔺叶蜂亚科 敛片叶蜂属 中国 梣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棒蜂属(膜翅目: 棒蜂科)一新种暨巨棒蜂属亚洲种类检索表 被引量:3
5
作者 牛耕耘 肖炜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0-164,共5页
报道采自中国浙江天目山、可能为害山核桃的棒蜂科巨棒蜂属一新种:白痣巨棒蜂Megaxyela leucostigma sp. nov.,该种可能是山核桃的新害虫。新种翅完全透明,无烟色,翅痣和翅脉全部乳白色,锯鞘端黄白色等,与同属已知种类差别显著。新种与... 报道采自中国浙江天目山、可能为害山核桃的棒蜂科巨棒蜂属一新种:白痣巨棒蜂Megaxyela leucostigma sp. nov.,该种可能是山核桃的新害虫。新种翅完全透明,无烟色,翅痣和翅脉全部乳白色,锯鞘端黄白色等,与同属已知种类差别显著。新种与蓝腹巨棒蜂M. euchroma Blank,Shinohara&Wei,2017同域分布,寄主可能也相同,2种差别除上述虫体颜色外,白痣巨棒蜂的锯鞘端明显更窄长;此外,2种COⅠ序列差异十分显著,K2P距离为10.85%,与同属其他种类间K2P种间距离(7.6%~13.5%)近似;文中还编制了巨棒蜂属亚洲种类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棒蜂科 巨棒蜂属 山核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大樱桃的樱实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2
6
作者 牛耕耘 武星煜 +3 位作者 刘舒歆 杨亚丽 章瑶瑶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樱桃实叶蜂幼虫蛀食野生樱桃幼果,导致樱桃提前落果。国内多个省区有报道樱桃实叶蜂危害严重,但其种类均尚待澄清。本文记述采自甘肃省、幼虫蛀食大樱桃幼果的叶蜂科一新种:武氏樱实叶蜂Analcellicampa wui Niu&Wei,sp.nov.。本种... 樱桃实叶蜂幼虫蛀食野生樱桃幼果,导致樱桃提前落果。国内多个省区有报道樱桃实叶蜂危害严重,但其种类均尚待澄清。本文记述采自甘肃省、幼虫蛀食大樱桃幼果的叶蜂科一新种:武氏樱实叶蜂Analcellicampa wui Niu&Wei,sp.nov.。本种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分布的丹凤樱实叶蜂近似,其区别是:各足基节端部、转节全部和后足胫节大部黄褐色,触角第2节浅褐色;中胸胸腹侧片被毛,无明显光裸区;前翅Sc脉游离段位于1M脉上端内侧并远离1m脉,R+M脉段等长于1m-cu脉,显著短于1M脉;后翅2A脉很短,约等长于cu-a脉;腹部第1背板缺口深三角形,内缘直;锯腹片亚端部锯节明显宽于中部锯节,中部锯节节缝显著,锯基腹索踵宽大。对3种樱实叶蜂的COI基因进行测序,其中武氏樱实叶蜂与丹凤樱实叶蜂COI序列的K2P距离为7.29%,武氏樱实叶蜂与黄褐樱实叶蜂COI序列的K2P距离为8.54%。为方便害虫鉴定,提供实叶蜂族分属检索表和3种樱实叶蜂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樱实叶蜂属 新种 中国 樱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云锦杜鹃的简脉茎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茎蜂科)及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牛耕耘 李东宾 +2 位作者 谭贝贝 徐婧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类害虫,明确其种类和分类地位,并探讨该类茎蜂多样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学研究法,确定种类名称并判断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类害虫,明确其种类和分类地位,并探讨该类茎蜂多样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学研究法,确定种类名称并判断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序列特征分析、近缘种遗传距离统计并构建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确定蛀茎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害虫是一个新物种:杜鹃简脉茎蜂Janus dujuan Wei, sp. nov.。杜鹃简脉茎蜂与西藏东部分布的黄腹简脉茎蜂J. xanthus Naito&Smith, 1998近似,但体色和构造与该种均不同。杜鹃简脉茎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17 725 bp,包含全部37个基因。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了简脉茎蜂属5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杜鹃简脉茎蜂与斑翅简脉茎蜂种团的缘斑简脉茎蜂组成单系群,杜鹃简脉茎蜂与已知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简脉茎蜂属种类差距很大,cox1序列的K2P距离为14.7%~21.4%。讨论了茎蜂科茎蜂属和简脉茎蜂属的生物地理特征,推测简脉茎蜂属在东亚南部的多样化可能与本地区杜鹃花科植物的多样化密切相关,茎蜂属的多样化可能与地中海区域以小麦属为主的禾本科植物的高度多样化相关。基于相关文献数据和本文研究,还比较讨论了膜翅目基部不同类群的cox1基因序列的属、种间差异。【结论】蛀茎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害虫新物种为杜鹃简脉茎蜂Janus dujuan Wei, sp. nov.,其形态与黄腹简脉茎蜂J. xanthus Naito&Smith, 1998近似。简脉茎蜂属内条形码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提示该属分类学仍需进一步研究。笔者推测其在东亚南部的多样化可能与本地区杜鹃花科植物的多样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节茎蜂亚科 线粒体基因组 cox1 中国 杜鹃花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改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明明 马家惠 +3 位作者 李超 牛耕耘 王志飞 刘增训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3期222-227,共6页
背景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率较高,其受损原因及机制值得重点关注。抑郁障碍患者通常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是否与甲状腺激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在接受艾司西酞普兰和帕... 背景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率较高,其受损原因及机制值得重点关注。抑郁障碍患者通常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是否与甲状腺激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在接受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从而寻找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接受为期6周的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为5 mg/d)和帕罗西汀(起始剂量为20 mg/d)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值与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两组HAMD-17总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236.568,P<0.01),MoCA总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以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79.186、6.026、20.417,P<0.05或0.01)。两组FT3水平和FT4水平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以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75.973、20.287、0.961、84.194、0.142、8.299,P<0.05或0.01)。单独效应分析显示,治疗后,两组MoCA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FT3和F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F=15.864、5.421、8.524、6.443、7.628、3.639,P均<0.01)。治疗6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MoCA总评分、FT3和FT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1、-0.705、-2.349,P<0.05或0.01)。帕罗西汀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值与治疗后FT3和FT4水平均呈正相关(r=0.276、0.382,P<0.05或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均有助于改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帕罗西汀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血清FT3和FT4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抑郁障碍 认知功能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为什么买了二手房——一个白领购房者的理财法则
9
作者 牛耕耘 《金融经济》 2006年第7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购房者 二手房 法则 理财 白领 软件开发公司 大学毕业 立业 买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鹅掌楸的中国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泽建 刘萌萌 +1 位作者 牛耕耘 魏美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记述采自浙江、危害鹅掌楸的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凤阳巨基叶蜂Megabeleses fengyangshana Li,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木兰科的鹅掌楸叶片,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将寄主叶片蚕食殆尽,影响植株生长,对寄主产生严重... 记述采自浙江、危害鹅掌楸的巨基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凤阳巨基叶蜂Megabeleses fengyangshana Li,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木兰科的鹅掌楸叶片,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将寄主叶片蚕食殆尽,影响植株生长,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新种与鹅掌楸巨基叶蜂M.liriodendrovorax G.Xiao,1993形态差别很小,除阳茎瓣构型有所不同外,新种的前翅2Rs室具明显的翅疤,中胸前侧片刻点较粗密等,与后者稍有不同,但新种与鹅掌楸巨基叶蜂在线粒体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基因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tp6、atp8、cob、cox1、cox2、cox3、nad1、nad2、nad3、nad4、nad4l、nad5、nad6序列的P距离分别达到11.1%、13.6%、10.3%、7.6%、6.5%、7.0%、6.4%、11.6%、7.4%、7.5%、5.2%、6.4%、7.2%。编制了巨基叶蜂属世界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本研究为该种有害生物的鉴定、监测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蜂 巨基叶蜂亚科 巨基叶蜂族 线粒体基因组 木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安全监管的思考
11
作者 牛力召 牛耕耘 《河南石油》 2000年第4期57-58,共2页
运用系统学、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学的学说,阐述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方法,剖析了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抓表面、片断式的现象及问题,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提出了工程项目建设4个阶段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