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莜麦多目标动态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瑞明 乔永明 +2 位作者 赵锁江 范翠丽 杨德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建立莜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产量与施氮总量及追施比例之间的效应方程,求解不同边际利润下的最佳施氮量及追施比例。结果表明施氮量改变,直接影响最佳追施比例、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生物产量等,施氮量在17... 建立莜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产量与施氮总量及追施比例之间的效应方程,求解不同边际利润下的最佳施氮量及追施比例。结果表明施氮量改变,直接影响最佳追施比例、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生物产量等,施氮量在17.25~120.75kg/hm2区间内,各种目标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加,在合理的施氮量区间内实现既定产量,施氮总量与追施比例可以消长互替,降低追施比例则增加氮素总量,或增加追施比例则可以减少氮素总量。得出了不同目标产量时的最佳氮肥用量与追施比例和对应于氮肥不同用量的最佳追施比例及理论产量的动态施肥模式的数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地区 旱地 莜麦 多目标动态施肥模式 氮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高产技术及品质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牛瑞明 赵和 +2 位作者 马文奇 徐长金 刘会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7-91,共5页
通过1991~1994年12个试验的结果,就旱地春小麦品种选择,播期和播量的确定,氮肥底追分配比例以及氮磷配比对春小麦品质的效应分别作了论述。指明了冀西北寒旱区产质同优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春小麦 品种 播期 氮磷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小麦春播条件下幼穗分化进程与温度和叶片出生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尚前 王晓春 +1 位作者 牛瑞明 赵连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温度和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期后移,春型小麦幼穗分化历时缩短,所需积温相对稳定。冬型小麦则历时延长,但是所需积温增加;小麦品种冬性越强,幼穗分化历时越长,所需...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温度和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期后移,春型小麦幼穗分化历时缩短,所需积温相对稳定。冬型小麦则历时延长,但是所需积温增加;小麦品种冬性越强,幼穗分化历时越长,所需积温越多。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小麦幼穗分化各个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小麦;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穗分化 小麦 生态型 积温 冬性 春播 叶龄 条件 增加 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商品肉羊杂交组合筛选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春梅 郭宝艾 +2 位作者 岳春旺 闫贵龙 牛瑞明 《中国草食动物》 2004年第2期13-14,共2页
分别以夏洛莱、无角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和特克赛尔 4个肉用羊品种为父本 ,小尾寒羊为母本 ,开展杂交试验。结果表明 ,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最好 ,杂交一代 3月龄体重 ( 16 0 6kg)和 7月龄体重 ( 3 0 2 7kg)分别比纯繁的小... 分别以夏洛莱、无角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和特克赛尔 4个肉用羊品种为父本 ,小尾寒羊为母本 ,开展杂交试验。结果表明 ,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最好 ,杂交一代 3月龄体重 ( 16 0 6kg)和 7月龄体重 ( 3 0 2 7kg)分别比纯繁的小尾寒羊提高9 48%、11 16%,差异显著 (P <0 0 5 )。其他杂交组合与纯繁的小尾寒羊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或不明显。因此 ,建议该区以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地区 高寒半干旱区 商品肉羊 杂交组合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荣冬青 樊英鑫 +2 位作者 乔永明 杨德浩 牛瑞明 《现代农业》 2015年第5期108-109,共2页
本文结合《植物学》教学实践,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式等方面探索了植物学的教学改革,这些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植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氮及收获期对饲用青莜麦产量及秸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吕爱枝 牛瑞明 +2 位作者 乔永明 吴文荣 闫贵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4,共4页
就追氮和收获期对3个青莜麦品种的产量和秸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追氮可显著提高青莜麦产量和秸秆的蛋白质含量。沙地追氮69 kg/hm2时增产显著,青莜麦干重产量达6 023.4 kg/hm2,滩地青莜麦的产量最高,干重产量达9 013.4... 就追氮和收获期对3个青莜麦品种的产量和秸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追氮可显著提高青莜麦产量和秸秆的蛋白质含量。沙地追氮69 kg/hm2时增产显著,青莜麦干重产量达6 023.4 kg/hm2,滩地青莜麦的产量最高,干重产量达9 013.4 kg/hm2;追氮69 kg/hm2,沙地青莜麦秸秆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为12.09%和7.45%,比对照提高了6.81和3.61个百分点;追氮量在69 kg/hm2水平上,每增加69 kg/hm2,青莜麦秸秆中粗蛋白质和真蛋白的增幅均显著下降。乳熟早期收获的青莜麦产量最高,品16的干重产量达10 916.7kg/hm2,9348的干重产量达10 700.0 kg/hm2;乳熟早期收获,粗蛋白向真蛋白的转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莜麦 氮肥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栽培管理技术
7
作者 靳占忠 曹敬山 牛瑞明 《河北农业科技》 1993年第2期17-17,共1页
红花适应性较强,能抗旱、耐寒、耐盐碱,对土壤肥料的要求不甚严格,因而其栽培管理较简单,粗放。一、播前准备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早地,切忌连作,整地以秋耕为宜,耕翻深度25厘米左右。
关键词 红花 栽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