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富有机质页岩纹层组合特征与页岩油差异富集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1
作者 牛小兵 吕成福 +5 位作者 冯胜斌 周钱山 辛红刚 肖月也 李成 淡卫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_(3)亚段)富有机质页岩的纹层(组合)类型、储集特征和页岩油赋存状态等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不同纹层组合约束下页岩油赋存的主控因素;并结合页岩油微运移表征及评价方法,从接力式供烃、阶...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_(3)亚段)富有机质页岩的纹层(组合)类型、储集特征和页岩油赋存状态等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不同纹层组合约束下页岩油赋存的主控因素;并结合页岩油微运移表征及评价方法,从接力式供烃、阶梯式运移、多级分异的角度深入探讨页岩油差异富集机理和富集模式。研究表明:①长7_(3)亚段页岩主要发育无纹层型(泥岩)、砂质纹层、凝灰质纹层、混合纹层和富有机质纹层等5类主要纹层组合。②不同纹层组合页岩储集空间存在明显差异,砂质纹层和凝灰质纹层页岩中大量发育的粒间孔、溶蚀孔及生烃增压缝等多尺度孔缝系统构成液态烃赋存的主要场所。③各类纹层组合页岩中页岩油的赋存和分布受有机质丰度、储集性、热演化程度、矿物组成及纹层规模共同控制,砂质、凝灰质纹层等刚性纹层组合页岩的微纳米孔缝中以游离态的轻质组分为主,而有机质、黏土矿物及骨架矿物颗粒表面则以吸附态的重质组分为主。④长7_(3)亚段不同纹层组合页岩间发生了明显的页岩油微运移,整体呈现出富有机质纹层页岩→凝灰质纹层页岩→混合纹层页岩→砂质纹层页岩→泥岩的阶梯式运移特点。⑤多种类型纹层页岩空间叠置关系控制下有机质的“接力式”供烃、多尺度孔缝网络的“阶梯式运移”及不同纹层组合页岩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控制下的“多级分异”是导致页岩油在不同纹层组合页岩间油组分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纹层组合特征 差异富集机理 页岩油 长7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7
2
作者 牛小兵 范立勇 +4 位作者 闫小雄 周国晓 张辉 荆雪媛 张盟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2-985,共1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以及聚散组合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以揭示该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发育厚层煤层,主力煤层二...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以及聚散组合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以揭示该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发育厚层煤层,主力煤层二叠系山西组5^(#)、石炭系本溪组8^(#)煤生烃能力强,热演化程度高,为煤岩气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②深部煤岩储集物性好,孔渗条件佳,5^(#)、8^(#)煤平均孔隙度为4.1%和6.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7×10^(-3)μm^(2)和15.7×10^(-3)μm^(2);煤岩中割理和裂隙发育,与微孔共同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且随着演化程度增高,微孔体积呈增大趋势;割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对渗透率影响较大;③煤岩储层与工业分析的成分在纵向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均质性分布,与下段相比,中上段受灰分充填影响较小的光亮煤,其孔隙和裂隙更为发育,为优质储层发育层段;④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岩含气性好,含气量为7.5×20.0 m^(3)/t,煤岩气中游离气占比明显高于浅层煤层气,游离气占比为11.0%~55.1%,超过10%;深部煤岩中游离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宏孔和微裂缝的数量;⑤煤岩压力测试分析表明,煤灰、煤泥聚散组合封盖性好,泥岩/灰岩(顶板)-煤层-泥岩(底板)的成藏组合条件下,煤岩气测值总体较高;⑥通过体积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资源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估算结果为22.38´1012 m3,并优选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主要有利区。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乌审旗、横山—绥德、延安、子长以及宜川地区是8^(#)煤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区,盆地中东部的临县西、米脂、宜川—黄陵、榆林以及乌审旗—横山地区是5^(#)煤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区,有望形成新的天然气规模储量、产量增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临界深度 煤岩特征 富集条件 聚散组合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
3
作者 牛小兵 喻健 +4 位作者 徐旺林 王康乐 问晓勇 孙远实 张君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0,共1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综合钻井、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从盆地尺度上系统地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聚煤环境、煤质特征、储层物性和含气性,分析了盆地煤岩气成藏条件,总结了煤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评估了盆... 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综合钻井、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从盆地尺度上系统地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聚煤环境、煤质特征、储层物性和含气性,分析了盆地煤岩气成藏条件,总结了煤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评估了盆地煤岩气资源,并指出了煤岩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石炭纪本溪期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二叠纪山西期陆相三角洲沉积发育形成广泛分布的煤岩,热演化程度较高,镜质组含量高,生烃规模大。②盆地深层煤质优良,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体结构良好,以原生结构煤为主,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和灰分产率低。③煤岩储层发育储集空间包括气孔、植物组织孔和无机矿物质孔,割理和裂隙发育,平均孔隙度为4.80%,平均渗透率为2.35 mD,属于致密储层;煤岩平均含气量为22.53 m^(3)/t,其中游离气平均含量为5.65 m^(3)/t,占总含气量的25.08%。④煤岩与上覆不同岩性形成了煤岩-泥岩、煤岩-石灰岩和煤岩-砂岩3种储盖组合,控制了游离气富集分布,提出了“源储一体、持续生烃、盖层封堵”的煤岩气成藏模式。⑤在煤岩气勘探实践中形成了地震地质综合建模、水平井钻完井、压裂改造和限压排采等一系列配套工程技术。⑥盆地本溪组8号煤岩和山西组5号煤岩埋深1500 m以深煤岩叠合总面积16.70×104 km^(2),估算煤岩气总资源量23.47×10^(12) m^(3)。其中8号煤岩分布面积10.63×104 km^(2),煤岩气资源量17.43×10^(12) m^(3);5号煤岩分布面积6.06×104 km^(2),煤岩气资源量6.04×10^(12) m^(3)。结论认为:①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勘探配套技术已基本形成,煤岩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②神木周边、榆林周边、乌审旗周边、米脂北、佳县、绥德、吴堡、大宁-吉县等区带8号煤岩,神木-伊金霍洛旗、榆林-佳县、乌审旗北、横山-子洲等区带5号煤岩是近期煤岩气的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二叠系山西组 煤岩气 成藏条件 煤岩气资源量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以M172井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小兵 张辉 +4 位作者 王怀厂 虎建玲 吴陈君 赵伟波 潘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7-158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8^(#)煤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发育稳定,是该区深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层段。通过对盆地中、东部重点井煤岩样品开展宏观煤岩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以及煤岩含气性等方面的测试分析,研究了本溪组8^(#)煤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8^(#)煤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发育稳定,是该区深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层段。通过对盆地中、东部重点井煤岩样品开展宏观煤岩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以及煤岩含气性等方面的测试分析,研究了本溪组8^(#)煤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①煤岩性质纵向发育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下段主要发育半亮煤,灰分产率高,惰质组相对较发育,表明该段煤储层形成于偏氧化的成煤环境。中、上段发育光亮煤和半亮煤,灰分产率低,镜质组含量较高,反映了陆源输入较少的还原性成煤环境;②本溪组8^(#)煤储层煤岩沉积环境变化控制了煤岩性质和储层发育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受到陆源矿物输入充填原生孔隙以及高含量镜质组生烃阶段产生大量气孔的双重影响。③上段由于沉积环境稳定,成煤条件好,灰分产率较低,煤储层孔隙和裂隙受碎屑矿物充填影响较小,煤岩储集物性更好,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和保存。中、上段镜质组含量高、生气能力强,具有更好的煤岩气物质条件,使得煤岩含气量更高,是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8^(#)煤储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组分 成煤环境 储层非均质性 煤岩气 本溪组 石炭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气:概念、内涵与分类标准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国欣 张水昌 +11 位作者 何海清 何新兴 赵喆 牛小兵 熊先钺 赵群 郭绪杰 侯雨庭 张雷 梁坤 段晓文 赵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3-795,共13页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聚集和开发规律。在地质上,煤岩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煤层气,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并存、富含游离气,自生自储-微距运移并可有他源的聚集,煤岩割理裂缝发育、游离气差异富集等特点,埋深超过2000m的深层煤岩气具有“高压力、高温度、高含气、高饱和、高游离”的“5高”地质特征;在开发上,与页岩气、致密气特征相似,人工改善储层连通性后,无需排水降压,高势能游离气弹性驱动产出、压降后吸附气解吸接替,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开采,游离气与吸附气连续接力长周期产气。按照埋深、煤阶、压力系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和气井产量等,提出了煤岩气的分类标准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初步估算埋深超过2 000 m的中国煤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30×1012m3,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渤海湾等盆地是煤岩气的规模富集有利区,梳理了技术与管理挑战并指出攻关方向,为中国煤岩气管理与勘探开发奠定理论、评价和生产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吸附气 游离气 分类标准 储量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与油源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56
6
作者 牛小兵 冯胜斌 +4 位作者 刘飞 王成玉 郑庆华 杨孝 尤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3,共6页
明确低渗透储层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致密油特征的关键。应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发现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隙,具大孔、中孔... 明确低渗透储层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致密油特征的关键。应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发现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隙,具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多尺度孔隙发育特征。通过对近源与远源油藏储层多尺度孔隙中石油的微观赋存状态分析,明确了近源油藏储层具从大孔到纳米孔隙连续性赋存石油特征,且微孔至纳米孔隙含油饱满;远源油藏储层石油有选择性地赋存在大至中孔隙中,纳米孔隙不含油。延长组7段(长7)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压力,控制石油在具多尺度孔隙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差异性赋存,这为认识盆地致密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指出长7烃源岩分布区的长8油层组上部、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下部致密砂岩是今后致密油研究和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多尺度孔隙 微观赋存状态 致密油 低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体积压裂作用范围及裂缝分布模式——基于压裂后实际取心资料 被引量:23
7
作者 牛小兵 冯胜斌 +5 位作者 尤源 梁晓伟 辛红刚 淡卫东 李廷艳 任继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9-677,共9页
体积压裂在地层中的有效作用范围和压裂缝特征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试验区完钻的取心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储层中产生的人工压裂缝进行了... 体积压裂在地层中的有效作用范围和压裂缝特征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试验区完钻的取心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经大规模体积压裂后储层中产生的人工压裂缝进行了识别和表征,进而分析了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改造区人工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体积压裂的有效作用范围、压裂缝的空间分布等关键问题。观察结果表明,X233致密油试验区长7段体积压裂后油层段块状砂岩中发育长度0. 13 m近垂直的张性微裂缝,邻近长度1. 49m油层见大量层理缝顺层或斜交延伸,油气外渗显著,为压裂改造后形成的人工缝。综合分析认为,长7段致密油层体积压裂后,由有限数量的主缝、压裂影响形成的大量微裂缝及受压裂影响延伸或扩展的层理缝共同构成了改造后储层的裂缝特征;现阶段技术条件下,体积压裂改造区宏观裂缝网络扩展范围有限,微裂缝分布较广,油层剩余油饱和度依然很高,表明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效果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压裂缝 体积压裂 储层 致密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西长6段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牛小兵 朱玉双 +2 位作者 梁晓伟 辛红刚 刘小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47-52,共6页
盘古梁西长6段油藏是陕北近年来提交探明储量和开发建产的重要区域。文中对盘古梁西长6段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6段储层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偏低... 盘古梁西长6段油藏是陕北近年来提交探明储量和开发建产的重要区域。文中对盘古梁西长6段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6段储层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点,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及长石溶蚀形成的铸模孔;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较多,包括沉积微相、成岩作用、非均质性等多个方面;对储层发育影响最大的成岩期主要位于中成岩A期—中成岩B期;绿泥石膜残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相和浊沸石溶蚀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成岩相带;通过微观非均质性研究,可区分出5种驱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微观非均质性 油水驱替模型 盘古梁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牛小兵 梁晓伟 +3 位作者 辛红刚 李廷艳 淡卫东 王昌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71-75,共5页
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油层组三角洲发育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 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油层组三角洲发育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陇东地区同时受西南、西北、南部及东北等多个方向物源的影响和控制,其中主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西南部,次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西南部主物源母岩为祁连构造带的中—高级变质岩与火山岩,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次要物源分别来自南秦岭构造带、阿拉善古陆和阴山古陆的花岗岩及低—中级变质岩,以上几个方向的物源在元城—华池—马家砭—太白一带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古盐度 长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地质研究与试验攻关实践及体会 被引量:14
10
作者 牛小兵 冯胜斌 +4 位作者 尤源 梁晓伟 王芳 李卫成 郝炳英 《石油科技论坛》 2016年第4期38-4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是我国陆相致密油的典型代表,在地质研究及试验攻关推动下,其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地质上系统开展了包括精细刻画烃源岩时空展布、发展完善湖相重力流沉积模式、建立微(纳)米孔喉定量表征方法、实...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是我国陆相致密油的典型代表,在地质研究及试验攻关推动下,其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地质上系统开展了包括精细刻画烃源岩时空展布、发展完善湖相重力流沉积模式、建立微(纳)米孔喉定量表征方法、实现致密储层裂缝定量预测、深化致密油充注成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创新认识;现场开展了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试验及致密油规模开发试验,建成了Z1、Z2等致密油水平井技术攻关示范区和A、Z、W等规模开发试验区,试验区单井产量获得巨大突破,资源实现有效动用;通过研究和攻关,研发集成了21项关键技术,落实了致密油规模储量,初步实现了致密油规模有效动用。文中还介绍了盆地致密油地质研究及现场试验攻关中遇到的困难和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形成的经验,指出面对致密油等非常规地质对象,科学认清其本质属性,善于应用非常规技术和方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研究出发点,采用多学科、一体化综合研究等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总结,为同类陆相盆地致密油理论技术研究及勘探开发实践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 勘探开发 地质理论 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的二维图象拼接测量法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小兵 温莉 +2 位作者 赵美蓉 张崇明 林玉池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本文针对二维图象拼接测量法中的关键问题 ,对图象特征选取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就一点一线法中点和线的参数求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 ,从而得到点和线的高精度测量方法 ,为图象拼接测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二维图象 图象拼接 CCD摄像机 质心算法 MATLAB软件 图象测量 图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O电子电气员示范课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小兵 向川 +1 位作者 时冬生 黄党和 《航海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对比IMO示范课程7.08和中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对电子电气员的知识要求,对两者的主要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分析IMO示范课程和中国现行电子电气员考试大纲及培训教材中知识点的差别,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中国电子电气员考... 对比IMO示范课程7.08和中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对电子电气员的知识要求,对两者的主要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分析IMO示范课程和中国现行电子电气员考试大纲及培训教材中知识点的差别,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中国电子电气员考试和培训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O示范课程7.08 电子电气员 中国海船船员考试大纲 培训教材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K-5油雾报警器及其故障树的应用
13
作者 牛小兵 黄亮 冒天诚 《中国修船》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27,共2页
本文以MARK-5油雾报警器出现流量故障报警为例,介绍了40何利用故障树查找故障点,并通过简要叙述MARK-5系统原理,进一步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同时还结合故障树的某些结论,对故障树的其它应用也作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油雾报警器 故障树 应用 船舶 MARK-5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致密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115
14
作者 杨华 梁晓伟 +2 位作者 牛小兵 冯胜斌 尤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长7沉积期西南陡、东北缓的湖盆底形和活跃构造条件有利烃源岩及储集岩沉积与分布;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充足油源;大规模沉积砂体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储集条件;发育的构造裂缝是形成致密油的有利运移通道;盆地稳定的沉积及构造演化为致密油区提供良好保存条件。长7段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1有效源储配置和持续充注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2密集发育的微小孔隙是致密油富集的前提;3持续强大的石油充注控制致密油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致密油 富集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生烃增压 持续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78
15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2 位作者 牛小兵 邓秀芹 周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0-883,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是晚三叠世湖盆发育鼎盛时期所形成的一套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约110 m,针对这套层系能否形成规模性含油富集和能否形成工业产能,开展了多年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取得了重要地质认识。①广泛分布的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构成了页岩油丰富的油源物质基础,其中黑色页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13.81%,暗色泥岩平均有机质丰度为3.74%;②夹持于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内的薄层砂质岩类构成了含油富集的甜点段,薄砂岩平均厚度为3.5 m;③细砂岩及粉砂岩储集层孔喉尺度小,孔隙半径集中在2~8μm,喉道半径主要为20~150 nm,微米孔隙纳米喉道多尺度分布,数量众多,通过压裂改造,其内部流体可形成良好流动性;④地质历史时期持续高强度生烃,使烃源岩与薄层储集体之间的源储压力差达8~16MPa,强大的动力充注形成了大面积含油饱和度高达70%以上的页岩油富集。在以上理论认识指导下,通过实施规模整体勘探部署,并结合水平井体积压裂提产,2019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在长7段源内多期叠置砂岩型Ⅰ类页岩油中探明了10×108 t级庆城大油田,并针对长73亚段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型Ⅱ类页岩油部署了两口风险勘探水平井,试油均获日产百吨以上高产油流,取得了烃源岩层系内Ⅰ类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和Ⅱ类页岩油的新发现,推动非常规石油领域实现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长7段 页岩油 富集主控因素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RO船船舶电站并车原理分析
16
作者 牛小兵 唐军 王莹 《世界海运》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分析了某滚装船船舶电站的汇流排同步的原理,指出汇流排同步时与发电机同步时的不同点,并讨论了汇流排同步装置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船舶电站 滚装船 并车原理 汇流排同步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勘探潜力 被引量:125
17
作者 杨华 牛小兵 +5 位作者 徐黎明 冯胜斌 尤源 梁晓伟 王芳 张丹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从烃源岩的岩相特征、储集性能、地球化学特征、可压裂性及烃源岩中烃类的可动性等方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岩性、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相关性分析,建立长7段烃源岩岩相类型划分标准... 从烃源岩的岩相特征、储集性能、地球化学特征、可压裂性及烃源岩中烃类的可动性等方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基于岩性、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相关性分析,建立长7段烃源岩岩相类型划分标准,明确长7段黑色页岩和暗色块状泥岩2种岩相的空间展布及发育规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成像和纳米CT成像等技术对长7段烃源岩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揭示粒间孔和粒内孔是长7段烃源岩的主要孔隙类型;2种岩相的孔隙、喉道均为纳米级尺度,暗色块状泥岩的储集性能好于黑色页岩。分别对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热解S1值、氯仿沥青"A"含量、TOC值、热成熟度、游离烃含量等)以及脆性矿物含量与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了长7段页岩油资源富集级别和可开采性。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具有页岩油赋存与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即大规模分布的黑色页岩和暗色块状泥岩、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充足的烃类等,页岩油达富集资源级别,原油物性有利于页岩油在纳米级孔喉中流动和开采。长7段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其中暗色块状泥岩类型是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长7段 页岩油 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 被引量:135
18
作者 付金华 喻建 +5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冯胜斌 王秀娟 尤源 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技术示范区和3个规模开发试验区。研究认为,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细粒级砂体大面积展布、储层2~8μm的小孔隙极发育、充注成藏动力强等有利的成藏条件及四者间的有效组合是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规模富集的关键;长7致密砂岩储层工程品质好、原油油质好且溶解气含量高、油层中性—弱亲水润湿性,有利于致密油的采出;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初步评价长7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致密油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规模富集 可开发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古沉积环境恢复及意义 被引量:125
19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1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6-946,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周缘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取心共289块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运用CaO/MgO·Al_2O_3、Sr/Cu、Rb/Sr、B元素含量、Rb/K_2O、Th/U和V/(V+Ni)等一系列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氧化环境判别指标,尝...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周缘露头剖面及盆内钻井取心共289块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运用CaO/MgO·Al_2O_3、Sr/Cu、Rb/Sr、B元素含量、Rb/K_2O、Th/U和V/(V+Ni)等一系列古温度、古盐度和古氧化环境判别指标,尝试恢复长7段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古环境特征。综合分析表明,长7段沉积期为古气温大于15℃的温暖潮湿的温带—亚热带气候,水体为陆相微咸水—淡水环境,沉积物是在强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适宜的温度、大面积深水湖盆、强还原性的古沉积环境,导致长73亚段有机质大量发育和富集保存,既形成了一套优质烃源岩,同时也为大规模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古盐度 古氧化还原条件 元素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长7段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171
20
作者 付金华 牛小兵 +4 位作者 淡卫东 冯胜斌 梁晓伟 辛红刚 尤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1-61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中未经过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并根据岩性组合等因素将其分为多期叠置砂岩发育型(Ⅰ类)、页岩夹薄层砂岩型(Ⅱ类)和纯页岩型(Ⅲ类)共3种类型。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储层大面积分布、储层致密但流体可动性较好、含油饱和度高、油质轻、气油比较高、埋藏较浅、资源量大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地震、测井、工程及开发技术攻关,推动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成效:落实了I类页岩油整装规模储量区,建成3个Ⅰ类页岩油水平井攻关试验区;Ⅱ、Ⅲ类页岩油直井勘探突破出油关;Ⅰ类页岩油规模开发成效显著,长7段页岩油已成为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长7段 勘探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